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象本生經
Hatthipālajātaka (Ja 509)
[菩薩═司祭官子]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出離之事所作之談話。爾時,佛言:「汝
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如來於前生,即已行出離。」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於波羅奈有鬱瘦歌羅王,王之司祭官為王幼時之親友,此二人均無
子女。某日二人暢敘而坐,彼等自思:「我等榮譽已達極點,但無子女,將如之何?」
爾時王對司祭官云:「友!若君家有子,使繼承我王國之王位;若予有子,則繼承君
家之財產。」二人彼此如是約定。
某日司祭官往自己食邑之村,歸來將由南門而入時,見都城外側有一貧窮婦人
474 抱諸多之子,共有七人,均甚健康;一子抱食用之缽與器皿,一子持長凳與蓆,又
一子在前一子在後隨同步行,一子牽於婦手,其次一子掛於腰間,最後一子負於肩
上。司祭官問婦人曰:「此兒童等之父,現在何處?」「大人!此兒童確為無父之人。」
「然則如何汝有七人之子。」婦人不向林外之處而向城門處所生之尼拘律樹指曰:「大
第十五篇 一一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四
人!予向此尼拘律樹棲住之樹神祈求而得,樹神授我如此之子等。」司祭官曰:「汝
引我往樹處。」於是通過婦人引導,彼由馬車降下,近於尼拘律樹之根前,用手取其
枝而搖動不已:「汝樹神!汝對王不公,王每年以千金向汝奉獻供物,而汝對王不授與
子息,由今日至七日後,予將必剝汝之根,截取而寸斷之。」司祭官如此脅迫樹神而
去。彼以如此方法,日復一日,六日之間繼續脅迫,至第六日彼捉樹枝曰:「樹神!
今只餘一晚,若不授與我王王子,則明日汝將脫離此世再見。」
樹神善自思考,此事已完全判明:「若不授與彼婆羅門子息,則予之棲所必將破
壞。予須善為計劃,授彼子息。」於是彼往四大天王處告知此事,然此諸神無授子之
力,不與採納;於是其次又向二十八人夜叉大將之處求授,亦同樣無用;於是向諸
475 神之王帝釋之處稟告,帝釋自思:「究竟與王以子與否?」而彼發現有福德成熟四位
神子,彼等前生於波羅奈為織物師,以工作所得,分為五分,以四分為各各自頒領
之分使用,而取此第五分共同為布施之善業,四人死後均得生入三十三天。為生夜
摩天國,彼等修此六天國順逆經巡之成就法,恰於此時由三十三天沒而變生於夜摩
天國之時,帝釋往彼等之處,喚止其行:「諸兄!貴君等須往人間一行,變生鬱瘦歌
羅王第一后妃之胎。」「謹遵臺命,予等前往。」但彼等曰:「但予等並不出生於王族,
而為生於司祭官之家,予等將於青年之際,收棄愛欲而出家。」帝釋只有承諾,將彼
等同意之事告知樹神。樹神大喜,向帝釋問候後,歸來自己之棲所。
翌日,司祭官集合強力之男士,手執斧與劈刀,來至木樹根前,彼捉樹枝而言
曰:「樹神!今日為予請託之第七日,亦為汝將告別之時。」於是樹神以大威神力破
開樹幹而出,以美妙之聲向彼言曰:「婆羅門!汝只求一子,可以止矣,予與汝四子。」
「子息於我,不成問題,請授與我王子息。」「不然,只授與汝。」「此不公平,請授與
予及吾王各二子息。」「不也,不能授王,只授四子與貴君,然唯得授貴君,但此四
人之子,不能居家,於青年時代,即應出家。」「汝只授與子息即可,不使彼等出家,
乃為我等之事。」樹神向司祭官惠賜子息之事調適之後,入於自己之棲居中。自有此
事以來,對樹神之崇拜,大為盛典。
最年長之神子由天界沒,生於司祭官夫人之胎,命名之日,名之為護象,為不
476 使之出家,委諸象役之手養育。當彼能站立行步之時,第二之神子由天界沒,生於
第十五篇 一一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六
同一夫人之胎,出生後命名為護馬,交與馬役養育長大。第三子命名為護牛,交與
牛役之處。第四子命名為護羊,交付與羊役之處。於是各各長成,育為成長美麗之
少年。
然恐此等青年出家,凡出家者均由國中逐出,使迦尸國中無一出家之人。四人
青年,性情粗野,無論走向何處,所到之處必由彼邊持來掠奪物。
護象年已十六,身體見如成年之人,王與司祭官思考:「子息等已甚長大,於樹
立王標幟傘蓋之時,彼等究將如何?彼等於灌頂儀式完畢,其後將於諸人中有破壞
規定者出,如是則出家者亦必前來,此子等見出家者必皆出家。如此則國中起大動
搖。──今且以一子試之,然後再採行灌頂之儀式為宜。」如是思考,二人扮作仙人
姿態,欲索食物來至護象青年住居之入口處。彼見二人大為歡喜,往二人之近前,
問候已畢,唱次之三偈:
一 我等實未見 婆羅門!汝似天人姿
髮結大螺髻 肩上負荷物
齒黑污不潔 頭上被塵土
二 我等實未見 仙人娛正德
外著黃袈裟 身纏樹皮衣
三 尊者!請受座與水 為足塗膏油
招待佳餚撰 尊者請受食
477 彼如是對二人一一禮敬。爾時司祭官云:「汝護象! 汝不知我等為何人而為是
言。汝思我等為住於雪山地方之仙人,我等非是仙人,此為鬱瘦歌羅王,予乃汝之
父司祭官也。」「然則何為扮為仙人之姿?」「思欲對汝試探。」「為何對予試探?」「若
汝見我等不思出家,吾等思使汝取行灌頂得即王位,以是之故而來。」「父親!王國
