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本生經
Siṅgālajātaka (Ja 148)
(菩薩═豺)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離欲所作之談話。於舍衛城有大商人之
子五百人同伴,聞佛之說法,專心於其教,遂出家住於祇園給孤獨長者所建立之精
舍而修行。然於某日之夜中,彼等之心,實即萌生可厭之煩惱慾念。彼等原為離諸
慾煩惱而出家,今則反悔思欲再滿足自己之欲念。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二九九
--------------------------------------------------------------------------
小部經典七 三○○
爾時,佛於是夜,立即依神通力放不可思議之光明,對住於祇園精舍之比丘等
之心,究為如何之妄念所囚繫,觀察彼等之心,看破彼等諸比丘之內心,萌生貪愛
之妄念。佛如母之看守其獨子,如隻眼人特別守護他之一眼,對其弟子特別看護,
朝夕於彼等起欲念時,立即使彼等愈益旺盛之欲念,即時滅卻,是故佛自思惟:「予
將如轉輪聖王 1 馳驅遍歷其國土!我今向彼等說法,使彼等捨離欲念,成阿羅漢。」
於是佛由香室中出,以如甘露之聲,呼具壽之長老法寶阿難曰:「阿難!」長老
阿難往佛前禮拜,恭敬待命曰:「世尊!何事?」佛命令曰:「阿難!汝使住於給孤獨
長者建立精舍之比丘眾,悉皆參集於香室之前!」阿難秘密思惟:「今若僅召集五百
比丘等,則彼等自思:『佛已知我等內心萌生煩惱之妄念!』則心抱畏懼之念,將
對佛之說法,不能發問。因此,予將命所有比丘不遺一人,前來參集。」於是阿難云:
「謹如尊命。」彼持鍵往各庵室遍訪,集合所有比丘於香室之前時,為佛設置寶座。
佛正身端正,結踟趺坐,如大磐石上聳立之須彌山,著於所設之寶座。四邊圍繞,
雙雙對對,普現佛之六色大光明之光輝,其光明如大缽之大,天蓋之大,普遍放散,
閃於天之一方,如電光之透徹,又如曉明昇起之太陽,光搖大海之水底。比丘等向
佛稽首禮拜,如繞誹紅之布衣,圍繞於佛之周圍而著作。
502 佛發梵音,開始為比丘等宣說妙法,佛言:「汝等比丘!為比丘者,實不應起欲
覺、瞋覺、害覺等之三不善覺。內心所起之煩惱,不可思為微細,煩惱實為大敵,
敵雖小亦不可輕視,彼一得場所,常生至破滅;如是萌起僅少之煩惱,一得增大,
遂生至大破滅。煩惱實如毒如搔痛養,亦如毒蛇,如電光雷鳴,不可執著,實為可
恐怖者,雖於瞬間所起之煩惱,應依思惟之力,亦不暫止於心,如露滴蓮葉之上,
立即消碎,應即打破。昔日諸賢雖對極微細之煩惱,亦為懺侮,完全斷盡,於內心
不再發生。」於是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之都治國時,菩薩而生為豺,住於某河畔之森林
中。爾時一匹老象,斃死於恒河岸邊,彼豺探求餌食,發現老象之屍體,彼非常歡
喜,得大美食。彼往其前,先嚙其鼻,然洽如嚙食鐵鋤,彼自語曰:「奇哉!異哉!
