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彌王本生經
Nimijātaka (Ja 541)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住於近彌絺羅市之摩訶提婆菴婆羅林時,對微笑之事所作
之談話。某日黃昏佛與眾多比丘等於菴婆園中各處散步後,觀察某一地域,思想欲
說自己前生之行而微笑;尊者阿難長老問其微笑之理由,佛說:「阿難!此地域於我
前生為摩調王時,住於浸潤禪定愉悅之處。」彼受請設席而坐,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毘提訶國之彌絺羅市有摩調(大天)王。彼為王子耽於快樂八
萬四千年,為副王之位八萬四千年,統治王國亦八萬四千年,如是王云:「爾理髮人!
若予之頭出現白髮,向予申告。」其後理髮人見有白髮告王,王[言]拔髮毛置於
96 予手上,彼眺望白髮,感受死之迫來,已著於額中,彼云:「今為自己出家之時。」
彼授與理髮人優越之村落後,呼喚年長之王子言曰:「汝可繼承國政,予將出家。」
王子問曰:「父王因何理由耶?」王云:
吾之頭諸髮 白髮齎來老
本生經十一 四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四二
死神之使現 為吾出家時
彼如斯云,使彼王子灌頂即位:「汝亦將如是如是而出家。」彼語使聞,由市中
出行。彼出家為乞食,步履穩重,於八萬四千年間修四梵住後,再生於梵天世界。
其子亦為如此之狀出家,再生於梵天世界,同樣其子之子亦復如是;如是次第繼承
至八萬四千人只二人不足之剎帝利族之王,頭見白髮,於此菴婆園出家,修四梵住,
再生於梵天世界。
彼等之中,最初昇天之摩調王,立於梵天世界,仍在眺望彼之系嗣,彼知於八
萬四千人中只不足二人之剎帝利族王出家之事,心甚歡喜,彼思:「今後將更有出家
者耶?為如何耶?」彼知業已無有如是之人。「我之系嗣,只有自己可以維繫。」只此
一念,彼由彼處沒卻其姿,再生於彌絺羅之都城,王之第一后妃之胎中。在彼出生
命名之日,占相人等見諸種之吉相而申告曰:「大王!此王子為維繫貴君之系嗣而生
來者,貴君之系嗣乃出家之系嗣,此王子之後,已無再來之人。」王聞此云:「此恰
如車輪之轂狀,為維繫自己之系嗣而生來。」於是命名為尼彌[轂]王子,彼由兒童
時代非常喜歡布施、持戒、及布薩行。如是彼之父王與前同樣見有白髮,與理髮人
以優越村落,授國與王子後,於菴婆園出家,再生到達梵天之世界。尼彌王思欲布
施,於四城門之處及市之中央制作五處之布施堂行大布施,於一一布施堂布施十萬
97 金,合計一日喜捨五十萬之金貨,且常守五戒,每半月遵行布薩,使人人積累布施
等之福德,又指示昇天之道,以地獄之可怖震脅諸人而說法。從彼之教積布施等福
德,由此世沒諸人等再生諸神之世界,為此諸神之世界充滿而地獄成為空虛。爾時
諸神眾於三十三天集合於善法會堂云:「實則我等之師尊乃尼彌王,以王之恩蔭,如
佛之智慧,我等乃得能享受如此神之幸福。」彼等稱讚摩訶薩之德;而在人間世界,
眾人亦如向大海注油之狀,擴展彼之德語。
佛為說明此事,向比丘眾曰:
一 彼時 2 尼彌王在世 賢明治國冀成善
慎慮人等誠稀有 數多出現於此世
二 彼王制敵之勝者 布施毘提訶人等
彼之布施不斷行 彼王對此而起思
「成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有大果存」
本生經十一 四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四
此時帝釋之住居出現熱之徵候,帝釋熟考其理由,見知王所思考之事,彼思:
98 「予將斷彼之疑念 3。」於是彼獨自急速而來,使王之住居全體成為一色之光輝。彼
入於王之寢室,其身充滿光輝,立於空中,於王所問之事與以說明。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 天之龍象摩佉婆 4 得知彼王之意圖
帝釋以彼千眼光 消除黑闇而出現
四 身毛逆豎尼爾王 彼向婆娑婆 5 而云
「爾為神耶乾闥婆 富蘭陀羅或帝釋
如斯光明予未見 吾亦從未聞此事」
五 知彼身毛皆逆豎 婆娑婆向尼彌言
「吾為神王天帝釋 吾今有意來爾前
人王!身毛勿逆豎 爾可隨意向吾問」
六 尼爾由彼得機會 云言彼向婆娑婆
「吾言將問大臂力 一切生物之長上
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有大果存」
七 婆娑婆被人主問 回答彼之尼彌王
彼所知之梵行果 告彼尚未知之者
八「依據卑值梵行者 再生可為剎帝利
依中位者得成神 最上位者將清淨 6
九 無家而住苦行者 再生將為清淨身
力行布施雖可貴 欲得真實卻不易」
99 天帝以此等偈說明住梵行者有大果報後,並指示出昔日之王等雖行大布施,然
亦不能越欲界。
一○ 都帝婆與薩迦羅 穆洽林達與塞羅
巴吉羅薩阿塔伽 烏西那羅阿薩迦
除去以上八王外 還有普脫伽納王
一一 彼等其他諸王等 剎帝利與婆羅門
彼等各各為施捨 然仍不免為餓鬼 7
本生經十一 四五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六
如此顯示梵行之果報實較布施之果報為大,今再指示出住梵行而能超越餓鬼之
世界,再生於梵天世界之苦行者等曰:
一二 真實此等無家人 苦行人等超越行
雅馬哈努七人仙 蘇馬雅伽與馬伽
一三 薩姆茲達巴拉陀 瑪諾迦瓦為第六
加利加拉茨奇雅 [以上共為七仙者
以下再說四位仙] 安吉羅薩迦薩婆
還有奇薩瓦洽仙 阿奇提仙[共為四]
100 如此住梵行者有大果,作從傳承而來之敘述後,今再續說以前自己所見之事:
一四 北方有河名西達 8 此河極深渡過難 9
岸邊金山常輝映 蘆葦形成焰之色
一五 森林及山草延伸 香具之樹有諸樹
昔日古仙有一萬 彼處仙人為常住
一六 布施持戒與自制 吾對彼等最優敬
修持吾為無上行 捨眾而去修淨行 10
一七 出生為高或為卑 吾等族姓有上下
最上之人可歸依 諸人皆為業所縛
一八 一切非法之族姓 行將趣下墮地獄
若為清淨之法行 一切族姓能最上
102 彼如是云,更教示謂:「大王!假令雖云梵行較布施有大果,然此二者皆偉大人
物之思考,故勿懈怠,應為布施與守戒。」帝釋語畢,歸往自己之住居。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 諸神之王語如斯 摩佉婆舍脂缽低
說諭毘提訶之王 諸神之國出發去
於是諸神群眾向帝釋云:
「大王!先前貴君姿態未見出現,往何處而去耶?」「諸神彌絺羅之尼彌王曾起一
疑念,予往答其問,拂清彼王之疑念而前往。」彼如斯云,更以偈說明其理由:
二○ 來集尊者御身等 吾說之言傾耳聽
本生經十一 四七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八
世間之人為正行 數多高下之族姓
二一 其中賢明冀善者 如彼現世尼彌王
彼王制敵之勝者 布施毘提訶人等
二二 彼之布施行不斷 彼王忽爾浮起思
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為存大果
103 爾後彼則一無省略說示王之特質。諸神聞此,欲往會王:「大王!尼彌王為吾等
之師尊,從彼王之教,以其恩蔭,使吾等能得神之幸福。吾等欲與相會,或由大王
呼喚彼王請與吾等會面。」
帝釋允諾:「甚善」,即喚摩多梨云:「摩多梨!汝繫結皮禪延多車赴彌絺羅載尼
彌王於神之乘物,伴其來此。」摩多梨承應而繫車出發前往。然而帝釋與諸神互語,
命摩多梨繫車之間,依人間之數算,已過一個月之久。如此尼彌王於滿月之夜,續
行布薩,開東窗坐於殿上大廣間中,受大臣等圍繞,熟考戒事之時,由東方天空滿
圓之月昇起之同時,其車出現。諸人夕食完畢,坐於各家之門口,而為喜樂言語時
云︰「今日有倆個月亮昇起。」然後彼等於交談之中判知車來之事,諸人相互謂云︰
「彼非為月,乃是馬車。」漸漸清晰見來千頭之信度馬、馭者摩多梨及皮禪延多車輛。
諸人思考:「神之乘物前來往誰處耶?」「此非任何其他之處,乃我等之王為所相應
處;此向王處而來之皮禪延多車必為帝釋所遣送而來,為對我等之王相應之事。」於
是非常歡喜而說偈:
二三 誠為此世之奇蹟 身毛逆豎吾等喜
神之御車今到來 王現高名毘提訶
然於此等人互語之間,摩多梨如風速而來,而將車轉至窗之檻處,著於後端,
預為能使乘車之狀,向王招喚請乘之意。
104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二四 具大神力神之子 神之馭者摩多梨
毘提訶國彌絺羅 招喚彼之尼彌王
二五 速請登車王乘駕 四海之王更秀優
天帝現在仞利天 諸神希冀見爾面
想與汝會諸天神 於今坐集善法堂
本生經十一 四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五○
王自思考:「予未嘗得見之事,於天之世界將見。而摩多梨對自己顯示好意,予
將前往。」於是向宮中女官等與一般民眾告示曰:「予不久歸來,諸人勿懈怠,可積
布施等之福德。」而後登車。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二六 毘提訶國彌絺羅 是為尼彌王住處
彼王速由玉座起 欲往天庭向車乘
二七 向彼乘坐神車王 馭者摩多利云斯
四海之王!最秀優 爾以何道吾將導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於王自思考:「些二處任何一處予尚未見,二者予皆欲見。」彼云:
二八 摩多梨!神之馭者 善惡兩道汝導吾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如是摩多梨問:「二者不能一次得見,因此予詢問欲見。」更唱偈曰:
