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婆婆本生經
Sambhavajātaka (Ja 515)
[菩薩═賢者]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般若波羅蜜所作之談話。此譚將於大隧
道本生譚[第五四六]中說明。
主分 昔日拘樓國之因陀羅波羅薩多都,為拘樓族之財勝王所統治,蘇奇羅陀
婆羅門為司祭官,為王之利與法雙方之教師。王為布施及其他善業,以正法教導國
民。某日,王對布施之問題,向蘇奇羅陀婆羅門即席請教,為種種之款待,提出詢
問,唱次之四偈:
一 蘇奇羅陀!我等得王國 已得諸主權
更欲成偉大 取勝金國地
二 以法棄非法 非法我不欲
蘇奇羅陀!我行正法者 此為王者務
三 依此利與法 此世我無咎
第十六篇 一九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二
婆羅門!依此於來世 可得人天譽
四 婆羅門!依此利與法 正法我欲行
婆羅門!對此利與法 我問汝語我
58 然此範圍為入於佛智之深淵問題,唯能向一切智者佛發問,若無佛,則可向求
一切智之菩薩發問。然蘇奇羅陀自身非為菩薩,不能解答疑問,彼因不具賢者之讚
譽,彼語自身之無能力,唱次之偈:
五 大王!王所欲行者 唯有利與法
此惟鬱頭蘭 他人不得答
王聞彼之言,王曰:「如此,婆羅門!直往彼處。」王與進見之物,欲送彼出,
唱次之偈:
六 予今遣汝去 鬱頭蘭前行
黃金與瓔珞 蘇奇羅陀!汝今宜速行
為求利法教 捧獻此禮品
59 王如是語畢,為得對方書送問題之答案,與以價值百千金之黃金薄板,為旅行
之車,護衛之軍隊,及其他進見之禮物,立即遣彼而往。彼離因陀羅波羅薩多城而
去,然彼不直往波羅奈,而往賢者之住處,全體往見。然閻浮提中不得答其疑問之
人,次第前行,到達波羅奈市。而於某處設置住居,於朝飯時與數人一同到達鬱頭
蘭之家。報知到著,招彼入內時,彼知鬱頭蘭已於自己家中進食。
佛為說明此意唱第七之偈:
七 巴拉多瓦伽 鬱頭蘭前坐
見大婆羅門 彼於家進食
然鬱頭蘭與蘇奇羅陀為青梅竹馬之友,為於同一主人之家受教者,因此,彼與
蘇奇羅陀一同進餐。朝飯畢後,彼此暢談,彼問:「友!何故而來此?」蘇奇羅陀繼
續被問前來之緣故,唱第八之偈:
八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鬱頭蘭!我今問汝汝答我
60 爾時此婆羅門思為多人博得幸福,抱定如塞斷恆河之大決心提出此問,然此質
第十六篇 一九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四
問並未得回答之餘裕時問。
鬱頭蘭述此之意,唱第九之偈:
九 婆羅門!塞我恆河耶 有閑答問耶
塞河非不能 善為答汝問
如此云後:「予之子為一賢者,較予且有智慧,彼能與君明解,請至彼之前。」
彼附加此言,唱第十之偈:
一○ 巴陀羅伽拉 為我之親子
婆羅門!汝前往彼處 問彼利與法
蘇奇羅陀聞此,辭鬱頭蘭家,往訪巴陀羅伽拉家。巴陀羅伽拉坐於自己家人等
當中,共進朝食。
說明此意,佛唱第十一偈:
一一 巴拉多瓦伽 達彼賢者前
此大婆羅門 見彼坐己家
彼往其處,青年巴陀羅伽拉為彼薦席,互為辭儀就坐後,問其來意唱第十二之
偈:
61 一二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巴陀羅伽拉!我今問汝汝答我
爾時巴陀羅伽拉向彼曰:「尊公!予此頃與他人之妻一心情熱,心中動盪,因此
不能答汝之質問。但予弟桑伽雅少年較予持有優良智慧,請往問彼,彼將答汝之疑
問。」為薦彼前往唱次之二偈:
一三 我棄天秤棒吊肉 前往追逐大蜥蜴 1
為汝問我利與法 我今不能對汝語
一四 蘇奇羅陀!我有一親弟 彼名桑伽雅
婆羅門!汝今往其處 問彼利與法
彼火速前往桑伽雅之住居,桑伽雅迎彼問其來意而交談。
佛為說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五 巴拉多瓦伽 達彼賢者前
