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防護童子本生經 Sariputta

防護童子本生經

Saṃvarajātaka (Ja 462)

[菩薩═大臣]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放棄精進努力之一比丘所作之談話。彼
為舍衛城之住民,上好門第之子,聞佛說法而出家,彼完成由阿闍梨(軌範師)及
和尚(親教師)所命之義務,通曉兩波羅提木叉,滿過五年,彼思:「予欲得業處 1,
將住森林。」彼向阿闍梨及和尚乞假,往拘薩羅國某邊疆之村。於彼處,信樂彼之威

131 儀作法,諸人為彼造柴庵,互通聞問。雨期近至,彼努力用功統一心意,依非常之
精進,三個月間,修習業處,然彼尚不能認識曙光,彼思:「予確如佛說四種人 2 中
之最平淡無奇者 3,予住於森林將有何益?」「予往祇園精舍,得拜見如來殊勝之顏
色,聽聞甜蜜之說法。」彼放棄精進,由森林出,漸次往祇園精舍而來。
於是由阿闍梨、和尚、友人及知己等問其返來之理由,彼言其事情。彼等對彼
責難:「何故為如此事?」伴彼往佛前,佛言:「汝等比丘!何故伴來汝等不欲之比
丘?」告曰:「世尊!此比丘放棄精進而歸來。」佛問比丘曰:「是真實耶?」答曰:
第十一篇 二七一
--------------------------------------------------------------------------
小部經典十一 二七二
「世尊!是為真實耶。」佛言:「比丘!汝為何放棄精進耶?於此教法不精進怠慢之
人,不能得最上之阿羅漢果,而精進之人則能成就此法。汝於前生為有努力堪忍教
訓者,依此理由,汝為波羅奈都之國王百子中之末子,能守賢者之教訓,而能得王
之白天蓋。」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有防護童子為王之百子中之末子。王云:
「每子一人應各學適當之學。」與每子以一大臣為師。時菩薩為童子之師,為一賢人
學者,立於王子父執之地位。大臣等使學習學業終了之王子見王,王與彼等以地位
而後送出;防護童子已極一切學術之蘊奧,彼問菩薩:「師尊!若予父派遣予至其他
地方,予將如何為之?」菩薩曰:「王子!若汝被提供地方時,汝不接受,汝向王云:
『大王!予為末子,予如亦出往他處,陛下膝下空虛,予願侍王左右。』」於是某日
防護童子向王禮拜立於一方,王向彼問曰:「我子!汝之學業終了耶?」「唯然,大

132 王!」「汝可選擇汝所好之地方。」「大王!汝之膝下空虛,予願侍王左右。」王甚滿足:
「甚善。」王與同意。
其後彼居王之膝下問菩薩曰:「師尊!今將如何?」菩薩云:「請向王索取一處
古之御苑。」彼云:「謹如君命。」彼由王得受御苑後,以彼處所生之花與果實,結交
親近都中之有力者。彼復問菩薩:「現將如何?」菩薩云:「王子乞願於王,向市內諸
人施與食物及著物。」彼如其言,對市內之人,一人不遺施與食物與著物。彼更問菩
薩求王許可,對宮中使者、馬匹、軍隊,悉皆無有遺漏,與以施物。此外對由外國
前來使者住居之照顧,對諸商人稅金之平均分擔,即一切應為之事,彼皆自行之。
如是彼從菩薩摩訶薩之忠告,對一切宮城內外人人、市民、國民及外來人等,恰如
鐵練之狀,依各各四攝事 4 而結縛親近。於是彼受人人之喜愛。
其後,王於臨終,大臣等集於床前問曰︰「大王!陛下歸隱之後,與誰王之白天
蓋?」王答曰:「予之諸子對王之白天蓋有同等之權利,然可與汝等中意之人。」彼等
於王崩後,葬式終了,於第七日集會說明:「大王遺言:『汝等中意者揭王之白天蓋。』
予等中意於防護童子。」於是由王之一族圍繞,以黃金飾房之白天蓋為彼所揭。防護
大王依菩薩之忠告,以正義治國。