此處竟不能食!」其次嚙牙,堅如嚙骨;其次嚙耳,如同笊;其次嚙足,猶如嚙咬
石臼;其次嚙尾,又如嚙杵,彼云:「此處亦不能食!」於是到處探求,竟無可食之
處。其中彼探得象之肚門,彼云:「此處完全柔軟,如食果品,且有甘味,於此身體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三○一
--------------------------------------------------------------------------
小部經典七 三○二
之中,此方為最柔軟而味最佳之處!」於是彼由此處漸漸進入,遂入於象腹之中,食
其腎臟、肺臟;於咽喉渴時,即吸其血,疲勞憩息之時,即臥身體於象腹中休息,
如是彼仔細思量:「此象腹中實為予心情最善之住家,思欲食時,則有美好如所思之
肉食。更有如何較此最佳之事耶?」彼自言語而不往他所,在象之腹中食肉度日。
經過時日之同時,彼象之屍體曝晒,為熱風所吹,為太陽灼熱之光線所燒,漸
503 次乾燥,皮膚收縮,而豺進入之入口亦次第縮小,腹之內部亦漸漸黑暗。彼思欲出
此與世間全然遮斷之住家,因屍體乾涸,肉亦乾涸,血液完全涸竭,彼失去出口,
心中不由而生出恐懼,到處衝撞迴旋,為巡求出口而狂亂,恰如回鍋重煮之米飯,
於釜內沸騰,彼於象腹中上下迴馳。
其間大雨降下,為此,屍體含濕氣而膨脹,遂稍恢復元來之狀。彼認出開啟肛
門,如星之光,豺認知其洞穴,彼云:「予命方始僅得救矣!」於是彼由象頭折返,
以猛然之勢,向肛門突進,以頭破其穴,遂得外出。其唯一無二無三身體之毛,於
通過肛門之際,均被剝落。彼身體無毛如多羅樹,心懷怯懦而續奔走,彼忽然止步,
仔細遍觀自己之身體時,切實生後悔之念,彼心大有感觸,彼思︰「予之苦痛,非為
依任何人之所為,完全依貪欲之因緣而得之結果。自今以後,我決不起貪念,再不
進象體!」於是唱次之偈:
二度再不入 再不入二度
不入象之腹 因果實可怖
如是語畢,彼由其處走去,再不回顧其象之屍體。由此以後,完全不稍生貪欲
之心。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內心勿起煩惱之增進,應常調御汝
504 心!」佛為說明四諦,說四諦竟,彼等五百比丘得阿羅漢。餘者或得預流果,或得一
來果,或得不還果。於是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豺即是我。」
註 1 轉輪聖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降伏四方云轉聖王。此為古代
印度人理想之人格。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三○三
--------------------------------------------------------------------------
小部經典七 三○四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離欲所作之談話。於舍衛城有大商人之
子五百人同伴,聞佛之說法,專心於其教,遂出家住於祇園給孤獨長者所建立之精
舍而修行。然於某日之夜中,彼等之心,實即萌生可厭之煩惱慾念。彼等原為離諸
慾煩惱而出家,今則反悔思欲再滿足自己之欲念。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二九九
--------------------------------------------------------------------------
小部經典七 三○○
爾時,佛於是夜,立即依神通力放不可思議之光明,對住於祇園精舍之比丘等
之心,究為如何之妄念所囚繫,觀察彼等之心,看破彼等諸比丘之內心,萌生貪愛
之妄念。佛如母之看守其獨子,如隻眼人特別守護他之一眼,對其弟子特別看護,
朝夕於彼等起欲念時,立即使彼等愈益旺盛之欲念,即時滅卻,是故佛自思惟:「予
將如轉輪聖王 1 馳驅遍歷其國土!我今向彼等說法,使彼等捨離欲念,成阿羅漢。」
於是佛由香室中出,以如甘露之聲,呼具壽之長老法寶阿難曰:「阿難!」長老
阿難往佛前禮拜,恭敬待命曰:「世尊!何事?」佛命令曰:「阿難!汝使住於給孤獨
長者建立精舍之比丘眾,悉皆參集於香室之前!」阿難秘密思惟:「今若僅召集五百
比丘等,則彼等自思:『佛已知我等內心萌生煩惱之妄念!』則心抱畏懼之念,將
