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娑羅槃迦仙本生經 Sariputta

娑羅槃迦仙本生經

Sara­bhaṅ­ga­jātaka (Ja 522)

[菩薩═仙人]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對大目犍連長老之般涅槃所作之談話。舍
利弗長老由住於祇園精舍如來處得般涅槃之許可,往那羅村於自己出生之房間內,
入於涅槃。佛聞知彼入於涅槃,佛往王舍城住於竹林精舍。
爾時住於仙吞山腹之黑石窟有一長老,彼之神通力已達極位,自在往來於天上
界及地獄界,於天上界見佛弟子有大權力,於遊增地獄見外道弟子感受大苦。彼歸
人界向諸人言:「某優婆塞及某優婆夷生於某天界享受榮華,外道弟子某男與某女在

126 地獄出生於某惡道。」於是諸人信佛教,排斥外道,於是向佛弟子之尊敬增大,而對
於外道等之尊敬衰微。彼等對長老抱有敵意:「此惡棍生存,使我等之信者分裂,尊
第十七篇 一五
--------------------------------------------------------------------------
小部經典十四 一六
敬衰微,我等將須殺彼。」於是與盜賊名薩瑪那姑塔伽 1 以千金,使彼率多數之部下
為殺長老而往黑石窟。長老見彼前來,以神通力飛昇而去,盜賊當日不見長老而返。
翌日又翌日,連續六日前來,長老依然以神通力飛去。
然於第七日,長老昔日所為之順後業 2,終於得受果報之機會。彼於昔時,聽
從妻言,思欲殺雙親,攜父母乘車前往森林,假扮盜賊,毆打雙親。而雙親視力微
弱,不能善見分別外物,不知其子所為之事,猶只顧慮其子之安危云:「子!盜賊前
來殺害我等,汝宜速逃。」彼思:「雙親為予毆打,仍只思予之安危,予為不善之惡
事。」於是裝扮盜賊逃走之狀,庇護雙親,揉其手足云:「父母不必憂心,盜賊已逃。」`
再伴雙親回歸自己家中。此業於如此長久期間,未得受果報之機會,宛如火藏灰中,
輾轉捕捉此最後之身體,為此長老不能飛行於空中。彼之神通力曾經震撼難陀、跋
難陀、陀摩那、昆闍耶他等之上,然因此業力而變成衰弱。盜賊擊碎長老之骨如同
堆積之麥桿 3,彼思:「此人已死」,率同部下離去。然長老不久恢復意識,以禪定
之用具,包裹身體,運用神通,飛行前往佛所,向佛禮拜云:「大德!予之壽命已盡,

127 予入涅槃。」彼於得入涅槃之時,於其場所而涅槃。爾時六天界一齊騷動,皆云︰
「我等之師,已入涅槃。」天人攜天香、華鬘、香煙及種種之薪木前來,造成九十九
拉他那長栴檀香之火葬堆。佛立於長老之側,埋葬其遺骸;火葬場之周圍一由旬之
間,天降花雨,天人與人互相交雜而立,七日之間,續行神聖之典禮。佛集長老之
骨於竹林精舍之門樓,作舍利廟。
爾時比丘等集於法堂談話:「諸位法友!舍利弗長老未於如來之前入涅槃,於佛
側未得大讚辭。然大目犍連長老因於佛側入涅槃,而得大讚辭。」佛來問曰:「汝等
比丘!今有何語,集於此處?」比丘等答:「如是如是之語。」佛言,「汝等比丘!目
犍連於予之側,得受讚辭,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於是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與王於波羅奈治國時,菩薩宿於司祭婆羅門妻之胎,經十月後,
於夜明時出生。此一剎那,在廣十二由旬之波羅奈都中,一切武器,均被燒盡。子
出生時,司祭當適外出,偶然上望空中,見星與星間之組合狀態,彼知:「依此星而
出生之童子,將成全閻浮提中之第一射手。」晨起赴王宮問王夜來善休息否,王云:
「予如何能得安樂?今日家中一切武器,悉皆燒毀。」「王勿憂慮,非僅王家如是,都
中之武器亦均燒毀,此乃予宅今日誕生童子之故。」「然則,吾師!生如是之童子,
第十七篇 一七
--------------------------------------------------------------------------
小部經典十四 一八
究竟將有何事發生?」「大王!並無何事發生,但此童子,於閻浮提洲將成為第一射
手。」王云:「吾師!此應慶賀之事,希善育此童子,成年後,送來予處。」於是王贈
與乳金千兩。司祭接受還家,於子之命名日,因生時武器燃燒,特名之曰火護。
彼童子由多人服侍而成長,十六歲時即具有無上美貌之容姿。其父見其異常發

