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德本生經
Sīlavīmaṃsanajātaka (Ja 305)
[菩薩=青年]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制煩惱之事所作之談話,此一譚將於第
十一篇水本生譚[第四五九]中詳說,此處舉其概略如是。住於祇園精舍中五百比
丘等,於午夜過時,起淫慾之情念,佛於晝夜六時,時時看望比丘等,恰如人僅有
一眼之重要,又如人僅有一子之珍視,更如犁牛之鍾愛其毛。佛於夜間以天眼觀察
祇園精舍,見比丘等如盜賊入於轉輪聖王之宮殿中。佛思彼等比丘之事,開香室之
戶,呼喚阿難長老:「阿難!集合精舍中比丘,於香室戶口之端設座。」長老如說而
為,白佛,佛著座,呼一眾比丘:「汝等比丘!昔曰賢人等思行惡事者無秘密,故不為
惡。」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出生於婆羅門家。達成年後,乃於
波羅奈都有名師尊之前為五百青年之長,修習學藝。師尊有一年貌相當之女,彼自
思:「予將調查此青年等品行,品行佳者,將女許配。」
一日,彼喚青年等來謂曰:「諸君!予女已成年,予思料理婚事,但必須準備衣
飾道具。汝等須不使自己親戚知曉,盜來衣物等類。而誰能不被發覺者,即可婚娶,
而被發覺者,則無資格。」青年一同云:「甚善。」承知以後,於不被親戚發現中盜來
衣飾道具。教師將盜來之物,一一分別放置,而菩薩則任何一物亦未持來。師尊問:
19 「汝未持來任何物耶?」「師尊!予未持來。」「何以故?」菩薩:「尊師云,不為人所發
現持來者,方得受取;然予思為惡事者無秘密。」說明理由唱此二偈:
一 行惡業之人 世無有秘密
森林神必見 愚人思秘密
二 我不見秘密 亦無空虛所
他人雖不見 我行非空虛
師尊信彼之言:「汝青年!予家非無財產,予思嫁女與品行正直之人,為此予試
此等青年,予女除汝之外別無適當之人。」於是使女裝飾,嫁與菩薩。師向其他青
年等云:「汝等持來之物,各送還汝等之家宅。」
結分 佛言:「汝等比丘,如此惡品行之青年等,為自己之無品行而不得其女,
第一章 開門品 二○七
--------------------------------------------------------------------------
小部經典九 二○八
餘之一賢德青年,品行善良而得娶女。」於是現等覺者唱他之二偈:
三 杜佳洽與阿佳洽 1 難陀蘇伽瓦洽那
瓦佳阿多瓦錫羅 有望青年背婚法
四 一切法之達彼岸 如何敢背婆羅門
彼為智者須護法 應須努力達其真
20 佛述此法語後,說明聖諦之理--說聖諦之理竟,此五百比丘等達阿羅漢果
--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師尊是舍利佛,賢德青年即是我。」
註 1 註釋所云,此六人為五百青年中之年長者,係固有名詞,譯出無何意義。今依巴利語原音
並列,頗有興趣,今取其大體之意義譯出。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制煩惱之事所作之談話,此一譚將於第
十一篇水本生譚[第四五九]中詳說,此處舉其概略如是。住於祇園精舍中五百比
丘等,於午夜過時,起淫慾之情念,佛於晝夜六時,時時看望比丘等,恰如人僅有
一眼之重要,又如人僅有一子之珍視,更如犁牛之鍾愛其毛。佛於夜間以天眼觀察
祇園精舍,見比丘等如盜賊入於轉輪聖王之宮殿中。佛思彼等比丘之事,開香室之
戶,呼喚阿難長老:「阿難!集合精舍中比丘,於香室戶口之端設座。」長老如說而
為,白佛,佛著座,呼一眾比丘:「汝等比丘!昔曰賢人等思行惡事者無秘密,故不為
惡。」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出生於婆羅門家。達成年後,乃於
波羅奈都有名師尊之前為五百青年之長,修習學藝。師尊有一年貌相當之女,彼自
思:「予將調查此青年等品行,品行佳者,將女許配。」
一日,彼喚青年等來謂曰:「諸君!予女已成年,予思料理婚事,但必須準備衣
飾道具。汝等須不使自己親戚知曉,盜來衣物等類。而誰能不被發覺者,即可婚娶,
而被發覺者,則無資格。」青年一同云:「甚善。」承知以後,於不被親戚發現中盜來
衣飾道具。教師將盜來之物,一一分別放置,而菩薩則任何一物亦未持來。師尊問:
19 「汝未持來任何物耶?」「師尊!予未持來。」「何以故?」菩薩:「尊師云,不為人所發
現持來者,方得受取;然予思為惡事者無秘密。」說明理由唱此二偈:
一 行惡業之人 世無有秘密
森林神必見 愚人思秘密
二 我不見秘密 亦無空虛所
他人雖不見 我行非空虛
師尊信彼之言:「汝青年!予家非無財產,予思嫁女與品行正直之人,為此予試
此等青年,予女除汝之外別無適當之人。」於是使女裝飾,嫁與菩薩。師向其他青
年等云:「汝等持來之物,各送還汝等之家宅。」
結分 佛言:「汝等比丘,如此惡品行之青年等,為自己之無品行而不得其女,
第一章 開門品 二○七
--------------------------------------------------------------------------
小部經典九 二○八
餘之一賢德青年,品行善良而得娶女。」於是現等覺者唱他之二偈:
三 杜佳洽與阿佳洽 1 難陀蘇伽瓦洽那
瓦佳阿多瓦錫羅 有望青年背婚法
四 一切法之達彼岸 如何敢背婆羅門
彼為智者須護法 應須努力達其真
20 佛述此法語後,說明聖諦之理--說聖諦之理竟,此五百比丘等達阿羅漢果
--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師尊是舍利佛,賢德青年即是我。」
註 1 註釋所云,此六人為五百青年中之年長者,係固有名詞,譯出無何意義。今依巴利語原音
並列,頗有興趣,今取其大體之意義譯出。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