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者經
Dhammaññū (AN 7.68)
「比丘們!具備七法的比丘應該被奉獻、……(中略)為世間的無上福田。哪七個呢?比丘們,這裡,比丘是知法者、知義者、知自己者、知量者、知時機者、知眾者、知人之勝劣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法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法:修多羅、祇夜、……(中略)未曾有法、毘富羅,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法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法:修多羅、祇夜、……(中略)未曾有法、毘富羅,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法者』。像這樣,他是知法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義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義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義者』。像這樣,他是知義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自己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自己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自己者』。像這樣,他是知自己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量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量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量者』。像這樣,他是知量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時機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時機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時機者』。像這樣,他是知時機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眾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這是婆羅門眾,這是屋主眾,這是沙門眾。在那裡,應該這麼往見,應該這麼住止,應該這麼行動,應該這麼坐,應該這麼說,應該這麼靜默。』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中略)應該這麼靜默。』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眾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這是婆羅門眾,這是屋主眾,這是沙門眾。在那裡,應該這麼往見,應該這麼住止,應該這麼行動,應該這麼坐,應該這麼說,應該這麼靜默。』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眾者』。像這樣,他是知眾者。
像這樣,他是知法者、知義者、知自己者、知量者、知時機者、知眾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人之勝劣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以成一對知人:
有二人:一者、欲見聖者,一者、不欲見聖者。這位不欲見聖者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欲見聖者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欲見聖者之人:一者、欲聽聞正法,一者、不欲聽聞正法。這位不欲聽聞正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欲聽聞正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欲聽聞正法之人:一者、傾耳聽法,一者、不傾耳聽法。這位不傾耳聽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傾耳聽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傾耳聽法之人:一者、聽聞法後記住,一者、聽聞法後不記住。這位聽聞法後不記住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聽聞法後記住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聽聞法後記住之人:一者、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一者、對記住的法不觀察義理。這位對記住的法不觀察義理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之人:一者、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一者、了知義理、了知法後,不法、隨法行。這位了知義理、了知法後,不法、隨法行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之人:一者、行自己的利益,非他人的利益,一者、行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這位行自己的利益,非他人的利益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行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比丘們!這樣,比丘以成一對知人。比丘們!這樣,比丘是知人之勝劣者。
比丘們!具備這七法的比丘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中略)為世間的無上福田。」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法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法:修多羅、祇夜、記說、伽陀、優陀那、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毘富羅。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法:修多羅、祇夜、……(中略)未曾有法、毘富羅,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法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法:修多羅、祇夜、……(中略)未曾有法、毘富羅,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法者』。像這樣,他是知法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義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義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這樣、那樣說的義理:『這是這樣說的義理,這是那樣說的義理。』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義者』。像這樣,他是知義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自己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自己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自己:『我有這麼多信、戒、聞、施、慧、辯才。』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自己者』。像這樣,他是知自己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量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量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對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之領受的量,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量者』。像這樣,他是知量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時機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時機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時機:『這是學習的時機,這是遍問的時機,這是努力的時機,這是靜坐禪修的時機。』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時機者』。像這樣,他是知時機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眾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這是婆羅門眾,這是屋主眾,這是沙門眾。在那裡,應該這麼往見,應該這麼住止,應該這麼行動,應該這麼坐,應該這麼說,應該這麼靜默。』比丘們!如果比丘不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中略)應該這麼靜默。』在這裡,他不應該被稱為『知眾者』。比丘們!但因為比丘知道眾:『這是剎帝利眾,這是婆羅門眾,這是屋主眾,這是沙門眾。在那裡,應該這麼往見,應該這麼住止,應該這麼行動,應該這麼坐,應該這麼說,應該這麼靜默。』因此,他應該被稱為『知眾者』。像這樣,他是知眾者。
像這樣,他是知法者、知義者、知自己者、知量者、知時機者、知眾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知人之勝劣者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以成一對知人:
有二人:一者、欲見聖者,一者、不欲見聖者。這位不欲見聖者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欲見聖者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欲見聖者之人:一者、欲聽聞正法,一者、不欲聽聞正法。這位不欲聽聞正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欲聽聞正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欲聽聞正法之人:一者、傾耳聽法,一者、不傾耳聽法。這位不傾耳聽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傾耳聽法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傾耳聽法之人:一者、聽聞法後記住,一者、聽聞法後不記住。這位聽聞法後不記住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聽聞法後記住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聽聞法後記住之人:一者、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一者、對記住的法不觀察義理。這位對記住的法不觀察義理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對記住的法觀察義理之人:一者、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一者、了知義理、了知法後,不法、隨法行。這位了知義理、了知法後,不法、隨法行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有二了知義理、了知法後,法、隨法行之人:一者、行自己的利益,非他人的利益,一者、行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這位行自己的利益,非他人的利益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呵責;這位行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之人,他因為那樣的理由而應被這麼讚賞。
比丘們!這樣,比丘以成一對知人。比丘們!這樣,比丘是知人之勝劣者。
比丘們!具備這七法的比丘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中略)為世間的無上福田。」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