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達龍本生經
Bhūridattajātaka (Ja 543)
[菩薩═龍]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舍衛城時,對行布薩之優婆塞所作之談話。於布薩之日,
彼等晨朝行布薩作布施,食後,香及華鬘各各在手向祇園出發,於聽法語時間坐於
傍側。佛向法堂出來,坐於裝飾之佛座巡迴眺望諸比丘眾,比丘眾中有關誰人之法
158 語開始時,如來即與其人交談。因此,是日佛了解有關優婆塞前生之行為關聯之法
語開始,佛與優婆塞等交談,佛問:「汝等優婆塞!汝等行布薩耶?」「我等行之,世
尊!」佛言:「善哉善哉,優婆塞等!汝等修行善事,然汝等受如我之佛所教修行布
薩之事,不足為奇,昔日之賢人等無師而尚棄捨絕大之榮譽而行布薩。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二八
裝飾葉庵之中,於經行處撒花後回歸龍之世界。彼於其日寢於花之寢床,翌日思考:
「究竟誰飾此庵耶?」於是作出發採樹實之狀,於由葉庵不遠處隱身站立。龍女又持
許多香花來至仙處,王子見此非常美麗龍之少女,完全心起愛戀,而不使自己之姿
使見,俟龍女入葉庵準備寢床之時入內,「貴女為誰?」彼問。「少年之龍女,貴君!」
「有無夫婿?」「貴君!予無夫君,乃一寡婦。」彼女答覆問曰:「然則貴君住於何處之
人?」「予乃波羅奈王之子,名梵與王子。貴女捨棄龍之世界,為何而彷徨耶?」「貴
君!予在彼處眺望有夫之少年龍女等之幸福,心懷煩惱而不滿,離彼處為索夫而彷
徨。」王子云:「予亦非為信仰而出家,由父所逐而來此住居,貴女可勿憂心,予可
為貴女之夫,二人一同和睦生活,豈非盡善?」彼女應諾:「甚善!」爾來二人和睦一
同居住。彼女依自己之威神力化作奢華之家,持來奢華之寢臺,準備寢床;由此以
來,已不食樹之根食,而食諸神飲食之物。其後龍女妊娠,生出一子,取名薩佳羅、
160 布拉夫瑪達陀。當彼步行之時,彼女又產一女子,因在大海之岸邊所生,取名薩姆
茨達佳。
然住波羅奈有一獵師,時常來此場所。彼受歡迎,看出王子之事,滯留數日之
後,彼云:「王子!予將向王之一家申告貴君住於此處之事。」彼出,往赴都城。時
王駕崩,大臣等於葬禮殯送後,第七日一同集合商談:「大王不在,國不能立,然王
子之居所住處,究竟生死不能判明;應以華車 3 解放獲得可為王位之人。」恰於此
時,獵師到達都城,聞得此語,往大臣等之前云:「予為於王子處生活三四日而歸來
者。」並使大臣等聞其一部始終之事。大臣等聞此,向彼表示敬意,依彼之道為引導
而往彼處,而受歡迎之彼等告以國王駕崩之事:「王子!請返國統治。」彼等申告。
王子:「須知龍女之心。」而往龍女之處。「貴女!予之父王死去,大臣等前來促予繼
承王位。尊女!前往,予二人治理此十二由旬之波羅奈國,汝有一萬六千之宮女隨
行。」女云:「予不能前往!」「何以故?」「予為持毒者,急激發怒者,雖僅有小事而
發怒。而與夫人等一同居住,夫人等之相爭,實甚深酷,若予見某事,或聞某言而
紛亂發怒,恰成以大拳撒散諸人之結果。以此理由予不能前往。」王子翌日亦再懇願。
彼女向彼作次樣之言:「予以此理由,無論如何,亦不能前往;然此二人之予子,非
是龍子之狀,而為與貴君同棲之人間兒童,若貴君愛予,請勿疏待此子女等。然此
等子女為水生者,身體纖弱,往陸路之時,為太陽之熱而易疲困至死,因此作獨木
本生經十一 一二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
舟,其中滿盛以水,請伴子女為水遊之戲;而在都城之中,為二人於住居之中,請
161 製作蓮池,如此則子女不死。」如是言畢,禮王子右繞之後,擁抱子女,使寢於乳間,
接吻其頭後,交付王子,而悲痛由後處消失姿態,往龍之世界而去。王子亦心為悲
痛所塞,眼中湛忍滿淚由住居出來,拭淚後往大臣等處,彼等即於當場為灌頂後云:
「大王!請往都城。」王云:「然須急作獨木舟載於車上,中滿盛水,水上可撒種種之
花,吾之子女水生之人,子女等於此中遊戲為樂。」大臣等依言而作。王到達波羅奈,
入裝飾之都城,由一萬六千善於歌舞之宮女等及諸大臣等圍繞坐於殿上之大廣間,
而於七日間連續飲非常之飲物。又為其子女製造蓮池,二人之兒童,常於其中遊樂。
某日向蓮池入水之時,有一隻龜入來,彼不能發現逃處,乃橫臥於蓮池之底。
子女等遊戲之時,彼露頭於水上,子女等眺望後,又再沈入水中。子女等見彼恐怖,
往父王之處告訴:「父王!蓮池之中,有一夜叉,威脅予等。」王命家臣等:「前往捕
彼前來。」諸人投網取龜,抬送王前。王子等見此:「父王!此為鬼也!」大聲叫喚。
王對子女愛情,向龜發怒,命令臣下:「往將此龜適當處罰。」於是某者云:「此為王
之仇物,用臼杵將其搗碎磨粉。」又某者云︰「三次煮食。」有者謂︰「在炭火之上燒
烤。」有者謂:「置於壺中煮之。」然有一人畏怖於水之大臣云:「將其投入耶蒲那河
之旋渦流中,如此則彼在其中將受大苦,實再無如此嚴重之刑罰。」龜聞此言出頭云:
162 「噫!予對貴君從未作何惡事,何以為如此嚴厲之懲罰?其他之處罰予尚堪能忍耐,
然此實為過酷。請勿作此言說。」王聞此語云:「必須依彼之狀而為。」將龜投入耶蒲
那河中。龜於龍之世界落於某一水流,乃赴龍之世界,然在水流中遊戲之提頭賴吒
龍王之子等看顧年幼之龍女等,見龜而言曰:「將彼奴隸捕獲。」龜自思:「自己由波
羅奈王手中逃來,此次再為此慘忍之龍手中之物。有何方法能得逃出耶?」「有一方
法,只有虛言。」「貴君等往提頭賴吒龍王之處,何故不申述斯言耶?──予名奇托
秋羅龜,乃波羅奈王之使者,派至提頭賴吒之處。我等之王云欲贈女與提頭賴吒,
派予前來。予欲會龍王。」龍等歡喜伴彼往龍王之前,申述其事。王云:「伴來」,雖
然呼彼見之而不喜云:「如此猥索不揚身體之物,不能當使者之役。」龜聞其言云:
「依王之見,須多羅樹般大之使者為何必要耶?身體之大小並非標準,於使往之處,
完成任務,豈非標準耶?大王!我等之王有諸多使者,陸上之事,人等為之,空中
有鳥,水中有予為使。予名奇托秋羅可為申告,受王寵愛,被任其役,願王勿謗。」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二
彼讚自己之德。於是提頭賴吒問彼:「然以如何目的由王所遣?」「大王!我王申言:
『予與全閻浮提之王等結成友好。此次為與提頭賴吒龍王結好,欲贈予女薩姆茨達
佳。』以故遣予前來,請勿遲滯,貴君請遣家臣與予一同,決定日期,受取王女。」
163 龍王甚喜,對龜表示敬意,龜與四人之幼龍被遣送前往。四龍承命,捉龜出龍之世
界。龜見耶蒲那河與波羅奈中間有一蓮華池,心生一計思欲逃跑,作如次云:「諸位
幼龍,我等之王與其一家之人等,見予於水中往來,歸王宮時懇求欲得蓮華之蓮根
及莖,予為此諸人等摘取此物,請解放我。汝等雖不見予,總知予已先往王處,予
於彼處再與貴君等相會。」幼龍等信用於彼與以放縱。龜於彼處之某處沈沒,龍等不
見彼而思考:「我等向國王之處前往。」 於是循道而進,至王之處作婆羅門之姿近前。
王表歡迎問曰:「由何處而來耶?」「大王!由提頭賴吒之前。」「有何緣由耶?」「大
王!予等為彼之使者。提頭賴吒敬訊貴君安泰,又對貴君之欲求,竭誠奉上,我王
申願貴君之王女薩姆茨達佳為我等王之后妃。」彼等如斯云已,為說明此事唱第一之
偈:
一 提頭賴吒王住居 如何將成有限寶
貴君吾王授姬事 一切王爾將辦到
王聞此唱第二之偈:
二 吾等與龍結婚姻 如何之時未嘗有
如此婚姻不適宜 如何吾等得為耶
幼龍等聞此云:「若貴君認為與提頭賴吒之結合為不適當,何以汝自己之從者奇
164 陀秋羅龜向我王云:『欲贈薩姆茨達佳王女。』向我等之王遣彼使者?如此派遣,
而今成如是侮辱我王。對貴君等如何作為為適當,為我等欲承知之處,我等乃是龍
身。」彼等威脅國王唱次之二偈:
三 汝之生命汝王國 人棲之洲將被棄
實則龍怒如斯者 一切之物不得存
四 大王!爾乃人間主 爾未具有威神力
波留尼子耶蒲那 4 5 爾今所為將辱彼
於是王唱二偈:
五 提頭賴吒名聲高 非吾前能侮辱者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四
實彼龍族之君主 數多龍族仰尊位
六 龍蛇將成大威德 吾姬為妃不相應
毘提訶國之王族 尊生薩姆茨達佳
幼龍等思欲以龍之鼻風殺王:「我等為決定日期而被遣來者,殺王而歸為不適
當,我等往告大王處置。」於是由其場所消姿而歸。龍王問曰:「汝等受得王之女耶?」
「大王!貴君實無理由派遣予等前往各處。」彼等怒云:「若王欲殺予等,請即殺之。
165 彼王謾罵毀謗貴君,誇稱其生之尊貴,使自己之女居於高位。」彼等所云言王所未言,
使龍王激怒爆發。彼命令集合自己之家臣云:
七 阿婆羅龍先騰起 6 阿濕婆多羅龍次
傳令一切諸多龍 「前往波羅奈進行
然則任何不為害」 [若違吾令不得生]
然,龍等向龍王云:「若任何人亦不可害,我等往彼處,將如何為之耶?」王云:
「如次之樣為之,予亦如是為之。」彼唱二之偈:
八 王之住居與蓮池 或於車道十字路
漫長樹稍將身垂 長大樑門伸軀體
九 吾以純白大軀體 盤捲宏大此都城
蜷拘盤旋而不動 一切迦尸人生怖
龍等依令如右狀實行。
166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 彼聞此言辭 龍蛇等多姿
波羅奈行進 然亦無何害
一一 王之住居與蓮池 或於車道十字路
漫長樹梢將身垂 長大樑門伸軀體
一二 實見彼長垂 女等甚畏怖
見龍作龍蓋 長噓並嘆息
一三 波羅奈諸人 恐怖患戰慄
展腕彼等叫 王女贈龍王
王在寢臥,先前因曾受四幼龍之威脅,為死之恐怖所擊,聞都中人等及自己之
本生經十一 一三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六
夫人等歎息:「予之女薩姆茨達佳將贈與提頭賴吒!」於是三次反復聲言。龍王等聞
此,一切均退後一伽浮他 7 距離,而化作出如諸神都城狀之一城市住於其中,發送
167 書信:「欲得遣送王女。」王接受送來之書信,向使者云:「貴君等請歸原處,予經廷
臣等之手,送女到達。」王於使者歸後,呼王女一同登上宮殿最高之房間,王開窗向
女云:「吾女!汝見彼裝飾華麗之城市耶?汝將於彼處為某王之第一后妃。彼城市距
此不遠,若去而不滿足,即能歸來。──汝必須前往彼處。」王教女後,為彼女洗頭,
以一切美飾裝飾,使乘有棚覆之馬車,委交廷臣等之手遣送前往。龍王等烈熱歡迎、
致以非常之敬意。廷臣等入彼都市贈女,獲得諸多財物而返。王女登至殿上,橫臥
於美麗裝飾神仙之寢床,恰於彼時,龍女等扮作佝僂僕婦之狀,作為人間之侍女模
樣,圍繞彼女。彼女橫臥神之寢床,感覺神之感觸而入眠,提頭賴吒抱持彼女與隨
從之龍等一同由其處消失,現姿於龍之世界。王女醒覺眺望此龍之住居,有美麗裝
飾神之寢床,其他黃金所造之高大建築物等,有遊園與蓮池,恰如裝飾為神之住居。
彼女詢問佝僂狀之侍女云:「此都城過於美飾,非予等都城之狀。此究為何人之都城
耶?」「后妃夫人!此乃貴女主人之都城,福德甚小者,不能獲得如此之幸福。依貴
女之大福德而得此。」提頭賴吒亦向其由五百由旬龍之世界以大鼓宣告:「對薩姆茨
達佳現龍蛇之姿者,處以王刑。」因此無一人向彼女現龍蛇之姿。彼女思為人間世界,
與彼龍王繼續樂享於彼處,享受愛之同棲歲月。
都城之章終了
其後,彼女依提頭賴吒而妊娠產子,其子為具可愛之姿,命名須陀蘇那。其後
168 又產子名達達,此即是菩薩,更又舉一子名蘇婆迦,最後所生之子名阿梨吒。彼女
雖然如此生產四子,但尚未知此為龍之世界。但是某日有向阿梨吒云者:「汝母為
人,非是龍類。」阿梨吒思欲查察一見。某日彼飲乳時,突現蛇身,以其尻尾擊打母
踵,彼女見蛇身喫驚,仰天大聲呼叫,將其子摔打地上,用手抓裂其眼,由彼處流
血。王聞彼女叫聲:「后妃因何呼叫耶?」經詢問知阿梨吒之所為。王前來威脅云:
「將此蠢才逮捕,奪其生命!」王女知王發怒,且對其子愛護云:「大王!吾子之眼,
為吾撕裂,請王寬恕。」王因彼女如此請願:「予不處置!」言與寬恕。彼女於彼日開
始知曉此為龍之世界。阿梨吒自此以來名為伽那梨吒[眇目之阿梨吒]。
四人童子,分別漸漸成年,於是彼等之父各與百由旬之國。彼等甚有聲望,各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八
有一萬六千之龍女為侍,父之國亦有百由旬。三人之子,每一個月來會兩親,然而
菩薩則每半月前來,在龍之世界發生之問題,菩薩為之解明。彼與其父一同出發,
奉伺問候毘樓博叉大王 8,以前所發生之問題彼均與以解決。某日毘樓博叉與龍之
家臣同赴三十三天之都城圍繞帝釋而坐時,諸神之間提起問題,任何一人均無能解
釋,然而摩訶薩坐在美觀之椅上與以解明。於是諸神之王帝釋供養神香及花之後云:
「達達汝具與大地同等之廣大智慧,今後可稱為布理達達[宏大達達]。」賜與槃達之
169 名。彼爾來奉伺帝釋前來,眺望美麗裝飾之皮闍延多宮殿,受諸神及天女等圍繞,
觀見極具魅惑的帝釋之幸福,對諸神世界抱持希望。彼自思惟:「予等食蛙之狀態,
如何可為?予歸龍之世界,將為住布薩行,而累積再生諸神世界之業。」彼往龍之世
界向兩親發願:「父親,母親!予望為布薩之業。」王云:「甚善!願汝為之。然汝為
之可矣,但不可往外行之,汝可在此龍之世界無住之某宮殿行之,龍若外出,因有
非常之危害。」彼云:「承知父命。」彼於其世界無住之宮殿庭園及苑林等處住布薩
行,然龍女等手執種種樂器,出悲嘆之音。彼思:「自已住於此處,不能遂行布薩之
業,予將往人間世界積累布薩之業。」如是恐被拒絕,彼對兩親不作任何言辭,向自
己之夫人等云:「予往人間世界,於耶蒲那河岸,有大尼拘律樹,予於其近處蟻穴之
上卷曲而臥 9,專念有四支之布薩,思積布薩之業,予於一夜中捲行布薩之業,太
陽昇起之時,汝等中各十人每次手執樂器,前來予處,向予供養香花,歌踴舞蹈,
然後與予同歸龍之世界。」言畢即赴彼處,捲曲於蟻穴之上:「予之皮膚、腱骨、血
肉,有欲取者請即持往。」彼專念有四支之布薩,身體現鋤柄大小而臥,行布薩之業。
太陽昇起時,幼年龍女等出發而往,依命伴彼歸回龍之世界。如此情況彼行布薩之
170 業期間,長年之歲月流轉而逝。
布薩之章終了
爾時在波羅奈城門近村住一婆羅門與其子名蘇瑪達達共同製造樁橛、器械、打
坑、張網、殺鹿用畚箕運賣以維生計。某日彼連小蜥蜴亦未能捕獲,彼向其子云:
「汝蘇瑪達達!若空手而歸,汝母必發怒,吾等可往捕物歸來!」彼與其子前往菩薩
所臥蟻穴方向而來。彼發現鹿往耶蒲那河飲水而行之足跡,彼向其子云:「汝已判明
鹿行之道,汝可退後等待,予將射殺前來飲水之鹿。」彼取弓不斷張望,立於某大樹
之根元。如是黃昏時分,一頭之鹿前來飲水,彼立即射出,鹿當場未曾倒下,受箭
本生經十一 一三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
勢所激,滴血而逃,父子追趕,於其倒臥場所取肉。而由森林出時,已達日沒之時,
彼等來至尼拘律樹之處。父云:「已無時間,不能歸去。在此一晚以待天明。」置肉
於傍側,二人登樹,橫臥於枝間。婆羅門至晨朝醒來,傾耳聞鹿等之聲。洽於此時,
年幼龍女等前來為菩薩設置花座,菩薩消失蛇身,以一切莊嚴飾身為神之姿,如帝
釋之優雅,坐於花座。幼年之龍女等以香及花鬘供養彼後,奏神之樂器,演唱歌舞。
婆羅門聞彼物音自思:「此究竟為誰,不可不知。」彼云:「喂!吾子。」彼雖呼叫,
而其子不醒。「此奴深睡,恐甚疲倦,予自行往觀。」彼由樹降下,來至其前。幼年
龍女等見彼,即持樂器,沉入地中往龍之世界而去,只餘菩薩一人。婆羅門立於彼
171 之前詢問,唱次之二偈:
一四 齎花森林中 赤眼汝廣胸
腕環首環飾 身著華美衣
十人為禮拜 彼女等為誰
一五 爾之臂力優 何人在森中
如火灌酪油 10 光輝汝為誰
大力有何名 汝為夜叉耶
汝有大威力 汝為大龍耶
摩訶薩聞此自思:「若自己如謂為帝釋等中之一人,則此婆羅門必切信不疑。然
今日自己必須言說真實。」於是自己言說自己為龍王之語﹕
一六 吾為龍類具神力 心持熱氣難打勝
龍以熱氣發怒氣 榮國亦將被咬滅
一七 吾母薩姆茨達佳 吾父提頭賴吒王
須陀蘇那為吾弟 吾被賜名為槃達
如斯云已,摩訶薩自思:「此婆羅門為慘忍暴惡之人,或將使吾為蛇戲,而對自
己布薩之業有所妨害,因此,今伴彼往龍之世界,與大榮譽,則自己布薩之業,將
172 能永續。」於是對彼云:「婆羅門!予將與貴君以大榮譽,可快樂前來龍之世界。如
何?請往!」「然予有子,貴君能使子亦前往,則予等如命。」「如是,婆羅門!可伴
子一同前往。」如是言後,告以自己之住居云:
一八 爾見此處之深淵 常起渦捲恐怖湖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二
此中幾百之侍者 為吾聖潔之住居
一九 孔雀蒼鷺之聲滿 森中流出水紺青
耶蒲那河入勿怖 靜和多幸正者住
婆羅門出發往子處說明其事,伴子前來。摩訶薩率彼二人前往耶蒲那河之河岸,
彼立於岸邊云:
二○ 具子之爾到彼處 婆羅門!與子共處
吾處以愛被崇敬 婆羅門!安渡餘年
摩訶薩如是云畢,依自己之威力,伴彼等父子二人往龍之世界,於是於彼處二
人得享神之狀態。摩訶薩授與彼等神之幸福,與以四百之龍女,使此二人浸潤於非
常幸福之生活。菩薩亦積累布薩之業不怠,彼每半月前來奉伺兩親之起居,使彼等
聞法語後,由彼處來至婆羅門處詢問康健云:「有何所欲之物請語,享無不滿之樂。」
173 並與蘇瑪達達交相問候,往自己之住居。婆羅門一年間滯在於龍之世界,因其愚福