128 育之身體,向其子云:「吾子!往得叉尸羅在名聲響亮師尊之前,修習學藝。」彼云:
「謹遵父命。」於是攜贈師尊之謝禮,拜別父母,赴彼處呈獻千兩,請教學藝,僅七
日即達奧義。彼之師尊,大為滿足,將自己所有之寶刀,加上附屬品羊角製之弓,
同附屬品箭筒,自己所著之鎧及纏頭之巾,悉數授與,云:「火護弟子!予年已老,
由今日起,由汝教導此等青年。」師尊將五百青年託付於彼。
菩薩承受師之託付,向師尊拜別,歸至波羅奈,會見父母。彼向父母問候,父
曰:「吾子!修得學藝耶?」「父親!予已習得。」父聞其語,即往王宮:「大王!予子
修習學藝而歸,王將如何差遣」「吾師!可使彼侍於予側。」「大王!請決定其薪資」「一
日使取千兩。」「十分厚遇。」司祭滿意還家,呼其子近前轉告曰:「汝將侍於王側。」
其後,彼每日侍王各得千兩。王之侍臣等言出不平︰「我等未見火護之工作,彼
一日獲得千兩。我等願見彼之伎倆。」王耳聞彼等之言,告語司祭。司祭云:「大王!
甚善。」乃轉告其子。彼云:「吾父!謹如尊命,由此第七日可以獻技。於此期間,
請國王集合國中射手。」司祭往王宮向王申告此事。王向都中擊大鼓巡迴宣布,集合
射手前來。所集射手,其數六萬,皆知集合之事。王命巡迴擊大鼓宣告曰:「都中人
眾,可一見火護之伎倆。」王使準備王宮之庭,自己由多數之從者相伴,坐於美麗之

129 椅上,呼集射手等,並呼喚:「火護前來。」
彼將由師尊所授與之弓、箭筒、鎧及纏頭之巾隱於著物之下,持刀如通常之狀
態出現於王之傍,立於一方。射手等互相約束:「火護前來表現其弓之伎倆,但因未
持弓而來,必由我等之手借弓,可想而知。我等不與其弓。」王呼火護云:「使見汝
之伎倆。」火護於其四周張幕,立於幕中,脫去著物,穿繫甲胄上著鎧,頭纏頭巾,
在羊角製之弓上張珊瑚色之弦,背負箭筒,佩刀於左方,手中迴旋尖附金剛之鐵杵,
開幕出現,宛如衝破大地出現盛裝之龍王太子,彼向王表敬意而立。多數人眾見此
而跳起,大聲喝采而拍手。
王曰:「火護!使見汝之伎倆。」「大王!貴君之射手中,速如電光之射人,能射
第十七篇 一九
--------------------------------------------------------------------------
小部經典十四 二○
毛髮之人,能射速比聲音之人,能射中(飛)箭之人,請呼此四種射手近前。」王呼
彼等近前,於王庭之四角形間隔中構築道場,於其四隅,使四射手站立,每人配備
萬根之箭,每人之側,使立一箭之配手;彼自己(火護)則攜帶附以金剛尖之鐵杵,
直立於道場之中央。彼云:「大王!此四人一齊放箭向予發射,予將防衛所放之箭。」
王即命令:「依言而行。」彼等四人曰:「大王!予等為如電光之射,毛髮之射,當聲
當音之射,予等皆能,火護為一年幼童子,予等請止其射。」大士云:「盡汝所能,