對予實無意義,予欲出家。」「汝護象!不可。」父云:「此非汝出家之時機。」彼為斯
言,向子諭其意志,唱第四之偈:
四 先學吠陀善理財 護象!子孫住居應確立
諸香諸味汝樂受 而後應讚彼牟尼
於是護象以偈答曰:
五 我學吠陀非真理 護得財物為何用
第十五篇 一一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八
478 雖得子孫不攘老 諸香諸味我解脫
實依我今所為業 我得梵天再生果
王聞青年之言唱偈云:
六 爾言實然有真理 依業爾有再生果
然爾父母斯老去 冀爾健全保百壽
青年聞此云:「大王!王何出此言?」於是唱次之二偈:
七 大王!死為不離之友情 老為難絕之友愛
然能得知不死者 可冀健全保百壽
八 恰如人浮於船舟 駕彼運行至彼岸
如此病老不絕間 運人最後至死手
479 彼向二人教示如此有情之壽命如何短促:「大王!大王且立於彼處,予與大王言
語──只此之時,予即為病老死所逼迫,王勿懈怠。」彼遺留忠告,向王與父為禮後,
與自己隨從人等棄波羅奈國出家而去。諸多人眾云:「出家乃極正當之事。」於是一
同隨之出發,長達一由旬之行列,隨同護象人等一同來至恆伽河之河岸。彼眺望恆
伽河之水流,為必要之準備而入禪定,彼思:「此來集之諸人,必非常之多。」「予將
使自己三人之弟、兩親、王與后妃乃至其扈從人等──一無所遺,悉皆出家,於是
波羅奈市將為全空。在此等人眾集來之前,自己將居留於此處。」於是彼坐於其所,
教導諸多人眾。
翌日,王與司祭官自思:「護象捨棄王國與諸多人等往恆河之岸邊出家,今向護
馬作一試探,使為之灌頂。」二人仍為仙人之姿,來至彼家之門前。護馬見二人心甚
歡喜,來至近前,彼此問答仍如以前之言語,二人亦說明前來之動機。「兄長護象居
於予上,奈何首先第一持白傘蓋來予之處?」「此因汝兄無意於王國而請求出家。」「予
480 兄今在何處?」「今坐於恆河之岸邊。」「予兄所唾棄之痰,對予如何為用?世間之有
情,誠為愚而無智慧者,是故不能棄捨煩惱,然予必棄之。」於是彼向王及自己之父
說法唱次之二偈:
九 愛如泥海似濘土 1 魅惑煩惱不得越
溺於其中到魔國 心賤難得渡彼岸
一○ 此者嘗為非道業 彼受其果難解脫
第十五篇 一一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
彼者成就我守護 非道之業不可為
「貴君等請站立稍待,予向君等有語相談──此時君等已為病老死所追迫。」彼
481 與此忠告後,諸人相從,綿亙一由旬,往護象之處而去。護象坐於空中說法:「吾弟!
來集之諸人甚多,我等止於此處為宜。」護馬答稱:「甚善。」
翌日,王與司祭官往訪護牛之住居,而受同前之歡迎,彼等說明來訪之緣由,
彼亦與護馬同樣加以拒絕。「予自久以前即思欲出家。恰如於森林中走失牡牛,予為
把握出家生活而彷徨,今已發現牡牛之足跡,予已發現予等弟兄能行之道,予取其
道而行。」於是彼唱次之偈:
一一 恰如林中走失牛 大王!為發現彼窮搜索
大王!如斯吾失真目的 大王!使吾如何不搜索?
二人云:「一日、二日或三日皆可,汝來我等之處如何?汝使我等安心而後出
家。」「大王!今日應為之事,不可明日為之。為善之事,應於今日,今日當下為之。」
彼如是云,唱次之一偈:
一二 明日復明日 2 人徒過時光
不還再不來 推攘賢者善
482 如是護牛以上二偈說法後:「貴君請立於彼處稍待,予與貴君有語相談──此時
貴君等即為病老死所追迫。」於是彼由諸人相隨一由旬,往彼二位兄長之處而去。護
象亦由空中向彼說法而教之。
又於次日,王與司祭官同往訪護羊,而受歡迎並說來訪之緣由。王如是云:「汝
立傘蓋,繼承王位。」彼即訊問:「予兄等現居何處?」「彼等無意於王國,棄白傘蓋
而出家,三由旬人等隨往坐於恆河之岸邊。」「兄等唾棄之痰,以予之頭而受之,予
實為愚癡之事,予亦欲出家。」「汝尚年幼,尚為我等看顧之身,伺至年老再行出家。」
「是何言耶?──實際有情年少年老,同皆死去。此人年幼而死,彼人年老而死,死
於何人之手足,並無標幟。予不知予之死期,只今予欲出家。」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三 年青處女有光輝 艷姿醉人似桃花
無上快樂味不久 死魔之神捉彼去 3
一四 年青美貌佳瞳目 黃金之色髯紅藍
吾離愛欲棄家去 大王!請與寬恕吾出家
第十五篇 一二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二
483 彼如斯云:「請貴君立於彼處稍待,予與貴君有語交談──此時貴君等即為病老
死所追迫。」彼向二人問候已畢後,諸人伴隨一由旬往恆河之岸而去。護象於空中說
法後云:「來此集合之人,必定甚多。」彼依然坐於彼處。
翌日,司祭官坐於坐褥當中自思:「自己之子等,皆已出家,自己完全成為如掉
落枝葉之一株斷木,自己亦將出家。」於是與其妻商談。
一五 樹依枝葉始得名 已掉枝葉只樹株
今吾四子並失去 婆斯褫!今予應入托缽時
彼唱此偈後,呼集婆羅門等,六萬之婆羅門集合而來。彼問曰:「君等思欲何
484 為?」「尊師!貴君究欲何為?」「予思往予子等處出家。」「如是地獄不只為貴君而失
熱,予等亦欲出家。」彼與其妻遺八十俱胝財產,由婆羅門拿相隨一由旬,往子等之
居所。護象於空中為彼與其隨來之人等說法。
翌日,婆羅門妻自思:「予之四子棄白傘蓋,出家而去,吾夫婆羅門亦捨棄司祭
官之地位與八十俱胝之財產,往予子等之處而去,如是予將如何處之?──是矣!
