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經
Pañcaṅgikasamādhi [Pañcaṅgika] (AN 5.28)
「比丘們!我將教導聖五支正定的修習,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聖五支正定的修習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中略)進入後住於……初禪,他以離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猶如熟練的澡堂師傅或澡堂師傅的徒弟在銅皿中撒佈沐浴粉後,與水充分攪拌,沐浴粉團隨之濕潤、來到濕潤、內外被滲透濕潤而無遺漏。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離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一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進入後住於……第二禪,他以定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定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猶如有湧泉的深水池,其在東方無進水口,在西方無進水口,在北方無進水口,在南方無進水口,天又不能經常給予正確的水流,而那水池的冷水保持湧出後,那水池會被冷水潤澤、遍流、充滿、遍滿,全水池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冷水遍滿。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定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二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喜的褪去……(中略)進入後住於……第三禪,他以離喜之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喜之樂遍滿。比丘們!猶如在青蓮池、紅蓮池、白蓮池中,一些青蓮、紅蓮、白蓮生在水中,長在水中,依止於水面下,沈在水下生長,從其頂點到根被冷水潤澤、遍流、充滿、遍滿,全青蓮、紅蓮、白蓮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冷水遍滿。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離喜之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喜之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三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樂的捨斷……(中略)進入後住於……第四禪,他以遍淨、皎潔之心遍滿此身後而坐,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遍淨、皎潔之心遍滿。比丘們!猶如男子會以白衣包含頭裹上後而坐,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白衣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四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觀察相,比丘們!猶如某位能觀察另一位:站立者能觀察坐下者,坐下者能觀察躺臥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觀察相,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五個修習。
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比丘們!猶如水瓶放在固定架上,充滿水,滿到邊緣烏鴉能喝到的,如果有力氣的男子任意方向傾它,水會流出來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比丘們!猶如在平整部分的土地上有蓮花池,四邊被堤防限制,充滿水,滿到池邊烏鴉能喝到的,如果有力氣的男子任意方向釋放其堤防,水會流出來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對任何他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中略)。比丘們!猶如在平整地面的十字路口如果有軛著駿馬的車輛住立,鞭子已放置,熟練的訓練師、馬的調御者登上後,他以左手握持繮繩,右手握持鞭子,能來去任何想要到的地方。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能變成多個,……(中略)直到梵天世界。』則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眾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能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能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離瞋的心……有癡的心……離癡的心……簡約的心……散亂的心……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能了知為「未解脫的心。」』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中略)像這樣,他能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中略)能了知眾生依業流轉。』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諸煩惱的滅盡,當生以證智自作證後,能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聖五支正定的修習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中略)進入後住於……初禪,他以離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猶如熟練的澡堂師傅或澡堂師傅的徒弟在銅皿中撒佈沐浴粉後,與水充分攪拌,沐浴粉團隨之濕潤、來到濕潤、內外被滲透濕潤而無遺漏。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離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一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進入後住於……第二禪,他以定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定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猶如有湧泉的深水池,其在東方無進水口,在西方無進水口,在北方無進水口,在南方無進水口,天又不能經常給予正確的水流,而那水池的冷水保持湧出後,那水池會被冷水潤澤、遍流、充滿、遍滿,全水池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冷水遍滿。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定而生喜、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而生喜、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二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喜的褪去……(中略)進入後住於……第三禪,他以離喜之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喜之樂遍滿。比丘們!猶如在青蓮池、紅蓮池、白蓮池中,一些青蓮、紅蓮、白蓮生在水中,長在水中,依止於水面下,沈在水下生長,從其頂點到根被冷水潤澤、遍流、充滿、遍滿,全青蓮、紅蓮、白蓮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冷水遍滿。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離喜之樂潤澤、遍流、充滿、遍滿此身,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離喜之樂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三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樂的捨斷……(中略)進入後住於……第四禪,他以遍淨、皎潔之心遍滿此身後而坐,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被遍淨、皎潔之心遍滿。比丘們!猶如男子會以白衣包含頭裹上後而坐,全身沒有任何地方不會被白衣遍滿,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四個修習。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觀察相,比丘們!猶如某位能觀察另一位:站立者能觀察坐下者,坐下者能觀察躺臥者。同樣的,比丘們!比丘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觀察相,比丘們!這是聖五支正定的第五個修習。
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比丘們!猶如水瓶放在固定架上,充滿水,滿到邊緣烏鴉能喝到的,如果有力氣的男子任意方向傾它,水會流出來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比丘們!猶如在平整部分的土地上有蓮花池,四邊被堤防限制,充滿水,滿到池邊烏鴉能喝到的,如果有力氣的男子任意方向釋放其堤防,水會流出來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對任何他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中略)。比丘們!猶如在平整地面的十字路口如果有軛著駿馬的車輛住立,鞭子已放置,熟練的訓練師、馬的調御者登上後,他以左手握持繮繩,右手握持鞭子,能來去任何想要到的地方。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這麼修習、這麼多修習聖五支正定時,他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當有處的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能變成多個,……(中略)直到梵天世界。』則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眾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能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能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離瞋的心……有癡的心……離癡的心……簡約的心……散亂的心……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能了知為「未解脫的心。」』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中略)像這樣,他能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中略)能了知眾生依業流轉。』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諸煩惱的滅盡,當生以證智自作證後,能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當有處的存在時,不論在哪裡,他都將能夠達到見證。」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