130 向予射之一觀。」彼等曰:「甚善」,於是一時一同放箭。大士以一鐵杵與以遮擋,適
宜與以擊落。菩薩擊落之箭簇,箭簳,箭羽皆按順序,整齊排列,堆成箭之小堆,
積如城壁之高。射手等之箭已盡,彼知其箭盡,不毀箭之小堆而立起,回至於王傍。
多數之人眾,大聲喝采,拍手跳躍,起大騷動,投下著物及瓔珞,如是積聚之財物,
達一億八千兩之多。於是王問彼曰:「火護!此為何技?」「大王!此為除箭之法。」
「有他人知此者耶?」「大王!於全閻浮洲,除予別無他人。」「如是,使見其他之技。」
「大王!彼諸人等立於四隅,四人均不能射予,然予只以一箭可射此立於四隅諸人。」
射手等不敢應允站立之事。
大士於是於四隅豎立四株芭蕉,於鐵杵之箭端結縛紅線,先以一株為目標而放
射。鐵杵於貫穿後,連續順次射穿第二第三第四各株,更由最初射穿之處貫穿返還
於其手中,四株芭蕉皆被紅線相連結。多數人眾揚起無數千回之歡聲。王問曰:「此
為何技?」「大王!此為車輪貫之技。」「更使見他之技。」大士於是使見箭杖之技,箭
綱之技,箭之組紐之技,並作出箭之宮殿,箭之屋宇,箭之梯子,箭之蓮池,箭開
蓮花及箭降如雨。

131 如是以及其他共使見十二種珍奇之技,更又以其他之技,將非常大之物射貫七
種:計射穿八寸厚之優曇缽羅板,四寸厚之阿薩那樹板,二寸厚之銅板,一寸厚之
鐵板及捆縛一處之百木板。並由麥桿車、砂車、板車之前方放箭貫通至後方,由後
方放箭貫通至前方;箭在水中可飛至四烏薩巴 4,陸上可達八烏薩巴;於一烏薩巴
距離之毛髮,如同視為茄子,與以射穿。彼使見如此之技,太陽已至西沒。
而後王與約定,應任彼為軍師之職。「火護!今日時刻已晚,明日授與軍師之榮
譽,汝須剃鬚沐浴而來。」王與一萬兩以為當日之俸金。大士云:「予不需此」,並將
一億八千兩之寶,分與諸師,與多數之友人相伴前往沐浴剃鬚。身著一切瓔珞,以
第十七篇 二一
--------------------------------------------------------------------------
小部經典十四 二二
無比之榮譽回至家中,攝取種種上品之食物,入於榮華之床而臥。
彼於初夜中夜臥後 5 至後夜時醒覺,盤足而坐。彼思考自己技之始中終末:「予
之技藝,自始即為死路,中年將受煩惱之攪擾,最終必至受生地獄。此為殺生,一
徑大意,甚肆諸欲,必至地獄。王授予軍師地位,予將有大權威,多擁有妻子,然

132 煩惱之事務亦大,捨之亦難。予今正宜出家,一人入於森林,修習仙人之道。」大士
由臥床起而外出,不使一人知曉,由宮殿下,由大門出,一人入森林中,指向瞿陀
婆利河畔三由旬之伽維陀林而去。
帝釋天知彼之出家,呼昆首羯磨吩咐云:「此火護出家遁世,將集合多數大眾前
來,汝於瞿陀婆利河畔之伽維陀林中建修道院,整備出家之道具。」昆首羯磨依言而
行。大士來至此場所,見只有一人之通路,彼思:「此確為出家之住所。」經通路而
行,入於任何人均未發現之修道院,見有出家之道具,彼思:「此帝釋天王知予出家。」
於是脫去著物衣服,著赤色之樹皮上下衣,外披鹿皮之袈裟,髮編圓形,肩擔扁擔,
攜杖而出草菴,登上經行之處,到處散步;以出家之光輝,於林間大放異彩。彼行
觀法,於出家後第七日,得八禪及五神通。採拾落物,食森林中之草根樹實,只有
一人居住。父母朋友親族一堂,見彼失蹤,哭泣各處尋覓而行。
爾時,一山中之人於伽維陀修道院中發現大士,了悟其事,通知其父母,父母
又向國王申述,王曰:「汝等同來,前往會彼。」勸誘其父母與多數之伴侶相隨,依
山中人之言,攀緣尋找,到達瞿陀婆利河岸。菩薩來至河岸,坐於空中說法,使彼

