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羣本生經
Macchuddānajātaka (Ja 288)
[菩薩=河神地主]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不正直之商人所作之談話。此事既已如
前 1 所述。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治國時,菩薩生於地主之家,達成人能分別之年
後,自持地產,彼有弟一人。後彼父死,某日,彼等商酌:「應整理父所作之事業。」
於是赴某村得千金而歸。於河岸待船中,食隔籠所盛之飯畢,菩薩以殘食與恆河之
魚類,並以此功德奉獻與河神。
神感謝承受菩薩[回向]之功德,神力增加,神思念己力增加,知其原因。一
424 方菩薩擴展上衣,臥於砂上,橫身而眠;然其弟有幾分盜癖,如此大金,不與菩薩,
第四章 正中品 一五五
--------------------------------------------------------------------------
小部經典九 一五六
思欲獨取,作同樣金包,內包砂礫,兩包放於一處。彼等乘船至恆河中流,弟搖動
船身,思將砂礫之包投水,但誤將千金之包投下,云:「兄長!千金之包落入水中。」
菩薩:「落水之物,不能復出,汝無須憂心。」河神自思:「予由彼得[回向]之功德,
為感謝受增神力,當護彼之財產。」依自己之神通力,使一口大之魚吞下金包,自行
護之。然盜人之弟歸家自思:「予兄已完全為予瞞過。」但解包見為砂礫,一時如心
[血]涸竭,緊抱臥榻之臺而倒下。
爾時漁夫等為獲魚而投網,而吞金之魚,依神之通力而掛網。漁夫持彼魚出賣
而來至村內,眾人見大魚而問價,漁夫云:「千金與七曼薩伽 2,請即持去。」眾人
曰:「今日得見千金價值之魚?」以為諧謔。於是漁夫等來至菩薩家之入口云:「請買
此魚。」菩薩:「價值幾何?」漁夫:「七曼薩伽請汝持去。」菩薩:「賣與他人,其價
幾何?」漁夫:「於他人須千金與七曼薩伽始能讓渡,若汝則七曼薩伽即請持去。」於
425 是菩薩與彼等七曼薩伽,將魚渡交其妻。妻剖魚之腹,見千金之包,告知菩薩,菩
薩見彼,發現自己所留之記號,判定為自己之物。彼思﹕「彼漁夫等賣與他人為千金
與七曼薩伽,原來千金為我之物,故對予只賣七曼薩。而不明此理者,任何人亦不
相信。」於是唱最初之偈:
一 魚值超千金 信者無一人
我只七曼薩 買得魚一繫
如是唱此偈終了,作如下之思:「究竟何人之蔭,使此金入我之手?」於此瞬間,
河神隱姿於空中說明曰:「予為恆河之河神,汝與魚族殘食,以其功德與我,以此之
故,我來護汝財產。」於是唱次之偈曰:
二 與食於魚族 與我供養德
供養我銘記 銘記汝尊敬
426 神唱此偈,語彼弟所為詐偽行為一部之始末,「今彼之心臟結果涸竭而倒,抱惡
心者,決不得榮。予為不使汝喪失財產,持來此處讓渡交付,此非與汝盜人之弟,
完全只由汝取。」於是唱第三之偈:
三 抱惡心者不得榮 欺兄獨取父遺產
欲為盜者為惡行 神亦不向彼獻物
神謂對為惡行之盜人,不予其金,菩薩云:「予不忍為如此之事。」於是亦分與
第四章 正中品 一五七
--------------------------------------------------------------------------
小部經典九 一五八
其弟五百金。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說明聖諦之理--說聖諦之理竟,商人得預流果--於
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弟是今之不正直商人,兄即是我。」
註 1 就不正直商人於第九八邪商本生譚,乃第二一八詐騙商人本生譚中既已說明。
2 曼薩 Masaka 為極少值貨幣之名。因之,譯千金之語時,此金之原語為 Kahapapana
