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布施比丘本生經 Sariputta

布施比丘本生經

Bilāra­kosiya­jātaka (Ja 450)

[菩薩═帝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一行布施之比丘所作之談話。某時,比
丘聞佛之教,與其教共鳴,出家以來,多行布施,以行布施為樂。由食器所受之食
物,如不分配與他人,則自己不食;所受飲物,如不分配與他人,則自己不入於口;
彼如是喜行布施。爾時諸人集於法堂,語其德性。佛來其處問比丘等共為何語,比
丘等語布施比丘之事。佛呼彼比丘:「汝行布施,樂為布施之語,為真實耶?」比丘
告以實不相違,佛於此曰:「汝等比丘!此比丘前生為不信心者,因無信仰心故,甚
至著於草端之油滴,亦不知布施。我制彼比丘自省,教以布施之果,使深染布施之
心,雖他生受生,亦不拔去。」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菩薩為於富裕家之青年,管理家財,及

63 父歿繼承財產。某日之事,彼見自己之財產自思:「此處有財產,然未考慮利用之法,
因此,予將投出財產,自己為布施之事。」於是建施物堂,終生行大布施。「縱然命
盡,亦行此布施,代代不斷。」以此教訓其子,彼於忉利天再生為帝釋。
子亦如父行布施,而對其子遺相同之教訓,命終再生成為月天子,其次其子成
為日天子,其次之子成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為乾闍婆之子五頂。然第六代之主人
第十篇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十一 二○○
為不信心者,頑固而無情愛,吝嗇而不布施,燒毀布施會堂,逐打乞食者而追散之,
著於草尖一滴之油亦不與。
天主帝釋觀察前此之行為:「彼等果然繼承布施之遺業與否?」觀察所見─自己
之子行布施,再生成為月天子;其子成為日天子;又其子成為天之御者;又其子再
生為五頂;至第六代則此遺業中斷。於是帝釋自思:「制此惡法,必須使知布施之
果。」如是彼集合月天子、日天子、天之御者及五頂謂曰:「我等之家系,第六代主
人,燒毀布施會堂,追散乞食者,何物亦不布施,因此,我等對彼思與教化。」於是
一同前往波羅奈城。
此時富裕主人之統治事務終了,移足出至第七門倉庫眺望街中。帝釋向四人云:
「君等可隨我之後。」言畢接近富裕主人之前而立曰:「若長者能與我以食物!」「婆羅

64 門!今此處未有食事,請往他處。」「大長者!婆羅門乞食之時,無拒絕者。」「婆羅
門!予家既未調理食事,亦未有食事之材料,請往他處。」「大長者!我為汝唱詩一
首,汝請聞之。」「我等無聞汝詩之必要,汝請他往,勿立於此處。」
帝釋若不聞其語之狀,唱次之二偈︰
一 賢者雖不備 調食為乞者
汝為有備者 立於不與處
二 吝物自恣者 布施不能與
望福行布施 此為賢者業
主人聞此云:「如是請入家中少坐,予行少量供養。」帝釋唱此等偈頌,入內而
坐。
其次月天子進出乞食,「予無與汝之食物,汝請他往。」彼聞主人之言云:「大長
者!汝屋內有一婆羅門,若有婆羅門之供養,予亦可入內。」主人云:「除婆羅門之
供養外,決無其他,汝請他往。」彼若未聞,云:「大長者!先請聞偈。」於是唱次之
二偈:
三 不行布施人 堂事起吝怖
因不布施故 於是有吝怖
吝惜財物者 恐飢且怖渴
此世彼世怖 愚人徒受苦
第十篇 二○一
--------------------------------------------------------------------------
小部經典十一 二○二
四 善與制諸慾 若然無吝怖
來世多福德 必待其人受

65 長者聞此語云:「如是請入內,少為供養。」月天子入內坐於帝釋近傍。
由此稍後,日天子來求食事,唱次之二偈:
五 難施為布施 難為布施者
傚法不善者 難從善人法
六 善人與惡人 歸趣故有別
不善趣地獄 善者行天界
長者只聞其言,而不向彼觀望云:「如是請入坐婆羅門之側,少受供養。」
繼之則為天之御者前來乞食,彼云:「無有食事。」御者唱第七之偈:
七 貧者有布施 富者不欲與
貧者與奉施 可當其千倍

66 長者云:「如是請入就坐。」
其次不久五頂前來乞食,長者云︰「此處無有,請至他處。」「前此予往任何處,
均有婆羅門受供養之例,因此予思此家亦有婆羅門之供養。」於是說法唱第八之偈:
八 生活雖貧行正道 零細養育與子孫
若人千百為供犧 比此少分無價值
長者聞五頂之語自思:「予將聞此為何無價值。」於是唱第九之偈:
九 何故廣大多供費 比正布施無價值
何故數千為供犧 無此少分布施價?