對佛之說法,不能發問。因此,予將命所有比丘不遺一人,前來參集。」於是阿難云:
「謹如尊命。」彼持鍵往各庵室遍訪,集合所有比丘於香室之前時,為佛設置寶座。
佛正身端正,結踟趺坐,如大磐石上聳立之須彌山,著於所設之寶座。四邊圍繞,
雙雙對對,普現佛之六色大光明之光輝,其光明如大缽之大,天蓋之大,普遍放散,
閃於天之一方,如電光之透徹,又如曉明昇起之太陽,光搖大海之水底。比丘等向
佛稽首禮拜,如繞誹紅之布衣,圍繞於佛之周圍而著作。
502 佛發梵音,開始為比丘等宣說妙法,佛言:「汝等比丘!為比丘者,實不應起欲
覺、瞋覺、害覺等之三不善覺。內心所起之煩惱,不可思為微細,煩惱實為大敵,
敵雖小亦不可輕視,彼一得場所,常生至破滅;如是萌起僅少之煩惱,一得增大,
遂生至大破滅。煩惱實如毒如搔痛養,亦如毒蛇,如電光雷鳴,不可執著,實為可
恐怖者,雖於瞬間所起之煩惱,應依思惟之力,亦不暫止於心,如露滴蓮葉之上,
立即消碎,應即打破。昔日諸賢雖對極微細之煩惱,亦為懺侮,完全斷盡,於內心
不再發生。」於是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之都治國時,菩薩而生為豺,住於某河畔之森林
中。爾時一匹老象,斃死於恒河岸邊,彼豺探求餌食,發現老象之屍體,彼非常歡
喜,得大美食。彼往其前,先嚙其鼻,然洽如嚙食鐵鋤,彼自語曰:「奇哉!異哉!
此處竟不能食!」其次嚙牙,堅如嚙骨;其次嚙耳,如同笊;其次嚙足,猶如嚙咬
石臼;其次嚙尾,又如嚙杵,彼云:「此處亦不能食!」於是到處探求,竟無可食之
處。其中彼探得象之肚門,彼云:「此處完全柔軟,如食果品,且有甘味,於此身體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三○一
--------------------------------------------------------------------------
小部經典七 三○二
之中,此方為最柔軟而味最佳之處!」於是彼由此處漸漸進入,遂入於象腹之中,食
其腎臟、肺臟;於咽喉渴時,即吸其血,疲勞憩息之時,即臥身體於象腹中休息,
如是彼仔細思量:「此象腹中實為予心情最善之住家,思欲食時,則有美好如所思之
肉食。更有如何較此最佳之事耶?」彼自言語而不往他所,在象之腹中食肉度日。
經過時日之同時,彼象之屍體曝晒,為熱風所吹,為太陽灼熱之光線所燒,漸
503 次乾燥,皮膚收縮,而豺進入之入口亦次第縮小,腹之內部亦漸漸黑暗。彼思欲出
此與世間全然遮斷之住家,因屍體乾涸,肉亦乾涸,血液完全涸竭,彼失去出口,
心中不由而生出恐懼,到處衝撞迴旋,為巡求出口而狂亂,恰如回鍋重煮之米飯,
於釜內沸騰,彼於象腹中上下迴馳。
其間大雨降下,為此,屍體含濕氣而膨脹,遂稍恢復元來之狀。彼認出開啟肛
門,如星之光,豺認知其洞穴,彼云:「予命方始僅得救矣!」於是彼由象頭折返,
以猛然之勢,向肛門突進,以頭破其穴,遂得外出。其唯一無二無三身體之毛,於
通過肛門之際,均被剝落。彼身體無毛如多羅樹,心懷怯懦而續奔走,彼忽然止步,
仔細遍觀自己之身體時,切實生後悔之念,彼心大有感觸,彼思︰「予之苦痛,非為
依任何人之所為,完全依貪欲之因緣而得之結果。自今以後,我決不起貪念,再不
進象體!」於是唱次之偈:
二度再不入 再不入二度
不入象之腹 因果實可怖
如是語畢,彼由其處走去,再不回顧其象之屍體。由此以後,完全不稍生貪欲
之心。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內心勿起煩惱之增進,應常調御汝
504 心!」佛為說明四諦,說四諦竟,彼等五百比丘得阿羅漢。餘者或得預流果,或得一
來果,或得不還果。於是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豺即是我。」
註 1 轉輪聖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降伏四方云轉聖王。此為古代
印度人理想之人格。
第一五章 變色蜥蜴品 三○三
--------------------------------------------------------------------------
小部經典七 三○四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