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親本生經
Mittāmittajātaka (Ja 197)
(菩薩═仙人之師)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舍衛城時,對某比丘所作之談話。某比丘自信:「我取此
物,我之師尊和尚,不會責備。」彼取和尚蓄存之布片,製一鞋袋,然後來和尚處告
131 假。爾時和尚問曰:「汝何故取我之物?」答曰:「我取布片,相信尊師不予責備。」
和尚曰:「我與汝之間,並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發怒起立,責打比丘。此事為眾
比丘所知,某日眾比丘於法堂談論此事:「諸君!比丘某甲,相信師尊和尚,取布片
製作鞋袋,爾時和尚云:『我與汝彼此之間並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發怒起立,
責打比丘某甲。」適值佛出,問比丘曰:「汝等比丘!今有何事而集?」比丘等答:「如
是等語。」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對同僚間之不信用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復如是。」
於是佛為說過去之因緣。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受生於迦尸地方婆羅門之家。成長後
就仙人而出家,修行神通力及定力,為大眾之師尊,定居於雪山地方。此仙人群中
有一行者,不從菩薩之言,看顧一亡母之小象,其象長大後殺害行者,逃往森林。
仙人大眾行葬儀後,圍繞菩薩問曰:「師尊!如何能分別友人與敵人?」菩薩說明理
由唱如下之偈:
一 見人不微笑 亦不表歡迎
不與其人眼 何事皆逆出
二 此等人不覺 怨敵之徵候
賢者有見聞 知敵與友人
132 菩薩說示怨親之分別修行梵觀,生梵天界。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即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育象仔之行者是此弟子比
丘,象仔是今之和尚,仙人群是佛之侍眾,仙人群之師即是我。」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舍衛城時,對某比丘所作之談話。某比丘自信:「我取此
物,我之師尊和尚,不會責備。」彼取和尚蓄存之布片,製一鞋袋,然後來和尚處告
131 假。爾時和尚問曰:「汝何故取我之物?」答曰:「我取布片,相信尊師不予責備。」
和尚曰:「我與汝之間,並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發怒起立,責打比丘。此事為眾
比丘所知,某日眾比丘於法堂談論此事:「諸君!比丘某甲,相信師尊和尚,取布片
製作鞋袋,爾時和尚云:『我與汝彼此之間並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發怒起立,
責打比丘某甲。」適值佛出,問比丘曰:「汝等比丘!今有何事而集?」比丘等答:「如
是等語。」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對同僚間之不信用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復如是。」
於是佛為說過去之因緣。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受生於迦尸地方婆羅門之家。成長後
就仙人而出家,修行神通力及定力,為大眾之師尊,定居於雪山地方。此仙人群中
有一行者,不從菩薩之言,看顧一亡母之小象,其象長大後殺害行者,逃往森林。
仙人大眾行葬儀後,圍繞菩薩問曰:「師尊!如何能分別友人與敵人?」菩薩說明理
由唱如下之偈:
一 見人不微笑 亦不表歡迎
不與其人眼 何事皆逆出
二 此等人不覺 怨敵之徵候
賢者有見聞 知敵與友人
132 菩薩說示怨親之分別修行梵觀,生梵天界。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即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育象仔之行者是此弟子比
丘,象仔是今之和尚,仙人群是佛之侍眾,仙人群之師即是我。」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