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為緣經
Avijjādipaccaya 2 (SN 12.36)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比丘們!凡會說『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們!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們!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比丘們!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生為緣而有老死。』
『什麼是生?……(中略)什麼是有?……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而這識又是誰的?』……。
比丘們!凡會說『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們!凡會說『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們!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們!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比丘們!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或者『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生?……(中略)什麼是有?……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而這識又是誰的?』……。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或者『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比丘們!凡會說『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們!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們!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比丘們!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生為緣而有老死。』
『什麼是生?……(中略)什麼是有?……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而這識又是誰的?』……。
比丘們!凡會說『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們!凡會說『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們!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們!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比丘們!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或者『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生?……(中略)什麼是有?……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而這識又是誰的?』……。
比丘們!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或者『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