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提婆羅門本生經
Akittijātaka (Ja 480)
[菩薩═婆羅門]
序分 此一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住舍衛城之一施主所作之談話。彼招
待佛至其家,七日之間,以佛為首而尊仰,向僧團為莫大之布施,終了最後之日,
向此聖潔之僧團布施一切必要物品。佛於諸人之前言禮,佛言:「優婆塞!貴君之喜
237 捨甚大,貴君為人所難為之事,實則此布施行之習慣,由古之賢人等即多行之,無
第十三篇 一○九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
論在家與出家皆須為之。古之賢人等出家,靜入森林之生活後,僅食無任何味之撒
水迦羅樹葉之狀態,然遇有乞食者至,則與以自己乞來之任何物,而內心感覺歡喜
與幸福。」「世尊!如世尊所言,向多人布施一切必要之物,予已善解。然,世尊所
言之譚,則尚未與聞,務請世尊為我等言之。」佛應彼等之所求,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菩薩生於有八+俱胝財產之婆羅門富
豪之家名曰阿吉提;當彼站立行走之時,彼之妹降生,其名耶沙瓦提。摩訶薩十六
歲成年時,往得叉尸羅求學,學一切學藝終了歸來。彼之雙親不久死去,彼於送葬
完畢清理家產。「貯藏如是如是之財而死,另有如是如是之財……。」使彼聞之,彼
心受擊痛。「此等之財寶,現仍得見,然積集之人,早已不見之;彼人等皆遺此財寶
而逝去。然予將與此財寶一同而去。」彼如此思考,呼其妹云:「此財寶請汝相續。」
妹:「然則,兄將作如何之計?」兄:「予欲出家。」妹:「兄長!予之頭不能接兄長唾
棄之痰。持有財寶又為何用,予亦出家。」
於是,彼得王之許可,於市中擊鼓通知:「欲求財寶者,前來賢者家。」於七日
問彼大行布施。雖然如此,財寶未盡。彼獨自思量︰「自己之生命,刻刻接近死亡,
不能愚蠢作此財寶遊戲。凡有欲者,可隨意持取。斗彼開放家扉云:「此家產全部奉
獻,請隨意持取。」如此,彼置黃金之家於後而不顧,在親友悲泣包圍之中,攜同其
妹出波羅奈而去。彼出行之門,名為阿吉提門。彼泛舟渡河,其渡場被呼為阿吉提
渡。
彼來至二三由旬之所,發現一心情愉快之場所,於彼處結樹葉之庵,與妹共同
出家。彼自出家之時以來,住於村、市、王城之多人,亦一同出家,或出家隨彼,
238 其群甚眾;因此,由諸人所得之物亦莫大,所受之尊敬亦絕大,恰如佛之出現時之
狀。然,摩訶薩自思:「居於此處,得物莫大,所受尊敬絕大,而隨從之眾甚多,然
予只思一人居住。」彼作是思,於人不知,即其妹亦不曉,只一人離群出行而去,漸
行遙遠,來至陀眉羅王國 2。彼於伽維拉港不遠處某公園內定居,修行禪定與神通。
彼於其處亦由諸人得物莫大,受諸人尊敬絕大,彼不喜此,棄其處飛行於空中,降
落於龍島 3 附近之迦羅樹島。爾時,迦羅樹島被稱為蛇島,彼於其島之迦羅大樹近
傍結樹葉之庵居住。彼於此處居住,無任何人知曉。
然,彼之妹搜尋其兄,漸行到著陀眉羅王國,然,於彼處,早已不見彼之行蹤。
第十三篇 一一一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二
彼女住居與其兄所住居之同一處所,修習禪定,但未成功。一方,摩訶薩不出往任
何之處而滿足於其處,於樹實熟時,食其實滿腹;樹葉萌生時,取其葉撒水而食。
諸神王帝釋之無垢白石座 4,為彼此德之火而現熾熱之徵候:「何人使自己由此座上
降落耶?」彼善思考,發現此一賢者。「此苦行者何為而守戒?彼望帝釋之位耶?抑
或有其他之所望耶?自己將善見調查,彼男何故自求如是苦之生活,彼只食撒水之
迦羅樹之葉。若彼男望帝釋之位,必將撒水之迦羅樹葉與我自己,如若不望則必不
與。」彼於是變為一婆羅門之姿,來至摩訶薩之所。
菩薩坐於葉庵之門口,向迦羅樹葉撒水,然後放於地面之上,彼思:「俟其冷卻
再食。」恰於此時,帝釋為一乞食之人,出現於其前求食而立。摩訶薩見之,心中竊