業之故,此處不能滿足,欲歸往人間之世界──龍之世界於彼猶如地獄,莊嚴之宮
殿,亦若獄舍,美飾之龍女等思為夜叉女侍之樣。彼思︰「如此予不能滿足,蘇瑪達
達之心,必須得知。」彼來至子處:「汝不感覺不滿耶?」「有何不滿之處?予未感覺
不滿,然父親不滿耶?」「唯然,吾子!」「其尚有何理由耶?」「汝母及汝之兄弟姊妹
均未得見,如是,蘇瑪達達!予等不應前往耶?」彼雖云不往,但經父再三勸說,終
於承知應許。彼思:「如是已能得己子之心,然予如對槃達云言不滿,彼將更授予更
多之榮譽,如是予將更不能歸去。── 將用一方便,由讚嘆彼之幸福說起:『貴君
棄如是之幸福,因何理由欲往人間世界積累布薩之業耶?』予如是問,彼答望昇天
國,『貴君將如此之幸福,尚能捨棄,積累布薩之業,為往生天國,然如我等殺他之
物以立生計,將如何為之為宜?── 予亦往人間世界,會見親戚等後出家,行沙門
之業。』予如是言,彼將滿意,如是彼將許可予往。」某日彼前來問曰:「如何,婆
羅門!感覺有所不滿耶?「予等居於貴君之處,何有不滿?」彼如斯云,不稍言欲歸
之事,首先讚嘆彼之幸福云:
二一 無邊無限地平平 數多香木茂盛生
臙脂之虫覆居上 優美花草綠輝映
二二 美麗林中神樹茂 11 美麗鵝鳥鳴聲滿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四
好相諸花紛落瓣 蓮華遍滿覆蓮池
二三 八角亭柱製更善 12 一切角柱琉璃成
千柱殿堂迴廊繞 童女充滿映輝光
174 二四 自己依存聖福業 生活於此宮殿中
無憂無礙幸福美 宮殿之中樂無窮
二五 千眼具者之宮殿 何以汝不望思此
實則此汝大榮譽 如同光輝之帝釋 13
摩訶薩聞此云:「婆羅門!汝勿為如是之言,我等之榮譽與帝釋之榮譽相較,如
一芥子粒在須彌山之外而不能得見者。我等為其侍者尚且不值也。」乃唱偈云:
二六 我等心想不能及 光輝如彼之豪華
仕此帝釋之家臣 14 持大力者尚不值
彼如此云,更聞婆羅門之讚言:「貴君之宮殿為具千眼者[帝釋]之狀。」乃又
云:「自己有如是心,自己願望皮闍延多宮殿,故勵行布薩之業。」彼為述自己之希
望乃云︰
二七 希冀幸福不死者 望住此等之宮殿
吾臥彼之蟻穴頂 而住修習布薩行
175 婆羅門聞此:「今上好之機會到來。」心甚歡喜,對願歸之而唱次之二偈:
二八 而此我與子 索鹿入森林
吾等之生死 親族不得知
二九 榮譽迦尸裔 15 吾將告槃達
吾等得爾許 將再見親族
於是菩薩云︰
三○ 汝臥吾近間 實出吾意志
此處之愛樂 人間不易得
三一 若汝住此處 吾崇以愛樂
爾得吾許可 無恙見親族
彼語此二偈後自思:「此男如依自己之恩蔭,渡幸福之日,則對任何人將不言自
己之事。予將授與彼獲一切愛樂之摩尼寶珠。」於是繼續授此珠云:
本生經十一 一四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六
三二 持此摩尼聖珠者 得望家畜與諸子
無病無災有幸福 婆羅門!汝持此行
如是婆羅門唱偈云:
三三 汝之善言辭 槃達!吾喜受
吾老將出家 諸愛吾不冀
菩薩云:
三四 若有破梵行 若要諸財物
前來勿躊躇 財寶數多與
176 婆羅門云:
三五 汝之善言辭 槃達吾喜受
若有必要事 吾將再來此
摩訶薩知彼不欲住此處,乃呼喚幼龍等遣送婆羅門父子二人往人間世界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六 槃達如斯云 派遣四人者
「速送婆羅門 揚昇往人世」
三七 耳聞彼言辭 四人均起立
槃達遣彼等 疾送婆羅門
婆羅門云:「吾子蘇瑪達達!此處為我等射鹿之處,此處我等捕豬。」彼於行路
途中向其子閒話,見一蓮池:「汝,蘇瑪達達!不浴水耶?」其子應之,二人脫去神
之裝飾物及神之衣物,將其一束置於池岸,下池浴水。爾時,彼等之飾物等消失,
歸往龍之世界,而最初所衣之黃色襤褸衣物則纏著於彼等之身體,一切弓箭刀等仍
如以前之狀。蘇瑪達達泣云:「父親!為聽貴君之言,一切無益!」於是父向彼安慰
云:「汝勿憂心,只要鹿在,予等於森林中殺鹿,豈不為生耶?」蘇瑪達達之母親聞
彼等歸來之事,於途中迎接,伴入家中,充分與以食物飲物。婆羅門飲食終了後入
177 眠,母親詢問其子:「汝等長此期間,前往何處?」「吾母!吾等為槃達龍王伴往大龍
之住居,而因感覺不滿,由彼處歸來。」「持有財物歸來耶?」「未有也,別無任何得
來財物,吾母!」「由彼龍未向汝等作何表示耶?」「由槃達贈與吾父子與一切愛樂之
摩尼寶珠,然吾父未加受取。」「彼又云何?」「父云欲出家之故。」彼女甚怒:「如此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八
長久期間,使予負擔子女等生計而彼住於龍之世界,今又欲出家。」彼女以炒米之大
匙擊打彼背而威脅云:「汝此非道之婆羅門奴!汝云出家而未得來摩尼寶珠,為何不
去出家,而無面目歸來家中?汝速由家出行。」於是彼云:「汝勿怒!森林只要有鹿,
則予能扶養汝與汝之子女。」次日即與其子一同往森林出發,而與以前同一方法,建
立生計。
入森之章終了
時在南方大海之方角,於喜馬拉雅睒婆梨樹棲息之一隻金翅鳥鼓動其翼 16,搏
退大海之水,下往龍之世界捕捉一尾龍王之頭──爾時金翅鳥尚未知捕捉龍王之時
分,此在槃達拉本生譚[第五一八]中已知──。然彼捉龍之頭在海水尚未擴來之
中昇起,吊持飛向喜馬拉雅山頂。爾時在迦尸國住一婆羅門出家為仙人,於喜馬拉
雅地方作葉庵住居,彼之經行處端有大尼拘律樹,彼於晝間於樹之根元處住居。金
翅鳥持龍來至尼拘律樹頂,龍於吊下之中欲逃,以尻尾捲住尼拘律樹之枝,金翅鳥
178 不知,以其大力向空中飛起,使尼拘律樹連根拔起。金翅鳥持龍來至睒婆梨樹之森
林中,用嘴啄裂其腹,食龍之脂肉,身體則投棄於大海之中;尼拘律樹落下,發大
音響。金翅鳥自思:「此何音響?」向下見為尼拘律樹,彼思:「此樹由何處拔出?」
「此為苦行者經行處端之尼拘律樹。」彼正確判明。「此樹對彼非常有用。究竟自己已
為惡事耶,抑或非為惡事耶?」彼思考之後:「首先向彼詢問一觀。」於是扮為婆羅門
之姿來至其前。恰如其時,苦行者於彼場所盤腿而坐,金翅鳥向苦行者為禮坐於傍
側,作一無所知之狀問曰:「尊者!彼為如何之場所?」「一隻金翅鳥為食食物,持龍
來此處,龍欲脫逃,用尻尾捲尼拘律樹之枝,鳥以自己之大力,飛勝而行,於是由
此處將樹拔起,此即其拔樹之場所。」「然則彼金翅鳥有罪耶?」「若不知而為,亦非
故意,故無罪。」「龍之方面如何?尊者!」「龍殺此樹,並非摑拔,因此彼亦無罪。」
金翅鳥喜苦行者之言:「予金翅鳥之王,尊者!貴君對予之問所答甚為可喜,請貴君
住此林中。而予有一「阿蘭婆耶那」咒文 17──應知此為無價尊貴之咒文,予以此授
君以為謝師之禮。請與接受。」「咒文對予己經滿足無需,請貴君行之。」彼再三乞願,
苦行者接受,遂授與咒文並教示藥草種類而去。
爾時,在波羅奈有一貧人之婆羅門,彼負債甚多,頻受債權者催討,彼思:「予
住此世何為,莫如入林中尋死。」於是出發,漸入彼仙處。彼來見苦行者,以其勤勉
本生經十一 一四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
所作之完善,使苦行者甚為歡喜,苦行者思考:「此婆羅門對自己為一有助之人,予
179 將由金翅鳥所得咒文授與彼知。」「婆羅門!予知『阿蘭婆耶那』咒文,予授與貴君,
可為受取。」「尊者!予已滿足,咒文對予毫無意義。」於是彼再三再四強使彼承知,
授咒文與彼,而對咒文適合之藥草及其用法一切說示使聞。婆羅門云:「如此予已得
生活之手段。」彼滯在數日之間,「尊者!予內臟疼痛。」彼假作一口實,受得離去許
可,如是彼由苦行者處逃出,向彼作禮畢,離去森林,漸漸來至耶蒲那河岸。彼記
憶咒文,進入街道。
爾時槃達之侍女大約千人左右之幼少龍女等,持能與一切愛樂之摩尼珠,由龍
之世界出來,而放置寶珠於耶蒲那河岸砂山之頂,其光明於一晚之中照耀而為遊水
之樂。在太陽昇起之時,龍女等用一切飾物,裝飾自己,取摩尼珠收其光輝圍繞而
坐。婆羅門記憶所習咒文,繼續來至彼處,龍女聞咒文之聲:「此必為金翅鳥」,非
常驚怖,未及持摩尼珠而沒入地中回歸龍之世界。婆羅門見摩尼珠:「自己之咒文已
然成就。」非常歡喜,彼取摩尼珠而去。恰於此時,彼獵師婆羅門與其子蘇瑪達達一
同捕鹿而往入森林途中,見彼摩尼珠在此婆羅門之手,向其子曰︰「啊呀!彼槃達非
與予等之摩尼珠耶?丰是也,吾父!即是彼物。」「如是,使彼聞知此珠並無何用,
以欺騙之。而將摩尼珠奪入予等之手。」「吾父!貴君前此不受槃達所云欲行贈與,
今此婆羅門奴必將騙汝,我等沉默勿言。」「汝勿多言,彼奴能騙予耶?予將騙彼,
汝可觀之。」彼與阿蘭婆耶那 18 交談:
三八 吉祥更美麗 喜持摩尼珠
妙具持寶珠 此珠何處得
180 如此阿蘭婆耶那唱偈:
三九 赤眼之大龍 一千龍女繞
今朝此摩尼 吾得於行道