即金貨之名稱。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不正直之商人所作之談話。此事既已如
前 1 所述。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治國時,菩薩生於地主之家,達成人能分別之年
後,自持地產,彼有弟一人。後彼父死,某日,彼等商酌:「應整理父所作之事業。」
於是赴某村得千金而歸。於河岸待船中,食隔籠所盛之飯畢,菩薩以殘食與恆河之
魚類,並以此功德奉獻與河神。
神感謝承受菩薩[回向]之功德,神力增加,神思念己力增加,知其原因。一
424 方菩薩擴展上衣,臥於砂上,橫身而眠;然其弟有幾分盜癖,如此大金,不與菩薩,
第四章 正中品 一五五
--------------------------------------------------------------------------
小部經典九 一五六
思欲獨取,作同樣金包,內包砂礫,兩包放於一處。彼等乘船至恆河中流,弟搖動
船身,思將砂礫之包投水,但誤將千金之包投下,云:「兄長!千金之包落入水中。」
菩薩:「落水之物,不能復出,汝無須憂心。」河神自思:「予由彼得[回向]之功德,
為感謝受增神力,當護彼之財產。」依自己之神通力,使一口大之魚吞下金包,自行
護之。然盜人之弟歸家自思:「予兄已完全為予瞞過。」但解包見為砂礫,一時如心
[血]涸竭,緊抱臥榻之臺而倒下。
爾時漁夫等為獲魚而投網,而吞金之魚,依神之通力而掛網。漁夫持彼魚出賣
而來至村內,眾人見大魚而問價,漁夫云:「千金與七曼薩伽 2,請即持去。」眾人
曰:「今日得見千金價值之魚?」以為諧謔。於是漁夫等來至菩薩家之入口云:「請買
此魚。」菩薩:「價值幾何?」漁夫:「七曼薩伽請汝持去。」菩薩:「賣與他人,其價
幾何?」漁夫:「於他人須千金與七曼薩伽始能讓渡,若汝則七曼薩伽即請持去。」於
425 是菩薩與彼等七曼薩伽,將魚渡交其妻。妻剖魚之腹,見千金之包,告知菩薩,菩
薩見彼,發現自己所留之記號,判定為自己之物。彼思﹕「彼漁夫等賣與他人為千金
與七曼薩伽,原來千金為我之物,故對予只賣七曼薩。而不明此理者,任何人亦不
相信。」於是唱最初之偈:
一 魚值超千金 信者無一人
我只七曼薩 買得魚一繫
如是唱此偈終了,作如下之思:「究竟何人之蔭,使此金入我之手?」於此瞬間,
河神隱姿於空中說明曰:「予為恆河之河神,汝與魚族殘食,以其功德與我,以此之
故,我來護汝財產。」於是唱次之偈曰:
二 與食於魚族 與我供養德
供養我銘記 銘記汝尊敬
426 神唱此偈,語彼弟所為詐偽行為一部之始末,「今彼之心臟結果涸竭而倒,抱惡
心者,決不得榮。予為不使汝喪失財產,持來此處讓渡交付,此非與汝盜人之弟,
完全只由汝取。」於是唱第三之偈:
三 抱惡心者不得榮 欺兄獨取父遺產
欲為盜者為惡行 神亦不向彼獻物
神謂對為惡行之盜人,不予其金,菩薩云:「予不忍為如此之事。」於是亦分與
第四章 正中品 一五七
--------------------------------------------------------------------------
小部經典九 一五八
其弟五百金。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說明聖諦之理--說聖諦之理竟,商人得預流果--於
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弟是今之不正直商人,兄即是我。」
註 1 就不正直商人於第九八邪商本生譚,乃第二一八詐騙商人本生譚中既已說明。
2 曼薩 Masaka 為極少值貨幣之名。因之,譯千金之語時,此金之原語為 Kahapapana
即金貨之名稱。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