喜:「終於到來,乞食之人出現,今日將適予之所望,予將施物。」彼準備食物入於
239 缽中,彼為布施而前進。「此為予之施物,以獲一切智為緣。」自己一無所存將食物
全部入於婆羅門之缽中。婆羅門得食,稍行而消失其姿。摩訶薩向彼施捨完畢,自
己無準備之食物,但心中充滿安逸與歡樂度過一日。翌日,彼再準備食物,如前之
狀坐於葉庵之門口,帝釋復以婆羅門之姿前來,摩訶薩與前相同施捨,而其日亦復
同樣而過。第三日亦同樣與彼施物,「終於到來,由迦羅樹之葉使自己生出幸福。」
彼心中揚溢歡喜。然三日問未嘗攝食,彼不顧身體之衰弱,於晝食時,由葉庵出,
就施食之事思量而坐於庵之門口之處。帝釋見此,俯首巡思:「此婆羅門三日間未嘗
攝食,為如是衰弱之狀;而彼為施捨而歡喜,彼心亦無有不安。彼究有何所望?何
故為此施捨,完全不解。自己先且問得其所望之處,欲知其施物之緣由。」於是,彼
待正午過時,為裝嚴華美之姿,恰如青年之太陽神狀,光輝四射而前來,立於摩訶
薩之前問曰:「汝苦行者!貴君為如此熱風所吹,受鹽之海水包圍,何為而求苦行
耶?」
佛為說明此事,唱最初之偈:
一 見此可尊阿吉提 有情之主帝釋云
「大婆羅門!爾只一人住此處 緣何在此熱中住?」
摩訶薩聞此,知彼為帝釋,乃答曰:「予決非希冀成就之法,予只希得一切智。」
更為說明此意,唱第二之偈:
240 二 帝釋!再生是為苦 體之壞滅苦
第十三篇 一一三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四
迷妄死亦苦 故吾住此處,婆娑婆 5!
帝釋聞此非常喜悅而自思惟:「此男實對一切事心懷不滿,今住斯森林以求涅
槃。自己應對斯人所求,與以任何適助。」於是,與彼恩惠唱第三之偈:
三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摩訶薩選其惠與唱第四之偈:
四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妻子與財寶 其他親緣者
得之非心滿 我不貪此等
彼勿住此處。
帝釋非常歡喜,更適惠與,摩訶薩受此,於是彼此應答以如次之偈:
五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六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財佃與黃金 牛馬與奴隸
彼等生而老 我不喜此等
彼勿住此處。
七 爾之言實美……乃至……
八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癡者吾不喜 不見亦不聞
241 不與癡者俱 不與癡者語
九 癡者何負爾 汝語,迦葉!爾語其緣由
迦葉!爾持何緣由 不願見癡者
一○ 癡者行不正 暗愚繫其心
邪行以為善 正言彼生瞋
此者不知戒 不見實相宜
一一 爾之言實美……乃至……
一二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第十三篇 一一五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六
賢者為予喜 賢者吾見聞
吾與賢者俱 吾與賢者語
一三 賢者何優爾 汝語,迦葉!汝語其緣由
迦葉!汝持何緣由 爾望見賢者
一四 賢者行皆當 英邁繫其心
當行以為善 正言不生瞋
此者知戒律 與彼俱相宜
一五 爾之言實美……乃至……
一六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君
此欲貪願盡 朝陽昇之頃
天食有出現 持戒乞食來
一七 布施吾無盡 布施終不悔
布施心歡喜 帝釋!此即吾所求
惠與中惠與。
一八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一九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爾勿重近吾 帝釋!此為予所求
惠與中惠與。
二○ 諸男與諸女 數多為聖行
見吾成希冀 見吾有何怖?