獵師欺彼言摩尼珠無用,自己欲取而唱三偈:
四○ 寶珠用法善 常敬或常尊
善為持與置 一切事適宜
四一 用法為惡者 或置或為持
不法用寶珠 受者將破滅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二
四二 如為不善者 神珠不值持
而爾取百金 寶珠可與否
於是阿蘭婆耶那唱偈:
四三 我此摩尼或與牛 或與寶石不得易
我此寶珠妙相具 非吾摩尼可交易
181 婆羅門云:
四四 若汝摩尼或與牛 或與寶石不交易
如何交易此摩尼 爾語其故吾問爾
阿蘭婆耶那回答:
四五 大力難勝此龍王 若能得訪此大龍
摩尼光輝如火燃 吾此寶珠將與彼
婆羅門云:
四六 諸鳥最優金翅鳥 其身扮變婆羅門
爾已到處為索食 爾望大龍追來耶
阿蘭婆耶那答:
四七 吾非諸鳥之王者 吾亦未見金翅鳥
以蛇作財為醫師 人知吾此婆羅門
婆羅門云:
四八 汝持如何之力耶 如何技術能知耶
又以如何之因由 爾對龍蛇不敬耶
彼敘述自己之力云:
四九 森林之中亙長住 拘私夜仙為苦行
金翅鳥來唱神咒 教我蛇毒之知識
五○ 吾積善業於人中 住於山端行苦行
夜或晝間無懈怠 修習梵行吾敬侍
五一 敬虔之彼具梵行 爾時為吾所尊崇
彼之尊者言所欲 彼特示吾聖咒文
182 五二 斯吾咒文有所憑 蜷蚼之物吾不怖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四
吾為人師滅蛇毒 阿蘭婆耶那人知 19
獵師婆羅門聞此自思:「此阿蘭婆耶那如使之見龍,將與彼之摩尼珠;如是使彼
見槃達,將取得摩尼珠。」於是彼與其子商談繼續唱偈:
五三 摩尼將為吾之物 蘇瑪達達汝須知
以杖幸福得到物 心志不定勿棄之
蘇瑪達達云:
五四 自己歸到己住居 崇汝敬汝彼分離
如何對此為善者 吾等愚癡望不信
五五 吾父若汝將欲財 槃達應允可授與
彼許一切到爾身 爾請將與數多財
婆羅門云:
五六 手接受者缽得者 有食優於準備者
蘇瑪達達須理解 眼前利益勿遁去
183 蘇瑪達達答︰
五七 割裂大地應恐怖 墜落地獄被燒煮
棄捨善人背信者 生存亦將陷飢渴
五八 吾父若汝將欲財 槃達應允可授與
吾思爾將不常久 己犯之罪將見果
婆羅門云:
五九 予為奉祭大犧牲 婆羅門等斯清淨
大犧牲等吾應祭 如斯得免諸罪惡
蘇瑪達達云:
六○ 由今日起吾速去 吾父!吾與爾不俱
爾今如斯行惡者 同道已將不可行
雖如此云,此賢德之青年,見其父不能從己之言云:「予不能與如此惡人一同行
事。」彼大聲驚動諸神,而在父親未見之前逃去,入喜馬拉雅山地出家,修得神通及
等至,成為於禪定無缺者,再生於梵天界內。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本生經十一 一五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六
六一 此事向父語終了 蘇瑪達達彼多聞
諸神不斷皆驚異 彼由彼處即離去
獵師婆羅門思考其子蘇瑪達達離開,除自己之家,能往何處而去,但阿蘭婆耶
184 那頗感不快,彼見此云:「阿蘭婆耶那!汝勿憂心,予使貴君得見槃達。」與彼一同
赴龍王行布薩之場所,而見彼於蟻穴之上蜷蚼而臥之龍王,彼立於不遠之處伸手而
唱二偈:
六二 汝捕此大龍 摩尼與給我
此龍頭赤色 輝如胭脂虫
六三 彼如綿之塊 彼身如是見
臥於蟻穴上 婆羅門!汝捕
摩訶薩開眼見獵師自思:「此男將妨礙自己之布薩。」「自己以前伴此男往龍之世
界享受非常之幸福,而自己雖與彼摩尼珠,但彼不受,然今引蛇使前來──若自己
對此男背叛朋友之事發怒,則自己必將破戒。實際自己目前第一必須專念者,乃為
有此四之布薩,只此一點必須仍如以前之行。──阿蘭婆耶那對自己或斷或煮,
或以木橛穿刺皆可,自己對彼不可發怒。」於是閉目受持專念波羅蜜,在蜷蚼之中,
入頭於身不動而臥。
戒之章終了
獵師婆羅門云:「阿蘭婆耶那!汝捕此龍,摩尼珠可與我耶?」阿蘭婆耶那不拂
與任何考慮云:「汝可取之,婆羅門!」將摩尼珠投向其手。但彼摩尼珠由彼手中滑
落地面,當即沒入地中往龍之世界而去。獵師婆羅門將此摩尼珠、槃達之友誼、及
其子三者均皆失去:「予已無所寄托,予悔不從吾子之言。」彼哭泣歸家而去。阿蘭
185 婆耶那以神聖之藥塗自己之身,並食少許,強化彼身體,口唱咒文,接近菩薩,摑
其尻尾,強握其頭使之開口,將所食之藥,唾入龍之口中。而清淨出生之龍王,恐
怖破戒,不稍發怒,雖使開眼而己未開眼;於是彼唱藥之咒文,摑住龍之尻尾,使
頭向下巡迴振動,使吐出食物後,長長橫臥於地面之上,洽如枕中物潰出,彼以手
壓潰,使骨如同粉碎之一般,更又摑住尻尾如叩布之狀擊打。摩訶薩受如此之苦痛,
而不稍發怒。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八
六四 以此聖藥草 更唱奇咒文
如斯衛自己 收龍入手中
如此摩訶薩完全無力,彼已準備以蔓草所作之籠,入摩訶薩於其中,然因身體
大而不能入,彼以踵將其踢入,而持籠來至某村。於村之正中放下蛇籠,彼大聲云:
「請來觀龍之舞蹈。」村中諸人集合前來。爾時阿蘭婆耶那云:「大龍汝出。」摩訶薩
自思:「自己今日使眾人歡喜,則自己亦快樂,如是則阿蘭婆耶如能得諸多財物,心
中歡喜,或可將自己解放。無論此男對自己之所為,自己為之工作。」於是彼由籠中
取出菩薩,彼云:「變大!」即成大龍;彼云:「變小!即成圓形;平臥則成一龍蓋、
二龍蓋、三龍蓋、四龍蓋、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之
龍蓋、百之龍蓋,或高或低,或見或不見之狀,或成青黃赤白紅,出焰、出水、出
186 煙,如彼所云,使自己變現舞蹈,為眾觀看。見者任何人亦不能抑止落淚,諸人贈
與諸多之黃金、金貨、衣物、飾物等等,只此一村即儲得十萬金上下。彼於捕得摩
訶薩時,思考如得千金即與釋放,然彼見此諸多財物儲得,彼自思:「只此一村自己
即儲得如此諸多財物,如是都城,不知更將儲得多少財物。」彼因貪欲財物而不放龍。
彼於此村作定住之基礎,作寶石之籠,入摩訶薩於其中,彼乘心情快樂之乘物,與
諸多之從者一同出發,沿途於各村各市使龍不斷演技,來至波羅奈都城。彼與龍王
以蜜所製穀物,殺蛙與食,然龍王恐怖不被解放而不取食物。僅管不取食物,彼仍
在四城門外之村開始,此處彼處一個月中間使之演技,滿月布薩之日,向王申告:
「今日向貴君演技請觀。」王鳴大鼓巡迴街市,集合諸人,人人積累重臺作觀覽之臺。
演技之章終了
菩薩為阿蘭婆耶那所捕時,恰於其日,摩訶薩之母,在夢中見一赤眼黑面之男,
用劍斬取彼女之腕,持血滴之腕而去。彼女喫驚坐起,觸見右腕,始知是夢,雖然
如此,彼女思:「予見此為一慘酷之惡夢!畢竟必定予四人之子,或提頭賴吒老王
及予有何危險。」然而只對有關摩訶薩之事,過多思考:「何以其他諸子均住於龍之
世界,而只有彼只望持戒往人間世界行布薩之業,因此有某人、蛇使、或金翅鳥捕
予之子而去亦未可知。」彼女深為思案擔心。其後經過半月:「予之次子半月生活而
187 不能無予──彼確已生起某種危害。」彼女悲傷。經過一個月後,其間彼女悲傷無不
落淚之時,彼胸涸 20 眼矇:「今將歸來,今將歸來!」痛思坐於其子歸來之道路前後
本生經十一 一五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
眺望。時值彼女長男須陀蘇那經過一月欲見兩親,由諸多隨侍相伴前來,彼向母親
作禮畢立於傍側,彼女悲嘆槃達之事,與彼無何語交談。彼自思考:「自己之母親以
前於自己來時,非常歡喜款待,然而今日悲痛,究竟為何理由?」彼向彼女詢問云:
六五 一切豐富愛 具見吾之來
母感官不喜 爾之面灰暗
六六 手中取蓮華 如用掌摧毀
母見吾斯來 爾之面灰暗
彼女雖被其子如斯云問,但仍不作語。「究竟被誰辱罵,或被非難亦未可知。」
須陀蘇那自思,於是向彼女詢問,更唱一偈:
六七 有人罵母耶 母有苦惱耶
爾見吾之來 爾之面灰暗
於是彼女向彼語云:
六八 去今一月前 吾子!吾夢見
188 恰有一人男 斬取吾右腕
手持血之滴 吾喚中走去
六九 由吾見夢日 吾子!應理解
整夜日寢時 吾不能安心
彼女如斯云:「實無處可見汝弟吾可愛之子,彼必生起何等危害。」彼女悲嘆唱
次之偈:
七○ 嘗見汝等輝 黃金羅網覆
侍者服事彼 今不見槃達
七一 諸人佩美刀 如放黃花樹
侍者服事彼 今不見槃達
七二 槃達之住處 吾等今速往
具戒通聖俗 彼將見吾等
如此云後,彼之從者及自己自身之從者等一同向彼處出發。
另方面槃達之夫人等在蟻穴之頂雖未見彼,彼等思:「彼必往其母之住居。」並
未掛心,然聞婆母未能得見其子前來,心中喫驚,往途中迎行,彼女見婆母云:「母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二
