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跋陀娑羅樹神本生經 Sariputta

跋陀娑羅樹神本生經

Bhaddasā­la­jātaka (Ja 465)

[菩薩═樹神]
序分 此一本生譚 1 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親族之利行所作之談話。舍衛城給
孤獨長者之家,常為五百比丘準備食物,同樣在毘舍佉之家、拘薩羅王[波斯匿]
之宮廷,亦復如是;然,在宮廷,雖然與以種種上味之食品,但在彼處,無任何人
與比丘親近,因此,比丘等不在王宮攝食,持得食物後,即往給孤獨長者或毘舍佉
或其他親密深者之家進食。
第十二篇 一
--------------------------------------------------------------------------
小部經典十二 二
某日,王云:「有布施之物被齎送,應向比丘布施。」於是將食物持往食堂。然,
食堂中比丘不見一人,王問向何處而去?答曰:「往各自親密者之家坐食。」王聞此,
於朝食完畢後,往佛之處問曰:「世尊!食物以何者為最優?」佛:「大王!親愛為最
優,縱令酸粥之物,以甚深親切為布施,則食之有味。」王:「世尊!誰有甚深之親
切施與比丘?」佛:「大王!親族或釋迦族。」
於是,國王自思:「予將以釋迦族之女,迎來為予第一之后妃,如是,比丘等必

145 如親族與自己甚深相親。」於是,彼起座歸自己之王宮後,遣使者赴迦毘羅城使云:
「予欲娶得一女,望與貴君等結親戚。」釋迦族之眾人聞使者之言,一同聚集商談:
「予等住於拘薩羅王命令所行之處,若不與女,必有大報復;若與之,實將滅我等之
族統,如之何則可?」於是,摩訶那摩向彼等云:「汝等勿憂,予有自己之女名禹翅
剎那(行雨),乃那竭門多下婢之胎所生,年方十六,無上美麗、光豔非常,由父方
而論,亦為剎帝利所生。以之與王,告為剎帝利之女,有何不宜。」釋迦族諸人贊成
甚善,呼王之使者云:「甚善!予等奉獻一女,汝可受之伴其歸去。」
然,使者等自思:「此等釋迦族諸人,對於出生種姓傲慢,彼等口說:『此予等
同種所生之女』,但與不同等之女。因此,必須此女與此諸人一同同席而食,始可得
行。」於是,彼等作如次之言:「予等伴歸,但請此女與貴君等一同同席進食而後歸
去。」釋迦族諸人與使者等宿泊之處,又復思慮如何處置。摩訶那摩云:「汝等憂慮
無用,予使方便之法。貴君等於予食事之時,美飾禹翅剎利,伴其前來,而於予食
少許時云:『大王!如是所謂之某王有信前來,請御覽此使書。』於是,使予見信。」
諸人善遵其命,於彼食事之時,美飾此女,摩訶那摩云:「伴女前來予處,與予一同
進食。」諸人云:「飾女之後,即前來。」但稍延緩而至。彼女謂與父一同進食,將手
放入同一容器之中。摩訶那摩與彼女一同取一片食物入口,而於伸手取第二片時,
彼等云:「大王!如是所謂之某王有信前來,請御覽此使書。」彼等呈上書信。摩訶

146 那摩云:「吾女!汝且進餐。」彼以右手置容器中,以左手取信閱讀。彼於熟讀使書
之間,彼女進食。彼女食事終了,彼則洗手漱口。於是,使者等對彼女確為彼之女
持有確信,而不能知其秘密。
摩訶那摩派遣諸多服侍之人,送女前往。使者等伴隨彼女抵舍衛城,向王申述:
「此女生為正統,確係摩訶那摩之愛女。」國王甚喜,裝飾市中後,積財寶如山,使
第十二篇 三
--------------------------------------------------------------------------
小部經典十二 四
女立於其上,為之灌頂,即第一后妃之地位。彼女受王之寵愛。
其後不久,彼女懷妊,受王十分照顧,十個月滿,分娩生產一黃金色之王子。
命名之日,王遣人親往自己太妃之所訊問:「釋迦王之王女禹翅剎利生產王子,應附
何名?」而持此使書前住之大臣,生來稍有耳聾,彼往太妃之所傳命,太妃聞此云:
「禹翅剎利於未產子時,尚且凌駕一切諸人之上,今將更為大王所寵愛之甚者。」聾
大臣誤將瓦拉巴(有寵愛者)之言辭,錯聽了解為毘琉璃(增長者),向王之處回報
云:「大王!王子殿下應附以毘琉璃之名。」國王自思:「此必為我等祖先之族名。」
於是命名為毘琉璃。
自此,王子與一般王子同樣被尊敬長大。七歲之時,彼見其他兒童,由母方之
祖父家中持來象馬等玩具,於是,向母后妃問曰:「母親!他之兒童由祖父之家持來
贈物,而我不得任何人處持來。母親!汝無父母耶?」彼女云:「吾子!汝之祖父乃
釋迦之王族,然住甚遠,故無何餽贈。」彼女哄騙於彼。
更於彼十六歲時,彼云:「我欲往與祖父相會。」母:「汝欲往彼處何為?」彼女
對彼阻止。彼再三再四乞願,后妃之母遂加承諾:「如是,予等前往。」彼向父王告

