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蛇本生經
Veḷukajātaka (Ja 43)
(菩薩═師)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一肆意比丘所說者。佛問:「汝比丘!汝
為肆意之事,是為真實耶?」比丘對此答曰:「世尊!誠如所言!」佛言:「汝比丘!
245 汝非只於此世肆意,生即亦如是。汝為肆意,不從博士之忠告而至失命!」於是佛
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菩薩生於迦尸國財富之家族。彼達有分
別之年,知由欲望而起苦,由無欲而生幸福,於是捨欲望入喜馬拉雅山(雪山),出
家為仙人道,行一切入 1 豫修法,得五神通 2 八成就 3,住禪定樂。其後由大行腳
僧(波利婆羅)之五百行者圍繞,成為眾團之師而住。
其時,一小蛇無意中進入某行者之庵室,行者對之如己子之可愛,使入竹節中
寢息,大事珍重。因住竹節之中,蛇被命名為竹。因行者對蛇如對子之愛情,大事
珍惜,諸人與彼以「竹之父」為名。
爾時菩薩聞某行者珍惜蛇之傳聞,遣人詢問:「聞汝有珍惜養蛇之事為真實
耶?」彼之回答:「是為真實!」於是彼被警誡云:「蛇為不可信用者,不可珍惜養
育!」行者云:「蛇之於予有如師弟之親!蛇如不在,予不能生!」菩薩告曰:「汝將
為蛇失去生命!」然行者違背菩薩之教,不能捨蛇。
其後經過不久,行者等皆出發採集野生果實,所行之處,發現野生果實易得之
處,於其處滯留二三日間。竹之父使蛇寢於竹節中加蓋,然後與眾一同出發。於是
經二三日後,彼與行者等一同歸來,彼向「竹」思與食物,開竹節云:「吾子!汝腹空
飢矣!」伸手探竹。蛇因二三日間斷食,奮怒噴其伸手,當即殺死行者往森林逃去!
246 行者等見彼,急告菩薩,菩薩將彼厚葬。彼坐於隱者團之中央,對隱者等教誡
唱次之偈:
人為自己思 不從正教誡
如彼竹之父 終被蛇咬死
菩薩如是教誡隱者團,令得四梵天住 4,死後得生梵天界中。
結分 佛更謂:「汝比丘!汝非僅於此世肆意而為,前生亦自肆意,因此為蛇所
第五章 利愛品 三一九
--------------------------------------------------------------------------
小部經典六 三二○
殺,至於敗亡!」佛述此法話後,連結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竹之父是肆意比丘,
其餘之團眾是我之團眾,團眾之師實即是我。」
註 1 一切入又名遍處(Kasina)一即一切之觀法,以一切宇宙觀為一色,或觀為一大,為無
他想之觀法。十遍處定為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之十種觀。
2 五神通為識神通(或神境通)、天耳通、識彼心通(或他心知通)、宿命念處(或宿命知通)
及天眼通。
3 八成就為初禪成就、二禪成就、三禪成就、四禪成就、空無邊成就、識無邊成就、無所有
成就、非想非非想成就。
4 四梵天住,指四無色界而言。在二十梵界內之十六梵界為色界,其上四梵界為無色界。然
一躍飛越色界而生於無色界,於理不契,故此為廣指四禪天而言。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一肆意比丘所說者。佛問:「汝比丘!汝
為肆意之事,是為真實耶?」比丘對此答曰:「世尊!誠如所言!」佛言:「汝比丘!
245 汝非只於此世肆意,生即亦如是。汝為肆意,不從博士之忠告而至失命!」於是佛
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菩薩生於迦尸國財富之家族。彼達有分
別之年,知由欲望而起苦,由無欲而生幸福,於是捨欲望入喜馬拉雅山(雪山),出
家為仙人道,行一切入 1 豫修法,得五神通 2 八成就 3,住禪定樂。其後由大行腳
僧(波利婆羅)之五百行者圍繞,成為眾團之師而住。
其時,一小蛇無意中進入某行者之庵室,行者對之如己子之可愛,使入竹節中
寢息,大事珍重。因住竹節之中,蛇被命名為竹。因行者對蛇如對子之愛情,大事
珍惜,諸人與彼以「竹之父」為名。
爾時菩薩聞某行者珍惜蛇之傳聞,遣人詢問:「聞汝有珍惜養蛇之事為真實
耶?」彼之回答:「是為真實!」於是彼被警誡云:「蛇為不可信用者,不可珍惜養
育!」行者云:「蛇之於予有如師弟之親!蛇如不在,予不能生!」菩薩告曰:「汝將
為蛇失去生命!」然行者違背菩薩之教,不能捨蛇。
其後經過不久,行者等皆出發採集野生果實,所行之處,發現野生果實易得之
處,於其處滯留二三日間。竹之父使蛇寢於竹節中加蓋,然後與眾一同出發。於是
經二三日後,彼與行者等一同歸來,彼向「竹」思與食物,開竹節云:「吾子!汝腹空
飢矣!」伸手探竹。蛇因二三日間斷食,奮怒噴其伸手,當即殺死行者往森林逃去!
246 行者等見彼,急告菩薩,菩薩將彼厚葬。彼坐於隱者團之中央,對隱者等教誡
唱次之偈:
人為自己思 不從正教誡
如彼竹之父 終被蛇咬死
菩薩如是教誡隱者團,令得四梵天住 4,死後得生梵天界中。
結分 佛更謂:「汝比丘!汝非僅於此世肆意而為,前生亦自肆意,因此為蛇所
第五章 利愛品 三一九
--------------------------------------------------------------------------
小部經典六 三二○
殺,至於敗亡!」佛述此法話後,連結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竹之父是肆意比丘,
其餘之團眾是我之團眾,團眾之師實即是我。」
註 1 一切入又名遍處(Kasina)一即一切之觀法,以一切宇宙觀為一色,或觀為一大,為無
他想之觀法。十遍處定為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之十種觀。
2 五神通為識神通(或神境通)、天耳通、識彼心通(或他心知通)、宿命念處(或宿命知通)
及天眼通。
3 八成就為初禪成就、二禪成就、三禪成就、四禪成就、空無邊成就、識無邊成就、無所有
成就、非想非非想成就。
4 四梵天住,指四無色界而言。在二十梵界內之十六梵界為色界,其上四梵界為無色界。然
一躍飛越色界而生於無色界,於理不契,故此為廣指四禪天而言。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