二九 四海之王!最秀優 任何吾先將導汝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105 於是王自思考:「自己當然往諸神之世界,故寧作見地獄之事。」彼唱次之偈:
三○ 吾寧將見地獄界 此為惡人所住處
彼處諸多殘忍行 犯非德業之世界
於是使見威塔拉尼 11[灰河地獄]。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一 摩多利向王示彼 難涉威塔拉尼河
滿溢灰汁煮立沸 灰汁高熱等火焰
如是王見於威塔拉尼受大苦被壓碎之生物,為恐怖所襲,彼向摩多梨詢問:「究
竟此等之生物犯如何之惡耶?」彼對此說明。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二 實彼王問摩多梨 「吾見諸人陷苦患
106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墮灰河 諸人究竟犯何惡」
本生經十一 五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五二
三三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四「人世強者欺弱者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此諸人等墮灰河」
如斯摩多梨答彼詢問。而王見灰河地獄已畢,彼不再見彼地獄,驅車前進,而
此次則示現犬之嚙食之處。王見此恐怖戰慄而訊問,彼即為作答。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五「黑色雜色 12 之鷲犬 大鴉之群亦貪食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大鴉貪食此人等 此諸人等犯何惡」
三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七「貪婪鄙吝此人等 讒謗沙門婆羅門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惡狗道 大鴉貪食此人等」
107 三八「13 焰包地上鎗踉者 赤熱鐵棒被打叩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鐵棒打臥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三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彼等人世更行惡 作惡無分男與女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今被鐵棒打臥地」
四一「他者人等墜火坑 全身焦爛 14 呻吟泣
108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墜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四
四三「合作求財此人等 作證債務使無效
人王!彼等欺人眼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墜入火坑成呻吟」
四四「火燃身焦為焰包 吾見赤銅大釜燒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落銅釜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六「有德沙門婆羅門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倒身落入赤銅釜」
109 四七「捵拔其首又扭曲 浸沸燒者熱湯中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頭破摧臥滾釜中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八 神之馭者摩多利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九「彼等人世更為惡 捕獲諸鳥緊勒首
人王彼更害人群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頭破摧臥滾釜中」
五○「岸邊不深水又豐 渡津更善此河流
熱火焦燒將飲水 將飲之水成穀殼
五一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將飲之水成穀殼 究竟彼等犯何惡」
110 五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三「清淨穀類混穀殼 不正之事與買者
今斯熱火焦乾喉 將飲之水成穀殼」
五四「以箭或劍並用槍 穿刺兩協哀聲喚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本生經十一 五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六
以劍刺臥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惡」
五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六「彼等人世無禮行 盜取人物立生計
穀類財貨與金銀 牛馬水牛與羊類
彼等生惡無法業 為劍刺臥此人等」
111 五七「或者頭首被縛捆 將身拆散被堆積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等人體堆積臥 究竟彼等犯何惡」
五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九「15 屠羊屠豬捕魚者 牛馬水牛與羊類
橫被屠宰列屠肆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拆體積臥此人等」
六○「此為充滿糞尿池 惡臭不潔腐杇殠
饑渴不堪人食此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食糞尿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一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二「執行刑法虐待友 常為瞋念耽殺人
112 彼等生惡無法業 害友愚人糞尿食」
六三「此池充滿血與膿 惡臭不潔腐杇殠
熱火焦燒人食此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食血膿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四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八
六五「彼等在世殺父母 及殺應供重罪者
彼等生惡無法業 今食血膿此人等」
六六「如以百鎗壞之盾 汝見以鉤刺其舌
113 恰如投魚地上顫 出痰叫喚何緣故
六七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嚥鉤臥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九「此諸人等來市場 無視以值正買賣
貪財枉法弄奸策 隱蔽行如鉤魚鉤 16
七○ 隨從自所為之業 奸策誠然無逃處
彼等生惡無法業 今嚥鉤臥此人等」
七一「身體被割此女等 彼女叫喚泣伸腕
滿身血污塗穢膿 有如屠家拆解牛
女等常被埋地下 上身出地火包熔」
114 七二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被埋地中此人等 上身出地火包熔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七三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七四「彼女人世貴家生 多為不正不善行
棄主而去為奸婦 愛樂之故他家行
此等諸女樂於世 上身出地火包熔」
七五「如何或者足被捉 腳上頭下墜火坑 17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115 此諸人等墜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七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九
--------------------------------------------------------------------------
小部經典十六 六○
七七「彼等人世行無禮 征服他人之少妻
斯者奪取優財物 腳上頭下墜火坑
七八 彼等彼處幾多年 倍嚐苦患入地獄
自為之業隨順者 惡業誠然無逃處
彼等惡生無法業 今此人等墜火坑」
馭者摩多梨如是云畢,地獄亦即不見,更驅車前進使見懷邪見者之苦地獄。而
彼仍被詢問,加以說明。
七九「此等高低數多樣 地獄中見可怖者
御者見此吾恐佈 神之馭者將問爾
彼等受苦甚強烈 酷銳苦患今受之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一「彼等人世懷邪見 賴此作惡彼等愚
116 己引他人入邪見 數多生惡懷邪思
彼等受苦甚強烈 酷銳苦患今受之」
在神之世界,諸神眺望王之到來,群集坐於善法會堂;帝釋自思:「究竟為何摩
多梨迎遲?」彼熟考得見,知有如斯之理由。「摩多梨可顯示為卓越之使者,『大王!