133 等皆入於修道院中,彼於此處亦坐於空中為彼等說諸欲為災之說法,由國王開始,
諸人全部出家無遺。菩薩與諸行者群相伴住於其處。
然彼住其處,全閻浮洲皆知,諸王與國人共同前來至彼之前出家,行者之群眾,
次第增加,集合數千之眾。若人懷有貪欲之念,瞋恚之念,侵害之念,大士往其目
前,坐於空中說法及觀法之語。隨彼之教得禪定達於極致者有薩利薩羅,梅恩帝娑
羅,巴巴陀,伽羅戴瓦羅,吉薩瓦伽,阿努西薩,那羅多七大弟子。
其後伽維陀道院人滿,行者等已無居住之場所。大士呼薩利薩羅曰:「薩利薩
羅!此道院於行者等不能相應,汝可伴此行者等住於梅陀缽殊多王之國領藍巴秋羅
迦邑附近之處。」彼同意師言,「謹遵師命」,與數千之行者相伴,移住於其所。然又
有多人前來道院出家,道院又見人滿。菩薩呼梅恩帝娑羅近前曰:「汝伴此行者等,
第十七篇 二三
--------------------------------------------------------------------------
小部經典十四 二四
往蘇拉吒州境內之甘水,住於其岸邊。」於遣派之後,如是第三班次送出巴巴陀:「大
森林中有安闍那山,汝住其附近。」第四班次派遣伽羅戴瓦羅,謂曰:「南路之阿槃
提國有格那色羅山,汝可率眾住居於附近。」其後迦維陀道院又復人滿,結果五處各

134 有數千之行者。一方更有吉薩瓦伽向大士乞假往丹達吉王之國領昆勃瓦提城住於軍
師附近之林園中,那羅多則住於阿蘭伽羅山之山脈中,而阿努西薩則仍住於大士之
前。
此時,丹達吉王使當時頗受人尊重之歌伎停止職業,彼女依其生性各處遊蕩,
往王苑見一行者自思:「此為不祥之男子,向此男子之身體唾吐,然後自行沐浴。」
彼女嚼楊枝,首先第一吐以濃唾,向吉薩瓦伽髮之當中吐出,將楊枝投向行者頭上,
自己洗頭而去。王知其事,使彼女再復其原有職業。彼女愚昧自思:「向此不祥之男
人唾吐,予始得此榮譽。」其後不久,王使司祭退役,彼往歌妓之所問曰:「汝緣何
理由,恢復職業?」於是彼女向彼答曰:「予向王苑不祥男人之體唾吐之故。」於是司
祭前往依樣向彼男之身體唾吐,果然王亦使其恢復如原來之職務。
比時王領之邊地生起暴動,王率各種軍兵出發前往戰爭,爾愚昧之司祭向王問
日:「大王!汝望勝利耶,抑望敗北耶?」王曰:「當然希勝。」司祭日:「御苑住不祥
之男,王可向彼男身體唾吐,然後再行出發。」王信彼之語云:「與予一同出發者,
可往王苑向不祥之男唾吐。」王入王苑,口嚼楊枝,最初真正由王自向行者之髮中唾
吐,並投楊枝,而後洗頭,彼之軍隊亦如是行之。王去後,軍師來見行者,取除楊
枝,為行者善加洗頭,問曰:「王何為如是?」行者答曰:「予無惡氣,只恐天人等發

135 怒。此後第七日,國中將成荒蕪,汝速逃往他處。」彼惶恐戰慄往告於王,王聞其言
而不入耳。彼往自己家中,攜同妻子逃往他國而去。
娑羅槃迦師已知其緣由,派遣二青年行者,使吉薩瓦伽坐於寢床形之轎中,通
過虛空,伴隨而歸來。王於戰爭中捕賊還都,王歸來後,天人等先行降雨,一切死
骸為雨水沖流無遺,然後於清淨之砂上降天花之雨,花上降錢雨,錢上降金兩之雨,
金兩之上降天之瓔珞雨。人人大為喜悅,拾取黃金瓔珞,此時有種種閃光武器之雨
降落彼等身上,將諸人切斷為稀碎。然後降落大炭火炬,於彼等之上,炎炎燃燒。
大山之峰傾倒,於彼等之上降下縱廣達六十肘之細砂雨,於是六十由旬之間,完全
成為荒漠,此事全閻浮皆知。
第十七篇 二五
--------------------------------------------------------------------------
小部經典十四 二六
而在此國間之諸國,如迦陵訛,阿達迦,畢瑪拉陀之三王各自思惟:「昔日於波
羅奈之迦尸王迦藍浮激怒堪忍行者而滅入大地,同此,那利吉拉王迫使行者等過量
大食,具千人腕力之阿諸那王激怒鴦耆羅娑仙,而今又有丹達吉王損及吉薩瓦伽行
者之起居,以致諸國均遭破滅。此四人之王死後出生之所,我等不解,除娑羅槃迦
師之外,無人能言。我等往彼之所一問。」三人與多數之伴者相隨,為詢問而出發前