147 知後,由多數之從者相隨,出發前往。禹翅剎利於此之先送信囑云:「予在此生活安
樂,貴君切勿使彼知悉任何秘密。」釋迦族人等知毘琉璃前來,皆謂:「我等不能對
彼尊敬。」並將幼年之兒童等全部送往鄉間。
王子到達迦毘羅城時,釋迦族之諸人集坐於公會堂中,王子往公會堂中站立,
諸人云:「此為汝之祖父,此為汝之叔父。」彼向諸人巡迴應對。彼為辭儀頗感背痛
腰酸,但並無一人對自己答禮,彼見而問曰:「何故對予不返致辭儀。」釋迦族之人
等云:「青年子弟等已均往田舍之故。」於是,對彼與以敬意。
彼於停留數日間後,隨諸多之從者而去。此時,有一下婢以牛乳與水淨洗彼於
公堂所坐之座椅,並譏嘲云:「此為禹翅剎利下婢之子所坐之椅。」王子從者一男因
忘置兵器於堂中,返回來取,不圖耳聞對毘琉璃王子之罵聲,兵士問其秘密,知「禹
翅剎利王妃乃釋迦族之摩訶那摩下婢之胎所生」,此男向兵士等傳聞此話:「禹翅剎
利實為下婢之女」,於是,兵士中大起騷動。王子聞此,心中深為含恨:「甚善!此
奴等以牛乳與水淨洗予所坐之椅,當予即王位之曉,立即取此奴等喉管之血,以洗
淨予所坐之椅。」
第十二篇 五
--------------------------------------------------------------------------
小部經典十二 六

彼向舍衛城歸來,大臣等將一切事向王申述,王對釋迦族人發生憤激:「彼等以
下婢之女與我。」於是,對禹翅剎利及王子所受之尊敬,完全廢止,只與其得相當於
奴隸男女之待遇。
由此經數日後,佛來王宮處坐。王進其處白佛:「世尊!貴君之親族人等與我以
下婢之女,故予對彼女及其子廢除尊敬,只與其得相當奴隸男女之待遇。」佛言:「大

148 王!釋迦族之人等所為,固有不當,如與之,則應與以同族之女。然,大王!予向
陛下申言,禹翅剎利確為王女,於剎帝利族王之宮殿受灌頂者;又,毘琉璃亦為依
剎帝利族之王所生者,『母之姓等何關,乃父之姓始為標準。』此,古之賢者所云。
有拾集薪木之貧苦婦人而得與以第一后妃之位,而於彼女之胎所生之子得即亙十二
由旬波羅奈之王位,稱運薪王。」王聞此法語甚喜,「以父姓為標準」,對其母子恢愎
原來之尊敬。以上為佛說採薪女本生譚[第七、漢譯南傳藏第三十一卷第一八六頁]。
有王之將軍般多拉,因自己之妻末利不產,以為石女,彼云:「汝歸里之母家。」
遣彼回拘尸那揭羅,彼女云:「俟拜會佛申述後離去。」彼女往入祇園精舍,禮拜如
來後,立於一方。佛:「欲往何處?」末利:「夫遣予歸里之母家。」佛:「是何緣因?」
末利:「夫以我為石女,不能產子,世尊!」佛:「若如是言,汝無去之必要,汝且回
返。」因佛是言,彼女甚喜,向佛頂禮後,歸往住居。將軍問:「汝何故轉返?」女云:
「十力尊者作返回之言,貴君!」將軍於是言曰:「如來必定無違此判其理由。」其後
不久,彼女懷妊,彼女生妊婦之欲望。女:「予起欲望。」將軍:「欲望為何?」女︰
「毘舍離市有幾所王家灌頂吉祥之池,予欲下往沐浴,更欲飲其水,貴君!」將軍答
曰:「甚善」,彼持十人力之弓,使彼女乘車,出舍衛城向毘舍離而行。
爾時,有一與拘薩羅王之將軍般多拉一同於阿闍梨家修習學問名摩訶利之離車
族人,彼為一盲目者,彼教授離車族人等事物之道理及正法,住於城門之附近。彼