67 五頂答此唱最後之偈:
一○ 若人住於不正思 布施使彼苦殺悲
屠殺滴淚行奉施 何可相等正布施
如是幾千運供犧 一分不值此布施
長者聞五頂之教云:「如是請入家就坐,少行供養。」於是五頂往婆羅門之側著
座。
爾時長者呼其使者命之曰:「向此婆羅門等供養少許籽米。」女人取籽米謂曰:
「可於何處煮食?」「予等不觸籽米。」使者云:「主人!婆羅門不觸籽米。」「如是施與
第十篇 二○三
--------------------------------------------------------------------------
小部經典十一 二○四
白米。」使者持白米云:「請取白米。」「予等不取未煮者。」使者云:「主人!彼等不
取未煮者。」「如是以鍋備以牛之食物與之。」使者為婆羅門以鍋準備牛之食物持來與
之。
此五人婆羅門吞食,皆滿口張頰,結於喉中,轉眼吐出,翻倒如同死人。使者

68 見此,思為已死,驚向長者報告:「婆羅門等不能吞下牛食而死。」長者自思:「人等
非難:『汝此暴漢,對善良之婆羅門與以牛食,使婆羅門不能吞下而死。』」於是命
使者:「速行取去婆羅門等鍋中之食物,而準備上等之甘食。」長者步出道路,呼集
諸人等辯解曰:「予經常以予食之食物供養此等婆羅門,然婆羅門等慾深,大肆羅致
食之,遂致結喉而死,諸位應知此非予之過失。」
此時於群集諸人之前,婆羅門起立,環視諸人云:「些昌人謊言,彼云供養自己
所食之食物,但首先與我等以牛之食物,而於予等如死人狀倒臥期間,準備此等食
物。」言畢由口中吐出所食之食物於地上使人得見。於是群眾非難長者云:「汝盲目
之愚人,破壞自己之家規,燒布施之會堂,摑乞食者之首予以追散,皆汝之所為。
對此善良之婆羅門等與以牛之食物,汝往彼世之時,可將汝之家財結帶於首上而去
耶?」
此時帝釋問群眾曰:「君等知此家財為誰之物?」「予等不知。」「君等以前未聞昔
日於此街上有波羅奈大豪商,建立布施堂,實行大布施之人耶?」「唯然,予等曾聞。」
「彼長者即予是,因行布施,再生為帝釋天神之王;予之子不破遺業,再生為月天子,
其子為日天子,其子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為乾闍婆之子五頂。於此諸人之內,居

69 於此處者為月天子,此為日天子,此為天之御者,此即惡人之父乾闍婆之子五頂。
如此皆為布施福德多者,賢者應善為善事。」為釋群眾之疑,帝釋昇至空中,依大威
力具多數之從者立放光輝,全市街如現光明照耀。帝釋呼群眾曰:「我等自天上捨光
榮而降,來我家系最後所現之家系穢惡之富人長者處。此惡人滅我等家系之遺訓,
燒毀布施之會堂,捕捉乞食者之首而追出,捨棄我等之家訓,否定布施之教,將來
必墮地獄,因此以哀愍降來此處。」帝釋示布施之德,為群眾說法。
長者於是合掌立誓曰:「天神!予自今以後,不捨傳來之家訓,多行布施。自今
日起,假令一滴之水,由清淨牙齒之清涼劑開始,苟為自得食物不與他者,決不入
口。」
第十篇 二○五
--------------------------------------------------------------------------
小部經典十一 二○六
帝釋訓彼應須自制,授與五戒,與四人天神之子共同歸還自己之住所。長者亦
於如是有命之期間多行布施,再生於忉利天上。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此一比丘前生為不信心,不行任何布
施,而予訓示比丘,使知布施之果。今雖轉生,仍不捨其心。」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
之結語:「爾時長者是今之布施比丘,月天子是舍利弗,日天子是目犍連,天之御者
是迦葉,五頂是阿難,帝釋即是我。」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