業分別小經
Cūḷakammavibhaṅga (MN 135)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先生!什麼因、什麼緣因而生為人的卑劣與勝妙情況被看見?喬達摩先生!因為,短壽的人被看見,長壽的人被看見,多病的人被看見,少病的人被看見,醜陋的人被看見,美貌的人被看見,無影響力的人被看見,有影響力的人被看見,貧窮的人被看見,大財富的人被看見,卑賤出生的人被看見,高貴出生的人被看見,劣慧的人被看見,有慧的人被看見,喬達摩先生!什麼因、什麼緣因而生為人的卑劣與勝妙情況被看見?」
「學生婆羅門!眾生有自己的業,是業的繼承者,以業為根源,是業的眷屬,以業為所依,業分配眾生,即:卑劣與勝妙情況。」
「我不了知這喬達摩尊師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未分別的詳細義理,請喬達摩尊師教導我法,讓我了知這喬達摩尊師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未分別的詳細義理,那就好了!」
「那樣的話,學生婆羅門!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先生!」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殺生者、兇暴者、血手者、執意殺害者、對活的生物不同情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短壽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短壽之道,即:他是殺生者、兇暴者、血手者、執意殺害者、對活的生物不同情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捨斷殺生後,是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長壽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長壽之道,即:捨斷殺生後,是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的。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多病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多病之道,即:他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少病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少病之道,即:他不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容易憤怒者、常惱者,當被稍微說時,也成為不高興,動搖、害心、反抗,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醜陋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醜陋之道,即:他是容易憤怒者、常惱者,當被稍微說時,也成為不高興,動搖、害心、反抗,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不易憤怒者、常無惱者,當被多說時,也不成為不高興,不動搖、無害心、不反抗,不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端正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端正之道,即:他是不易憤怒者、常無惱者,當被多說時,也不成為不高興,不動搖、無害心、不反抗,不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羨慕、憤慨,被嫉妒繫縛,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無影響力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無影響力之道,即:他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羨慕、憤慨,被嫉妒繫縛。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不羨慕、不憤慨,不被嫉妒繫縛,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有影響力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有影響力之道,即:他不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不羨慕、不憤慨,不被嫉妒繫縛。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對沙門或婆羅門不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貧窮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貧窮之道,即:他對沙門或婆羅門不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對沙門或婆羅門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大財富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大財富之道,即:他對沙門或婆羅門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剛愎、極慢者,不問訊應該被問訊者、不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對值得領受座位者不給與座位、對值得讓路者不讓路、不恭敬應該被恭敬者、不尊重應該被尊重者、不尊敬應該被尊敬者、不崇敬應該被崇敬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卑賤出生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卑賤出生之道,即:他是剛愎、極慢者,不問訊應該被問訊者、不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不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不恭敬應該被恭敬者、不尊重應該被尊重者、不尊敬應該被尊敬者、不崇敬應該被崇敬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剛愎、極慢者,他問訊應該被問訊者、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高貴出生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高貴出生之道,即:他不是剛愎、極慢者,他問訊應該被問訊者、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劣慧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劣慧之道,即:不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有慧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有慧之道,即: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
學生婆羅門!像這樣,導向短壽之道帶來短壽情況,導向長壽之道帶來長壽情況,導向多病之道帶來多病情況,導向少病之道帶來少病情況,導向醜陋之道帶來醜陋情況,導向端正之道帶來端正情況,導向無影響力之道帶來無影響力情況,導向有影響力之道帶來有影響力情況,導向貧窮之道帶來貧窮情況,導向大財富之道帶來大財富情況,導向卑賤出生之道帶來卑賤出生情況,導向高貴出生之道帶來高貴出生情況,導向劣慧之道帶來劣慧情況,導向有慧之道帶來有慧情況,學生婆羅門!眾生有自己的業,是業的繼承者,以業為根源,是業的眷屬,以業為所依,業分配眾生,即:卑劣與勝妙狀態。」
當這麼說時,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對世尊這麼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喬達摩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我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業分別小經第五終了。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先生!什麼因、什麼緣因而生為人的卑劣與勝妙情況被看見?喬達摩先生!因為,短壽的人被看見,長壽的人被看見,多病的人被看見,少病的人被看見,醜陋的人被看見,美貌的人被看見,無影響力的人被看見,有影響力的人被看見,貧窮的人被看見,大財富的人被看見,卑賤出生的人被看見,高貴出生的人被看見,劣慧的人被看見,有慧的人被看見,喬達摩先生!什麼因、什麼緣因而生為人的卑劣與勝妙情況被看見?」
