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一握胡麻本生經 Sariputta

一握胡麻本生經

Tila­muṭṭhi­jātaka (Ja 252)

[菩薩=阿闍梨]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某一易怒比丘所作之談話。彼比丘實
易怒,甚不穩[靜],彼稍受[人]言,即顯示忿怒、憎惡與不滿。
比丘等於法堂中作如下之議論:「諸位法友!某比丘易怒,頗為不穩,恰如投入
灶中之鹽,沸然之狀。如此向無瞋恚為[本質]之宗教出家,一旦發怒而不能抑制。」
佛聞其語,遣一比丘喚彼比丘而問曰﹕「比丘!爾易怒之事,真實耶?」「世尊!實為
真實。」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易怒,非自今日始,昔日亦同樣如是。」於是
佛為說過去之因緣。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之都治國時,有名梵與王子之王子。昔日諸王,
縱然於自己城下,雖有世間有名之阿闍梨居住,「然而為抑制王子等高慢尊大,使之
第一章 思惟品 七
--------------------------------------------------------------------------
小部經典九 八
耐寒暑、通曉世道」,更為己之王子等學藝熟練通達,將之派遣至遠方國外。因此,
國王喚十六歲之王子至其前,與以單底之靴、樹葉製之遮日傘、一千金幣:「汝可往

278 得叉尸羅,修習學藝。」王送王子出宮。王子:「謹遵父命。」與父母告別,登上旅程。
不久抵達得叉尸羅,往訪阿闍梨之宅。阿闍梨已為青年婆羅門等講義完畢,起
座於家之門口經行時,王子到著其家,佇立其所,彼見阿闍梨,立即脫靴摺傘,向
阿闍梨敬禮畢,立於[一方]。阿闍梨知彼之疲勞,對此新來者頗加憐憫。
王子食事畢,暫休息後,往阿闍梨前敬禮侍立。阿闍梨:「由何處來?」王子:
「由波羅奈。」阿闍梨:「汝為誰之子?」王子:「波羅奈王之子。」阿闍梨:「為何而
來?」王子:「為修習學藝。」阿闍梨:「向阿闍梨之謝禮持來否,抑或為隨身侍耶?」
王子:「向阿闍梨之謝禮已持來。」王子持出千枚[貨幣]錢袋,放置於阿闍梨之足
前,向師敬禮。所謂隨身侍,晝間為阿闍梨聽用,夜間修習學藝。而向阿闍梨出謝
禮者,則在其家如同長男。只修學藝。因此阿闍梨亦日夜穩靜教授王子修習學藝。
王子於就學中之某日,與阿闍梨一同前往入浴。彼時有一老婆準備於[天日]
之下擴晒白胡麻,坐而看守。王子見白胡麻時欲食,遂取一握之胡麻食之。老婆自
思:「此輩必係餓急。」不語而默然聽之。王子翌日又於彼時同樣為之,彼女亦復不
言何事。彼於第三日亦為此同樣之事,爾時老婆自思:「有名之阿闍梨使諸弟子來予

279 處掠奪。」於是舉雙手高聲歎叫。阿闍梨向後轉問:「婆婆!何故?」老婆:「先生!
汝之弟子今日食我白胡麻一握,昨日亦一握,前日亦一握,如此食之,予物豈非盡
失?」阿闍梨:「婆婆勿憂,予將付汝代價。」老婆:「先生!予不需金,望此青年勿
再為此事,希與教之。」阿闍梨:「如此婆婆善為看守。」於是使二青年捕捉王子雙手,
用竹棍擊打王子之背三次:「如此之事,再不可為。」王子向阿闍梨發怒,眼中充血,
由頭至足睨視不已。阿闍梨知王子發怒。
王子熱心用功,成就學藝後自思:「予必殺此人[阿闍梨]。」彼心中秘記阿闍梨
所犯之罪。歸國之際,向阿闍梨敬禮:「阿闍梨!予如於波羅奈繼承王位,必遣使者
來師前,彼時望師前來。」王子懇切寄語、約束,出發而去。
彼到著波羅奈後,謁見父母,稟告學藝之事。王思:「因長生故,予能再見予子。
[出世],於予有生之年,願見其為王之尊嚴。」王使王子登上王位,彼於享受王尊
嚴之間,追憶阿闍梨所犯之罪,燃起瞋恚之火,自思:「我將殺彼。」為喚阿闍梨前
第一章 思惟品 九
--------------------------------------------------------------------------
小部經典九 一○
來,派遣使者前往。阿闍梨自思:「於青年時,彼[王]不能宥我。」於是不行。於
王達中年之時,彼思:「今王能宥我。」於是出發來至王宮,立於宮門曰:「得叉尸羅
阿闍梨求見。」傳稟於王。
王喜,呼婆羅門使入,來至王前謁見,王怒眼中充血,王呼大臣曰:「予友!予

280 為阿闍梨所打之處,至今猶痛。阿闍梨彼額現死[相]1『自己將死』而來。今日
彼將無命。」於是唱初之二偈:
一 今我猶思起 為一握胡麻
彼捕我之腕 以棒打我背
二 汝不樂此生 婆羅門!何故汝來此
汝捕我腕者 三度打我者
如此告彼,以死威脅。聞王之言終了,阿闍梨唱第三之偈:
386
三 下賤之所作 聖者以笞制
為教不為恨 賢者應斯知

281 「因此,大王!汝自身應如是知,於如是之時懷恨,實是正理之外。大王!汝身
若不受我如斯之教,經時日久,則果子、砂糖及種種果物,均將取得,惑溺於盜行,
逐漸成為竊盜、搶劫、強盜等行為,王之長時為盜賊,贓物一同捕至王前之同時,
王云:『速退,對彼罪課以相當之刑罰。』 汝身受王之所罰,遇憂患 2 之事。然則

282 汝今由何處得如此光榮之身,汝身得此主權,非我之所為耶?」如此,阿闍梨說服國
王。圍繞侍立之大臣等,聞彼之言,皆云:「帝王!此主權實一方依阿闍梨之恩蔭所
致。」於此一剎那,王體會阿闍梨之美德,云:「阿闍梨!所有統治權奉獻與汝,請
汝接受王國。」阿闍梨云:「大王!予不望王國。」加以固辭。王遣使者往得叉尸羅,
迎來阿闍梨之妻子,而後以阿闍梨為司祭官,附與大權,崇立如父之地位,王從彼
之諫言,為布施等之淨業,得成赴天上之身。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說明聖諦之理,說聖諦之理竟,易怒比丘得不還果,多
數之人成為預流、一來、不還。佛云:「爾時之王是易怒比丘,阿闍梨即是我。」
註 1 「現死相」由原語 muccum adaya 譯出。按照文字應譯為「運死」由前後之文脈推敲,

入 lakkhana 成為此譯。
第一章 思惟品 一一
--------------------------------------------------------------------------
小部經典九 一二
2 「受王所罰之憂患」為 rajadanda-bhaya 之意譯者,按照文字為「王所罰之恐怖」結果是
指死刑。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