第十六篇 一九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六
此大婆羅門 見彼坐眾中
一六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桑伽雅!我今問汝汝答我
然桑伽雅少年彼時恰與他人之妻私通,於是彼云:「尊公!予與他人之妻私通,
62 並將行渡往恆河之對岸。朝夕渡河之時,將被死神吞沒,因此予心動盪不安,予不
能答汝問題。然予之弟三婆婆少年,尚未滿七歲,較予持有百千倍之優良智慧。彼
將與汝談話,請往彼處尋問。」
佛為說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七 蘇奇羅陀!今有死之神 朝夕常吞我
汝今問利法 恕我不得答
一八 蘇奇羅陀!我有一末弟 彼名三婆婆
婆羅門!汝今往其處 問彼利與法
蘇奇羅陀聞此自思︰「此一疑問,將為此世所未曾有,予思無能答此問題之人,」
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九 此法實為未曾有 此為我等所不喜
其父與子三人眾 彼等之智不得知
二○ 被問利與法 汝等不能答
如何問頑童 安知利與法
桑伽雅少年聞此云:「尊公!三婆婆少年不可思為頑童。若無人能答貴君之質問
者,請往問彼。」彼以說明事相之喻讚彼少年,唱十二之偈:
63 二一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二 恰如無曇月 光明照天空
世總諸星群 無如彼光輝
二三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供]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第十六篇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八
二四 婆羅門!恰如歡樂月 處於夏季中
為有樹與花 美勝他諸月
二五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六 婆羅門!恰如樹木掩 鬼神群棲家
有雪香醉山 天藥送光香
二七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八 婆羅門!華鬘如燈心 譽高如燒林
不知飢飽事 如引里裳裾
二九 若人食醍醐 煙旗高如雲
雖有最上林 亦易為燒盡
取燈多火薪 如夜山頂輝
三○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三一 依速知良馬 依荷知馱牛
依乳知乳牛 依語知賢者
三二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64 如是桑伽雅稱頌三婆婆時,蘇奇拉他自思︰「予且發問,聽其回答。」彼問:「然
則汝弟現居何處?」於是彼開窗伸手指示云:「彼於館前之街路上與兒童等遊戲,彼
面如金色之子,彼即為予之弟。請往其側,向彼詢問,彼將如佛之善答汝之疑問。」
65 蘇奇羅陀聞彼之言,出館往少年之側。不知何時,彼少年脫去衣著掛於肩上,兩手
拾土而站立。
第十六篇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二○○
佛為說明此意,唱偈曰:
三三 巴拉多瓦伽 來至少年前
此大婆羅門 見彼家外戲
大士見婆羅門來至自己之前站立,問曰:「尊公!有何事前來?」彼答:「三婆
婆!予巡迴步旅閻浮提中,無人能達予所提出之問題。」大士自思:「彼有全閻浮提
不能解決之疑問,於是來至予處,予當竭盡智力為之解開。」於是自覺慚愧,拂去手
中塵埃,由肩去下著物附身:「汝請質問,婆羅門!予將如佛世尊之狀,善答於汝。」
彼如一切知者之舉動。於是婆羅門以偈詢問曰:
三四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三婆婆!我今問汝汝答我
彼所問之疑問,對三婆婆而言,如中天所懸之滿月,清楚而明了,於是向彼言
曰:「如是請聽。」彼答法施之問題而唱偈曰:
三五 猶如善巧人 我實為汝說
不問行不行 王應善知此
三婆婆立街道上,以如蜜之音聲說法之時,其音聲擴及於全波羅奈市十二由旬。
爾時王、副王及其他一切諸人皆集合前來,大士於多數人等當中進行說法。
66 如是依此偈可知質問之言,今彼繼續語法施之問題:
三六 蘇奇羅陀!王若問利法 今日與明日
無有相同者 王起把握時
三七 蘇奇羅陀!王若問利法 唯答分內事
不可如愚人 慎勿奉邪道
三八 勿為超己事 亦勿行非法
勿渡非渡場 勿牽無益事
三九 剎帝利種王 能知此等事
國勢常增盛 如月白分中
四○ 可為親族愛 光輝朋友間
智者身滅後 可生至天界
第十六篇 二○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二○二
67 如是,大士如昇空之月,如佛之熟達,彼答婆羅門之質問。多數之人等同聲喊
叫、拍手,揚起千度萬歲之呼聲,振起衣著,彈指投以指飾及其他之飾物,如是所
投之財寶,昇至千萬。王亦歡喜,授彼以大榮譽。蘇奇羅陀亦向大士奉上千金之瓔
珞,於黃金薄板以天然生朱色書寫疑問之答案,回歸因陀羅波羅薩多市語王法施之
事。王善保其法,登天上界。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如來非自今始,前生亦為優良之疑問
解答者。」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大財勝王是阿難,蘇奇羅陀是阿那律,
鬱頭蘭是迦葉,巴陀羅伽拉是目犍連,桑伽雅少年是舍利弗,三婆婆賢者即是我。」
註 1 於天秤棒(擔竹)上吊掛獸肉,由山下歸家途中,見大蜥蜴而起欲望,捨肉而追蜥蜴之意。
此為自嘲捨家妻而交他人之妻。大蜥蜴為供人食用之物。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般若波羅蜜所作之談話。此譚將於大隧
道本生譚[第五四六]中說明。
主分 昔日拘樓國之因陀羅波羅薩多都,為拘樓族之財勝王所統治,蘇奇羅陀
婆羅門為司祭官,為王之利與法雙方之教師。王為布施及其他善業,以正法教導國
民。某日,王對布施之問題,向蘇奇羅陀婆羅門即席請教,為種種之款待,提出詢
問,唱次之四偈:
一 蘇奇羅陀!我等得王國 已得諸主權
更欲成偉大 取勝金國地
二 以法棄非法 非法我不欲
蘇奇羅陀!我行正法者 此為王者務
三 依此利與法 此世我無咎
第十六篇 一九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二
婆羅門!依此於來世 可得人天譽
四 婆羅門!依此利與法 正法我欲行
婆羅門!對此利與法 我問汝語我
58 然此範圍為入於佛智之深淵問題,唯能向一切智者佛發問,若無佛,則可向求
一切智之菩薩發問。然蘇奇羅陀自身非為菩薩,不能解答疑問,彼因不具賢者之讚
譽,彼語自身之無能力,唱次之偈:
五 大王!王所欲行者 唯有利與法
此惟鬱頭蘭 他人不得答
王聞彼之言,王曰:「如此,婆羅門!直往彼處。」王與進見之物,欲送彼出,
唱次之偈:
六 予今遣汝去 鬱頭蘭前行
黃金與瓔珞 蘇奇羅陀!汝今宜速行
為求利法教 捧獻此禮品
59 王如是語畢,為得對方書送問題之答案,與以價值百千金之黃金薄板,為旅行
之車,護衛之軍隊,及其他進見之禮物,立即遣彼而往。彼離因陀羅波羅薩多城而
去,然彼不直往波羅奈,而往賢者之住處,全體往見。然閻浮提中不得答其疑問之
人,次第前行,到達波羅奈市。而於某處設置住居,於朝飯時與數人一同到達鬱頭
蘭之家。報知到著,招彼入內時,彼知鬱頭蘭已於自己家中進食。
佛為說明此意唱第七之偈:
七 巴拉多瓦伽 鬱頭蘭前坐
見大婆羅門 彼於家進食
然鬱頭蘭與蘇奇羅陀為青梅竹馬之友,為於同一主人之家受教者,因此,彼與
蘇奇羅陀一同進餐。朝飯畢後,彼此暢談,彼問:「友!何故而來此?」蘇奇羅陀繼