二一 帝釋!天上飾莊嚴 享受諸愛樂
見爾行退轉 見爾生恐怖
242 「尊者!予已善知,今後決不至貴君所攪擾。」帝釋言斯語,為告別之問候而去。
摩訶薩盡壽命在其處修梵住,再生於梵天界中。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帝釋是阿那律,賢者阿吉
提即是我。」
第十三篇 一一七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八
註 1 與此同類之故事有 Jatakamala 7,Agastya,Cariya-Pitaka I,Akatti。
2 陀眉羅(Damia),為多羅維多人之國。
3 龍島(Nagadipa),即今之錫蘭島。
4 無垢白石座(Pandukambala)直譯為如黃色欽婆羅衣(毛衣)之石座。為帝
釋常坐之座。
5 婆娑婆(Vasava)帝釋之別名。
序分 此一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住舍衛城之一施主所作之談話。彼招
待佛至其家,七日之間,以佛為首而尊仰,向僧團為莫大之布施,終了最後之日,
向此聖潔之僧團布施一切必要物品。佛於諸人之前言禮,佛言:「優婆塞!貴君之喜
237 捨甚大,貴君為人所難為之事,實則此布施行之習慣,由古之賢人等即多行之,無
第十三篇 一○九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
論在家與出家皆須為之。古之賢人等出家,靜入森林之生活後,僅食無任何味之撒
水迦羅樹葉之狀態,然遇有乞食者至,則與以自己乞來之任何物,而內心感覺歡喜
與幸福。」「世尊!如世尊所言,向多人布施一切必要之物,予已善解。然,世尊所
言之譚,則尚未與聞,務請世尊為我等言之。」佛應彼等之所求,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都治國時,菩薩生於有八+俱胝財產之婆羅門富
豪之家名曰阿吉提;當彼站立行走之時,彼之妹降生,其名耶沙瓦提。摩訶薩十六
歲成年時,往得叉尸羅求學,學一切學藝終了歸來。彼之雙親不久死去,彼於送葬
完畢清理家產。「貯藏如是如是之財而死,另有如是如是之財……。」使彼聞之,彼
心受擊痛。「此等之財寶,現仍得見,然積集之人,早已不見之;彼人等皆遺此財寶
而逝去。然予將與此財寶一同而去。」彼如此思考,呼其妹云:「此財寶請汝相續。」
妹:「然則,兄將作如何之計?」兄:「予欲出家。」妹:「兄長!予之頭不能接兄長唾
棄之痰。持有財寶又為何用,予亦出家。」
於是,彼得王之許可,於市中擊鼓通知:「欲求財寶者,前來賢者家。」於七日
問彼大行布施。雖然如此,財寶未盡。彼獨自思量︰「自己之生命,刻刻接近死亡,
不能愚蠢作此財寶遊戲。凡有欲者,可隨意持取。斗彼開放家扉云:「此家產全部奉
獻,請隨意持取。」如此,彼置黃金之家於後而不顧,在親友悲泣包圍之中,攜同其
妹出波羅奈而去。彼出行之門,名為阿吉提門。彼泛舟渡河,其渡場被呼為阿吉提
渡。
彼來至二三由旬之所,發現一心情愉快之場所,於彼處結樹葉之庵,與妹共同
出家。彼自出家之時以來,住於村、市、王城之多人,亦一同出家,或出家隨彼,
238 其群甚眾;因此,由諸人所得之物亦莫大,所受之尊敬亦絕大,恰如佛之出現時之
狀。然,摩訶薩自思:「居於此處,得物莫大,所受尊敬絕大,而隨從之眾甚多,然
予只思一人居住。」彼作是思,於人不知,即其妹亦不曉,只一人離群出行而去,漸
行遙遠,來至陀眉羅王國 2。彼於伽維拉港不遠處某公園內定居,修行禪定與神通。
彼於其處亦由諸人得物莫大,受諸人尊敬絕大,彼不喜此,棄其處飛行於空中,降
落於龍島 3 附近之迦羅樹島。爾時,迦羅樹島被稱為蛇島,彼於其島之迦羅大樹近
傍結樹葉之庵居住。彼於此處居住,無任何人知曉。
然,彼之妹搜尋其兄,漸行到著陀眉羅王國,然,於彼處,早已不見彼之行蹤。
第十三篇 一一一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二
彼女住居與其兄所住居之同一處所,修習禪定,但未成功。一方,摩訶薩不出往任
何之處而滿足於其處,於樹實熟時,食其實滿腹;樹葉萌生時,取其葉撒水而食。
諸神王帝釋之無垢白石座 4,為彼此德之火而現熾熱之徵候:「何人使自己由此座上
降落耶?」彼善思考,發現此一賢者。「此苦行者何為而守戒?彼望帝釋之位耶?抑
或有其他之所望耶?自己將善見調查,彼男何故自求如是苦之生活,彼只食撒水之
迦羅樹之葉。若彼男望帝釋之位,必將撒水之迦羅樹葉與我自己,如若不望則必不
與。」彼於是變為一婆羅門之姿,來至摩訶薩之所。
菩薩坐於葉庵之門口,向迦羅樹葉撒水,然後放於地面之上,彼思:「俟其冷卻
再食。」恰於此時,帝釋為一乞食之人,出現於其前求食而立。摩訶薩見之,心中竊
喜:「終於到來,乞食之人出現,今日將適予之所望,予將施物。」彼準備食物入於
239 缽中,彼為布施而前進。「此為予之施物,以獲一切智為緣。」自己一無所存將食物