149 聞車撞門閾,彼云:「此為末羅族般多拉馬車之音,今日離車族人之間必起危險之
事。」
在池之內外有強固之衛兵,上張銅網,巡迴看守,無鳥入隙。然,此將軍由車
降下,以劍追逐衛兵,斬斷銅網,使其妻入池中沐浴飲水,自己亦於沐浴後,使末
利乘車出市,由來路而去。
衛兵等往離車族之處告訴緣由,離車族之諸王憤怒,其五百人乘五百車乘出發
第十二篇 七
--------------------------------------------------------------------------
小部經典十二 八
往捕末羅族之般多拉歸案。諸人向摩訶利語其緣由,摩訶利云:「不可前往,彼將貴
君等全部殺光。」離車:「我等如何不可成行?」摩訶利:「汝等見車輪之轂嵌入地中
之場所,即趕速撒退。若由彼處不得退回,則聞前方有如落雷之音時,急速撒退。
如仍未得退回,則貴君等見車之前部有裂痕之處時,即速撒退,決不可再由此而前
進。」但彼等不依其言而退回,反而隨後不停追趕。末利認出彼等告其夫曰:「貴君!
後面見有多數車乘。」般多拉:「當汝見車隊成一車之樣時,請告知。」彼女見車隊成
一直線,見為一車之狀時,彼女云:「貴君!除見一車頭之外,不見其他。」般多拉:
「如是,汝來持此。」於是將手繩交付彼女後,彼立於車上,使弓載於車上。於是,
車輪轂處向地中陷入,離車族人至其處見之,仍不引退。般多拉稍向前行,彈弦使
鳴如落雷之音,然,彼等仍不回返。於是,般多拉立於車上放出一矢,使五百車乘
之前部造成裂痕,而五百之王之腰帶處均被貫通,始行進入地面。彼等不知自己被
射之事,而叫曰:「汝停。」更又向前追趕。般多拉立於車上云:「汝等皆為死人,予
無與死人相鬥之事。」離車:「死人者能如我等之狀耶?」般多拉:「如是汝等,最前

150 者解帶一觀。」彼等最前者於解帶之同時,其男倒地而死。於是,般多拉云:「汝等
皆亦如是,各自歸還自己之家,濟託應濟之事,教汝妻子,然後解帶。」彼等果如其
言而皆死。
般多拉伴末利歸舍衛城,彼女產生十六對之雙生兒,皆強而有力,通達一切學
問技藝。彼等各持一千從者,與父一同前往王宮,只彼等自身,已使王宮之庭院充
滿。
某日,因不正之裁判而敗訴人等,見般多拉歸來,大聲呼叫,向彼訴說法廷官
員不正裁判之始末。於是,彼往法廷裁判事件,使各人之物歸為自己,公平斷行,
多人大聲喝釆。王問:「此何事耶?」聞其緣由,心甚歡喜,將此役人等全部罷免,
使般多拉司掌法廷。自此以後,彼公平施行裁判。然,先期之裁判官,為未獲得賄
賂,收入減少,企圖離間彼與王家間之關係,謂般多拉希望王位,國王聞入彼等之
言辭,心中不能安穩。「然,今於此處殺彼,則必起人民之非難。」王再思考,收買
雇用多人,使彼等在邊境擄掠搶劫,然後,呼般多拉云:「邊境擾亂,汝與汝子等共
往誘捕賊人。」王下命令遣派。一方派遣強力之兵隊多人與彼共同前往,將彼與彼三
十二人之子一同斬首歸來。彼往邊境,被收買之盜賊等云:「將軍前來。」於是,一
第十二篇 九
--------------------------------------------------------------------------
小部經典十二 一○
齊逃散。彼平定地方,人人喜悅而回返,然,距市內不遠處,兵士等斬彼與彼子等
之首。
當日,末利正招待兩大聲聞及五百比丘。然,於晨朝之中,多人持信交付彼女:

151 「妳之主人及子等,同被斬首。」彼女知此事件,然,並未向何人言說何話,將信納
入懷中,仍響宴比丘。彼女之使者等向比丘獻食後,運來酥之容器,然,容器於長
老之前破壞,法將舍利弗云:「應壞者壞,可勿心憂。」末利由懷中取出信件向長老
云:「三十二人之子與彼父一同斬首,此信齎來予所,予聞此尚不憂慮,酥之容器為
物,損壞又有何憂慮,長老!」法將舍利弗曰:「無相亦無知云云 2。」長老起立說法
後,歸精舍而去。彼女喚三十二人兒媳近前,教彼等曰:「汝等之主人無罪而被殺,
此為受前業之果報,決不可悲泣,而對王亦不可懷怨。」
王之間諜等聞其言,將彼等無怨之事向王報告,王甚感動,親來彼女之住居,
向末利及其兒媳等致歉,向末利施以恩寵。彼女云:「感王盛意。」王去後,彼女向
死者人等捧獻供物後,沐浴畢,來王所向王云:「大王!予蒙恩寵,別無所求,惟請
王允許三十二人兒媳及予回歸里之家中。」王與同意。彼女將三十三人兒媳各各遣送
自己之鄉里後,彼女自己亦歸往拘尸那揭羅市自己之里家。
王授與將軍之甥名長作者以將軍之位,然彼思:「予之叔父為此王所殺。」於是,
彼窺王之隙。王自從殺害無罪之般多拉以來,後悔而生活,心不得喜悅,對王位亦
無樂味。時,佛住於釋迦族國烏倫坡市附近,王往其處,於距僧院不遠之處張幕野
營,與少數從者同往精舍出發拜佛。王將五種標幟 3 交付長作,唯一人進入香室。
──凡在法莊嚴經 4 中所有者,同樣如是說明。王入香室後,長作持王之五種標幟

152 前往以毘琉璃為王,與先王只餘一馬及侍女,餘者皆往舍衛城而去。王與佛作快樂
之問答,出來不見軍隊,問及侍女聞其事件,王云:「予與吾甥 5 一同往捕毘琉璃。」
王向王舍城之市前來。但因時間天晚,雖然到著其市,但城門已閉,於是,於某公
堂中臥宿,王為風熱所惱,夜間死於其處。天明,諸人聞侍女悲泣哭聲,向其王申
述:「大王!拘薩羅王可憐已崩逝矣!」王為其叔父以非常之供養安葬。
毘琉璃王得王位後,憶起復驟之事,彼云:「誓將釋迦之族人全部虐殺。」於是,
率大軍出發。是日晨起,佛觀察世界,知親族人等將滅亡之事,佛思:「親族人等不
可不救。」於是,於晨朝中巡迴托缽,獲來食物,佛歸香室如獅子之臥於床。至黃昏,
第十二篇 一一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二
於空中飛奔至迦毘羅城之近郊,坐於葉蔭稀疏之一株樹根之下,而距彼處不遠,在
毘琉璃之王國境內有一葉蔭濃密高大之尼拘律樹。毘琉璃發現佛後,近前問候云:
「世尊!何故於此熾熱之時,坐於葉蔭稀疏樹根之下,彼處有葉蔭濃密尼拘律樹之
根,請坐於其處,世尊!」佛:「無妨,大王!於親族之葉蔭,頗感風涼。」王聞佛言
自思:「此必佛為守護親族者而來。」與佛寒喧後,引兵回歸舍衛城而去,佛亦起立
回歸祇園。王對釋迦族又憶起怨恨,再度出發,於彼處見佛,又再引返;三度出發,
於彼處見佛又引返。於第四度前往之時,佛觀察釋迦族之前業,知彼等向河中投毒
之業成熟,已不能救,於是,佛於第四度時,未曾出發。於是,毘琉璃王將釋迦族
自乳兒以下全部虐殺,以彼等之喉血洗淨其所坐之腰椅而歸。

153 佛於三度前往歸來之翌日,行乞後食事終了,於香室休息時,由四方來集之比
丘等,坐於法堂中云:「諸位法友!佛現自己之姿,引王回返,使親族人等由死之危
險得救。佛如此為親族人等盡力。」彼此互語佛之德行。佛出彼處問曰:「汝等比丘!
汝等今有何語,集於其處?」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如來為親
族盡力,非自今始,前生即有盡力之事。」於是,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之都,不擾亂十種王法 6,正當治國。某日,國
王自思:「在閻浮提土地之上,諸王住有多柱之宮殿,因此,造有多柱之宮殿,已不
珍奇。今予將作一根柱之宮殿,為優於一切諸王。」於是喚木工等前來,王云:「為
予營造一非常美觀之一根柱之宮殿。」木工等應命往入森林之中,見有諸多適合建築
宮殿一根柱之壁直之大樹,木工自思:「此樹其宜,然路不平坦,不能運下。自王申
述定奪。」一如所言。於是王云:「可以某種手段,徐徐運下。」木工:「大王!講求
任何手段,皆為無用。」王:「然則於予之王苑,搜索一根前來。」木工等往御苑發現
伸展甚直一裸樹木,然,此為村人及市人所崇拜之樹,由王家常得供物吉祥之娑羅
樹,木工等往王所告知此事。王曰:「汝等於王苑發現樹耶!如是可往伐之。」王下
命令,彼等受命,每人手持香及花鬘等物前往御苑,於彼樹上,以香水捺五指之手