如是云說,地獄是苦。』彼乃教示地獄之道。然而尼彌王命盡之前,雖然前往,但
亦不能到著全部地獄所未現之處。」於是天帝疾向一神遣命:「急遽伴王前來。」彼急
往告知,摩多梨聞言云事不宜遲,四方諸獄,一次使王得見,而唱偈言:
八二 大王爾速見 惡業者住家
在家無法者 趣不德之國
王仙速赴會 諸神之王前
如斯云畢,摩多梨驅車向神之世界方向前進。王往神之世界首先第一所見之物
──有十二由旬用摩尼珠與黃金所作之圓形屋頂,以一切之飾物裝飾,具有園池,
117 採取劫樹 18 圍繞,此乃女神比羅尼之天上宮殿,而此女神坐於高層建築物中之寢床
上,有千人之天女圍繞,顯示開窗眺望之姿──。王問摩多梨唱偈,彼亦又向王說
本生經十一 六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六二
明。
八三「天宮見有五圓蓋 床之正中飾華鬘
唯一女神彼處坐 示現大小之神力
八四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女究作如何善」
八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六「汝聞彼女在世時 生為婆羅門之婢
有客適時來乞食 如母見子女每喜
彼女有德不惜物 而今快樂生天宮」
118 如此云畢,摩多梨驅車前進,示現蘇那奠那神之七處黃金之宮殿。王見此天宮
及彼神之莊嚴,詢彼之前業,摩多梨又對此回答。
八七「高聳七天宮 映照輝光明
彼神 19 威力大 一切嚴粧飾
彼神女群隨 遊步遍邊區
八八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生前彼作如何善」
八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蘇那奠那彼居士 彼為布施行之人
彼為出家之人等 曾造七處之住居
九一 住於彼處出家者 彼均施捨以敬待
或施衣服與食物 或施寢具點火具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九二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20
或亦又於其他日 21 具守八戒無改移 22
九三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達犯 23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本生經十一 六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四
119 彼如此語蘇那殿那之前業後,更驅車前進見水晶之宮殿──其高二十五由旬,七
寶所造之柱具有不知幾百,為幾百之高層建築物所裝飾,為鈴鐸鳴響之網所圍繞,
金銀之幢柱高高建立,又有種種花彩之苑林所裝飾,具有快樂之蓮池,為奏巧妙歌
曲之天女等所圍繞──。王見彼天宮,詢問彼天女等之前業,摩多梨向彼回答。
九四「天宮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中有美女群 優美高閣集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九五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女究為如何善」
九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七「此處此世彼女等 布施持戒優婆夷
彼等心中常清淨 布薩不怠立真理
女等有德不惜物 快樂今世生天宮」
更又驅車前進,見一摩尼珠之宮殿,安全高聳立於平坦之地上,恰如摩尼珠之
山,相互輝映而立之狀,聞神歌與音樂,由數多之諸神圍繞──。見此天宮,王詢
問彼等諸神之作業,摩多梨回答。
120 九八「天宮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酩置具好地 均整被計量
九九 大鼓小鼓嗚 歌舞奏伎樂
天音響快耳 音色使心樂
一○○ 實吾聞斯響 如斯美物音
昔嘗吾不知 未見亦未聞
一○一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三「彼等諸人在此世 布施守戒優婆塞
本生經十一 六五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六
或修苑林與井戶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四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五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六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等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斯向王語彼等之前業後,更驅車前進,又見其他之水晶宮殿──為數多之高層
建築物所莊嚴,由種種之花遮蔽,優美諸樹裝飾,流水不濁之河環繞,岸上種種之
121 鳥囀嗚,天女之群圍繞一有福德者之家──。王見此天宮詢問彼之前業,摩多梨對
此言說。
一○七「天宮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美麗天女群 優美高閣集
一○八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圍繞岸 種種花樹生
一○九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一○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界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一一「彼在金毘羅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及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一二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一三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一一四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本生經十一 六七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八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此向王語前業後,更驅車前進,又見其他水晶之宮殿,比較前之天宮,只多
為種種之花與果物所被,數多之樹木叢生──。王見此天宮,詢問具此幸福神之前
業,摩多梨答此。
一一五「天宮成水晶 造立善映照
美麗天女群 優美高閣集
122 一一六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圍繞岸 種種花樹生
一一七 羅闍那樹劫比他 菴婆娑羅閻浮樹
鎮頭迦與毘雅羅 此諸多樹常結果
一一八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為如何善」
一一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彼在彌絺羅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二一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二二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二三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借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此向王語前業後,更驅車前進,見與前同樣之琉璃宮殿,而仍詢問彼處享受
幸福神前業之語。
一二四「天宮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配置具好地 均整被計量
一二五 大鼓小鼓鳴 歌舞奏伎樂
本生經十一 六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七○
天音響快耳 音色使心樂
一二六 實吾聞斯響 如斯美物音
昔嘗吾不知 未見亦未聞
一二七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123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二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九「彼在波羅奈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三○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三一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二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更驅車前進,見似朝日之黃金宮殿,仍問住於彼處神幸福之語。
一三三「恰似昇朝日 如燃大真紅
天宮黃金成 彼似朝日姿
一三四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三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訊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三六「彼在舍衛城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三七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三八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本生經十一 七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七二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九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124 如此彼對語此等八天宮時,諸神之王帝釋云:「摩多梨太為遲慢」,更疾遣其他
之神。摩多梨聞此言語,業已不能猶豫,一次使見諸多天宮,而對王詢問於彼處享
受幸福者等之前業,仍與以教示。
一四○「數多聳立在空中 此等天宮黃金成
如在雲間光閃耀 光輝映照遍大空
一四一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四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四三「監確受持以淨心 彼等修學諸善法