續被問前來之緣故,唱第八之偈:
八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鬱頭蘭!我今問汝汝答我
60 爾時此婆羅門思為多人博得幸福,抱定如塞斷恆河之大決心提出此問,然此質
第十六篇 一九三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四
問並未得回答之餘裕時問。
鬱頭蘭述此之意,唱第九之偈:
九 婆羅門!塞我恆河耶 有閑答問耶
塞河非不能 善為答汝問
如此云後:「予之子為一賢者,較予且有智慧,彼能與君明解,請至彼之前。」
彼附加此言,唱第十之偈:
一○ 巴陀羅伽拉 為我之親子
婆羅門!汝前往彼處 問彼利與法
蘇奇羅陀聞此,辭鬱頭蘭家,往訪巴陀羅伽拉家。巴陀羅伽拉坐於自己家人等
當中,共進朝食。
說明此意,佛唱第十一偈:
一一 巴拉多瓦伽 達彼賢者前
此大婆羅門 見彼坐己家
彼往其處,青年巴陀羅伽拉為彼薦席,互為辭儀就坐後,問其來意唱第十二之
偈:
61 一二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巴陀羅伽拉!我今問汝汝答我
爾時巴陀羅伽拉向彼曰:「尊公!予此頃與他人之妻一心情熱,心中動盪,因此
不能答汝之質問。但予弟桑伽雅少年較予持有優良智慧,請往問彼,彼將答汝之疑
問。」為薦彼前往唱次之二偈:
一三 我棄天秤棒吊肉 前往追逐大蜥蜴 1
為汝問我利與法 我今不能對汝語
一四 蘇奇羅陀!我有一親弟 彼名桑伽雅
婆羅門!汝今往其處 問彼利與法
彼火速前往桑伽雅之住居,桑伽雅迎彼問其來意而交談。
佛為說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五 巴拉多瓦伽 達彼賢者前
第十六篇 一九五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六
此大婆羅門 見彼坐眾中
一六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桑伽雅!我今問汝汝答我
然桑伽雅少年彼時恰與他人之妻私通,於是彼云:「尊公!予與他人之妻私通,
62 並將行渡往恆河之對岸。朝夕渡河之時,將被死神吞沒,因此予心動盪不安,予不
能答汝問題。然予之弟三婆婆少年,尚未滿七歲,較予持有百千倍之優良智慧。彼
將與汝談話,請往彼處尋問。」
佛為說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七 蘇奇羅陀!今有死之神 朝夕常吞我
汝今問利法 恕我不得答
一八 蘇奇羅陀!我有一末弟 彼名三婆婆
婆羅門!汝今往其處 問彼利與法
蘇奇羅陀聞此自思︰「此一疑問,將為此世所未曾有,予思無能答此問題之人,」
於是唱次之二偈:
一九 此法實為未曾有 此為我等所不喜
其父與子三人眾 彼等之智不得知
二○ 被問利與法 汝等不能答
如何問頑童 安知利與法
桑伽雅少年聞此云:「尊公!三婆婆少年不可思為頑童。若無人能答貴君之質問
者,請往問彼。」彼以說明事相之喻讚彼少年,唱十二之偈:
63 二一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二 恰如無曇月 光明照天空
世總諸星群 無如彼光輝
二三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供]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第十六篇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十三 一九八
二四 婆羅門!恰如歡樂月 處於夏季中
為有樹與花 美勝他諸月
二五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六 婆羅門!恰如樹木掩 鬼神群棲家
有雪香醉山 天藥送光香