136 往。三人各自前往,事先並未互相知會,彼等接近瞿陀婆利河時,不期而遇,於是
降車,三人同乘到達瞿陀婆利河畔。此一剎那,帝釋天坐於凋葉氈 6 之石座上,思
考七項詢問:「除娑羅槃迦師之外,人界天界無一人能答此問題,予將向彼詢問。又
此三人之國王為向娑羅槃迦師詢問而到達瞿陀婆利河之岸邊,此王等之詢問,予亦
一併為之。」於是率[忉利、四王]兩天界之天人等由天界下來。
恰於此同日,吉薩瓦伽行者死去,為葬其遺骸,數千之行者,為吉薩瓦伽設立
四所栴檀香木之火葬堆舉行火葬;從天降下花雨。遺骸葬式終了,大士入於道院,
坐於行者群圍繞之中。
此王等到河岸時,以大軍鼓之響音曰而來。大士聞此,呼河努西薩行者曰︰「汝往
觀察,此為何音?」
彼攜水瓶前往其處,見王等而唱第一詢問之偈:
一 耳環美飾整衣裳 溜璃真珠飾佩刀
王者!汝等為誰且止步 汝等人界何可知

137 聞彼之語,諸王降車,敬禮而立。其中額瑟達迦王向彼回答唱第二之偈:
二 阿達迦及迦陵訛 畢瑪拉陀共三王
欲見自制之諸仙 為問彼等來此處
於是行者向彼等曰:「諸位大王!善來之事,君等來至應來之所。請先浴水休
息,然後往道院禮拜諸仙,向師詢問。」為與彼等表親密,舉水瓶濺洒水滴。彼仰觀
空中,見帝釋天王伴天人群,騎伊羅婆那象下來,彼與帝釋天王交談唱第三之偈:
三 虛空之中止空間 行如十五夜之月
問此大威力鬼神 人界之人何可知
帝釋天聞此,唱第四之偈:
四 須闍之夫 7 在諸天 人界呼為摩伽婆 8
第十七篇 二七
--------------------------------------------------------------------------
小部經典十四 二八
天王今日來此處 欲見自制之諸仙

138 於是阿努西薩向帝釋天曰:「王!善來之事。王請稍待。」乃取水瓶進入道院,
歸置水瓶之後,向大士告知三人之王與帝釋天王為詢問而來。
大士由仙群圍繞,坐於廣大之園庭中。三人之王,向諸仙敬禮,坐於一方;帝
釋天亦降來近於諸仙群,合掌禮讚諸仙,敬禮而唱第五之偈:
五 吾等遠聞此諸仙 有大威力具神通
人間生物界之長 以清淨心禮諸仙
如是帝釋天敬禮仙群,避免著座之六種過失,坐於一方。阿努西薩見彼坐於諸
仙下風之處,唱第六之偈:
六 出家已久諸仙味 隨風飄蕩由身出
千眼者!諸仙氣味由此去 天王!諸仙之味為不香

139 帝釋天聞此唱次之偈:
七 出家已久諸仙味 隨風飄蕩由身出
大德!此香勝好如華鬘 諸天喜好無厭惡
帝釋說此語後復曰:「阿努西薩大德!我等終極目的為詢問而來,請與我以機
會。」阿努西薩聞彼之言,起立與以機會,向仙人群唱次之二偈:
八 富蘭陀羅 9 生類主 須闍之夫摩伽婆
諸天之王破修羅 欲得機會為詢問
九 此處此等賢士中 有誰能答此巧問
向此人間三人王 乃至諸天婆娑婆 10