親!貴女之子未見,今日已屆一月。」大聲哭泣,投身於母之足前。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七三 槃達之母君 尋見來此處
槃達之后妃 展腕哭泣叫
七四 母!爾愛子 槃達名聲高
不知生死程 今已逾一月
189 槃達之母與其兒媳一同於道路之當中悲泣,而後彼女等一同登上彼之宮殿,眺
望彼之寢床悲泣云:
七五 失子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六 失子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不見吾愛子 諸處將衝走
七七 失雛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八 實彼雌鴛鴦 21 如入無水沼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九 鐵匠犕內燃 外燃如不見
斯不見槃達 悲故吾燃盡
如此槃達之母悲嘆,槃達之住居,洽如大海內部之狀,響徹一音,無一人不失
自己之平靜。其住居全部,洽如世界終了之吹風打擊娑羅樹林之狀。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八○ 恰似被風毀 如壞娑羅樹
槃達之住居 一切子姬臥
彼之兄弟阿梨吒、蘇婆迦為奉伺兩親之起居而來,聞得其悲聲,入槃達之住居,
安慰母親。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八一 槃達之住居 耳中起悲聲
三弟與四弟 接踵共馳行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四
八二 安慰母勿悲 生死實為常
死逝又再生 生者子命運
190 薩姆茨達佳彼女云:
八三 吾子!吾亦知 生死實為常
而槃達不見 悲故心壓碎
八四 今日與今宵 須陀蘇那知
槃達不見時 吾思棄生命
子等云:
八五 安靜母勿悲 吾等伴其來
彷徨索兄弟 何方吾等行
八六 難行峰或山 村市吾等行
不出十夜歸 爾見吾兄弟
於是須陀蘇那思考:「若吾三人指同一方向而行,則必遲緩,以三人向三場所而
行,一人往神之世界,一人往喜馬拉雅山地,一人往人間所住之世界。然而阿梨吒
如往人間世界,彼發現槃達,則其村其市必被燒毀,此誠慘酷之事,不能遣彼往人
間世界。」彼如此思考故,向阿梨吒云:「汝阿梨吒!汝往神之世界。若槃達欲聽法,
為諸神伴往天界,汝可由彼處伴彼歸來。」彼遣阿梨吒往神之世界。又向蘇婆迦云:
「汝往喜瑪拉雅山地,沿五大河 22 搜索槃達前來。」彼派遣其往喜瑪拉雅地方。自己
則思欲往人間世界:「若予扮作婆羅門之姿而行,則人間等眾將必追返自己,因此,
扮作苦行者之形狀而行,所以然者,出家者受人間等眾喜愛之故。」於是彼變身姿為
191 苦行者,向母商談後出發而去。菩薩有一異母之妹名阿奇姆吉,彼女非常愛喜菩薩,
彼女見須陀蘇那出發,云:「兄長!予亦甚悲苦,予與貴君一同前往。」「吾妹!汝不
能行,予為出家者姿態之故。」「予變為一小青蛙,臥於汝之螺髮之中前往。」「如是
可行。」彼女變為小蛙,臥於彼之螺髮之中。須陀蘇那自思:「予由根本處搜索於彼
而行。」彼由菩薩之夫人等詢知彼行布薩之場所,首先第一前往彼處。彼發現摩訶薩
為阿蘭婆耶那所捕之處殘留血跡與以蔓草作籠之場所,彼知菩薩為蛇使之手所捕,
忽然心起悲痛,湛忍滿眼之淚,彼循從阿蘭婆耶那所行之道路,來至最初發現演技
之村,詢問諸人:「如此如此之龍,依某蛇使而被作演技之事耶?」「唯然!由今一月
本生經十一 一六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六
有之前,依阿蘭婆耶那被作演技之事。」「彼男儲金多少?」「儲金甚多,只此一處即
儲金十萬上下。」「今往何處而去?」「如此如此之多村而行。」彼由此以來尋訊,漸漸
來至王宮之入口。洽於此時阿蘭婆耶那善為湯浴,塗以美麗之油膏,身著美好之布
衣,造寶石之籠使從者抬持,洽行來到王宮入口。諸人集聚,為王設席,王立於宮
殿之中宣告云:「予今參觀龍王之演技。」阿蘭婆耶那於顏色美麗之覆布之上放置寶
石所造之籠,將其開啟:「大龍王!請出。」彼與指示。爾時須陀蘇那立於群集之先
端,摩訶薩出頭遍見群集。──龍者有二理由巡迴觀見群集,一為為見金翅鳥之危
害,更則為見親族者之有無;如見金翅鳥恐怖則不舞踴,見親族羞恥亦不舞踴。摩
訶薩遍觀群集之間,見出其兄,彼抑止眼中之淚,由籠中出向其兄之處出發而行。
諸人見其前來,恐怖而後退,只有須陀蘇那一人殘留,摩訶薩往彼之處,向彼足甲
[龍爪]低頭而泣,須陀蘇那亦泣,摩訶薩泣終退入籠中。阿蘭婆耶那思為:「彼苦
行者為龍所咬,應對彼人加以安慰。」彼行近前云:
192 八七 吾手脫龍蛇 強落汝足上
彼咬爾身耶 勿恐請安謐
須陀蘇那思與彼交談云:
八八 實則此龍蛇 與吾無苦患
一切世蛇師 無有勝吾者
阿蘭婆耶那思:「此實如是云云。」彼不知其事,怒云:
八九 誰扮婆羅門之姿 沿街呼喚將挑戰
此愚癡人來眾中 眾人!請聞吾言
於是須陀蘇那以偈呼喚彼云:
九○ 爾以龍吊懸 吾將以幼蛙
金額睹五千 此處吾等戰
阿蘭婆耶那云:
九一 實吾財豐富 爾貧婆羅門
誰爾保證人 賭品又為何
九二 吾賭品為此 保證人為彼
金額賭五千 此處吾等戰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八
193 須陀蘇那聞彼之言,云:「以五千金我等將賭。」彼不稍驚慌,往王宮而行;而
彼立於其舅父國王之前唱偈:
九三 大王!聞吾言 爾將有幸福
保吾五千額 人中榮譽者
王自思考:「此苦行者向自己請求莫大之金,究意為何耶?」彼唱偈:
九四 親之作負債 自之作負債
婆羅門!緣何 向吾請多財
彼如此云,須陀蘇那唱次之二偈:
九五 彼之阿蘭婆耶那 欲以龍蛇將勝吾
吾以幼蛙與彼戰 蛙將咬彼婆羅門
九六 實則今日汝大王 增國之君觀優物
臣下之群所圍繞 為將見彼請出駕
「如是予往。」王與苦行者一同出發前來。阿蘭婆耶那見王喫驚:「彼苦行者伴王
前來,彼為王家親族之出家者。」彼附彼王等之後而行唱偈︰
九七 此吾乃以技術論 婆羅門!吾不輕汝
爾誇爾有高技術 以故爾不敬龍蛇
194 於是須陀蘇那唱次之二偈:
九八 吾等只以技術論 婆羅門族吾不輕
爾以無毒之大龍 驅彼舞踴甚欺人
九九 如斯乃吾善知爾 若人對爾將不知
阿蘭婆耶那!一握麥 乃至財物汝不得
於是阿蘭婆耶那怒彼云:
一○○ 螺髻身穢著粗皮 愚昧無知來眾中
爾知此為吾之龍 無毒之物不可輕
一○一 強烈毒火汝接近 充滿彼身汝應知
汝思此龍速離去 使汝將成死灰塊
於是須陀蘇那戲彼繼續唱偈:
一○二 家蛇並水蛇 23 青蛇可存毒
本生經十一 一六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
汝之頭赤龍 聊將不見毒
於是阿蘭婆耶那以二偈向彼云:
一○三 苦行人等知識廣 應供者等吾斯聞
於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爾如有布施物 命限之內行布施
一○四 此龍威力大 難勝持毒火
以此將咬爾 使爾將化灰
[須陀蘇那云] :
一○五 苦行人等知識廣 汝之御身吾斯聞
於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爾如有施藥術 命限之內行布施
195 一○六 今有阿奇姆吉女 彼身強滿毒火者
彼女以此將咬爾 將使爾死化灰塵
一○七 彼為提頭賴吒女 異母同父為吾妹
阿奇姆吉彼強者 充滿毒火將咬 24 爾
彼如斯云後:「汝阿奇姆吉!由螺髮之間出來,載於掌上。」彼於諸多人眾當中
伸手呼其妹出。彼女聞其聲,臥於螺髮之間不動,作三次蛙鳴之聲而出,然後出來
坐於肩上,跳起於彼之掌上落三滴之毒後,再進入彼之螺髮之間。須陀蘇那持毒而
立不動:「予滅亡此國,此國全滅。」彼三次宣示,彼之聲音響過十二由旬之波羅奈。
於是王詢問曰:「因何理由滅亡此國?」「大王!此毒撒得之場所,對予實不可測。」
「此處土地廣大,可撒於地上一觀。」彼云不能,拒絕王言,繼續唱偈:
一○八 若將灌地上 梵與 25!應理解
蔓草與藥草 枯涸果無疑
王云:「若然,可投於上方空中。」「彼亦不能。」如斯云而示以彼事唱偈:
一○九 若將投上方 梵與!應理解
此天七年間 雨雪不降落
王云:「若然,可注入水中。」「彼亦不能。」為示彼事而唱偈:
196 一一○ 若將灌水中 梵與!應理解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二
水中之生物 魚龜皆死果
於是王向彼云:「吾人已失,只求請汝講求勿滅我等國之方法。」「如此,大王!