予亦往行與子等相同之道。」彼女衣古例,敘其感動之偈︰
一六 恰過雨期時 4 破去陷網羅
鵝自由飛翔 5 我子背吾去
如蒼鷺飛空 如何不追索?
「知此以上情形,如何能不出家?」彼女決心呼集婆羅門之女等。「貴女等思欲何
485 為?」「夫人!貴女究欲何為?」「予思欲出家。」「如是予等亦欲出家。」彼女捨棄榮
耀,由婆羅門女等伴隨一由旬往其等之處。護象亦於空中為彼女及隨從之女眾說法。
翌日王問:「司祭官往何處耶?」「大王!司祭官閣下及其夫人,完全捨棄自己之
財寶,由諸人隨從二三由旬前往其子等所居之處。」王云:「如是將無主之財產沒收,
運往自己之處。」命令由司祭官之家,運來財產。然王之第一后妃見此,向王問訊究
欲何為。「由司祭官之家運來財產。」「司祭官今往何處?」「與夫人出家而去。」后妃
聞此自思:「此王實愚,今將彼婆羅門與其夫人及四子等所棄之糞,唾吐之痰運至自
己之家,實甚迷執。予以譬喻使王開眼。」於是由屠宰場持來畜肉,堆積王苑之中,
張網圍繞,惟於垂直向上置一通路。禿鷹由遠方見肉,降來其所,然其中之賢者,
則發現張網,自思,若身體過重,不能直飛上去,於是吐棄所食之肉,不掛於網直
第十五篇 一二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四
飛上去;但愚者之鷹等,則連吐棄之肉亦食,身體加重,不能直飛上而掛於網上。
侍臣等捕其一隻,獻與后妃,后妃持之往王前云:「大王!請來,請王觀賞王庭有趣
之事物。」后妃言畢,開啟大窗:「大王請看!請觀賞彼禿鷹等。」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七 鳥等食而棄 得逃飛高空
食而不棄者 捕入我手中
486 一八 今有婆羅門 吐棄諸愛欲
大王!爾食吐棄食 彼實值賞讚
王聞此終日垂悔恨之淚,彼思三界如火燒:「今日自己將棄王國而出家。」彼深
受感動,唱讚歎后妃之偈:
一九 人墜泥海濘土中 恰有強男舉弱者
妃!爾今舉喻為渡我 梨!我以美偈讚歎汝
彼如斯云畢,瞬間即欲出家,呼集廷臣等至:「爾等欲為何思?」「大王!王究欲
何為?」「予思欲往護象之處出家。」「如是予等亦欲出家,大王!」王捨十二由旬之波
羅奈市及其王國,王云︰「望白傘蓋者可立之繼承王位。」王為廷臣等圍繞,諸人相
隨三由旬,向子等所居之處出發。護象於空中為王及其從來諸人說法。
佛為說明王之出家事,唱次之偈:
二○ 鬱瘦歌羅王 棄國出家去
如龍象斷網 今後得自由
487 次日,市內最後所餘之人等集於一處,來至王宮入口,彼等請求面謁后妃。彼
等入於宮內,向后妃申致問候,立於其傍,以偈申述云:
二一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最秀者
妃實亦如王 爾今臨國事
請妃統御國 吾等願守護
后妃聞多人等之所云,唱餘偈云:
二二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最秀者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第十五篇 一二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六
心捨諸欲愛 棄去徒然樂
二三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之秀者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心捨諸欲愛 棄去所有愛
二四 時間已過逝 9 夜夜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心捨諸欲愛 棄去徒然樂
二五 時間已過逝 世世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成為寂靜身 超越一切縛
二六 時間已過逝 世世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成為寂靜身 超越一切縛