140 仙人之群聞此云:「可敬之阿努西薩!君為立於大地而不見大地之言。除娑羅槃
伽師之外,誰人能答此詢問?」
一○ 娑羅槃伽此仙士 交斷男女善自制
阿闍梨子善調形 此等之中唯彼答
仙人之群為此言,又向阿努西薩曰:「阿努西薩君!唯卿向師敬禮,以仙群之
語,請與答覆帝釋天詢問之機會。」阿努西薩:「謹如尊命。」予以同意,向師敬禮以
與機會,唱次之偈:
一一 昆丹尼亞 11!請答彼詢問 相好諸仙求
第十七篇 二九
--------------------------------------------------------------------------
小部經典十四 三○
昆丹尼亞!此為人界法 智勝者之責
於是大士與彼機會,唱次之偈:
一二 諸卿!詢問得許可 心欲為何問
自知此彼世 我將答卿等

141 如是大士與以許可之時,帝釋天提出自行準備之問題。佛說明此意義,如次言
曰︰
一三 見義因陀羅 帝釋摩伽婆
彼心常懷念 問此第一偈
一四 殺絕何物無憂事 棄擲何物仙稱美
可恕何者粗惡語 昆丹尼亞!吾問此義汝語我
於此答其所問而言:
一五 殺絕忿怒無憂事 棄擲偽善仙稱美
可恕一切粗惡語 賢者堪忍最第一
一六 對於同輩或優者 二種粗語可得恕
如何劣者語可恕 昆丹尼亞!有關此義汝語我
一七 畏懼之故恕優者 忌爭之故恕同輩

142 能恕劣者之語者 賢者堪忍最第一
由如此諸偈之詢問與應答,當知先後之次序。
然、於如此說時,帝釋問大士曰:「大德!貴君於先,言:[ 可恕一切人之粗惡
語,賢者云此堪忍最為第一』,而今又云:『能恕劣者之語,賢者云此堪忍最為第
一』,此二者之言,始終不相一致。」大士對彼云:「帝釋天王!後者之言,予乃就恕
粗惡語之人而言,因彼知對方為劣者。然人之姿,於一見之下,不能知其為優者或
劣者,故如最初所云。」人如不住於一處而觀察,只見其姿,則難知其為優者或劣者,
大士為說明此事,唱次之偈:
一八 一見姿飾四威儀 優劣同輩如何知
賢者處世扮非姿 應恕一切人之語
帝釋天聞此澄清疑念,繼又請願云:「大德!請使予等得聞堪忍之功德。」於是
大士向彼唱偈:
第十七篇 三一
--------------------------------------------------------------------------
小部經典十四 三二
一九 國土雖率大軍勢 應得堪忍之善人

143 此之利益不可得 堪忍之人怒自消
如是大士說堪忍之德時,國王等自思:「帝釋天只顧自己之詢問,不與我等詢問
之機會。」於是帝釋知彼等之意念,暫置自己準備最後所遺之四問題,就彼等之質疑
而詢問唱偈云:
二○ 謝汝之善答 更又問他事
以下諸王事 願為我作答
丹達吉王事 那利吉拉事
阿諸那王事 迦藍浮王事
此等極惡者 請語諸行者
彼等惱諸仙 今往生何處
於是大士答此唱次之五偈:
二一 丹達吉王唾行者 斷足亡滅民與國
活火地獄被燒炙 熱炭落來燃其體
二二 出家自制說正法 無過沙門被王欺
那利吉拉於彼世 眾犬聚集撕裂食
二三 鴦耆羅沙喬達摩 久行梵行有忍力

144 阿諸那王使其苦 彼王落入鐵刺獄
二四 出家忍辱說正法 無過沙門遭寸斷
迦藍弗王有大苦 無間地獄被生煮
二五 此等地獄賢者聞 更有可厭諸地獄
行法沙門婆羅門 如是諸人生天處

