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黑賢者本生經 Sariputta

黑賢者本生經

Kaṇhajātaka (Ja 440)

[菩薩═賢者]
7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迦毘羅城附近尼拘律樹園時,對微笑所作之談話。即彼
之當時,佛於黃昏於尼拘律園為比丘眾圍繞散步時,佛於某處面露微笑,長老阿難
自思:「世尊之微笑,有何緣因?如無緣因,如來決不微笑,予將訊問。」於是合掌
伸手,問微笑之所以 1。爾時,佛向彼言:「阿難!昔有堪哈仙人,彼住此之地上場
所,樂禪定而入定,彼依戒力震動帝釋之國土。」佛言此微笑之所以時,長老對其事
第十篇 一三七
--------------------------------------------------------------------------

小部經典十一 一三八
尚未能了解,佛應長老之願求,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在波羅奈住有八億財產而無子之婆羅
門,受持戒律,祈願授與彼一子息時,菩薩乃於彼梵妻之胎出生,然因其色黑,於
命名式之當日,名之曰黑童子。彼十六歲時,如摩尼寶相之美,為作學問被父遣往
得叉尸羅修得學藝歸來,而後父為彼娶得相應之女,其後,彼繼承父母所有之主權。
其後某日彼視察寶庫後,坐於華麗之床座,持黃金之器皿而來時,見昔日之親
族,於黃金器皿上雕刻之言語──「如是諸財寶,種種之人得,他人亦如是,能得諸
財寶。」──彼思:「得此財寶者尚不了解,此財寶只一表現,何人亦難持去;實際
將財寶束包,亦不能運往他界。為五罪所伴隨 2,實無價值,但若行布施,則有價
值。身為諸病所伴隨,則為無價值,然向持戒者捧獻敬禮等之所行,則有價值。生
命為無常所克服,則無價值,然為無常等正觀(毘婆舍那),則有價值。故應以無價
值之財寶,把握為價值而行布施。」彼立即由座立起,往王之近前,乞王之許可行大
布施。

8 經過七日,見財產猶未施盡,彼思︰「雖有財產,對予竟又何益?於老齡未屆之
前出家,得達神通與成就法,升到梵天境界。」於是開舍宅所有之門,告曰:「盡能
與之物,任彼等(人民)取之。」彼拒斥不淨之物,捨棄俗事之快樂,於民眾號泣悲
鳴之中,出城進入雪山地方,然後就仙人出家,搜索可住之快樂地上,到達某一場
所,彼云:「予將住於此處。」彼選一古魯聖篤樹 3 為給食所,留住於樹之根源之處。
彼捨棄村鎮之住所,為阿蘭若住者;不構草葺之家,為露天住者、樹下住者、常坐
不臥者,若欲橫臥,則橫臥地面。以齒為杵,咀嚼不用火煮炊之物,包有穀殼之物,
皆不食之;一日只食一食,成為一食行者。彼如此忍耐地水火風 4,多修此等苦行
5 之美德,菩薩實於此本生譚中頗為少欲。彼不久得達神通與成就法,歡喜禪定之
快樂,住於其處。為採果蓏決不赴他場所,樹實熟時食實,花開放時食花,葉發出
時食葉,葉不出時食芽,如此,彼以非常滿足常住於此場所。彼於每日午前採其樹
之熟實,早已不為生起欲行前往他所採取,坐於原地於伸手所屆之處,採取食物,
於其中美味與否,不加試食,盡手之所達者採而食之。依彼戒德之光,使彼帝釋以

9 黃布所覆之座石發熱。實則此座石於帝釋之壽命將盡,或為其美德將盡,或有大威
德者於其場所為祈願之時,或依善良而有大威神力沙門及婆羅門戒德之光,方始發
第十篇 一三九
--------------------------------------------------------------------------
小部經典十一 一四○
熱。
帝釋自思:「究竟何人欲將予逐出耶?」彼見此森林中住有黑仙人採集樹實,彼
思:「此仙人為一抑制諸根之可怕苦行者,予使此行者以法語為獅子吼,聞幸福之
因,予以福利使之滿足,而為此行者之故,使此樹不斷結樹實後再行歸來。」彼依大
威德速行降落於彼樹之根元,而立於彼仙人之背後。彼試以語仙人自己之醜惡,觀
其怒否而唱第一之偈:
一 此人實甚黑 彼食黑之果
住居黑土地 彼不如我意
黑賢者聞言,思:「何人語我?」彼以天眼觀察,知為帝釋,並不回顧即唱第二
之偈:
二 內德婆羅門 不依黑皮膚
誰為惡之業 彼斯則為黑帝釋!
如斯語後,彼將此等眾生之黑性 7 惡業,一一分類說明,且對彼等之一切加以