488 后妃以此等偈教民眾後,集合廷臣之夫人等:「汝等思欲何為?」「后妃夫人!貴
女究欲何為?」「予思欲出家。」「然則予等亦欲出家。」后妃允其所請,於是於宮廷中
開啟黃金之藏,處處充滿莫大之財寶,后妃於黃金板上刻字云:「此為布施故,可隨
意持去。」然後將黃金板結縛於宮殿之屋柱之上,並以大鼓巡迴傳知市中。如是毫無
吝惜捨棄一切之榮譽與財產,出市而去。爾時市中之人等,起大動搖:「王與后妃皆
言棄國出家而去,我等將如之何?」於是諸人放棄家庭,牽子女之手,出市而去。店
舖排列,空無一人,亦無一人回顧,諸人隨同后妃三由旬往彼之處所出發。護象於
空中為后妃及從來諸人說法,於是長達十二由旬諸人隨彼向雪山出發。
護象使十二由旬之波羅奈市成空,彼率出家之諸人眾往雪山而行。彼等到達其
處,將行出家生活。迦尸國中人眾,大為動搖而來,最終隨從護象人等,總數長達
三十由旬,彼與此等諸人相隨進入雪山。
第十五篇 一二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八
489 帝釋冥想,已知其事:「護象青年,毅然出家,其集合之人等,當然甚眾,住居
場所,當然不足。」於是命天匠昆首羯磨:「汝往建設長三十六由旬,幅十五由旬之
仙處,為出家者整備必要之物品。」天匠受命於恆伽河之河岸居住舒適之場所建造依
據命令之仙處,於草庵之中作小枝之敷物及樹葉之敷物──如是設置座席及造作出
家人所需之一切物品。每一庵之入口各有一經行之處,並區分晝夜之場所,具備塗
漆之板凳,在各各場所有開滿種種顏色之香花花藪,每一經行處之端則有一充滿清
水之水桶。於各各庵前生長果──樹上均有種種成長之果實。凡此一切皆依神力
而成。昆首羯磨如是建設仙處,於草庵中為出家者等整備必要之物品後,以自然所
生之朱色,刻畫於壁上云:「不問何人,凡愛樂出家者,可取此資具。」更依神力使
恐怖之鳥獸音聲及人非人等由其場所遠離。於是向帝釋之處歸去。護象青年經小徑
進入帝釋所贈之仙處,見有朱色刻文。「帝釋知自己斷行此大出離之事。」彼啟扉入
庵。彼持仙者之標幟出至經行處,於是一時往返經行後,使其他諸人亦如法行之。
彼善調仙處,使持年幼兒童之婦人居於中央之庵中,其次為年老之婦人,其次使未
產子之婦人入庵,周圍則為男人之庵圍繞。
490 時有一王聞波羅奈無王居住而前來。彼觀市容裝飾美麗整齊,登上王宮,到處
積滿財寶,彼思:「棄如是之市而斷然出家,足證出家實為善舉。」彼思出家實有正
理,彼醉心於問道,往護象之處而來。護象來至森林之一端,出而與彼相會,坐於
空中為其諸人說法,而來此仙處諸人全部皆使出家。
如此同一情形,其他有六人之王出家。而此等七人之王均皆棄其財寶,而三十
六由旬之仙境,為此毫無虛隙,各處充滿。凡有愛想而運思之人,偉大之護象即向
其人說法,教以梵住法及偏處法之修行。彼等大部分皆修得禪定與神通,三分之二
再生於梵天界。其餘第三部分再行三分,一入梵天界、一生六欲天、一則勤於仙人
之用而生於人間。此三者皆再生於三善趣。如此護象所教者無地獄、餓鬼、畜生、
修羅之世界。
結分 於此丹巴攀尼(錫蘭)島使大地震撼之曇摩崛多長老,住於卡達堪達伽
拉之布薩提婆長老,住於鳥婆利曼達伽、瑪拉雅之摩訶桑伽拉其達長老,瑪利摩訶
提瓦長老,住巴吉利之摩訶提瓦長老,住瓦曼陀巴巴拉之摩訶錫瓦長老,住伽拉瓦
利曼他巴之摩訶那伽長老──與庫達拉之會眾,無迦巴迦者之會眾,秋拉蘇塔索瑪
第十五篇 一二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三○
之會眾,賢者之會眾及護象之會眾,皆置一切不顧而敢為出離之人。佛亦作是言曰:
「善事應急 7……何以故,善事不急則不成就。」
491 佛說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如是如來於前生亦敢為大出離。」於是佛為
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鬱瘦歌羅王是輸頭檀那大王,后妃是摩訶摩耶,司祭官.