「學生婆羅門!眾生有自己的業,是業的繼承者,以業為根源,是業的眷屬,以業為所依,業分配眾生,即:卑劣與勝妙情況。」
「我不了知這喬達摩尊師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未分別的詳細義理,請喬達摩尊師教導我法,讓我了知這喬達摩尊師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未分別的詳細義理,那就好了!」
「那樣的話,學生婆羅門!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先生!」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殺生者、兇暴者、血手者、執意殺害者、對活的生物不同情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短壽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短壽之道,即:他是殺生者、兇暴者、血手者、執意殺害者、對活的生物不同情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捨斷殺生後,是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長壽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長壽之道,即:捨斷殺生後,是離殺生者,他住於已捨離棍棒、已捨離刀劍、有羞恥的、同情的、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的。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多病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多病之道,即:他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少病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少病之道,即:他不是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對眾生傷害之類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容易憤怒者、常惱者,當被稍微說時,也成為不高興,動搖、害心、反抗,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醜陋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醜陋之道,即:他是容易憤怒者、常惱者,當被稍微說時,也成為不高興,動搖、害心、反抗,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不易憤怒者、常無惱者,當被多說時,也不成為不高興,不動搖、無害心、不反抗,不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端正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端正之道,即:他是不易憤怒者、常無惱者,當被多說時,也不成為不高興,不動搖、無害心、不反抗,不顯出憤恨與瞋恚及不滿。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羨慕、憤慨,被嫉妒繫縛,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無影響力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無影響力之道,即:他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羨慕、憤慨,被嫉妒繫縛。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不羨慕、不憤慨,不被嫉妒繫縛,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有影響力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有影響力之道,即:他不是嫉妒者,對他人的利得、恭敬、尊重、尊敬、敬意、崇敬不羨慕、不憤慨,不被嫉妒繫縛。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對沙門或婆羅門不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貧窮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貧窮之道,即:他對沙門或婆羅門不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對沙門或婆羅門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大財富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大財富之道,即:他對沙門或婆羅門是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施與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是剛愎、極慢者,不問訊應該被問訊者、不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對值得領受座位者不給與座位、對值得讓路者不讓路、不恭敬應該被恭敬者、不尊重應該被尊重者、不尊敬應該被尊敬者、不崇敬應該被崇敬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卑賤出生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卑賤出生之道,即:他是剛愎、極慢者,不問訊應該被問訊者、不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不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不恭敬應該被恭敬者、不尊重應該被尊重者、不尊敬應該被尊敬者、不崇敬應該被崇敬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是剛愎、極慢者,他問訊應該被問訊者、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高貴出生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高貴出生之道,即:他不是剛愎、極慢者,他問訊應該被問訊者、起立迎接應該被起立迎接者、給與值得領受座位者座位、讓路給值得讓路者、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不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劣慧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劣慧之道,即:不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
又,學生婆羅門!這裡,某位女子或男子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他以那個業這麼完成了、這麼承擔了,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沒往生到善趣、天界,如果再回生到人的狀態,不管到哪裡,他是有慧者。學生婆羅門!這是導向有慧之道,即:往見沙門或婆羅門後詢問:『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的?什麼是無罪的?什麼是應該實行的?什麼是不應該實行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不利與苦的?什麼是長時間都在做而對我有利益與安樂的?』
學生婆羅門!像這樣,導向短壽之道帶來短壽情況,導向長壽之道帶來長壽情況,導向多病之道帶來多病情況,導向少病之道帶來少病情況,導向醜陋之道帶來醜陋情況,導向端正之道帶來端正情況,導向無影響力之道帶來無影響力情況,導向有影響力之道帶來有影響力情況,導向貧窮之道帶來貧窮情況,導向大財富之道帶來大財富情況,導向卑賤出生之道帶來卑賤出生情況,導向高貴出生之道帶來高貴出生情況,導向劣慧之道帶來劣慧情況,導向有慧之道帶來有慧情況,學生婆羅門!眾生有自己的業,是業的繼承者,以業為根源,是業的眷屬,以業為所依,業分配眾生,即:卑劣與勝妙狀態。」
當這麼說時,學生婆羅門蘇玻-杜鐵亞之子對世尊這麼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喬達摩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我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業分別小經第五終了。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