於此處並列請掘三穴。」王命諸人掘造。須陀蘇那於中央穴中滿盛種種藥草,第二之
穴中為牛糞,第三之穴中滿置神之藥草,然後向正中之穴中滴入毒藥,如是爾時出
煙,火焰衝上,火焰侵占牛糞之穴,由彼處火焰更熾,更又波及充滿神之藥草之穴,
藥草燒盡漸消。阿蘭婆耶那立於距穴不遠之處,然毒之熱氣著付其身,全身皮膚完
全破壞,使彼成為一白癩病患者。彼恐怖戰慄,三次宣示:「解放龍王。」菩薩聞此,
由寶石所造之籠出來,作出以一切飾物裝飾自己之姿,儼然諸神王帝釋之非常莊嚴
狀態,站立起來。須陀蘇那與阿奇姆吉亦同樣在傍侍立。於是須陀蘇那向王云:「大
王!此我等為誰之子汝知之耶?」「否!予不知也。」「貴君不知也未可知,然而迦尸
王之女阿姆茨達佳,贈與提頭賴吒之事,王當知也。」「啊!予知,彼為吾妹。」「予
等乃其子也,貴君乃予等之舅父。」王聞此,擁抱彼等,接吻其頭而泣。彼等登入宮
殿之上,表非常之敬意後,王對槃達表示親愛詢問:「汝持此強烈之毒,如何阿蘭婆
耶那將汝捕獲?」槃達詳加說明始末之語,更又云︰「大王!王者必須以如是方法治
國。」 彼對其舅父說法。繼而須陀蘇那向王云:「舅父!予等之母未見槃達,心中憂
慮,予等不能在外遲疑。」「其善!如是汝等可以行矣。然予欲見吾妹,如何方法始
197 能得會耶?」「舅父!祖父迦尸王現居何處?」「汝等祖父,以吾妹不在,不能生活,
捨國出家,而住於此森林中云云。」「舅父!予等之母亦思與貴君及祖父相會。貴君
於規定之某日,往予祖父之處,予等伴母來祖父之仙處,於彼處貴君與吾母相會。」
如此彼等與舅父約定日期之後,退下王宮而去。王送其妹之子等,哭泣而返回宮中,
彼等則沉沒於地中,歸回龍之世界。
入都城之章終了
當摩訶薩到著之時,龍之都城一切諸生,充滿歎聲。彼於一月在籠中為疲勞之
故,臥於病床,而向彼處探望之龍等實無限際,彼與龍等談話甚是疲勞。阿梨吒往
神之世界,然未見摩訶薩,首先第一歸來,如是:「此者強暴,性情粗暴,可能阻擋
龍之群眾。」以彼為摩訶薩臥居場所之門衛。蘇巴迦搜索喜馬拉雅地方,次又搜索大
河及其他之河後,繼續搜索耶蒲那河前來。獵師婆羅門見阿蘭婆耶那成為癩病患者,
彼思:「彼奴因使槃達疲弊而成癩病患者,然而以自己來說,自己受槃達之非常款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四
待,而因欲得摩尼珠,使阿蘭婆耶那得見槃達。彼惡果必將來臨,在尚未來之中,
往耶蒲那河洗惡運之場所,洗濯其惡。」洽於此時蘇婆迦來至此處,彼聞其聲:「彼
惡人只欲得摩尼,而將與彼奴非常榮譽之自己兄弟之場所,告示阿蘭婆耶那。此奴
已不得保生命!」於是彼以尻尾捲其兩足,拉沉於水中,絕息而稍使弛緩,如是彼提
198 起其頭,然後再拉沉水中。如此幾回返復行之,疲勞至極之獵師婆羅門揚頭唱偈:
一一一 波夜伽 26 渡其名高 吾立岸邊遭水浸
將吾投入耶蒲那 將作為食汝誰鬼
蘇婆迦以偈向彼云:
一一二 彼統世界其名高 覆蓋遍盡 27 波羅奈
吾為彼之強龍子 蘇婆迦名人知吾
於是婆羅門思考:「此乃槃達之兄弟,自己生命將不可靠。吁息!自己對其兩親
及其自身加以讚美,使其心軟和平以為之計,然後乞保生命。」乃唱偈:
一一三 實若汝彼強龍子 不死統主堪薩王 28
爾父持有偉大力 爾母人中世無雙
如此威力優勝者 引入水中不相應
199 於是蘇已迦向彼云:「惡婆羅門奴!汝思欺我欲逃,予不使汝生。」彼說明彼所
作之行為云:
一一四 樹根之下爾射鹿 伊泥延鹿來現前
被射之鹿彼方遙 如箭之疾而逃去
一一五 於此深茂森林中 爾見彼鹿已倒臥
割裂其肉持棒擔 黃昏近接尼拘律
一一六 叔迦舍羅歌唱時 29 黃色樹實小枝覆
拘耆羅囀更快樂 彼處常綠之草覆
一一七 彼處槃達有榮耀 彼有榮譽現光輝
有大威力從龍女 吾之兄弟現汝前
一一八 爾受彼之恭侍奉 一切愛樂得滿足
不應叛彼汝叛彼 我今前來將復讎
一一九 汝速引頸伸汝首 吾將不使置爾生
本生經十一 一七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六
對彼所為汝憶罪 吾為兄弟將馘爾
婆羅門思考:「此龍將不使予生,然予如何努力為可逃之方耶?」乃唱偈:
一二○ 為婆羅門學吠陀 奉侍祭火犧牲祭
自古以有此三事 婆羅門為不可殺
200 蘇婆迦聞此生疑,彼思:「今將此奴押往龍之世界,詢問兄弟之後,再作判斷。」
唱次之二偈:
一二一 耶蒲那河之下建 提頭賴吒之都城
黃金山近耶蒲那 一切黃金山映輝
一二二 彼處吾之兄弟住 同腹兄弟似猛虎
依彼兄弟之所言 婆羅門!將處置爾
如斯語畢,摑彼之首,將彼撮起,不斷罵詈與惡口,來至摩訶薩宮殿之入口。
摩訶薩搜索之章終了
時為門衛而坐之阿梨吒見拴來之婆羅門形甚疲弊,出至途中往迎云:「蘇婆迦!
不可使其受苦,婆羅門族乃大梵天之子,若大梵天知誰使其子受苦,梵天發怒,將
使我龍之世界全部毀滅。婆羅門族乃世之中最優而又有非常威力者,汝不知其人等
之威力,予則善知。」實際阿梨吒前一生乃為犧牲祭之婆羅門,故彼如此云。彼如斯
云,更將前生經驗長於作犧牲祭之事,彼向蘇婆迦及龍眾宣告其狀:「諸君!請聞予
讚嘆婆羅門作犧牲祭之德。」如此云畢,開始敘述犧牲祭之讚嘆:
一二三 此世吠陀犧牲祭 卑惡者成非卑惡
彼不可難如誹謗 賢聖繁榮法將捨
201 於是阿梨吒又詢問曰:「蘇婆迦!此世依誰而整備汝知之耶?」彼答不知。「乃婆
羅門族之祖父梵天所整備者。」彼為示此,而唱次偈:
一二四 聖者教吠陀 人王領有地
吠舍務農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為執事 從此之領域
人云此吠陀 有能力者作
如此,彼云:「此婆羅門族者持有大德,此等之人心保清淨,如行布施,則決不
再生其他之處,必往神之世界。」於是更又唱偈: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八
一二五 達達衛達達 留那俱吠羅
蘇摩與燄摩 闡第瑪蘇利
此類等諸神 誠多奉犧牲
崇學吠陀者 彼等有諸樂
一二六 力士同引五百弓 具有強力可怖軍
地上無雙持千腕 彼與彼神燃祭火
202 彼更讚嘆婆羅門而唱偈:
一二七 只長亙力婆羅門 飲食之物使彼食
身心清淨有滿足 蘇婆迦!彼乃神人
如此婆羅門族者應為受布施之最上人等,彼更持來其他理由應如此,顯示而唱
偈︰
一二八 彼神優色食數多 喜食酥油阿耆神
奉侍犧牲優阿耆 目真鄰陀王昇天
為說明其意義彼唱次之偈︰
一二九 千歲壽命威力優 無數軍乘皆棄去
203 偉大華麗彼出家 多計波王 30 赴天國
尚又以其他之例云:
一三○ 征服海地奢羯羅 建立大柱黃金造
彼亦燃祭火之神 蘇婆迦!彼為神人
一三一 持大威力恆伽河 轉行凝乳流大海
鴦伽毛足崇阿耆 達至千眼帝釋都 31
如此持彼婆羅門昔日之語,又唱次之偈:
一三二 名高三天神力優 婆娑婆軍彼優統
嘗以神酒洗取穢 蘇婆迦!彼為神人
為說明其意義如斯云:
一三三 巴吉拉西恆伽河 32 喜馬萬達吉伽山
梵天之神名聲高 彼亦嘗為燃火神
一三四 尚有馬拉吉利山 喜馬萬達吉伽山
本生經十一 一七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
蘇達薩那尼薩巴 克伽奈爾共六山
此等山及他大山 奉犧牲故積高山 33
彼更云:「吾兄!此海緣何理由成為不能飲之鹽水,汝知之耶?」「予不知也,阿
梨吒!」「汝除殺婆羅門之事外,一無所知。可善聽之。」彼云唱愒:
一三五 善學吠陀者 具傳古聖書
苦行婆羅門 犧牲祭之人
205 彼人在海邊 常為海水浸
大海嚥彼人 其理不得飲 34
彼云:「婆羅門乃如是者」,更又云:
一三六 犧牲報酬 35 地上受 數多彼等現天中
東西南北[任意行] 彼處彼等享斯樂
如此阿梨吒以十四偈讚嘆婆羅門族、犧牲祭及吠陀之事。諸多前來看視摩訶薩
之龍等,聞彼之言,皆云:「彼云真實之事。」彼等成為採用錯誤見解之狀態。摩訶
薩雖臥病在床,而已聞其一切,龍等並亦告知於彼,於是菩薩思考︰「阿梨吒讚嘆錯
誤之道,自己應破其論,以正眾人之思考。」彼起立沐浴,以一切飾物飾身後,坐於
說法之座,使全部龍眾集合,呼阿梨吒近前云:「阿梨吒!汝語錯誤之事,讚嘆吠陀、
犧牲及婆羅門族,婆羅門等依吠陀之作法,而為犧牲祭之事,不能認為究竟之物,
並非約束能至天國之物。汝應知汝之論斷錯誤。」彼於是語破犧牲祭之論云:
206 一三七 彼等學吠陀 機智人所設
阿梨吒!汝知 愚人入圈套
彼如蜃氣樓 自滅不洞見
然此虛幻物 難欺智慧人
一三八 吠陀將如斯 不成人依處
賣友殺生者 惡人亦無依
又彼崇火者 將不為火護
不為聖行者 惡人懷彼人
一三九 人人持財富 燒盡一切物
樹木草相混 一切將燃盡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二
無比此之火 雖燃仍不滿
將作多食火 是無思慮者 37
一四○ 恰如為變異 牛乳使成酪
亦可變生酥 火亦有變異
他物制約火 火方能生起 38
一四一 以乾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雖然入火中 亦不見火燃
持發火木人 不擦則無火
若人不用火 火無生之理
一四二 實若用火者 住於火之中
乾薪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然若於此世 一切林乾果
雖然乾薪木 亦將自燃出
一四三 若以火光輝 戴煙為所害
以草或以木 若得火作福
燒炭或燒鹽 或為廚師人
雖焚死屍者 亦將火作福
207 一四四 此等吠陀人 以火為滿足