是迦葉,司祭官之妻是跋陀迦比羅,護馬是阿那律,護牛是目犍連,護羊是舍利弗,
其他諸人是從佛之諸人,而護象即是我。」
註 1 Jataka III,P.241 參照。
2 人云此為 Bhaddekaratta–Sutta M.III,PP.187–189 之所說。
3 同偈出於 jataka III,P.395。
4 him'aecaye 註釋解為 Vassan'accaye。
5 依註釋──昔日有九萬六千隻黃金色之鵝鳥,於雨季在堪洽那山窟中充分貯藏食米,
因恐
寒氣,於窟中四閱月中,均不外出。此時有瘟納納蟹蜘蛛於洞之入口處結一大網。雨
期過
後,鵝鳥群中有二鵝鳥開闢二穴。更有生而有強力之二鵝鳥,突破蜘蛛網外出,其他
鵝鳥均
依此通路得以出去。此一譚見 jataka V,P.469f。
6 最初之二偈亦出於 Samyutta 1,P.3。
7 Dhamapada V,116 參照。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出離之事所作之談話。爾時,佛言:「汝
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如來於前生,即已行出離。」於是佛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於波羅奈有鬱瘦歌羅王,王之司祭官為王幼時之親友,此二人均無
子女。某日二人暢敘而坐,彼等自思:「我等榮譽已達極點,但無子女,將如之何?」
爾時王對司祭官云:「友!若君家有子,使繼承我王國之王位;若予有子,則繼承君
家之財產。」二人彼此如是約定。
某日司祭官往自己食邑之村,歸來將由南門而入時,見都城外側有一貧窮婦人
474 抱諸多之子,共有七人,均甚健康;一子抱食用之缽與器皿,一子持長凳與蓆,又
一子在前一子在後隨同步行,一子牽於婦手,其次一子掛於腰間,最後一子負於肩
上。司祭官問婦人曰:「此兒童等之父,現在何處?」「大人!此兒童確為無父之人。」
「然則如何汝有七人之子。」婦人不向林外之處而向城門處所生之尼拘律樹指曰:「大
第十五篇 一一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四
人!予向此尼拘律樹棲住之樹神祈求而得,樹神授我如此之子等。」司祭官曰:「汝
引我往樹處。」於是通過婦人引導,彼由馬車降下,近於尼拘律樹之根前,用手取其
枝而搖動不已:「汝樹神!汝對王不公,王每年以千金向汝奉獻供物,而汝對王不授與
子息,由今日至七日後,予將必剝汝之根,截取而寸斷之。」司祭官如此脅迫樹神而
去。彼以如此方法,日復一日,六日之間繼續脅迫,至第六日彼捉樹枝曰:「樹神!
今只餘一晚,若不授與我王王子,則明日汝將脫離此世再見。」
樹神善自思考,此事已完全判明:「若不授與彼婆羅門子息,則予之棲所必將破
壞。予須善為計劃,授彼子息。」於是彼往四大天王處告知此事,然此諸神無授子之
力,不與採納;於是其次又向二十八人夜叉大將之處求授,亦同樣無用;於是向諸
475 神之王帝釋之處稟告,帝釋自思:「究竟與王以子與否?」而彼發現有福德成熟四位
神子,彼等前生於波羅奈為織物師,以工作所得,分為五分,以四分為各各自頒領
之分使用,而取此第五分共同為布施之善業,四人死後均得生入三十三天。為生夜
摩天國,彼等修此六天國順逆經巡之成就法,恰於此時由三十三天沒而變生於夜摩
天國之時,帝釋往彼等之處,喚止其行:「諸兄!貴君等須往人間一行,變生鬱瘦歌
羅王第一后妃之胎。」「謹遵臺命,予等前往。」但彼等曰:「但予等並不出生於王族,
而為生於司祭官之家,予等將於青年之際,收棄愛欲而出家。」帝釋只有承諾,將彼
等同意之事告知樹神。樹神大喜,向帝釋問候後,歸來自己之棲所。
翌日,司祭官集合強力之男士,手執斧與劈刀,來至木樹根前,彼捉樹枝而言
曰:「樹神!今日為予請託之第七日,亦為汝將告別之時。」於是樹神以大威神力破
開樹幹而出,以美妙之聲向彼言曰:「婆羅門!汝只求一子,可以止矣,予與汝四子。」
「子息於我,不成問題,請授與我王子息。」「不然,只授與汝。」「此不公平,請授與
予及吾王各二子息。」「不也,不能授王,只授四子與貴君,然唯得授貴君,但此四
人之子,不能居家,於青年時代,即應出家。」「汝只授與子息即可,不使彼等出家,
乃為我等之事。」樹神向司祭官惠賜子息之事調適之後,入於自己之棲居中。自有此
事以來,對樹神之崇拜,大為盛典。
最年長之神子由天界沒,生於司祭官夫人之胎,命名之日,名之為護象,為不
476 使之出家,委諸象役之手養育。當彼能站立行步之時,第二之神子由天界沒,生於
第十五篇 一一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六
同一夫人之胎,出生後命名為護馬,交與馬役養育長大。第三子命名為護牛,交與
牛役之處。第四子命名為護羊,交付與羊役之處。於是各各長成,育為成長美麗之
少年。
然恐此等青年出家,凡出家者均由國中逐出,使迦尸國中無一出家之人。四人
青年,性情粗野,無論走向何處,所到之處必由彼邊持來掠奪物。
護象年已十六,身體見如成年之人,王與司祭官思考:「子息等已甚長大,於樹
立王標幟傘蓋之時,彼等究將如何?彼等於灌頂儀式完畢,其後將於諸人中有破壞
規定者出,如是則出家者亦必前來,此子等見出家者必皆出家。如此則國中起大動
搖。──今且以一子試之,然後再採行灌頂之儀式為宜。」如是思考,二人扮作仙人
姿態,欲索食物來至護象青年住居之入口處。彼見二人大為歡喜,往二人之近前,
問候已畢,唱次之三偈:
一 我等實未見 婆羅門!汝似天人姿
髮結大螺髻 肩上負荷物
齒黑污不潔 頭上被塵土
二 我等實未見 仙人娛正德
外著黃袈裟 身纏樹皮衣
三 尊者!請受座與水 為足塗膏油
招待佳餚撰 尊者請受食