履行師尊之言論 等正覺者 24 之教說
大王爾今之所見 為此等者之住居」
如此說示空中天宮之後,出力往帝釋之前繼續云:
一四四 大王爾已見 惡業者住家
積福業之人 爾已見住居
王仙速赴往 諸神之王前
125 如此語畢,驅車前進,使見圍繞須彌山 25 存在之七帶山 26
此詢問摩多梨之事而言曰:
一四五 千頭馬繫曳 王立神車上
於西達內海 27 眺見諸聳山
彼向御者問 此等云何山
如此由尼彌王所詢問,神之子摩多梨云:
一四六 28 須陀蘇那迦羅毘拘 伊沙陀羅由犍陀羅
尼民陀羅毘那多迦 阿沙干那巨大七山
本生經十一 七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四
一四七 29 西達內海此等山 順次聳立諸高山
大王汝今見諸山 30 四大天王之住居
如此教示四天王天後,更驅車前進環繞三十三天質達庫達樓門,使見帝釋之像。
王見此詢問,摩多梨回答。
一四八「多樣之形更為美 種種之色汝親見
以虎守衛如彼狀 帝釋之像滿威嚴
126 一四九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實則此門如何呼 吾今問爾請答吾」
一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五一「此為神王之入口 質達庫達被稱呼
31 須陀羅那之山頂 此城門位有光輝
一五二 多樣之形更為美 種種之色汝親見
以虎守衛如彼狀 帝釋之像滿威嚴
王仙請由此門入 請汝進入無穢地」
摩多梨如斯云畢,使王入於諸神都城之中──於是作如下之言:
一五三 千頭馬繫曳 王立神車上
大王驅車見 諸神集會堂
王立於神馬車之上,更進而認別善法會堂,彼詢問摩多梨,對此加以說明
一五四「恰如秋日之蒼穹 如見紺碧之色彩
此天宮由琉璃成 彼亦擬似之姿容
一五五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實則此宮如何呼 吾今問爾請答吾
一五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127 一五七「善法被言蘇丹瑪 見此會堂之外觀
琉璃之美多彩色 造立更為善木支
一五八 更為善作八角柱 一切皆為琉璃造
本生經十一 七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六
彼處皆為三天神 中以帝釋為上首
一五九 繼思人天諸神事 而今彼等在共坐
王仙請由此處入 諸神對爾將滿悅」
諸神坐而眺望彼王之來,諸神聞王來,手中持天之香料、香水及花,向質達庫
達樓門之處往迎,而供養香等,導王入善法會堂。王由車降下入會堂之中,諸神勸
彼就坐,帝釋亦勸王就座,且以愛樂之態行止。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六○ 32 乍見彼王來 諸神出歡迎
「大王汝善來 尚未將歡待
王仙汝請進 神王之前坐」
一六一 帝釋致歡迎 彌絺羅之主
座席與愛樂 婆娑婆勸進
一六二「吾之住居爾統世 爾之到來亦善哉
一切愛樂皆完具 此之天上且暫住
此非人世之愛樂 此為三天所享受」
如此王由帝釋勸受愛樂而答謝云:
一六三 33 恰似請得乘天輿 如同冀望獲財物
由此將能得幸福 此為依據他人施
128 一六四 34 吾將不求他人施 依據他人得幸福
自求積德有幸福 此吾特異之財物
一六五 如是吾行於人世 數多善事吾將行
或以靜住行布施 或依攝根持諸戒
如此諸行有幸福 堅持將無後悔生
如是摩訶薩向諸神以美妙之聲說法。彼繼續說法,依人世之計算,滯在七日之
間使諸神歡喜彼於諸神真實之中,敘述摩多梨之德狀:
一六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御身誠多數不盡
世間人行善惡業 對吾說示諸世界
於是王向帝釋云:「大王!予欲往人間之世界。」帝釋吩咐:「如是汝摩多梨!汝
本生經十一 七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八
伴尼彌王往彌絺羅。」「謹遵臺命。」彼即準備車輛。王與諸神之群交互為告別禮後,
與諸神告別乘車。摩多梨驅車向東方到達彌絺羅。諸人望見神車喜云:「我等之王歸
來!」摩多梨右繞彌絺羅市後,由彼之窗處降下向摩訶薩云:「大王!予歸矣。」彼告
別後歸往自己之住居。諸人圍繞彼王詢問:「諸神世界為如何者?」王即敘述諸神及
諸神王帝釋之幸福使聽聞後云:「汝等積累布施等福業,如此則再生於諸神之世界。」
而為諸人說法。其後,彼由理髮人告以彼生白髮時,拔去白髮,授與理髮人優良之
村,自己希望出家,使王子繼承治國。於是王子詢問:「父王!何故欲出家耶?」於
是彼語前偈:「吾之頭諸髮,白髮齎來老,死神之使現,為吾出家時。」彼如先王等
出家,住此菴婆園,而修四梵住,再生梵天界。
佛為說明彼出家之事,唱最後之偈:
一六七 毘提訶國彌絺羅 尼彌王事斯云終
彼行數多之布施 自制持戒得其德
然而繼續之王子伽拉羅佳那迦破其系嗣而不出家。
結分 彿說此法語後云︰「汝等比丘!彼非只為今者,前生如來亦敢行大出離
事。」佛作本生之今昔結語:「爾時之帝釋是阿那律,摩多梨是阿難,八萬四千之諸
王佛之是隨從人等,而尼彌王則是我也。」
註 1 暹羅本有 Nemiraja–j。C P.6.Nimiraja 六度集經八[八七]摩調王經(大正藏卷三、
四八 b)M,83.Makhadeva (M.II.P74)中阿一四[六七] 大天捺林經(大正藏卷一、五
一一 c)增阿四八[五○四](大正藏卷二、八○六 c).J.9.Makhadeva(J.I.P.137)Barahat.
24.Magha–deviya jataka"(Bharhut.PI.XL VIII.2)等參照。
2 Yada 註釋及二一偈有 yatha。
3 底本之 Kam,Kham 訂正為 Kamkham。
4 Maghava 帝釋之異名。為此名者,據說為出生於摩揭陀國之 Macala 村婆羅門之家,
積種種之善行再生三十三天成為帝釋。(Dhp,A.I.P.265f.)
5 Vasava 帝釋之別名。彼前生與諸人住處(Vasa)之故,或以衣(Vasa)布施之故,或
Vasu 天之主之故而有此名。
6 再生梵天界之事。
本生經十一 七九
--------------------------------------------------------------------------
小部經典十六 八○
7 依註釋中謂欲界之諸神,為色等煩惱事之故,希冀其他,因為可驚之事而成餓鬼。
8 Siba 此處指為河(nadi),然恐為內海之意義。見以後之 P.125。
9 依註釋中有:「何以故?彼河水為極精細之質,因此,即或孔雀尾之羽落於彼處不能浮
起,沉落於河底。因此謂之沈沒(Sida)之名」。
10 註釋於此處詳述帝釋之前生。大意是說在此樂地住有一萬仙人等向各處出而行乞。其
中一
人來至 Baranasi 偶遇司祭官之家乞食,以此因緣使司祭官出家。出家後往見國王,由
王囑記應向一萬仙人布施,彼依神通力率領王及王之軍勢至雪山,隨王之欲使行布施。
王
後來於彼處作市,從事農業,彼時之王即是自己云云。
11 Vetaran1(Vaitarani)為在地獄中之河。漢譯謂之灰河與此相當?cf.J.NO.530 San
kicca-J(V.PP.261ff.)
12 Sama(註、夜色)Sabala.(註、雜色及白黑黃色)以後在 mahanaradakassapa-jataka
(NO.544)中,以 SabaIA 及 Sama 為在 Lokantarika-niraya(世界之端地獄)中
之兩隻犬。(J. VI.P.247.)然今之場合,註釋解作以上之五色之犬。
13 「以下其他之訊問被說明,均為同樣之方法」(註釋)。
14 在底本中雖然有 Phunanti 而如異本則應讀為 thnnanti。
15 就此偈 J.V. P.270 參照。
16 註釋:「將如此等等價值之物取為賄賂,象馬等或金銀等──不論生物,無生物。放置
不
論,將買手與百之物與以五十,剩餘之五十彼等之間分配取得。」
17 naraka 註釋為滿燃炭火之坑。
18 Kappa-rukkha“wishing-tree"任何所欲之物,皆可授與之神話之樹。
19 Yakkha 註釋有為 eka-devaputta。
20 布薩日(uposatha divasa)為新月及滿月之日及其中間之。即依月之大小,其新月與
滿月為半月(pakkha)之第十四日(catuddasi)與第十五日(pancadasi)之任何一日,
中間之日,則為由新月滿月各各之第八日(atthami),以上為一個月四回。
21 Patihariya-pakkha 以上為規定布薩以外之祭日。註釋中謂為第八日之過與不足,則成
為第七又第九日,十四日、十五日之過與不足,則成為十三日十四日半月最初之日。
本生經十一 八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八二
22 atthanga-susamagata,(善具八支)在布薩日一般在家者保持身體清淨守八戒(八齋
戒)。為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非時食、觀聽歌舞、著華鬘好香塗身之八戒。
23 九二偈並有此之一句出自 J.IV.P.320。
24 註釋謂為迦葉佛。
25 Sineru(or SumerU,Meru)譯為須彌山妙高山。為一世界中心之山,一世界為圍繞此山
次示七山重疊,各山之間形成內海。世界之周圍有鐵圍山,於此七山最後者之間之外
海中
存有人間所住之四大洲。以上之山海所謂九山八海。
26 satta paribhanda-paddata 為順次圍繞須彌山之七金山,見次之四六偈。
27 Sidantara 註釋作為 Sida 大海之間,此與前出之一四偈同樣,其水述為孔雀之羽皆沉
之精細度。而在一四偈以之為河,此處則為大海。更再見於註 29
28 前出之七山,即七金山 Sudassana(4 善見)Karavika(3 擔木)Isadhara(2 持軸)
Yugandhara(1 持雙)Nemindhara(5 持邊)Vinataka(6 象鼻)Assakanna(7
馬耳)。此處所附番號乃示現圍繞須彌山之順序。
29 註釋以為在各山中間各有一所謂 之內海(S1dantarasamudda)。一般各山中間之內
海,均附以山之名稱,例如 Yugandharesagara (由犍陀羅海)。
30 七金山乃為四天王(Catumnaharaja)之封邑。
31 註釋有須彌山頂,三十三天即存在於須彌山頂。
32 一六○──一六二偈出自 J.IV.P.336。
33 一六三──一六五偈出自 J.IV.P.338。
34 就此偈 J.II. P.257 參照。
本生經十一 八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八四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住於近彌絺羅市之摩訶提婆菴婆羅林時,對微笑之事所作
之談話。某日黃昏佛與眾多比丘等於菴婆園中各處散步後,觀察某一地域,思想欲
說自己前生之行而微笑;尊者阿難長老問其微笑之理由,佛說:「阿難!此地域於我
前生為摩調王時,住於浸潤禪定愉悅之處。」彼受請設席而坐,為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毘提訶國之彌絺羅市有摩調(大天)王。彼為王子耽於快樂八
萬四千年,為副王之位八萬四千年,統治王國亦八萬四千年,如是王云:「爾理髮人!