154 印,纏縛紐帶,結以蓮華之蕊,點燃燈火,捧獻供物,施行供養,並祝告使聞曰:
「今後七日,予等應前來伐樹。此乃王之命令,棲於此樹之神祇,務祈遷往他所,予
等無罪。」
棲於此樹之樹神聞此語後自思:「木工等欲伐此樹,則予自己之棲家,必定崩
第十二篇 一三
--------------------------------------------------------------------------
小部經典十二 一四
潰。棲家終了,自己之命亦立即告終,而繞此樹所生之年少之娑羅樹上棲息之親族
諸神,均將多無棲家。概我自己滅亡自己受苦,同樣,親族之滅亡,自己豈應不苦
耶?故予必須救彼等之命。」於是,彼於午夜夜中,以神之莊嚴飾身往入王之寢室,
於室中輝映一道光明,而於臥塌頭端之處啜泣而立。王見彼而顫怖,與彼談話唱最
初之偈:
一 爾著美衣著 何人立虛空
淚流為何事 怖來由何處?
神之王聞此,唱次之二偈:
二 大王!我來生存於爾國 跋陀娑羅 7 人知我
我受數多之供養 延續六萬歲之年
三 於諸市中造諸家 亦造種種之宮殿
四方之王不害我 諸人對我不疏遠
人人向我施崇敬 爾實對我應供養

155 於是,王唱次之二偈:
四 然予從未見 如是粗樹身
長周實高廣 生來爾優姿
五 使我造宮殿 單柱心愉快
我將使汝居 爾可終永生,夜叉!
神之王聞此,唱次之二偈:
六 如斯我之身 將由樹離去
種種爾斷我 片段爾斬去

156 七 斬頂伐中間 最後切除根
如斯被切割 雖死不為苦
於是王唱次之二偈:
八 恰如斬手足 斬耳鼻尚生
更後如斬頭 其死實可苦
九 跋陀娑羅!片段被切斷 森林之主!汝為安樂否
是緣何理由 爾望片段切?
第十二篇 一五
--------------------------------------------------------------------------
小部經典十二 一六

跋陀娑羅向王說是,唱次之二偈:
一○ 我有是理由 理由具足法
我望切片段 大王!請聞我之事
一一 我為親族增安樂 我於其旁為護者
今我已為害彼等 他樹彼等將嘗苦

157 王聞是語,非常歡喜云:「此神之王誠為正直,自己之棲處滅亡,而不欲親族之
棲家滅亡。為親族而為利行,自己欲與彼等安心。」於是唱結尾之偈:
一二 汝之所思實適思 跋陀娑羅森林主
爾冀親族之利益 授我御身施無畏
神之王為王說法而去。王守彼之忠告,積布施等之福德,死後得生天界。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如是,如來於前生亦為親族行利行。」
於是,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王是阿難,棲於娑羅樹年青之神是佛之諸弟
子,神之王跋陀娑羅實即是我。」
註 1 就此序分之故事,可參照 Dhp.A.I.PP.345 f;,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七(大正藏二四、二三
五頁),增阿含卷二六(大正藏二、六九四頁)毘琉璃之故事。
2 見 Snp.V.574。
3 王之五種標幟(Panca raja-kakudhabhandani)為寶劍、寶傘、寶冠、寶履、寶拂。
4 可與 Dhammacetiya-sutta.M.N.II.PP.118f.(No.89)中阿含二一三(大正藏一、五○
八頁),法莊嚴經(大正藏一、七九五頁)參照。
5 此指王舍城之阿闍世王(Ajatasattu)而言。阿闍世之父頻婆娑羅之后妃拘薩羅夫人
(Kosaladevi)乃拘薩羅王波斯匿(即今故事所出之王)之妹(故事第二五一及第三三
八)。又王與頻婆娑羅彼此互為妹之夫,按(Dhp.A.I.P.385)Jataka 之註,阿闍世雖稱
拘薩羅夫人為母,但一般則以韋提希夫人(Vedehi)為其生母。
6 十種王法︰為布施、持戒、喜捨、真直、溫和、自制、無瞋、無害、忍、無礙。
7 跋陀娑羅(Bhaddasala)為吉祥娑羅樹之意。
第十二篇 一七
--------------------------------------------------------------------------
小部經典十二 一八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