477 彼如是對二人一一禮敬。爾時司祭官云:「汝護象! 汝不知我等為何人而為是
言。汝思我等為住於雪山地方之仙人,我等非是仙人,此為鬱瘦歌羅王,予乃汝之
父司祭官也。」「然則何為扮為仙人之姿?」「思欲對汝試探。」「為何對予試探?」「若
汝見我等不思出家,吾等思使汝取行灌頂得即王位,以是之故而來。」「父親!王國
對予實無意義,予欲出家。」「汝護象!不可。」父云:「此非汝出家之時機。」彼為斯
言,向子諭其意志,唱第四之偈:
四 先學吠陀善理財 護象!子孫住居應確立
諸香諸味汝樂受 而後應讚彼牟尼
於是護象以偈答曰:
五 我學吠陀非真理 護得財物為何用
第十五篇 一一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一八
478 雖得子孫不攘老 諸香諸味我解脫
實依我今所為業 我得梵天再生果
王聞青年之言唱偈云:
六 爾言實然有真理 依業爾有再生果
然爾父母斯老去 冀爾健全保百壽
青年聞此云:「大王!王何出此言?」於是唱次之二偈:
七 大王!死為不離之友情 老為難絕之友愛
然能得知不死者 可冀健全保百壽
八 恰如人浮於船舟 駕彼運行至彼岸
如此病老不絕間 運人最後至死手
479 彼向二人教示如此有情之壽命如何短促:「大王!大王且立於彼處,予與大王言
語──只此之時,予即為病老死所逼迫,王勿懈怠。」彼遺留忠告,向王與父為禮後,
與自己隨從人等棄波羅奈國出家而去。諸多人眾云:「出家乃極正當之事。」於是一
同隨之出發,長達一由旬之行列,隨同護象人等一同來至恆伽河之河岸。彼眺望恆
伽河之水流,為必要之準備而入禪定,彼思:「此來集之諸人,必非常之多。」「予將
使自己三人之弟、兩親、王與后妃乃至其扈從人等──一無所遺,悉皆出家,於是
波羅奈市將為全空。在此等人眾集來之前,自己將居留於此處。」於是彼坐於其所,
教導諸多人眾。
翌日,王與司祭官自思:「護象捨棄王國與諸多人等往恆河之岸邊出家,今向護
馬作一試探,使為之灌頂。」二人仍為仙人之姿,來至彼家之門前。護馬見二人心甚
歡喜,來至近前,彼此問答仍如以前之言語,二人亦說明前來之動機。「兄長護象居
於予上,奈何首先第一持白傘蓋來予之處?」「此因汝兄無意於王國而請求出家。」「予
480 兄今在何處?」「今坐於恆河之岸邊。」「予兄所唾棄之痰,對予如何為用?世間之有
情,誠為愚而無智慧者,是故不能棄捨煩惱,然予必棄之。」於是彼向王及自己之父
說法唱次之二偈:
九 愛如泥海似濘土 1 魅惑煩惱不得越
溺於其中到魔國 心賤難得渡彼岸
一○ 此者嘗為非道業 彼受其果難解脫
第十五篇 一一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
彼者成就我守護 非道之業不可為
「貴君等請站立稍待,予向君等有語相談──此時君等已為病老死所追迫。」彼
481 與此忠告後,諸人相從,綿亙一由旬,往護象之處而去。護象坐於空中說法:「吾弟!
來集之諸人甚多,我等止於此處為宜。」護馬答稱:「甚善。」
翌日,王與司祭官往訪護牛之住居,而受同前之歡迎,彼等說明來訪之緣由,
彼亦與護馬同樣加以拒絕。「予自久以前即思欲出家。恰如於森林中走失牡牛,予為
把握出家生活而彷徨,今已發現牡牛之足跡,予已發現予等弟兄能行之道,予取其
道而行。」於是彼唱次之偈:
一一 恰如林中走失牛 大王!為發現彼窮搜索
大王!如斯吾失真目的 大王!使吾如何不搜索?
二人云:「一日、二日或三日皆可,汝來我等之處如何?汝使我等安心而後出
家。」「大王!今日應為之事,不可明日為之。為善之事,應於今日,今日當下為之。」
彼如是云,唱次之一偈:
一二 明日復明日 2 人徒過時光
不還再不來 推攘賢者善
482 如是護牛以上二偈說法後:「貴君請立於彼處稍待,予與貴君有語相談──此時
貴君等即為病老死所追迫。」於是彼由諸人相隨一由旬,往彼二位兄長之處而去。護
象亦由空中向彼說法而教之。
又於次日,王與司祭官同往訪護羊,而受歡迎並說來訪之緣由。王如是云:「汝
立傘蓋,繼承王位。」彼即訊問:「予兄等現居何處?」「彼等無意於王國,棄白傘蓋
而出家,三由旬人等隨往坐於恆河之岸邊。」「兄等唾棄之痰,以予之頭而受之,予
實為愚癡之事,予亦欲出家。」「汝尚年幼,尚為我等看顧之身,伺至年老再行出家。」
「是何言耶?──實際有情年少年老,同皆死去。此人年幼而死,彼人年老而死,死
於何人之手足,並無標幟。予不知予之死期,只今予欲出家。」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三 年青處女有光輝 艷姿醉人似桃花
無上快樂味不久 死魔之神捉彼去 3
一四 年青美貌佳瞳目 黃金之色髯紅藍
吾離愛欲棄家去 大王!請與寬恕吾出家
第十五篇 一二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二
483 彼如斯云:「請貴君立於彼處稍待,予與貴君有語交談──此時貴君等即為病老
死所追迫。」彼向二人問候已畢後,諸人伴隨一由旬往恆河之岸而去。護象於空中說
法後云:「來此集合之人,必定甚多。」彼依然坐於彼處。
翌日,司祭官坐於坐褥當中自思:「自己之子等,皆已出家,自己完全成為如掉
落枝葉之一株斷木,自己亦將出家。」於是與其妻商談。
一五 樹依枝葉始得名 已掉枝葉只樹株
今吾四子並失去 婆斯褫!今予應入托缽時
彼唱此偈後,呼集婆羅門等,六萬之婆羅門集合而來。彼問曰:「君等思欲何
484 為?」「尊師!貴君究欲何為?」「予思往予子等處出家。」「如是地獄不只為貴君而失
熱,予等亦欲出家。」彼與其妻遺八十俱胝財產,由婆羅門拿相隨一由旬,往子等之
居所。護象於空中為彼與其隨來之人等說法。
翌日,婆羅門妻自思:「予之四子棄白傘蓋,出家而去,吾夫婆羅門亦捨棄司祭
官之地位與八十俱胝之財產,往予子等之處而去,如是予將如何處之?──是矣!