若予之頭出現白髮,向予申告。」其後理髮人見有白髮告王,王[言]拔髮毛置於
96 予手上,彼眺望白髮,感受死之迫來,已著於額中,彼云:「今為自己出家之時。」
彼授與理髮人優越之村落後,呼喚年長之王子言曰:「汝可繼承國政,予將出家。」
王子問曰:「父王因何理由耶?」王云:
吾之頭諸髮 白髮齎來老
本生經十一 四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四二
死神之使現 為吾出家時
彼如斯云,使彼王子灌頂即位:「汝亦將如是如是而出家。」彼語使聞,由市中
出行。彼出家為乞食,步履穩重,於八萬四千年間修四梵住後,再生於梵天世界。
其子亦為如此之狀出家,再生於梵天世界,同樣其子之子亦復如是;如是次第繼承
至八萬四千人只二人不足之剎帝利族之王,頭見白髮,於此菴婆園出家,修四梵住,
再生於梵天世界。
彼等之中,最初昇天之摩調王,立於梵天世界,仍在眺望彼之系嗣,彼知於八
萬四千人中只不足二人之剎帝利族王出家之事,心甚歡喜,彼思:「今後將更有出家
者耶?為如何耶?」彼知業已無有如是之人。「我之系嗣,只有自己可以維繫。」只此
一念,彼由彼處沒卻其姿,再生於彌絺羅之都城,王之第一后妃之胎中。在彼出生
命名之日,占相人等見諸種之吉相而申告曰:「大王!此王子為維繫貴君之系嗣而生
來者,貴君之系嗣乃出家之系嗣,此王子之後,已無再來之人。」王聞此云:「此恰
如車輪之轂狀,為維繫自己之系嗣而生來。」於是命名為尼彌[轂]王子,彼由兒童
時代非常喜歡布施、持戒、及布薩行。如是彼之父王與前同樣見有白髮,與理髮人
以優越村落,授國與王子後,於菴婆園出家,再生到達梵天之世界。尼彌王思欲布
施,於四城門之處及市之中央制作五處之布施堂行大布施,於一一布施堂布施十萬
97 金,合計一日喜捨五十萬之金貨,且常守五戒,每半月遵行布薩,使人人積累布施
等之福德,又指示昇天之道,以地獄之可怖震脅諸人而說法。從彼之教積布施等福
德,由此世沒諸人等再生諸神之世界,為此諸神之世界充滿而地獄成為空虛。爾時
諸神眾於三十三天集合於善法會堂云:「實則我等之師尊乃尼彌王,以王之恩蔭,如
佛之智慧,我等乃得能享受如此神之幸福。」彼等稱讚摩訶薩之德;而在人間世界,
眾人亦如向大海注油之狀,擴展彼之德語。
佛為說明此事,向比丘眾曰:
一 彼時 2 尼彌王在世 賢明治國冀成善
慎慮人等誠稀有 數多出現於此世
二 彼王制敵之勝者 布施毘提訶人等
彼之布施不斷行 彼王對此而起思
「成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有大果存」
本生經十一 四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四
此時帝釋之住居出現熱之徵候,帝釋熟考其理由,見知王所思考之事,彼思:
98 「予將斷彼之疑念 3。」於是彼獨自急速而來,使王之住居全體成為一色之光輝。彼
入於王之寢室,其身充滿光輝,立於空中,於王所問之事與以說明。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 天之龍象摩佉婆 4 得知彼王之意圖
帝釋以彼千眼光 消除黑闇而出現
四 身毛逆豎尼爾王 彼向婆娑婆 5 而云
「爾為神耶乾闥婆 富蘭陀羅或帝釋
如斯光明予未見 吾亦從未聞此事」
五 知彼身毛皆逆豎 婆娑婆向尼彌言
「吾為神王天帝釋 吾今有意來爾前
人王!身毛勿逆豎 爾可隨意向吾問」
六 尼爾由彼得機會 云言彼向婆娑婆
「吾言將問大臂力 一切生物之長上
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有大果存」
七 婆娑婆被人主問 回答彼之尼彌王
彼所知之梵行果 告彼尚未知之者
八「依據卑值梵行者 再生可為剎帝利
依中位者得成神 最上位者將清淨 6
九 無家而住苦行者 再生將為清淨身
力行布施雖可貴 欲得真實卻不易」
99 天帝以此等偈說明住梵行者有大果報後,並指示出昔日之王等雖行大布施,然
亦不能越欲界。
一○ 都帝婆與薩迦羅 穆洽林達與塞羅
巴吉羅薩阿塔伽 烏西那羅阿薩迦
除去以上八王外 還有普脫伽納王
一一 彼等其他諸王等 剎帝利與婆羅門
彼等各各為施捨 然仍不免為餓鬼 7
本生經十一 四五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六
如此顯示梵行之果報實較布施之果報為大,今再指示出住梵行而能超越餓鬼之
世界,再生於梵天世界之苦行者等曰:
一二 真實此等無家人 苦行人等超越行
雅馬哈努七人仙 蘇馬雅伽與馬伽
一三 薩姆茲達巴拉陀 瑪諾迦瓦為第六
加利加拉茨奇雅 [以上共為七仙者
以下再說四位仙] 安吉羅薩迦薩婆
還有奇薩瓦洽仙 阿奇提仙[共為四]
100 如此住梵行者有大果,作從傳承而來之敘述後,今再續說以前自己所見之事:
一四 北方有河名西達 8 此河極深渡過難 9
岸邊金山常輝映 蘆葦形成焰之色
一五 森林及山草延伸 香具之樹有諸樹
昔日古仙有一萬 彼處仙人為常住
一六 布施持戒與自制 吾對彼等最優敬
修持吾為無上行 捨眾而去修淨行 10
一七 出生為高或為卑 吾等族姓有上下
最上之人可歸依 諸人皆為業所縛
一八 一切非法之族姓 行將趣下墮地獄
若為清淨之法行 一切族姓能最上
102 彼如是云,更教示謂:「大王!假令雖云梵行較布施有大果,然此二者皆偉大人
物之思考,故勿懈怠,應為布施與守戒。」帝釋語畢,歸往自己之住居。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 諸神之王語如斯 摩佉婆舍脂缽低
說諭毘提訶之王 諸神之國出發去
於是諸神群眾向帝釋云:
「大王!先前貴君姿態未見出現,往何處而去耶?」「諸神彌絺羅之尼彌王曾起一
疑念,予往答其問,拂清彼王之疑念而前往。」彼如斯云,更以偈說明其理由:
二○ 來集尊者御身等 吾說之言傾耳聽
本生經十一 四七
--------------------------------------------------------------------------
小部經典十六 四八
世間之人為正行 數多高下之族姓
二一 其中賢明冀善者 如彼現世尼彌王
彼王制敵之勝者 布施毘提訶人等
二二 彼之布施行不斷 彼王忽爾浮起思
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將為存大果
103 爾後彼則一無省略說示王之特質。諸神聞此,欲往會王:「大王!尼彌王為吾等
之師尊,從彼王之教,以其恩蔭,使吾等能得神之幸福。吾等欲與相會,或由大王
呼喚彼王請與吾等會面。」
帝釋允諾:「甚善」,即喚摩多梨云:「摩多梨!汝繫結皮禪延多車赴彌絺羅載尼
彌王於神之乘物,伴其來此。」摩多梨承應而繫車出發前往。然而帝釋與諸神互語,
命摩多梨繫車之間,依人間之數算,已過一個月之久。如此尼彌王於滿月之夜,續
行布薩,開東窗坐於殿上大廣間中,受大臣等圍繞,熟考戒事之時,由東方天空滿
圓之月昇起之同時,其車出現。諸人夕食完畢,坐於各家之門口,而為喜樂言語時
云︰「今日有倆個月亮昇起。」然後彼等於交談之中判知車來之事,諸人相互謂云︰
「彼非為月,乃是馬車。」漸漸清晰見來千頭之信度馬、馭者摩多梨及皮禪延多車輛。
諸人思考:「神之乘物前來往誰處耶?」「此非任何其他之處,乃我等之王為所相應
處;此向王處而來之皮禪延多車必為帝釋所遣送而來,為對我等之王相應之事。」於
是非常歡喜而說偈:
二三 誠為此世之奇蹟 身毛逆豎吾等喜
神之御車今到來 王現高名毘提訶
然於此等人互語之間,摩多梨如風速而來,而將車轉至窗之檻處,著於後端,
預為能使乘車之狀,向王招喚請乘之意。
104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二四 具大神力神之子 神之馭者摩多梨
毘提訶國彌絺羅 招喚彼之尼彌王
二五 速請登車王乘駕 四海之王更秀優
天帝現在仞利天 諸神希冀見爾面
想與汝會諸天神 於今坐集善法堂
本生經十一 四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五○
王自思考:「予未嘗得見之事,於天之世界將見。而摩多梨對自己顯示好意,予
將前往。」於是向宮中女官等與一般民眾告示曰:「予不久歸來,諸人勿懈怠,可積
布施等之福德。」而後登車。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二六 毘提訶國彌絺羅 是為尼彌王住處
彼王速由玉座起 欲往天庭向車乘
二七 向彼乘坐神車王 馭者摩多利云斯
四海之王!最秀優 爾以何道吾將導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於王自思考:「些二處任何一處予尚未見,二者予皆欲見。」彼云:
二八 摩多梨!神之馭者 善惡兩道汝導吾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如是摩多梨問:「二者不能一次得見,因此予詢問欲見。」更唱偈曰:
二九 四海之王!最秀優 任何吾先將導汝
作惡之人所住道 積福者之所在處
105 於是王自思考:「自己當然往諸神之世界,故寧作見地獄之事。」彼唱次之偈:
三○ 吾寧將見地獄界 此為惡人所住處
彼處諸多殘忍行 犯非德業之世界
於是使見威塔拉尼 11[灰河地獄]。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一 摩多利向王示彼 難涉威塔拉尼河
滿溢灰汁煮立沸 灰汁高熱等火焰
如是王見於威塔拉尼受大苦被壓碎之生物,為恐怖所襲,彼向摩多梨詢問:「究
