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健陀羅王本生經 Sariputta

健陀羅王本生經

Gandhārajātaka (Ja 406)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藥物貯藏學處所作之談話。此為王舍城
所起之事,尊者畢磷陀婆蹉釋放園丁之家族,赴王宮以神通為王造黃金宮殿時,眾
人滿足,送長老五種之藥品 1,彼長老則與其眷屬教團,因其眷屬已持有甚多,於

364 是將所得之藥物充滿於壺、瓶及托缽袋內。眾人見此,憤慨思之:「此等貪欲之沙門,
實與守寶庫門之人無異。」佛聞此事,教以學處曰﹕「此實為有關病比丘之事 2。」佛
言:「汝等比丘!佛未出現於世之時,人就外道而出家,賢者只持五戒,為翌日而貯
存鹽及砂糖而遭人非難;雖然如此,而汝等入此得救之教,猶為第二第三之日而貯
存。」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菩薩於健陀羅國為健陀羅王之王子,父死後,即王位,正當治國。
又於中國,有毘提訶國名,毘提訶王治國。此二人雖為未見之友,但彼此互相堅信,
當時人長壽生活為三萬歲。
而此健陀羅王,於某一滿月布薩會之日,嚴守戒律,於高殿設華麗之座席,坐
於中央之王座上,開窗眺望東方世界,向大臣等作適切之法義說法,於一剎那間,
天空上昇之圓月為羅喉所覆 3,月光隱而不現。大臣等將不見月光,月為羅喉所奪
之事,向王告白,王觀月自思:「此月為外來之污所穢,月光不見;予亦因臣下之污,
如月為羅喉所奪,使予為無光之物,對予實不相應。予應如淨照天空之月,應捨王
位出家,對予更有何必要為他之教誡?予對家族家臣均無執著,予應曉諭自己遊行
四方,此對予方為相應。」於是王云:「汝等可為所欲為。」王國與彼大臣等,彼則於

365 放棄迦濕彌羅及健陀羅兩國之王位後,出家入仙人之道,依禪定而得神通,委身於
禪定之喜悅,生活於雪山地方。
然而毘提訶王向商人訊問:「有關我友之幸福如何?」時,聞彼入於出家之生活
而自思:「予友出家,予在王位又將如何?」於是彼亦捨棄七由旬之彌提羅市、三百
第二章 健陀羅品 二○七
--------------------------------------------------------------------------

小部經典十 二○八
由旬之毘提訶國、壹萬六千村落之支配權、充裕之寶庫、壹萬六千之舞姬,不顧子
女而入於雪山地方出家,食野生之果實以續命,靜靜而為宗教之生活。
彼等兩同為修行,後日相互邂逅,亦不提往事,而彼此互相調和,靜度宗教生
活,而毘提訶仙人則對健陀羅仙人加以奉仕。
兩人於某滿月之日,坐於某樹之根元,談論適法之事時,天空昇起之月,又為
羅喉所覆。毘提訶仙人觀察眺望:「何以月光沉沒?」彼見月光為羅喉所奪問曰:「尊
師!究竟月為誰所覆,隱而不照?」健陀羅仙人答曰:「弟士!此羅喉污月無光,予
因觀月為羅喉所奪,予思:『此淨月為外來之污而不現光,對予此王位之污,亦恰
如羅喉之對月,此王位使予為無光之物,予將出家。』予立即以月為羅喉所奪為緣,

366 捨棄王位而出家。」毘提訶仙人問曰:「尊師!君身為健陀羅王耶?」健陀羅仙人答:
「唯然。」毘提訶仙人云:「尊師!予為毘提訶國、彌提羅市之毘提訶王,予等實為相
互未見之友。」健陀羅仙人問曰:「然爾有如何之緣耶?」毘提訶仙人答曰:「予聞尊
身出家時自思:『此人為真正看破出家之功德。』予以尊身為緣,捨棄王位而出家。」
彼等自彼時以來,非常親密而調和,食果蓏而遊行四方。
彼等長期住於其處,亦為得鹽與酢,由雪山下來,至某國境之村。眾人等對彼等
之舉止滿足,給與施食,得彼等之同意,由森林中建立使用為休息場所之住居,又
為彼等之食事,與中途造一淨水之場所為家,彼等於國境村落行乞已,即與彼草葺
之家完畢食事,再赴己之住所。而此村之人與彼等食物,有時與鹽入缽,有時亦與
全無鹽氣之食物。
某日之事,村人對草籠施與甚多之鹽,毘提訶仙人前往得鹽,食事之時,充分
與菩薩而自己亦取適當量之後,餘者入於草籠之中,彼思:「此決定為不得鹽之日使
用 4。」將鹽保存於積草之內。其後某日,得無鹽氣之食物時,毘提訶仙人與健陀羅
仙人以盛施食之皿,由草籠之內將鹽取出云:「尊師!請取此鹽。」健陀羅仙人問曰:
「今日未由村人得鹽,汝由何處入手?」毘提訶仙人答:「尊師!先日由村人得鹽甚
多,爾時予思:『此決定為不得鹽之日使用。』故將餘者保存。」然爾時菩薩云:「愚
者!爾捨一百由旬之毘提訶國而出家,為無一物之境遇,而於此起鹽與砂糖之欲。」
菩薩咎誡於彼唱第一之偈:

367 一 爾捨諸村邑 一萬六千多
第二章 健陀羅品 二○九
--------------------------------------------------------------------------
小部經典十 二一○
棄多庫中寶 今又思儲蓄
毘提訶如斯被咎,難堪而抱敵意云:「尊師!尊身不見自己之罪過,只視予之罪
過。實則尊身因自思:『對他人教誡,對自己又有何要,唯應教誡自己。』故捨王
位而出家,然於此處何故對予教誡?」於是為唱第二之偈:
二 捨健陀羅國 諸多財寶棄
遠離諸教誡 於此教誡我
菩薩聞此終了唱第三之偈:
三 毘提訶!我為說正法 我不好非法
宣說正法時 我不染邪惡
毘提訶聞菩薩之語已云:「尊師!縱令所言為有益之事,而云反對他人使之發

368 怒,終非善舉。尊身對予恰如以鈍刀剃刮,頗為粗暴。」於是唱第四之偈:
四 如何種類事 如為煩他人
縱令有大益 賢者不為語
菩薩聞此唱第五之偈:
五 惱人或不惱 散落如穀粉
宣說正法時 不為邪惡污
菩薩為此言已,又舉善逝[佛]之教誡:「阿難 5!如陶師之不鑄生粘土 6,我
不以爾為對相。而阿難!予為再三再四之咎言,使汝將住為真實者。」此為善逝[佛]
之教誡,應住於相應之行,恰如陶師再三叩於瓶而不取生燒之物,只取善燒之瓶,
為說明此理,彼再唱次之二偈:
六 人自為覺悟 若不得圓滿
林中盲水牛 多處亂遊行
七 此處若有人 善自為修行
彼等為積德 留意為遊行

369 毘提訶仙人聞此已,向菩薩言:「尊師!今後請對予教誡,予任性自然之氣質,
今與尊身之語已相合致,故請師恕予。」彼向菩薩請求寬恕。於是彼等生活親密,再
歸雪山,菩薩於其處向毘提訶仙人述說入定修法 7,彼行之而修得神通力及定力,
如是具禪定不退轉之二人,得成可生梵天界之身。
第二章 健陀羅品 二一一
--------------------------------------------------------------------------
小部經典十 二一二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毘提訶是阿難,健陀羅王實
即是我。」
註 1 五種之藥物指酪油(Sappi)、牛酪(Navanita)、胡麻油(Teia)、蜂蜜(Madhu)及糖
蜜(Phanita)。此為參考 Mahavagga,III 1-16 而出者。
2 Mahavagga,VI15-16 曰:「實為對病比丘眾適用之藥物,即關於酪油、牛酪、胡麻油、
蜂蜜、糖蜜等,得受此等後,最高可保存七日間使用。」此處即引用此等之句意。
3 羅喉(Rahu)據傳說為「象徵黑暗之龍頭神,罰為太陽與月之反逆者,由口中入為隱飾之
魔神」。佛教以此為非天(Asura)中之一魔神。
4「決定於不得鹽日」為 Alonaka-divase-bhavissati 之譯語。此是√bhu 未來形之特殊用
法,應予注意。
5 阿難(Ananda)在此本生譚之末尾出現,指毘提訶王。
6 生粘土,底本為 Amaka amaka-matta,腳註為 Amaka-matta,為「未十分燒之生燒
陶土」之意。
609
7 入定修法(Kasina-Parikamma)為決定在隱遁所之時,為凝視(Kasina-mandala)而
入於禪定之一種觀法。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