133 他之九十九人童子云:「予等父王駕崩,諸人使防護揭得天蓋,彼為末弟,天蓋
不可加諸於彼,天蓋應為我等長兄所揭。」彼等一同以書信送交防護大王:「天蓋應
第十一篇 二七三
--------------------------------------------------------------------------
小部經典十一 二七四
與我等,否則訴之戰爭。」於是包圍都城。王向菩薩告知此事,問曰;「我等今將如
何?」彼答曰:「大王!不可與陛下之兄等戰爭,即將陛下之君父所有之財產分作百
分,向九十九位兄長發送通知謂曰:『諸位此皆父王之所有物,請與分取,予與諸
兄不起戰爭。』」彼依照施行。此時彼之長兄布薩童子告其他諸弟曰:「諸君!無人能
有勝王者,我等之末弟雖為敵人而決不敵對,反將父王之所有物送與我等,且云『予
決不與諸兄戰爭。』然我等不能一時皆揭天蓋,我等唯有使一人揭起天蓋,應使彼
為王,並謁彼向彼受取王領而後歸回我等之地方。」於是彼等一切童子解散都之包
圍,停止敵對行為而入都,王亦使大臣等對彼等表示敬意而出迎。童子等率諸多從
者步來登上王宮,對防護大王表示恭順,坐於低之座席;防護大王坐白天蓋下獅子
座上,名聲嚇嚇,威風堂堂,而王下眺所至場所,悉皆震駭。
布薩童子眺望防護大王之威容自思:「予等之父王,恐已知自己歿後防護童子為
王之事,故與我等地方而不與彼。」於是彼與王會談唱次之三偈:

134 一 大王!思起民之主(父王) 知汝之戒德
敬他諸童子 不與汝何物
二 大王尚在時 或往天上時
予之一族!見己之利益 承諾汝王位
三 防護!汝依何戒行 立於同族上
何故一族眾 無能超越汝?
防護大王聞此說自己之德,唱次之六偈:
四 王子!沙門及大仙 我均不嫉視
我尊敬彼等 跪拜其足下
五 沙門仙人喜德行 彼等德法俱相應
我欲聽聞彼說法 教訓於我無嫉念
六 沙門及大仙 我聞彼等言
毫不起輕視 我心喜法緣
七 象兵與衛兵(馬兵) 車兵步兵等
我常於彼等 與衣食不怠
八 大臣顧問官 輔我從者等
第十一篇 二七五
--------------------------------------------------------------------------
小部經典十一 二七六

135 波羅奈之都 供與肉酒水
九 又有富商賈 彼等諸國來
我計彼等便 布薩!如此知守護
時彼布薩童子聞彼之德,唱次之二偈:
一○ 防護!汝實依法者 汝勝予一族
汝今可治國 賢慧利益者
一一 汝由一族所圍繞 積集種種之寶德
諸敵無能征服事 修羅無能征帝釋

136 防護大王與一切兄等非常之榮譽,彼等於彼之前滯留月半,彼等云:「大王!諸
地方盜賊起時,予等以為監督,陛下可安享國政之樂。」於是各各歸返自己之地方。
王從菩薩之忠言而行,壽命終後,往生天國。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比丘!如此汝於前生堪從忠告,然今生汝何故不
精進耶?」佛為說四諦之理──說明四諦竟,彼比丘達預流果──於是為作本生今昔
之結語:「爾時之防護大王是此比丘,布薩童子是舍利弗,其餘弟兄是大小長者,徒
眾是佛之徒眾,與忠言之大臣即是我。」
註 1 業處 Kammatthana,巴利佛教有四十業處之數,即十遍處、十不淨觀、十念、四無量、
四無色、界差別、食厭觀。
2 在德譯之註,舉預流、一來、不還、羅漢四種。然四種人依漢譯亦有幾種,例如:一、從
闇趣闇,二、從闇趣明,三、從明趣闍,四、從明趣明;又一、順流行者,二、逆流行者,
三、自住者,四、到彼岸者等是。
3 「最平淡無奇者」(padaparama),英德兩譯為 The most devoted to worldly condi-
tions;der weltlichkeit am nachsten,兩者為同樣之註釋。於 Stede 之辭書中說明為
one whose highest attainment is the word(of the text,and not the sense of it
)。
4 「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第十一篇 二七七
--------------------------------------------------------------------------
小部經典十一 二七八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