竟此等之生物犯如何之惡耶?」彼對此說明。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二 實彼王問摩多梨 「吾見諸人陷苦患
106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墮灰河 諸人究竟犯何惡」
本生經十一 五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五二
三三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四「人世強者欺弱者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此諸人等墮灰河」
如斯摩多梨答彼詢問。而王見灰河地獄已畢,彼不再見彼地獄,驅車前進,而
此次則示現犬之嚙食之處。王見此恐怖戰慄而訊問,彼即為作答。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五「黑色雜色 12 之鷲犬 大鴉之群亦貪食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大鴉貪食此人等 此諸人等犯何惡」
三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七「貪婪鄙吝此人等 讒謗沙門婆羅門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惡狗道 大鴉貪食此人等」
107 三八「13 焰包地上鎗踉者 赤熱鐵棒被打叩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鐵棒打臥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三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彼等人世更行惡 作惡無分男與女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今被鐵棒打臥地」
四一「他者人等墜火坑 全身焦爛 14 呻吟泣
108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墜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四
四三「合作求財此人等 作證債務使無效
人王!彼等欺人眼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墜入火坑成呻吟」
四四「火燃身焦為焰包 吾見赤銅大釜燒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落銅釜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是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六「有德沙門婆羅門 害之惱之更為惡
彼等生惡無法業 倒身落入赤銅釜」
109 四七「捵拔其首又扭曲 浸沸燒者熱湯中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頭破摧臥滾釜中 究竟彼等犯何惡」
四八 神之馭者摩多利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九「彼等人世更為惡 捕獲諸鳥緊勒首
人王彼更害人群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頭破摧臥滾釜中」
五○「岸邊不深水又豐 渡津更善此河流
熱火焦燒將飲水 將飲之水成穀殼
五一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將飲之水成穀殼 究竟彼等犯何惡」
110 五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三「清淨穀類混穀殼 不正之事與買者
今斯熱火焦乾喉 將飲之水成穀殼」
五四「以箭或劍並用槍 穿刺兩協哀聲喚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本生經十一 五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六
以劍刺臥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惡」
五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六「彼等人世無禮行 盜取人物立生計
穀類財貨與金銀 牛馬水牛與羊類
彼等生惡無法業 為劍刺臥此人等」
111 五七「或者頭首被縛捆 將身拆散被堆積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等人體堆積臥 究竟彼等犯何惡」
五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九「15 屠羊屠豬捕魚者 牛馬水牛與羊類
橫被屠宰列屠肆 彼等生惡無法業
[死後生入此地獄] 拆體積臥此人等」
六○「此為充滿糞尿池 惡臭不潔腐杇殠
饑渴不堪人食此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食糞尿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一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二「執行刑法虐待友 常為瞋念耽殺人
112 彼等生惡無法業 害友愚人糞尿食」
六三「此池充滿血與膿 惡臭不潔腐杇殠
熱火焦燒人食此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食血膿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四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五八
六五「彼等在世殺父母 及殺應供重罪者
彼等生惡無法業 今食血膿此人等」
六六「如以百鎗壞之盾 汝見以鉤刺其舌
113 恰如投魚地上顫 出痰叫喚何緣故
六七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此諸人等嚥鉤臥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六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予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九「此諸人等來市場 無視以值正買賣
貪財枉法弄奸策 隱蔽行如鉤魚鉤 16
七○ 隨從自所為之業 奸策誠然無逃處
彼等生惡無法業 今嚥鉤臥此人等」
七一「身體被割此女等 彼女叫喚泣伸腕
滿身血污塗穢膿 有如屠家拆解牛
女等常被埋地下 上身出地火包熔」
114 七二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被埋地中此人等 上身出地火包熔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七三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七四「彼女人世貴家生 多為不正不善行
棄主而去為奸婦 愛樂之故他家行
此等諸女樂於世 上身出地火包熔」
七五「如何或者足被捉 腳上頭下墜火坑 17
御者見此吾恐怖 神之馭者將問爾
115 此諸人等墜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惡」
七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本生經十一 五九
--------------------------------------------------------------------------
小部經典十六 六○
七七「彼等人世行無禮 征服他人之少妻
斯者奪取優財物 腳上頭下墜火坑
七八 彼等彼處幾多年 倍嚐苦患入地獄
自為之業隨順者 惡業誠然無逃處
彼等惡生無法業 今此人等墜火坑」
馭者摩多梨如是云畢,地獄亦即不見,更驅車前進使見懷邪見者之苦地獄。而
彼仍被詢問,加以說明。
七九「此等高低數多樣 地獄中見可怖者
御者見此吾恐佈 神之馭者將問爾
彼等受苦甚強烈 酷銳苦患今受之
[死後生入此地獄] 究竟彼等犯何惡」
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惡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一「彼等人世懷邪見 賴此作惡彼等愚
116 己引他人入邪見 數多生惡懷邪思
彼等受苦甚強烈 酷銳苦患今受之」
在神之世界,諸神眺望王之到來,群集坐於善法會堂;帝釋自思:「究竟為何摩
多梨迎遲?」彼熟考得見,知有如斯之理由。「摩多梨可顯示為卓越之使者,『大王!