予亦往行與子等相同之道。」彼女衣古例,敘其感動之偈︰
一六 恰過雨期時 4 破去陷網羅
鵝自由飛翔 5 我子背吾去
如蒼鷺飛空 如何不追索?
「知此以上情形,如何能不出家?」彼女決心呼集婆羅門之女等。「貴女等思欲何
485 為?」「夫人!貴女究欲何為?」「予思欲出家。」「如是予等亦欲出家。」彼女捨棄榮
耀,由婆羅門女等伴隨一由旬往其等之處。護象亦於空中為彼女及隨從之女眾說法。
翌日王問:「司祭官往何處耶?」「大王!司祭官閣下及其夫人,完全捨棄自己之
財寶,由諸人隨從二三由旬前往其子等所居之處。」王云:「如是將無主之財產沒收,
運往自己之處。」命令由司祭官之家,運來財產。然王之第一后妃見此,向王問訊究
欲何為。「由司祭官之家運來財產。」「司祭官今往何處?」「與夫人出家而去。」后妃
聞此自思:「此王實愚,今將彼婆羅門與其夫人及四子等所棄之糞,唾吐之痰運至自
己之家,實甚迷執。予以譬喻使王開眼。」於是由屠宰場持來畜肉,堆積王苑之中,
張網圍繞,惟於垂直向上置一通路。禿鷹由遠方見肉,降來其所,然其中之賢者,
則發現張網,自思,若身體過重,不能直飛上去,於是吐棄所食之肉,不掛於網直
第十五篇 一二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四
飛上去;但愚者之鷹等,則連吐棄之肉亦食,身體加重,不能直飛上而掛於網上。
侍臣等捕其一隻,獻與后妃,后妃持之往王前云:「大王!請來,請王觀賞王庭有趣
之事物。」后妃言畢,開啟大窗:「大王請看!請觀賞彼禿鷹等。」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七 鳥等食而棄 得逃飛高空
食而不棄者 捕入我手中
486 一八 今有婆羅門 吐棄諸愛欲
大王!爾食吐棄食 彼實值賞讚
王聞此終日垂悔恨之淚,彼思三界如火燒:「今日自己將棄王國而出家。」彼深
受感動,唱讚歎后妃之偈:
一九 人墜泥海濘土中 恰有強男舉弱者
妃!爾今舉喻為渡我 梨!我以美偈讚歎汝
彼如斯云畢,瞬間即欲出家,呼集廷臣等至:「爾等欲為何思?」「大王!王究欲
何為?」「予思欲往護象之處出家。」「如是予等亦欲出家,大王!」王捨十二由旬之波
羅奈市及其王國,王云︰「望白傘蓋者可立之繼承王位。」王為廷臣等圍繞,諸人相
隨三由旬,向子等所居之處出發。護象於空中為王及其從來諸人說法。
佛為說明王之出家事,唱次之偈:
二○ 鬱瘦歌羅王 棄國出家去
如龍象斷網 今後得自由
487 次日,市內最後所餘之人等集於一處,來至王宮入口,彼等請求面謁后妃。彼
等入於宮內,向后妃申致問候,立於其傍,以偈申述云:
二一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最秀者
妃實亦如王 爾今臨國事
請妃統御國 吾等願守護
后妃聞多人等之所云,唱餘偈云:
二二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最秀者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第十五篇 一二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六
心捨諸欲愛 棄去徒然樂
二三 王既樂出家 捨棄王國去
鬱瘦歌羅王 人中之秀者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心捨諸欲愛 棄去所有愛
二四 時間已過逝 9 夜夜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心捨諸欲愛 棄去徒然樂
二五 時間已過逝 世世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成為寂靜身 超越一切縛
二六 時間已過逝 世世亙綿綿
青春之紐帶 逐年消失去
吾亦欲一人 彷徨於此世
成為寂靜身 超越一切縛
488 后妃以此等偈教民眾後,集合廷臣之夫人等:「汝等思欲何為?」「后妃夫人!貴
女究欲何為?」「予思欲出家。」「然則予等亦欲出家。」后妃允其所請,於是於宮廷中
開啟黃金之藏,處處充滿莫大之財寶,后妃於黃金板上刻字云:「此為布施故,可隨
意持去。」然後將黃金板結縛於宮殿之屋柱之上,並以大鼓巡迴傳知市中。如是毫無
吝惜捨棄一切之榮譽與財產,出市而去。爾時市中之人等,起大動搖:「王與后妃皆
言棄國出家而去,我等將如之何?」於是諸人放棄家庭,牽子女之手,出市而去。店
