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經
Sotānudhata [Sotānugata] (AN 4.191)
「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有四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哪四種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當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時,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一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但,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男子是大鼓聲的熟悉者,他走在旅途中如果聽聞大鼓聲,他不會懷疑或疑惑:『是大鼓聲呢?或不是大鼓聲呢?』那時,他會來到結論:就是大鼓聲。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但,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二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但,天眾中有天子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男子是法螺聲的熟悉者,他走在旅途中如果聽聞法螺聲,他不會懷疑或疑惑:『是法螺聲呢?或不是法螺聲呢?』那時,他會來到結論:就是法螺聲。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但,天眾中有天子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三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天眾中也沒有天子說法,但,有化生者令[另一位]化生者想起:『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我們以前行梵行處。』他這麼說:『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二位朋友是[以前]一起以泥土遊戲者,如果偶然相遇,某位朋友會對另一位朋友這麼說:『朋友!你想起這個了[嗎]?朋友!你也想起那個了[嗎]?』他會這麼說:『朋友!我想起來了,朋友!我也想起來了。』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天眾中也沒有天子說法,但,有化生者令[另一位]化生者想起:『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我們以前行梵行處?』他這麼說:『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四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四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當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時,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一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但,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男子是大鼓聲的熟悉者,他走在旅途中如果聽聞大鼓聲,他不會懷疑或疑惑:『是大鼓聲呢?或不是大鼓聲呢?』那時,他會來到結論:就是大鼓聲。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但,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二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但,天眾中有天子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男子是法螺聲的熟悉者,他走在旅途中如果聽聞法螺聲,他不會懷疑或疑惑:『是法螺聲呢?或不是法螺聲呢?』那時,他會來到結論:就是法螺聲。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但,天眾中有天子說法,他這麼想:『這是我以前行梵行的法與律。』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三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再者,比丘們!這裡,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天眾中也沒有天子說法,但,有化生者令[另一位]化生者想起:『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我們以前行梵行處。』他這麼說:『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猶如二位朋友是[以前]一起以泥土遊戲者,如果偶然相遇,某位朋友會對另一位朋友這麼說:『朋友!你想起這個了[嗎]?朋友!你也想起那個了[嗎]?』他會這麼說:『朋友!我想起來了,朋友!我也想起來了。』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學習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他的那些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當他失念地死時往生到某個天眾中,在那裡,沒有福者對他浮(說)出法句,也沒有具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為天眾說法,天眾中也沒有天子說法,但,有化生者令[另一位]化生者想起:『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親愛的先生!你想起了[嗎]?我們以前行梵行處?』他這麼說:『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親愛的先生!我想起來了。』比丘們!憶念的生起是徐緩的,但那位眾生迅速地來到(成為)差別者。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第四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比丘們!當法入耳、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時,這是四種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