如是云說,地獄是苦。』彼乃教示地獄之道。然而尼彌王命盡之前,雖然前往,但
亦不能到著全部地獄所未現之處。」於是天帝疾向一神遣命:「急遽伴王前來。」彼急
往告知,摩多梨聞言云事不宜遲,四方諸獄,一次使王得見,而唱偈言:
八二 大王爾速見 惡業者住家
在家無法者 趣不德之國
王仙速赴會 諸神之王前
如斯云畢,摩多梨驅車向神之世界方向前進。王往神之世界首先第一所見之物
──有十二由旬用摩尼珠與黃金所作之圓形屋頂,以一切之飾物裝飾,具有園池,
117 採取劫樹 18 圍繞,此乃女神比羅尼之天上宮殿,而此女神坐於高層建築物中之寢床
上,有千人之天女圍繞,顯示開窗眺望之姿──。王問摩多梨唱偈,彼亦又向王說
本生經十一 六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六二
明。
八三「天宮見有五圓蓋 床之正中飾華鬘
唯一女神彼處坐 示現大小之神力
八四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女究作如何善」
八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六「汝聞彼女在世時 生為婆羅門之婢
有客適時來乞食 如母見子女每喜
彼女有德不惜物 而今快樂生天宮」
118 如此云畢,摩多梨驅車前進,示現蘇那奠那神之七處黃金之宮殿。王見此天宮
及彼神之莊嚴,詢彼之前業,摩多梨又對此回答。
八七「高聳七天宮 映照輝光明
彼神 19 威力大 一切嚴粧飾
彼神女群隨 遊步遍邊區
八八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生前彼作如何善」
八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蘇那奠那彼居士 彼為布施行之人
彼為出家之人等 曾造七處之住居
九一 住於彼處出家者 彼均施捨以敬待
或施衣服與食物 或施寢具點火具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九二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20
或亦又於其他日 21 具守八戒無改移 22
九三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達犯 23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本生經十一 六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四
119 彼如此語蘇那殿那之前業後,更驅車前進見水晶之宮殿──其高二十五由旬,七
寶所造之柱具有不知幾百,為幾百之高層建築物所裝飾,為鈴鐸鳴響之網所圍繞,
金銀之幢柱高高建立,又有種種花彩之苑林所裝飾,具有快樂之蓮池,為奏巧妙歌
曲之天女等所圍繞──。王見彼天宮,詢問彼天女等之前業,摩多梨向彼回答。
九四「天宮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中有美女群 優美高閣集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九五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女究為如何善」
九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七「此處此世彼女等 布施持戒優婆夷
彼等心中常清淨 布薩不怠立真理
女等有德不惜物 快樂今世生天宮」
更又驅車前進,見一摩尼珠之宮殿,安全高聳立於平坦之地上,恰如摩尼珠之
山,相互輝映而立之狀,聞神歌與音樂,由數多之諸神圍繞──。見此天宮,王詢
問彼等諸神之作業,摩多梨回答。
120 九八「天宮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酩置具好地 均整被計量
九九 大鼓小鼓嗚 歌舞奏伎樂
天音響快耳 音色使心樂
一○○ 實吾聞斯響 如斯美物音
昔嘗吾不知 未見亦未聞
一○一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三「彼等諸人在此世 布施守戒優婆塞
本生經十一 六五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六
或修苑林與井戶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四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五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六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等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斯向王語彼等之前業後,更驅車前進,又見其他之水晶宮殿──為數多之高層
建築物所莊嚴,由種種之花遮蔽,優美諸樹裝飾,流水不濁之河環繞,岸上種種之
121 鳥囀嗚,天女之群圍繞一有福德者之家──。王見此天宮詢問彼之前業,摩多梨對
此言說。
一○七「天宮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美麗天女群 優美高閣集
一○八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圍繞岸 種種花樹生
一○九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一○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界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一一「彼在金毘羅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及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一二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一三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一一四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本生經十一 六七
--------------------------------------------------------------------------
小部經典十六 六八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此向王語前業後,更驅車前進,又見其他水晶之宮殿,比較前之天宮,只多
為種種之花與果物所被,數多之樹木叢生──。王見此天宮,詢問具此幸福神之前
業,摩多梨答此。
一一五「天宮成水晶 造立善映照
美麗天女群 優美高閣集
122 一一六 飲食與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圍繞岸 種種花樹生
一一七 羅闍那樹劫比他 菴婆娑羅閻浮樹
鎮頭迦與毘雅羅 此諸多樹常結果
一一八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為如何善」
一一九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彼在彌絺羅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二一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二二 向此諸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二三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借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如此向王語前業後,更驅車前進,見與前同樣之琉璃宮殿,而仍詢問彼處享受
幸福神前業之語。
一二四「天宮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配置具好地 均整被計量
一二五 大鼓小鼓鳴 歌舞奏伎樂
本生經十一 六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七○
天音響快耳 音色使心樂
一二六 實吾聞斯響 如斯美物音
昔嘗吾不知 未見亦未聞
一二七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123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二八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九「彼在波羅奈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三○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三一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二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更驅車前進,見似朝日之黃金宮殿,仍問住於彼處神幸福之語。
一三三「恰似昇朝日 如燃大真紅
天宮黃金成 彼似朝日姿
一三四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三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訊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三六「彼在舍衛城之市 彼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與水井 開闢給水道幾條
一三七 高潔之人應供者 更對此等與尊敬
或施衣服與食物 坐臥之具必需品
一三八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淨心作布施
本生經十一 七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七二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九 或亦又於其他日 具守八戒無改移
常常住於布薩行 嚴守諸戒不違犯
彼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樂生天宮」
124 如此彼對語此等八天宮時,諸神之王帝釋云:「摩多梨太為遲慢」,更疾遣其他
之神。摩多梨聞此言語,業已不能猶豫,一次使見諸多天宮,而對王詢問於彼處享
受幸福者等之前業,仍與以教示。