146 如是大士說明四人王之生處,三人國王等聞之,疑念一掃。於是帝釋天就所遺
之四問題質疑,唱次之偈:
二六 謝汝之善答 更又問他事
何為持戒者 何為有智者
如何稱善人 不為吉運捨
大士答此唱次之四偈:
第十七篇 三三
--------------------------------------------------------------------------
小部經典十四 三四
二七 善制身語意 不作諸惡事
為己勿虛語 是為持戒者
二八 深問心思考 惡業不可為
不捨適時語 是為有智者
二九 知恩報恩剛毅人 忠誠之人有善友
為愁苦人作善事 如是得稱為善人
三○ 具此諸德者 信心柔軟心
愛語有慈念 如是為善者
不被吉運捨。
如是大士如昇於空中之月,鮮明答此四問之質疑,更又且答他之問事。
三一 謝汝之善答 更又問他事
持戒與吉運 善法與智慧
何者為最優 願汝為我答
三二 如月對諸星 智慧為第一
持戒與吉運 皆為善人法
善巧智慧者 應與此相伴
三三 謝汝之善答 更又問他事
行事如何作 作何親何者
於此得智慧 語我智慧道
如何作業人 成為有智者
三四 親近勝老多聞人 學者亦為多問者
敬法聞法善說法 如是之人有智者
三五 彼有智者捨諸欲 善見無常與苦病
如斯觀苦大怖畏 對諸欲望盡捨棄
三六 去欲制害心 養無量慈心
對所有生類 無傷害之心
無有毀謗事 上昇梵天界

149 如是大士說諸欲之害時,此三人之國王與其兵士等,當場均捨去欲心。大士知
第十七篇 三五
--------------------------------------------------------------------------
小部經典十四 三六
此,為使彼等歡喜而唱偈:
三七 此大不思議 阿達迦國王
汝與迦陵訛 畢瑪拉陀王
三人位尊者 一總棄欲念

150 大王等聞此,對大士表示謝意而唱偈:
三八 知他心之人!汝說為正然 吾等總棄欲
與機垂慈悲 使我成汝果
於是大士與彼等以機會,又唱次之偈:
三九 汝等捨欲念 與機垂慈悲
汝等得成果 大喜滿汝身
彼等聞此,首肯而述偈:
四○ 廣智之人!一一汝所語 隨汝之所訓
吾等得汝果 大喜滿吾身
於是大士使彼兵士等出家,送出彼行者等而唱偈︰
四一 行者供養行終了 卿!可敬人等且還去
常喜禪定心安靜 此為出家第一樂

151 行者等首肯彼語,敬禮後昇於空中,各往自己之所而去。帝釋天亦起座,合掌
拜大士如拜太陽,向大士為禮,隨伴侶而去。
結分 佛知此事端,述次之偈:
四二 賢者仙士說妙法 具有最上意義偈
譽高天人等聞法 歡喜感謝去天都
四三 調整文句意義深 賢者仙士說此偈
聞此偈者為大事 前後奇特見優者
前後所見諸優者 彼等不至死王所
如是佛以阿羅漢果示教之極致,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於目犍連
墓,亦有降花雨之事。」於是佛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云:
四四 薩利薩羅舍利弗 迦葉梅恩帝娑羅
巴巴陀為阿那律 戴瓦羅為迦旃延
第十七篇 三七
--------------------------------------------------------------------------
小部經典十四 三八
阿努西薩阿難是 吉薩瓦迦拘利多
娑羅槃迦為菩薩 本生譚應如是知
註 1 薩瑪那姑塔伽(Samanaguttaka)為護沙門之意。又有 Samanakuttaka 一語為擬沙門
之意。想此語為不正確。
2 順後業(Aparapariyavedaniyakamma)為前之前世,或更以前所為之業,謂今世得果
報。
3 堆積之麥桿(Palalapitthikarana),擊骨碎如堆積之麥桿。
4 烏薩巴(usabha)等於二十野提(Yatthi)與六十四米相當。
5 夜分,將夜之十二時三分,六時至十時為初分,十時至二時為中分,二時至六時為後
分。
6 凋葉氈之石座(Pandukambalasilasana),如凋落之葉色(Pandu)毛氈(Lanbala)狀
之石座(Silasana)之意。
7 須闍之夫(Sujampati)帝釋天之一名。
8 摩伽婆(Maghava)帝釋天之一名,博施者之意。
9 富蘭陀羅(Purindada)帝釋天之異名。
10 婆娑婆(Vasava)帝釋天之異名。
11 昆丹尼亞(Kondanna)娑羅槃迦之姓。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