舖排列,空無一人,亦無一人回顧,諸人隨同后妃三由旬往彼之處所出發。護象於
空中為后妃及從來諸人說法,於是長達十二由旬諸人隨彼向雪山出發。
護象使十二由旬之波羅奈市成空,彼率出家之諸人眾往雪山而行。彼等到達其
處,將行出家生活。迦尸國中人眾,大為動搖而來,最終隨從護象人等,總數長達
三十由旬,彼與此等諸人相隨進入雪山。
第十五篇 一二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二八
489 帝釋冥想,已知其事:「護象青年,毅然出家,其集合之人等,當然甚眾,住居
場所,當然不足。」於是命天匠昆首羯磨:「汝往建設長三十六由旬,幅十五由旬之
仙處,為出家者整備必要之物品。」天匠受命於恆伽河之河岸居住舒適之場所建造依
據命令之仙處,於草庵之中作小枝之敷物及樹葉之敷物──如是設置座席及造作出
家人所需之一切物品。每一庵之入口各有一經行之處,並區分晝夜之場所,具備塗
漆之板凳,在各各場所有開滿種種顏色之香花花藪,每一經行處之端則有一充滿清
水之水桶。於各各庵前生長果──樹上均有種種成長之果實。凡此一切皆依神力
而成。昆首羯磨如是建設仙處,於草庵中為出家者等整備必要之物品後,以自然所
生之朱色,刻畫於壁上云:「不問何人,凡愛樂出家者,可取此資具。」更依神力使
恐怖之鳥獸音聲及人非人等由其場所遠離。於是向帝釋之處歸去。護象青年經小徑
進入帝釋所贈之仙處,見有朱色刻文。「帝釋知自己斷行此大出離之事。」彼啟扉入
庵。彼持仙者之標幟出至經行處,於是一時往返經行後,使其他諸人亦如法行之。
彼善調仙處,使持年幼兒童之婦人居於中央之庵中,其次為年老之婦人,其次使未
產子之婦人入庵,周圍則為男人之庵圍繞。
490 時有一王聞波羅奈無王居住而前來。彼觀市容裝飾美麗整齊,登上王宮,到處
積滿財寶,彼思:「棄如是之市而斷然出家,足證出家實為善舉。」彼思出家實有正
理,彼醉心於問道,往護象之處而來。護象來至森林之一端,出而與彼相會,坐於
空中為其諸人說法,而來此仙處諸人全部皆使出家。
如此同一情形,其他有六人之王出家。而此等七人之王均皆棄其財寶,而三十
六由旬之仙境,為此毫無虛隙,各處充滿。凡有愛想而運思之人,偉大之護象即向
其人說法,教以梵住法及偏處法之修行。彼等大部分皆修得禪定與神通,三分之二
再生於梵天界。其餘第三部分再行三分,一入梵天界、一生六欲天、一則勤於仙人
之用而生於人間。此三者皆再生於三善趣。如此護象所教者無地獄、餓鬼、畜生、
修羅之世界。
結分 於此丹巴攀尼(錫蘭)島使大地震撼之曇摩崛多長老,住於卡達堪達伽
拉之布薩提婆長老,住於鳥婆利曼達伽、瑪拉雅之摩訶桑伽拉其達長老,瑪利摩訶
提瓦長老,住巴吉利之摩訶提瓦長老,住瓦曼陀巴巴拉之摩訶錫瓦長老,住伽拉瓦
利曼他巴之摩訶那伽長老──與庫達拉之會眾,無迦巴迦者之會眾,秋拉蘇塔索瑪
第十五篇 一二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三○
之會眾,賢者之會眾及護象之會眾,皆置一切不顧而敢為出離之人。佛亦作是言曰:
「善事應急 7……何以故,善事不急則不成就。」
491 佛說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如是如來於前生亦敢為大出離。」於是佛為
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鬱瘦歌羅王是輸頭檀那大王,后妃是摩訶摩耶,司祭官.
是迦葉,司祭官之妻是跋陀迦比羅,護馬是阿那律,護牛是目犍連,護羊是舍利弗,
其他諸人是從佛之諸人,而護象即是我。」
註 1 Jataka III,P.241 參照。
2 人云此為 Bhaddekaratta–Sutta M.III,PP.187–189 之所說。
3 同偈出於 jataka III,P.395。
4 him'aecaye 註釋解為 Vassan'accaye。
5 依註釋──昔日有九萬六千隻黃金色之鵝鳥,於雨季在堪洽那山窟中充分貯藏食米,
因恐
寒氣,於窟中四閱月中,均不外出。此時有瘟納納蟹蜘蛛於洞之入口處結一大網。雨
期過
後,鵝鳥群中有二鵝鳥開闢二穴。更有生而有強力之二鵝鳥,突破蜘蛛網外出,其他
鵝鳥均
依此通路得以出去。此一譚見 jataka V,P.469f。
6 最初之二偈亦出於 Samyutta 1,P.3。
7 Dhamapada V,116 參照。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