一四○「數多聳立在空中 此等天宮黃金成
如在雲間光閃耀 光輝映照遍大空
一四一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天宮快樂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四二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四三「監確受持以淨心 彼等修學諸善法
履行師尊之言論 等正覺者 24 之教說
大王爾今之所見 為此等者之住居」
如此說示空中天宮之後,出力往帝釋之前繼續云:
一四四 大王爾已見 惡業者住家
積福業之人 爾已見住居
王仙速赴往 諸神之王前
125 如此語畢,驅車前進,使見圍繞須彌山 25 存在之七帶山 26
此詢問摩多梨之事而言曰:
一四五 千頭馬繫曳 王立神車上
於西達內海 27 眺見諸聳山
彼向御者問 此等云何山
如此由尼彌王所詢問,神之子摩多梨云:
一四六 28 須陀蘇那迦羅毘拘 伊沙陀羅由犍陀羅
尼民陀羅毘那多迦 阿沙干那巨大七山
本生經十一 七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四
一四七 29 西達內海此等山 順次聳立諸高山
大王汝今見諸山 30 四大天王之住居
如此教示四天王天後,更驅車前進環繞三十三天質達庫達樓門,使見帝釋之像。
王見此詢問,摩多梨回答。
一四八「多樣之形更為美 種種之色汝親見
以虎守衛如彼狀 帝釋之像滿威嚴
126 一四九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實則此門如何呼 吾今問爾請答吾」
一五○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五一「此為神王之入口 質達庫達被稱呼
31 須陀羅那之山頂 此城門位有光輝
一五二 多樣之形更為美 種種之色汝親見
以虎守衛如彼狀 帝釋之像滿威嚴
王仙請由此門入 請汝進入無穢地」
摩多梨如斯云畢,使王入於諸神都城之中──於是作如下之言:
一五三 千頭馬繫曳 王立神車上
大王驅車見 諸神集會堂
王立於神馬車之上,更進而認別善法會堂,彼詢問摩多梨,對此加以說明
一五四「恰如秋日之蒼穹 如見紺碧之色彩
此天宮由琉璃成 彼亦擬似之姿容
一五五 御者見此吾歡喜 神之馭者將問爾
實則此宮如何呼 吾今問爾請答吾
一五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彼被詢問說明斯
吾知此為福業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127 一五七「善法被言蘇丹瑪 見此會堂之外觀
琉璃之美多彩色 造立更為善木支
一五八 更為善作八角柱 一切皆為琉璃造
本生經十一 七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六
彼處皆為三天神 中以帝釋為上首
一五九 繼思人天諸神事 而今彼等在共坐
王仙請由此處入 諸神對爾將滿悅」
諸神坐而眺望彼王之來,諸神聞王來,手中持天之香料、香水及花,向質達庫
達樓門之處往迎,而供養香等,導王入善法會堂。王由車降下入會堂之中,諸神勸
彼就坐,帝釋亦勸王就座,且以愛樂之態行止。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六○ 32 乍見彼王來 諸神出歡迎
「大王汝善來 尚未將歡待
王仙汝請進 神王之前坐」
一六一 帝釋致歡迎 彌絺羅之主
座席與愛樂 婆娑婆勸進
一六二「吾之住居爾統世 爾之到來亦善哉
一切愛樂皆完具 此之天上且暫住
此非人世之愛樂 此為三天所享受」
如此王由帝釋勸受愛樂而答謝云:
一六三 33 恰似請得乘天輿 如同冀望獲財物
由此將能得幸福 此為依據他人施
128 一六四 34 吾將不求他人施 依據他人得幸福
自求積德有幸福 此吾特異之財物
一六五 如是吾行於人世 數多善事吾將行
或以靜住行布施 或依攝根持諸戒
如此諸行有幸福 堅持將無後悔生
如是摩訶薩向諸神以美妙之聲說法。彼繼續說法,依人世之計算,滯在七日之
間使諸神歡喜彼於諸神真實之中,敘述摩多梨之德狀:
一六六 神之馭者摩多梨 御身誠多數不盡
世間人行善惡業 對吾說示諸世界
於是王向帝釋云:「大王!予欲往人間之世界。」帝釋吩咐:「如是汝摩多梨!汝
本生經十一 七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七八
伴尼彌王往彌絺羅。」「謹遵臺命。」彼即準備車輛。王與諸神之群交互為告別禮後,
與諸神告別乘車。摩多梨驅車向東方到達彌絺羅。諸人望見神車喜云:「我等之王歸
來!」摩多梨右繞彌絺羅市後,由彼之窗處降下向摩訶薩云:「大王!予歸矣。」彼告
別後歸往自己之住居。諸人圍繞彼王詢問:「諸神世界為如何者?」王即敘述諸神及
諸神王帝釋之幸福使聽聞後云:「汝等積累布施等福業,如此則再生於諸神之世界。」
而為諸人說法。其後,彼由理髮人告以彼生白髮時,拔去白髮,授與理髮人優良之
村,自己希望出家,使王子繼承治國。於是王子詢問:「父王!何故欲出家耶?」於
是彼語前偈:「吾之頭諸髮,白髮齎來老,死神之使現,為吾出家時。」彼如先王等
出家,住此菴婆園,而修四梵住,再生梵天界。
佛為說明彼出家之事,唱最後之偈:
一六七 毘提訶國彌絺羅 尼彌王事斯云終
彼行數多之布施 自制持戒得其德
然而繼續之王子伽拉羅佳那迦破其系嗣而不出家。
結分 彿說此法語後云︰「汝等比丘!彼非只為今者,前生如來亦敢行大出離
事。」佛作本生之今昔結語:「爾時之帝釋是阿那律,摩多梨是阿難,八萬四千之諸
王佛之是隨從人等,而尼彌王則是我也。」
註 1 暹羅本有 Nemiraja–j。C P.6.Nimiraja 六度集經八[八七]摩調王經(大正藏卷三、
四八 b)M,83.Makhadeva (M.II.P74)中阿一四[六七] 大天捺林經(大正藏卷一、五
一一 c)增阿四八[五○四](大正藏卷二、八○六 c).J.9.Makhadeva(J.I.P.137)Barahat.
24.Magha–deviya jataka"(Bharhut.PI.XL VIII.2)等參照。
2 Yada 註釋及二一偈有 yatha。
3 底本之 Kam,Kham 訂正為 Kamkham。
4 Maghava 帝釋之異名。為此名者,據說為出生於摩揭陀國之 Macala 村婆羅門之家,
積種種之善行再生三十三天成為帝釋。(Dhp,A.I.P.265f.)
5 Vasava 帝釋之別名。彼前生與諸人住處(Vasa)之故,或以衣(Vasa)布施之故,或
Vasu 天之主之故而有此名。
6 再生梵天界之事。
本生經十一 七九
--------------------------------------------------------------------------
小部經典十六 八○
7 依註釋中謂欲界之諸神,為色等煩惱事之故,希冀其他,因為可驚之事而成餓鬼。
8 Siba 此處指為河(nadi),然恐為內海之意義。見以後之 P.125。
9 依註釋中有:「何以故?彼河水為極精細之質,因此,即或孔雀尾之羽落於彼處不能浮
起,沉落於河底。因此謂之沈沒(Sida)之名」。
10 註釋於此處詳述帝釋之前生。大意是說在此樂地住有一萬仙人等向各處出而行乞。其
中一
人來至 Baranasi 偶遇司祭官之家乞食,以此因緣使司祭官出家。出家後往見國王,由
王囑記應向一萬仙人布施,彼依神通力率領王及王之軍勢至雪山,隨王之欲使行布施。
王
後來於彼處作市,從事農業,彼時之王即是自己云云。
11 Vetaran1(Vaitarani)為在地獄中之河。漢譯謂之灰河與此相當?cf.J.NO.530 San
kicca-J(V.PP.261ff.)
12 Sama(註、夜色)Sabala.(註、雜色及白黑黃色)以後在 mahanaradakassapa-jataka
(NO.544)中,以 SabaIA 及 Sama 為在 Lokantarika-niraya(世界之端地獄)中
之兩隻犬。(J. VI.P.247.)然今之場合,註釋解作以上之五色之犬。
13 「以下其他之訊問被說明,均為同樣之方法」(註釋)。
14 在底本中雖然有 Phunanti 而如異本則應讀為 thnnanti。
15 就此偈 J.V. P.270 參照。
16 註釋:「將如此等等價值之物取為賄賂,象馬等或金銀等──不論生物,無生物。放置
不
論,將買手與百之物與以五十,剩餘之五十彼等之間分配取得。」
17 naraka 註釋為滿燃炭火之坑。
18 Kappa-rukkha“wishing-tree"任何所欲之物,皆可授與之神話之樹。
19 Yakkha 註釋有為 eka-devaputta。
20 布薩日(uposatha divasa)為新月及滿月之日及其中間之。即依月之大小,其新月與
滿月為半月(pakkha)之第十四日(catuddasi)與第十五日(pancadasi)之任何一日,
中間之日,則為由新月滿月各各之第八日(atthami),以上為一個月四回。
21 Patihariya-pakkha 以上為規定布薩以外之祭日。註釋中謂為第八日之過與不足,則成
為第七又第九日,十四日、十五日之過與不足,則成為十三日十四日半月最初之日。
本生經十一 八一
--------------------------------------------------------------------------
小部經典十六 八二
22 atthanga-susamagata,(善具八支)在布薩日一般在家者保持身體清淨守八戒(八齋
戒)。為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非時食、觀聽歌舞、著華鬘好香塗身之八戒。
23 九二偈並有此之一句出自 J.IV.P.320。
24 註釋謂為迦葉佛。
25 Sineru(or SumerU,Meru)譯為須彌山妙高山。為一世界中心之山,一世界為圍繞此山
次示七山重疊,各山之間形成內海。世界之周圍有鐵圍山,於此七山最後者之間之外
海中
存有人間所住之四大洲。以上之山海所謂九山八海。
26 satta paribhanda-paddata 為順次圍繞須彌山之七金山,見次之四六偈。
27 Sidantara 註釋作為 Sida 大海之間,此與前出之一四偈同樣,其水述為孔雀之羽皆沉
之精細度。而在一四偈以之為河,此處則為大海。更再見於註 29
28 前出之七山,即七金山 Sudassana(4 善見)Karavika(3 擔木)Isadhara(2 持軸)
Yugandhara(1 持雙)Nemindhara(5 持邊)Vinataka(6 象鼻)Assakanna(7
馬耳)。此處所附番號乃示現圍繞須彌山之順序。
29 註釋以為在各山中間各有一所謂 之內海(S1dantarasamudda)。一般各山中間之內
海,均附以山之名稱,例如 Yugandharesagara (由犍陀羅海)。
30 七金山乃為四天王(Catumnaharaja)之封邑。
31 註釋有須彌山頂,三十三天即存在於須彌山頂。
32 一六○──一六二偈出自 J.IV.P.336。
33 一六三──一六五偈出自 J.IV.P.338。
34 就此偈 J.II. P.257 參照。
本生經十一 八三
--------------------------------------------------------------------------
小部經典十六 八四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