全部入於婆羅門之缽中。婆羅門得食,稍行而消失其姿。摩訶薩向彼施捨完畢,自
己無準備之食物,但心中充滿安逸與歡樂度過一日。翌日,彼再準備食物,如前之
狀坐於葉庵之門口,帝釋復以婆羅門之姿前來,摩訶薩與前相同施捨,而其日亦復
同樣而過。第三日亦同樣與彼施物,「終於到來,由迦羅樹之葉使自己生出幸福。」
彼心中揚溢歡喜。然三日問未嘗攝食,彼不顧身體之衰弱,於晝食時,由葉庵出,
就施食之事思量而坐於庵之門口之處。帝釋見此,俯首巡思:「此婆羅門三日間未嘗
攝食,為如是衰弱之狀;而彼為施捨而歡喜,彼心亦無有不安。彼究有何所望?何
故為此施捨,完全不解。自己先且問得其所望之處,欲知其施物之緣由。」於是,彼
待正午過時,為裝嚴華美之姿,恰如青年之太陽神狀,光輝四射而前來,立於摩訶
薩之前問曰:「汝苦行者!貴君為如此熱風所吹,受鹽之海水包圍,何為而求苦行
耶?」
佛為說明此事,唱最初之偈:
一 見此可尊阿吉提 有情之主帝釋云
「大婆羅門!爾只一人住此處 緣何在此熱中住?」
摩訶薩聞此,知彼為帝釋,乃答曰:「予決非希冀成就之法,予只希得一切智。」
更為說明此意,唱第二之偈:
240 二 帝釋!再生是為苦 體之壞滅苦
第十三篇 一一三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四
迷妄死亦苦 故吾住此處,婆娑婆 5!
帝釋聞此非常喜悅而自思惟:「此男實對一切事心懷不滿,今住斯森林以求涅
槃。自己應對斯人所求,與以任何適助。」於是,與彼恩惠唱第三之偈:
三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摩訶薩選其惠與唱第四之偈:
四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妻子與財寶 其他親緣者
得之非心滿 我不貪此等
彼勿住此處。
帝釋非常歡喜,更適惠與,摩訶薩受此,於是彼此應答以如次之偈:
五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六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財佃與黃金 牛馬與奴隸
彼等生而老 我不喜此等
彼勿住此處。
七 爾之言實美……乃至……
八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癡者吾不喜 不見亦不聞
241 不與癡者俱 不與癡者語
九 癡者何負爾 汝語,迦葉!爾語其緣由
迦葉!爾持何緣由 不願見癡者
一○ 癡者行不正 暗愚繫其心
邪行以為善 正言彼生瞋
此者不知戒 不見實相宜
一一 爾之言實美……乃至……
一二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第十三篇 一一五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六
賢者為予喜 賢者吾見聞
吾與賢者俱 吾與賢者語
一三 賢者何優爾 汝語,迦葉!汝語其緣由
迦葉!汝持何緣由 爾望見賢者
一四 賢者行皆當 英邁繫其心
當行以為善 正言不生瞋
此者知戒律 與彼俱相宜
一五 爾之言實美……乃至……
一六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君
此欲貪願盡 朝陽昇之頃
天食有出現 持戒乞食來
一七 布施吾無盡 布施終不悔
布施心歡喜 帝釋!此即吾所求
惠與中惠與。
一八 爾之言實美 適切為善言
迦葉!吾當適惠與 爾取從心願
一九 帝釋!一切有情主! 若適惠與吾
爾勿重近吾 帝釋!此為予所求
惠與中惠與。
二○ 諸男與諸女 數多為聖行
見吾成希冀 見吾有何怖?
二一 帝釋!天上飾莊嚴 享受諸愛樂
見爾行退轉 見爾生恐怖
242 「尊者!予已善知,今後決不至貴君所攪擾。」帝釋言斯語,為告別之問候而去。
摩訶薩盡壽命在其處修梵住,再生於梵天界中。
結分 佛述此法語後,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帝釋是阿那律,賢者阿吉
提即是我。」
第十三篇 一一七
--------------------------------------------------------------------------
小部經典十二 一一八
註 1 與此同類之故事有 Jatakamala 7,Agastya,Cariya-Pitaka I,Akatti。
2 陀眉羅(Damia),為多羅維多人之國。
3 龍島(Nagadipa),即今之錫蘭島。
4 無垢白石座(Pandukambala)直譯為如黃色欽婆羅衣(毛衣)之石座。為帝
釋常坐之座。
5 婆娑婆(Vasava)帝釋之別名。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