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本生經
Kāsāvajātaka (Ja 221)
(菩薩═象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提婆達多所作之談話,然事件則起於王
舍城。某時,法將舍利弗與五百比丘共住於竹林精舍。提婆達多亦與其自身相應之
破戒隨從者等圍繞住於象頭山。爾時王舍城之市民等,集合大量之食物,準備布施。
然為商賈而來有一商人:「予出此外衣,亦欲參加布施行列。」彼付出非常高價之香
袈裟。市民等整備莫大之布施物,集合大量迦利沙波拏 2(貨幣)唯有此一香袈裟
為一單數。諸人集合思考:「此一香袈裟單數之物,布施何人?與舍利弗上座耶?或
197 與提婆達多耶?」而一部之人欲與舍利弗;他之一部人,以舍利弗上座只有數日之滯
第八章 袈裟品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八 一九八
留,隨時出發而去,然而提婆達多上座常住於我城附近,無論吉凶,此人乃我近邊
之人,應布施與彼。而取決於多數,亦為主張布施與提婆達多者多,於是此袈裟與
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截袈裟之緣,縫以補布,美麗光輝如黃金板樣之色,以著用之。
時有三十比丘由王舍城至舍衛城禮佛,寒喧交談後,向佛告白其始末:「世尊!
提婆達多著用如此與其本身不相應之阿羅漢標幟。」佛云:「汝等比丘!提婆達多著
用與彼自身不相應之阿羅漢標幟,非自今日始。彼於前生,即已著用。」於是佛為說
過去之因緣。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生於雪山地方之象族,及至年長,為
八萬象群圍繞之象王,居於森林深處。時有一貧窮男人住於波羅奈城,偶爾於造象
牙之街,見象牙腕環之製作,彼問︰「是否買取來之象牙?」「唯然,取來則買。」於
是彼持兇器,著袈裟身扮辟支佛之姿,上出假髮,立於象之通路。以兇器殺象,取
象牙歸,於波羅奈賣之,以維生計。其後彼開始隨菩薩之象群殺象群中最後之象。
象數日見減少,諸象問菩薩:「何故象數減少?」菩薩熟慮思考:「有一男人為辟支佛
198 相,立於象之通路路端,概彼殺象,予將調查。」某日,象等前行,菩薩自己落於最
後。彼男見菩薩,取出凶器,向前追逐。菩薩轉身停立,將彼打倒於地面,伸鼻將
欲殺之,然見此男身著袈裟:「此為阿羅漢之標幟,予當施尊敬。」於是縮回所伸之
鼻:「咄,汝男子!此阿羅漢之標幟,於汝甚不相應,何故著此?」菩薩唱如下之偈:
一 穢者衣袈裟 3 著用此法衣
無法遠真理 著衣汝不值
二 而彼無穢者 持戒善專心
有德近真理 著衣實值得
199 如此,菩薩向此男使聞所言之理由:「今後不可再來,若再前來,則汝無生命。」
於是將彼恐嚇而逐去。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殺象之男是提婆達多,象王實
即是我。」
註 1 袈裟本生譚可參照大莊嚴論經十四(大正藏四,三三六頁中),賢愚經(六一)堅誓師子
品(大正藏四,四三八頁上)Mtu.I﹐P.131。
第八章 袈裟品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八 二○○
2 加利沙波拏(Kahapana)可參照漢譯南傳藏第三十二卷一○四頁,註 2。
3 同一偈亦見於 Dhp.V.9。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提婆達多所作之談話,然事件則起於王
舍城。某時,法將舍利弗與五百比丘共住於竹林精舍。提婆達多亦與其自身相應之
破戒隨從者等圍繞住於象頭山。爾時王舍城之市民等,集合大量之食物,準備布施。
然為商賈而來有一商人:「予出此外衣,亦欲參加布施行列。」彼付出非常高價之香
袈裟。市民等整備莫大之布施物,集合大量迦利沙波拏 2(貨幣)唯有此一香袈裟
為一單數。諸人集合思考:「此一香袈裟單數之物,布施何人?與舍利弗上座耶?或
197 與提婆達多耶?」而一部之人欲與舍利弗;他之一部人,以舍利弗上座只有數日之滯
第八章 袈裟品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八 一九八
留,隨時出發而去,然而提婆達多上座常住於我城附近,無論吉凶,此人乃我近邊
之人,應布施與彼。而取決於多數,亦為主張布施與提婆達多者多,於是此袈裟與
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截袈裟之緣,縫以補布,美麗光輝如黃金板樣之色,以著用之。
時有三十比丘由王舍城至舍衛城禮佛,寒喧交談後,向佛告白其始末:「世尊!
提婆達多著用如此與其本身不相應之阿羅漢標幟。」佛云:「汝等比丘!提婆達多著
用與彼自身不相應之阿羅漢標幟,非自今日始。彼於前生,即已著用。」於是佛為說
過去之因緣。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生於雪山地方之象族,及至年長,為
八萬象群圍繞之象王,居於森林深處。時有一貧窮男人住於波羅奈城,偶爾於造象
牙之街,見象牙腕環之製作,彼問︰「是否買取來之象牙?」「唯然,取來則買。」於
是彼持兇器,著袈裟身扮辟支佛之姿,上出假髮,立於象之通路。以兇器殺象,取
象牙歸,於波羅奈賣之,以維生計。其後彼開始隨菩薩之象群殺象群中最後之象。
象數日見減少,諸象問菩薩:「何故象數減少?」菩薩熟慮思考:「有一男人為辟支佛
198 相,立於象之通路路端,概彼殺象,予將調查。」某日,象等前行,菩薩自己落於最
後。彼男見菩薩,取出凶器,向前追逐。菩薩轉身停立,將彼打倒於地面,伸鼻將
欲殺之,然見此男身著袈裟:「此為阿羅漢之標幟,予當施尊敬。」於是縮回所伸之
鼻:「咄,汝男子!此阿羅漢之標幟,於汝甚不相應,何故著此?」菩薩唱如下之偈:
一 穢者衣袈裟 3 著用此法衣
無法遠真理 著衣汝不值
二 而彼無穢者 持戒善專心
有德近真理 著衣實值得
199 如此,菩薩向此男使聞所言之理由:「今後不可再來,若再前來,則汝無生命。」
於是將彼恐嚇而逐去。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殺象之男是提婆達多,象王實
即是我。」
註 1 袈裟本生譚可參照大莊嚴論經十四(大正藏四,三三六頁中),賢愚經(六一)堅誓師子
品(大正藏四,四三八頁上)Mtu.I﹐P.131。
第八章 袈裟品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八 二○○
2 加利沙波拏(Kahapana)可參照漢譯南傳藏第三十二卷一○四頁,註 2。
3 同一偈亦見於 Dhp.V.9。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