10 非難,復次稱揚戒德,如月之昇天,為帝釋說示教法。帝釋聞彼教法,歡喜滿足,
以福利招致菩薩而說第三之偈︰
三 依汝如斯善 復為說相應
予心所懸望 婆羅門!我與汝福利
菩薩聞彼自思:「彼為試予,謂予自己之醜惡,觀予是否動怒,非難予皮膚之色
與食物及住所,今知予不怒,滿足而與予以福利。彼沉思默考,以為予為得『帝釋
之權勢及梵天之權勢』而修梵行,為此,予為除彼之疑惑,必須對彼說把握四福利,
即:『對他人予不起忿怒與瞋恚,或渴望有關他人之幸福,或向他人不生戀愛,乃
至願成無記。』」菩薩為除帝釋之疑惑,把握四福利唱第四之偈:
四 若與我福利 帝釋眾生主
善能無怒恨 無戀慕渴望
我願行我行 為我四福利

11 於是帝釋自思:「黑賢者所取福利為最無咎之福利,予將問此等[四]福利之功
德及罪惡。」彼問黑賢者唱第五之偈:
五 忿怒與瞋恚 渴望又戀慕
第十篇 一四一
--------------------------------------------------------------------------
小部經典十一 一四二
婆羅門!君見何危險 我問請告我
爾時,菩薩向彼云:「如是諦聽。」為說次之四偈:
六 由小漸成大 任意盲行者
執著憂苦多 不喜此忿怒
七 惡人先有言 其次觸及手
更行握拳棒 最後揮舞劍
瞋恚由怒生 不喜此瞋恚
八 暴亂狼藉與掠奪 詐欺強佔與瞞騙
再再表現貪慾性 因此不喜此貪著

12 九 愛之繫縛生絆紲 意所成處葛蔓生
為此苦悶心痛楚 故此不喜此戀愛

13 帝釋聞對自己之問所答,彼云:「黑賢者!汝以佛之練達答此等之問,予對汝意
外滿足,故欲汝取另外之福利。」於是為唱第十之偈:
一○ 依汝為斯善 且語相應言
婆羅門!與汝以福利 汝心所望者
菩薩於其處唱次之偈:
一一 與我以福利 帝釋眾生主
我住森林中 常為孤獨者
苦行之障害 8 疾病早不起
帝釋聞彼自思:「黑賢者已獲福利,有關五欲任何物亦不取,只享基於苦行之
物。」彼非常滿足,更應與其他之福利而唱次偈:
一二 依汝為斯善 且語相應言
婆羅門!與汝以福利 汝心所望者
菩薩又以享福利之言,說法唱最後之偈:

14 一三 帝釋眾生主 與我以福利 9
我心並我軀 帝釋!一切皆為我
誰彼皆無害 帝釋!我望此福利
如是菩薩於六次之機會可得福利,只取基於遁世之物;而彼其身為任持疾病
第十篇 一四三
--------------------------------------------------------------------------
小部經典十一 一四四
者,若依帝釋,則不能任持無病;又知眾生於身口意三門之淨化亦不屬於帝釋;雖
然如此,彼為說法語,享受此等之福利。他方帝釋使其樹之果實不斷稔熟後,合掌
當頭向菩薩敬禮,並云:「疾病離脫 10,此住此處。」語畢回歸帝釋之住所。菩薩亦
入不滅之禪定,得達於梵天界。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阿難!此為我前生所住之場所。」於是佛為作本
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帝釋是阿那律,黑賢者即是我。」
註 1 微笑之所以,底本為 Sita-karana(微笑之事),而其次又有 Sita-karana 可為參照,
今採用後者。
2 五罪所伴隨原文有 Panca-sadharana-bhava,腳註為 pancannam sadharan-
a-bhava,譯為隨伴五罪之事。而五罪即是破五戒。
3 古魯聖篤樹,原文 indavarunika-rukkha 葫蘆科植物之一種。
4 地水火風,原文有 Pathaviapa tejavayusamo hutva,譯為成如地水火風,如地水火
5 苦行原文為 dhutaguna dhutanga,即修行法(頭陀支)之意。
6 斯將巴提(Sujampati)帝釋之名。
7 黑性(kanha-bhava)意味罪惡所行之果報。
8 障害原文為 antarayakara,為 abadha 之有財釋,故譯為「障害」之物。而依註釋為苦
行有障害之意,以故添加為「對苦行」之字義。
9 此偈亦出於 Milinda-panha P.384。
10 疾病原文為 aroga,而譯註讀為 aroga 或改為 arogya 較好。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