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教
Mahāpadesadesanā [Mahāpadesa] (AN 4.180)
有一次,世尊住在財富城的阿難塔廟。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這四大法教,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四大法教?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一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二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三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四大法教。
比丘們!這些是四大法教。」
故思品第三,其攝頌:
「思、解析、拘絺羅, 阿難、優波摩那為第五則,祈願、羅侯羅、泥沼池,涅槃、大法教。」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這四大法教,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四大法教?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學友們!我從世尊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這位比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一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有上座、有上首的僧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個僧團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個僧團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二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眾多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們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些上座們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些上座們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三大法教。
又,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比丘們!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既不進入經中,也不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不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錯誤把握。』比丘們!像這樣,你們應該捨棄它。但,比丘們!這裡,比丘可能這麼說:『某位多聞、通曉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上座比丘住在名叫像那樣的住處,我從那位上座的面前聽聞、領受此:「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大師的教導。」』對那位比丘所說既不應該歡喜[認可],也不應該排斥,不歡喜[認可]、不排斥後,好好地學習那些文句,它們應該能被進入經中,應該在律中能被對照,如果當進入經中、在律中對照時,它們進入經中,也在律中被看見,你們應該來到結論:『確實,這是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之語,這是那位上座的正確把握。』比丘們!你們應該憶持這第四大法教。
比丘們!這些是四大法教。」
故思品第三,其攝頌:
「思、解析、拘絺羅, 阿難、優波摩那為第五則,祈願、羅侯羅、泥沼池,涅槃、大法教。」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