二七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二八 婆羅門!華鬘如燈心 譽高如燒林
不知飢飽事 如引里裳裾
二九 若人食醍醐 煙旗高如雲
雖有最上林 亦易為燒盡
取燈多火薪 如夜山頂輝
三○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三一 依速知良馬 依荷知馱牛
依乳知乳牛 依語知賢者
三二 如是雖年幼 已得應之智
不問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羅門!汝問利與法 應知三婆婆
64 如是桑伽雅稱頌三婆婆時,蘇奇拉他自思︰「予且發問,聽其回答。」彼問:「然
則汝弟現居何處?」於是彼開窗伸手指示云:「彼於館前之街路上與兒童等遊戲,彼
面如金色之子,彼即為予之弟。請往其側,向彼詢問,彼將如佛之善答汝之疑問。」
65 蘇奇羅陀聞彼之言,出館往少年之側。不知何時,彼少年脫去衣著掛於肩上,兩手
拾土而站立。
第十六篇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十三 二○○
佛為說明此意,唱偈曰:
三三 巴拉多瓦伽 來至少年前
此大婆羅門 見彼家外戲
大士見婆羅門來至自己之前站立,問曰:「尊公!有何事前來?」彼答:「三婆
婆!予巡迴步旅閻浮提中,無人能達予所提出之問題。」大士自思:「彼有全閻浮提
不能解決之疑問,於是來至予處,予當竭盡智力為之解開。」於是自覺慚愧,拂去手
中塵埃,由肩去下著物附身:「汝請質問,婆羅門!予將如佛世尊之狀,善答於汝。」
彼如一切知者之舉動。於是婆羅門以偈詢問曰:
三四 拘樓後裔譽高王 遣我使者來問道
彼問利與法二者 財勝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問汝 三婆婆!我今問汝汝答我
彼所問之疑問,對三婆婆而言,如中天所懸之滿月,清楚而明了,於是向彼言
曰:「如是請聽。」彼答法施之問題而唱偈曰:
三五 猶如善巧人 我實為汝說
不問行不行 王應善知此
三婆婆立街道上,以如蜜之音聲說法之時,其音聲擴及於全波羅奈市十二由旬。
爾時王、副王及其他一切諸人皆集合前來,大士於多數人等當中進行說法。
66 如是依此偈可知質問之言,今彼繼續語法施之問題:
三六 蘇奇羅陀!王若問利法 今日與明日
無有相同者 王起把握時
三七 蘇奇羅陀!王若問利法 唯答分內事
不可如愚人 慎勿奉邪道
三八 勿為超己事 亦勿行非法
勿渡非渡場 勿牽無益事
三九 剎帝利種王 能知此等事
國勢常增盛 如月白分中
四○ 可為親族愛 光輝朋友間
智者身滅後 可生至天界
第十六篇 二○一
--------------------------------------------------------------------------
小部經典十三 二○二
67 如是,大士如昇空之月,如佛之熟達,彼答婆羅門之質問。多數之人等同聲喊
叫、拍手,揚起千度萬歲之呼聲,振起衣著,彈指投以指飾及其他之飾物,如是所
投之財寶,昇至千萬。王亦歡喜,授彼以大榮譽。蘇奇羅陀亦向大士奉上千金之瓔
珞,於黃金薄板以天然生朱色書寫疑問之答案,回歸因陀羅波羅薩多市語王法施之
事。王善保其法,登天上界。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如來非自今始,前生亦為優良之疑問
解答者。」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大財勝王是阿難,蘇奇羅陀是阿那律,
鬱頭蘭是迦葉,巴陀羅伽拉是目犍連,桑伽雅少年是舍利弗,三婆婆賢者即是我。」
註 1 於天秤棒(擔竹)上吊掛獸肉,由山下歸家途中,見大蜥蜴而起欲望,捨肉而追蜥蜴之意。
此為自嘲捨家妻而交他人之妻。大蜥蜴為供人食用之物。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