而又以此火 將不作福時
戴煙火光輝 繼續為所害
此世作福者 將亦無一人
一四五 實則為如何 集聚世尊敬
不快且臭穢 數多者不喜
人厭且走避 彼之祭祀火
不得讚揚火 汝喜無思慮
一四六 或有云火者 為諸神之一
他人亦為語 水亦為神祇
此等一切言 皆非真理語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四
實則火非神 水亦非神祇
一四七 既無一器官 亦不持意識
世間有此火 為人造諸業
雖然崇此火 繼續為惡業
如何能成就 將可赴善趣
一四八 為活於此世 彼等如是云
梵天統一切 彼為崇火者
如彼威力優 吾等應如何
能造如彼造 將拜彼造物
一四九 一切皆值笑 虛妄不理解
崇敬期有獲 彼等嘗撒散
財物與崇敬 然而不得現
彼等使生物 結合 39 寂靜法
一五○ 40 聖者教吠陀 人王領有地
吠舍務農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為執事 從此之領域
此有能力者 人云作吠陀
208 [婆羅門]此語 將為真理耶
婆羅門所云 若然果如是
不生剎帝利 不能獲王位
若非婆羅門 無人通聖書
除去吠舍人 無有從農者
首陀奉仕人 終將不得免
一五二 而無真理言 故吾謂虛語
彼等腹腸肥 故語彼之故
智慧甚少故 始能可信彼
賢者有智慧 自能將看破
一五三 剎帝利吠舍 不行持供物
本生經十一 一八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六
婆羅門取劍 對此且彷徨
如此被干擾 此世破限界
如此彼梵天 何故不正復
一五四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如何此世界 設諸多不幸
一五五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虛幻與欺瞞 醉心於過誤
持如此非法 如何造此世
一五六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正法雖有存 彼為設非法
阿梨吒!須知 非正主宰者
一五七 昆虫與蟋蟀 諸蛇與群蛙
殺滅蛆與蠅 以此為清淨
實此非聖法 [亦非梵天道]
劍蒲闍住人 數多皆非真
210 於是宣示此等之非真理云:
一五八 實若婆羅門 殺生為清淨
被殺諸眾生 皆得赴天國
211 同種婆羅門 41 亦可互相殺
而此彼等言 諸人將成信
一五九 實則鹿家畜 又如諸牛[馬]
任何諸生物 無願自被殺
此世掙活命 難避婆羅門
彼為犧牲祭 強運諸生物
一六○ 愚癡彼家畜 被縛犧牲柱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八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凡此犧牲柱 他世與汝喜
次世生梵天 將為久遠物
一六一 若此犧牲柱 摩尼青貝珠
富財多金錢 白銀與黃金
又如乾薪木 入於新薪中
若昇三天上 將與諸愛樂
通三吠陀者 應自作犧牲
他之婆羅門 將勿犧牲祭
一六二 何處犧牲柱 摩尼青貝珠
富財與金錢 白銀與黃金
又如乾薪木 入於新薪中
何處三天上 與汝有愛樂
一六三 狡獪更慘忍 貪欲彼愚等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取火為作福 與吾以財物
以此與爾等 將得愛樂幸
一六四 彼之祭火行 來入家之中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使彼去鬚髮 並使截指爪
如此以吠陀 財物將滅盡
一六五 恰如一群鴉 密襲一隻梟
212 數多集聚食 美食欺瞞人
使彼剃鬚髮 棄於犧牲道
一六六 如斯彼受騙 婆羅門所欺
只彼獨居處 婆羅門集來
云云以妖力 繼續掠奪彼
不見有幸福 運去諸財物
本生經十一 一八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
一六七 恰如以王命 徵稅官運物
取得諸財物 如官家運去
彼等似剽盜 為不善之輩
此世阿梨吒 不殺可殺物
一六八 彼云此右腕 乃屬因陀羅
然在犧牲場 彼等折其杖
若然屬真實 摩佉婆腕折
如斯因陀羅 何得勝修羅
一六九 然彼為虛構 摩佉婆具腕
帝釋能殺者 彼乃最優神
此等古聖書 婆羅門虛構
彼等於世間 明白欺瞞人
一七○ 42 馬拉吉利山 喜馬萬達山
吉伽尼薩巴 蘇韃薩那山
克伽奈爾山 其他諸大山
奉獻犧牲故 云積此高山
一七一 彼云積磚瓦 以此同一法
奉獻犧牲故 積累此高山
如斯彼所云 非為成山故
大山非所然 不搖聳立巖
一七二 磚瓦經長時 亦不能成石
彼處不生鐵 亦無銅礦生
然彼犧牲讚 云山積累成
一七三 43 榮習吠陀者 具傳古聖書
苦行婆羅門 犧牲祭之人
彼人在海邊 為水所浸潤
大海嚥其身 不得飲理由
一七四 婆羅門精通 吠陀傳古書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二
彼等越一千 將沿諸河流
故云知水味 無有污染事
然彼未測海 亦未得飲水
一七五 此處人之世 若有所有穴
穿穴者穿穴 穴中鹹水滿
其中婆羅門 為水嚥沒故
無思慮者知 彼非不得飲
一七六 昔日創世時 誰為誰人妻
嘗使人知覺 此即為意識
旨此因緣故 生無卑劣者
弛緩生差異 斯為人所云 44
一七七 生為闡陀羅 亦通曉吠陀
優異智能者 將誦古聖書
然彼之頭腦 不能破「七」分
此等古聖書 為殺已而作 45
一七八 聖書綴空語 慾故難自由
宮廷諸詩人 46 從其詞法作
愚者縱其心 停滯於惡趣
甚少智慧者 一切將信此
一七九 獅子與虎豹 具有雄壯力
人力之所持 不見與其等
人將成如是 可見之如牛
實則如彼等 生來不等故
214 一八○ 若其為王者 征服國土後
臣下群圍繞 親自借人耳
唯彼能如此 自己得勝敵
其國之人民 永住於安泰
一八一 剎帝利之學 等諸三吠陀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四
任何此等意 其義皆相等
然不尋其義 恰道如流水
為阻塞所蔽 而不知其義
一八二 剎帝利之學 等諸三吠陀
任何其等意 其義皆相等
所得之有無 榮譽之有無
一切四種姓 皆得遍其法
一八三 恰如富財人 金銀財寶故
彼等在地上 為數多之業
只此三吠陀 通達之人群
今日在地上 為數多之業
一八四 此人等富者 欲縛常勵者
[今日]於地上 為數多之業
彼等智慧少 遠法無思慮
217 如此摩訶薩破彼等婆羅門等之論,在此確立自己之論,龍眾聞彼之法語,皆大
歡喜。摩訶薩將獵師婆羅門由龍之世界逐出,但尚不誹謗於彼。
王子薩佳羅布拉夫瑪達陀,不違約束之日,由四軍之兵圍繞向父住居之處而來。
摩訶薩亦巡迴鳴擊大鼓:「我等前往會見舅父及祖父。」而非常華麗裝飾由耶蒲那河
向上前行,向彼仙處出發,彼之其他兄弟等亦繼續於彼等兩親之後。薩佳羅、布拉
夫瑪達陀見摩訶薩由許多人隨從而來,不與理會而詢問其父云:
一八五 彼為何人耶 47 振動鳴大鼓
小鼓與螺貝 銅鼓與鑼鼓
此為御者主 鼓樂以為樂
彼由彼遠方 前進來此處
一八六 數多光輝色 黃金頭著被
箭袋結於身 此青年為誰
來者諸人等 華麗有光輝
一八七 鐵匠輔之口 錘打如黃金
本生經十一 一九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六
又如朅地羅 燃樹之光輝
美面輝光耀 此人來者誰
218 一八八 何人之傘蓋 閻浮檀金作
其中有傘骨 快速遮陽光
華麗有光輝 來者之人誰
一八九 此為何人耶 手中持鉤拂 48
最上之拂子 其中有智慧
勝智者頭上 不斷有風靡
一九○ 此為何人耶 手執孔雀尾
雜色持柔媚 黃金與摩尼
光輝飾杖端 面之兩側行
一九一 朅地羅樹燃 木色有光輝
鐵匠犕之口 錘打黃金色
此為何人耶 美麗戴耳環
於面之兩側 照耀有光輝
一九二 此為何人耶 不斷觸風靡
柔軟漆黑髮 前額緣光輝
恰似雲間月 如月生光輝
一九三 此為何人耶 彼等之眼眉
個個諸器官 闊眼有光輝
彼為何人子 完顏如斯美
一九四 此為何人耶 此等生巨口
清淨最優美 牙齒如螺貝
如以物相比 其齒如玉輝
恰似庫匹拉 如彼樹之花
一九五 此為何人耶 赤勒叉 49 之素
酷似彼手足 安樂立彼處
[紅光]如太陽 赤色頻婆果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八
彼唇持此色 慢語者為誰
一九六 雪之季節過 喜馬拉雅熱
如大娑羅樹 美麗花開放
真白外被著 彼如因陀羅
如得勝利輝 彼之人為誰
一九七 黃金小隆起 滿著摩尼束
種種之色映 拔剜如主侯
跳入諸眾中 彼人其為誰
一九八 彼有黃金飾 製作甚美麗
美麗線縫靴 歸命於大仙
由足脫其靴 彼人其為誰
219 如此由其子蘇佳羅布拉夫瑪達陀所問而獲得神通力之苦行者答云:「此提頭賴
吒王之子等,乃汝之甥為龍者也。」然而唱偈云:
一九九 提頭賴吒之龍子 具有神力有榮譽
薩姆達佳生彼等 諸龍各各神力優
如此二人共語之間,龍眾到著於苦行者之足前作禮後坐於旁側,薩姆茨達佳亦
向其父問候後,不勝悲痛哭泣,與龍眾一同歸往龍之世界。國王蘇佳羅布拉夫瑪達
陀於彼處滯在數日間後,歸往波羅奈。薩姆茨達佳於龍之世界死去,菩薩則在生命
之限內,守戒行布薩之業後,與龍眾共同滿登天道。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言:「汝優婆塞等!如此昔日之賢者等於佛尚未出現時,尚
能捨棄龍之幸福,行布薩之行。」於是佛為作本生之結語:「爾時之兩親,是今大王
之一家,獵師之婆羅門是提婆達多,蘇瑪達達是阿難,阿奇姆吉是優缽羅色,須陀
蘇那是舍利弗,蘇婆迦是目犍連,阿梨吒是須那呵多,槃達則即是我也。」
註 1 Cp.12 Bhuridatta 六度集經五(大正藏卷三、二八 c)及 J.no.506 Campeyya-j 參照。
2 在底本有 Vimamsissa minam 訂正為 Vimamsissami nam。
3 見前卷五○五頁註 8。
本生經十一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二○○
4 Varuna 龍王之名。
5 註釋中有「Yamuna 河之下所生者,」提頭賴吒龍王。
6 Kambalassatara 在註釋中為 Dhatarattha 龍王母方之親族,棲於須彌山彌山麓龍之
名。此龍名亦出於 D.II.P.258。
7 gavuta 距離之單位,為一由旬之四分之一。
8 Virukkga═Virupakkha 四天王之一。於西方領諸龍。所謂廣目天。
9 bhoge abuhunjitva 為「於蜷蚼之樂」,恐如異本應讀為 bhogehi bhujitva(依蜷而曲
「身體」),總之乃由 bhuj 所出之語,非為快樂之意義,乃彎曲之意義思為 bhuj。
10 在底本雖為 ghatasitto,但如暹羅本則讀為 ghatasitto。
11 Vana-cetyani 註釋為深森,然 Cetiya(caitya)所謂為 devata 之住所神樹之意義。或
將森林之物,視之為神聖之見解。
12 此第一句在 J.VI.P.127 之前即舉出。
13 在底本雖為 Sakkasseva 但讀為 Sakkasscva(Sakkassa iva)。
14 Sa-inda 在註釋,……以帝釋(Inda)敬仰為君主,而對之亦有動作大力帝釋之臣,四
護世神(即四天王)之榮譽,我等生為畜生之榮譽,則不值十六分之一。
15 Kasiputta 為 kas1 王之王女之子。
16 如原文為在喜馬拉雅之睒婆梨樹棲息之金翅鳥將南方之大海用翼搏退海水之意。異本
為
「於南方大海之方角睒婆梨樹棲息之……」或可省略 Himavante。漢譯則為大海邊有
睒婆
梨樹上有金翅鳥等。
17 Alambayana-manta 為蛇使之咒文或有關蛇毒之知識,或可譯為懸垂咒文。
18 持此咒文故,則如是稱呼婆羅門。
19 此處為 Alanbana,乃韻律上之短略。
20 底本之 upaccimsu 讀為 apaciyimsu。
21 cakkavaka 玄應音義,解為鴛鴦。
22 Panca mahanadi 1.Ganga(恆伽)2.Yamuna(搖尤那)3.Aciravat1(阿夷羅婆提)
4.Sarabhu(舍牢浮)5.mahi (摩念)。
23 Silutta,deddubha,silabhu 以上均註為無毒之蛇。
本生經十一 二○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二○二
24 底本雖為 dissatu 依異本讀為 damsati。
25 Samuddaja 之兄乃為 Sagara-brahmadatta。
26 Payaga 乃 Ganga 與 Yamuna 合流之處。
27 Pakirapari samantato 註釋為為欲得捕敵周圍普遍圍繞(pakiri),一切圍繞於其上以
龍蓋覆蓋。
28 Kamas 註釋謂︰「依其他之名而有此名 Kas1 之王」更加說明「因 Kasi 王之王女被取,
Kasi 國亦為彼之領有加以稱讚」。然 Kamsa 王乃占領 Baranasi Kosala 王之名被稱
之 Kamsa Baranasiggaha 等(J.II.P.403;V.P.112)。故在此處於前之一一二偈中,
使 Baranas1 完全被覆蓋之 Dhatarattha 龍王之事將可準照此之 Kamsa 王而言。
29 Suva(suka)迦婆乃是鸚鵡,見玄應音義三。Saliya═salika 玄應音義二一謂為百舌鳥
之雄者。
30 Dujipa Dudipa, Dudipa 等見異本,與 J.VI.P99 Dudipa 王為同一之人?
31 註釋中謂昔日 Baranasi 之王 Anga 足(裹面)牛毛,向婆羅門訊問天道之處,入喜馬
拉雅山地,向婆羅門拂以尊敬,告以應崇拜阿耆神,彼牽來無數之牛與水牛入喜馬拉
雅山
地如其所言。彼訊問婆羅門等之食物,如殘餘牛乳與凝乳如何處理?婆羅門云可棄去。
──於是棄捨少量之牛乳而生出小河流。大量牛乳棄去,成為 Ganga 之河流,而彼之
牛
乳集成凝乳,生出大海。──如此彼王拂出如此之尊敬,依婆羅門等之言崇拜阿耆神,
得
赴千眼者之都城三十三天。
32 Ganga 河之事。
33 註釋謂,昔日 Baranas1 之某王欲敬婆羅門向彼等行大布施。彼訊問其布施有何不足之
物?十分充分,但婆羅門之座席則不充分,如是言之。彼積累磚瓦為作座席。爾時磚
瓦積
累之頂端,依婆羅門之威力增大生出 malagiri 山等諸山。如是此等諸山。據傳此等諸
山
乃依婆羅門之犧牲祭所為者。
34 註釋中謂,某日,為惡業之彼立於岸上,由海取水,灌洗自己之身體,如是大海將如
此造
業捕彼吞嚥。大梵天以「此海使自己之子(婆羅門)被害。──使海成為不能飲之鹽水,」
加以咀咒。因此海水不能飲用。
35 ayaga-vatthu 行犧牲事之報酬財物。註釋中謂:「福田之處,應以最上之布施與數多之
婆
本生經十一 二○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二○四
羅門……」。
36 在底本雖為 asamatthatejo 依註釋讀為 asamatta-tejo。
37 dirasannu 註釋為「以兩舌得知味者」。
38 註釋謂如擦木發火,火受束縛而生起。
39 底本雖為 santhambhita 但讀為 sandambhita。
40 同於一二四偈。
41 bhovadin dho 為用於高婆羅門之言。
42 同於一三四偈。
43 同於一三五偈。
44 Vossagga-vibhanga 註釋謂「依自作之工作弛緩在此等有情之中,或者成為 bhattiya,
或者成為 brahmana 等──諸人語此差異。云云……
45 底本之 Katta 依異本解為 Kata。
46 在此處指婆羅門之事。
47 一八五─一八七偈出自 J.V.P.322,一八八、一八九偈亦出殆為同形。
48 anka 註為掛拂子之鉤。
49 Lakha 由臙脂蟲或由樹脂所得染料之一種。
本生經十一 二○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二○六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舍衛城時,對行布薩之優婆塞所作之談話。於布薩之日,
彼等晨朝行布薩作布施,食後,香及華鬘各各在手向祇園出發,於聽法語時間坐於
傍側。佛向法堂出來,坐於裝飾之佛座巡迴眺望諸比丘眾,比丘眾中有關誰人之法
158 語開始時,如來即與其人交談。因此,是日佛了解有關優婆塞前生之行為關聯之法
語開始,佛與優婆塞等交談,佛問:「汝等優婆塞!汝等行布薩耶?」「我等行之,世
尊!」佛言:「善哉善哉,優婆塞等!汝等修行善事,然汝等受如我之佛所教修行布
薩之事,不足為奇,昔日之賢人等無師而尚棄捨絕大之榮譽而行布薩。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二八
裝飾葉庵之中,於經行處撒花後回歸龍之世界。彼於其日寢於花之寢床,翌日思考:
「究竟誰飾此庵耶?」於是作出發採樹實之狀,於由葉庵不遠處隱身站立。龍女又持
許多香花來至仙處,王子見此非常美麗龍之少女,完全心起愛戀,而不使自己之姿
使見,俟龍女入葉庵準備寢床之時入內,「貴女為誰?」彼問。「少年之龍女,貴君!」
「有無夫婿?」「貴君!予無夫君,乃一寡婦。」彼女答覆問曰:「然則貴君住於何處之
人?」「予乃波羅奈王之子,名梵與王子。貴女捨棄龍之世界,為何而彷徨耶?」「貴
君!予在彼處眺望有夫之少年龍女等之幸福,心懷煩惱而不滿,離彼處為索夫而彷
徨。」王子云:「予亦非為信仰而出家,由父所逐而來此住居,貴女可勿憂心,予可
為貴女之夫,二人一同和睦生活,豈非盡善?」彼女應諾:「甚善!」爾來二人和睦一
同居住。彼女依自己之威神力化作奢華之家,持來奢華之寢臺,準備寢床;由此以
來,已不食樹之根食,而食諸神飲食之物。其後龍女妊娠,生出一子,取名薩佳羅、
160 布拉夫瑪達陀。當彼步行之時,彼女又產一女子,因在大海之岸邊所生,取名薩姆
茨達佳。
然住波羅奈有一獵師,時常來此場所。彼受歡迎,看出王子之事,滯留數日之
後,彼云:「王子!予將向王之一家申告貴君住於此處之事。」彼出,往赴都城。時
王駕崩,大臣等於葬禮殯送後,第七日一同集合商談:「大王不在,國不能立,然王
子之居所住處,究竟生死不能判明;應以華車 3 解放獲得可為王位之人。」恰於此
時,獵師到達都城,聞得此語,往大臣等之前云:「予為於王子處生活三四日而歸來
者。」並使大臣等聞其一部始終之事。大臣等聞此,向彼表示敬意,依彼之道為引導
而往彼處,而受歡迎之彼等告以國王駕崩之事:「王子!請返國統治。」彼等申告。
王子:「須知龍女之心。」而往龍女之處。「貴女!予之父王死去,大臣等前來促予繼
承王位。尊女!前往,予二人治理此十二由旬之波羅奈國,汝有一萬六千之宮女隨
行。」女云:「予不能前往!」「何以故?」「予為持毒者,急激發怒者,雖僅有小事而
發怒。而與夫人等一同居住,夫人等之相爭,實甚深酷,若予見某事,或聞某言而
紛亂發怒,恰成以大拳撒散諸人之結果。以此理由予不能前往。」王子翌日亦再懇願。
彼女向彼作次樣之言:「予以此理由,無論如何,亦不能前往;然此二人之予子,非
是龍子之狀,而為與貴君同棲之人間兒童,若貴君愛予,請勿疏待此子女等。然此
等子女為水生者,身體纖弱,往陸路之時,為太陽之熱而易疲困至死,因此作獨木
本生經十一 一二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
舟,其中滿盛以水,請伴子女為水遊之戲;而在都城之中,為二人於住居之中,請
161 製作蓮池,如此則子女不死。」如是言畢,禮王子右繞之後,擁抱子女,使寢於乳間,
接吻其頭後,交付王子,而悲痛由後處消失姿態,往龍之世界而去。王子亦心為悲
痛所塞,眼中湛忍滿淚由住居出來,拭淚後往大臣等處,彼等即於當場為灌頂後云:
「大王!請往都城。」王云:「然須急作獨木舟載於車上,中滿盛水,水上可撒種種之
花,吾之子女水生之人,子女等於此中遊戲為樂。」大臣等依言而作。王到達波羅奈,
入裝飾之都城,由一萬六千善於歌舞之宮女等及諸大臣等圍繞坐於殿上之大廣間,
而於七日間連續飲非常之飲物。又為其子女製造蓮池,二人之兒童,常於其中遊樂。
某日向蓮池入水之時,有一隻龜入來,彼不能發現逃處,乃橫臥於蓮池之底。
子女等遊戲之時,彼露頭於水上,子女等眺望後,又再沈入水中。子女等見彼恐怖,
往父王之處告訴:「父王!蓮池之中,有一夜叉,威脅予等。」王命家臣等:「前往捕
彼前來。」諸人投網取龜,抬送王前。王子等見此:「父王!此為鬼也!」大聲叫喚。
王對子女愛情,向龜發怒,命令臣下:「往將此龜適當處罰。」於是某者云:「此為王
之仇物,用臼杵將其搗碎磨粉。」又某者云︰「三次煮食。」有者謂︰「在炭火之上燒
烤。」有者謂:「置於壺中煮之。」然有一人畏怖於水之大臣云:「將其投入耶蒲那河
之旋渦流中,如此則彼在其中將受大苦,實再無如此嚴重之刑罰。」龜聞此言出頭云:
162 「噫!予對貴君從未作何惡事,何以為如此嚴厲之懲罰?其他之處罰予尚堪能忍耐,
然此實為過酷。請勿作此言說。」王聞此語云:「必須依彼之狀而為。」將龜投入耶蒲
那河中。龜於龍之世界落於某一水流,乃赴龍之世界,然在水流中遊戲之提頭賴吒
龍王之子等看顧年幼之龍女等,見龜而言曰:「將彼奴隸捕獲。」龜自思:「自己由波
羅奈王手中逃來,此次再為此慘忍之龍手中之物。有何方法能得逃出耶?」「有一方
法,只有虛言。」「貴君等往提頭賴吒龍王之處,何故不申述斯言耶?──予名奇托
秋羅龜,乃波羅奈王之使者,派至提頭賴吒之處。我等之王云欲贈女與提頭賴吒,
派予前來。予欲會龍王。」龍等歡喜伴彼往龍王之前,申述其事。王云:「伴來」,雖
然呼彼見之而不喜云:「如此猥索不揚身體之物,不能當使者之役。」龜聞其言云:
「依王之見,須多羅樹般大之使者為何必要耶?身體之大小並非標準,於使往之處,
完成任務,豈非標準耶?大王!我等之王有諸多使者,陸上之事,人等為之,空中
有鳥,水中有予為使。予名奇托秋羅可為申告,受王寵愛,被任其役,願王勿謗。」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二
彼讚自己之德。於是提頭賴吒問彼:「然以如何目的由王所遣?」「大王!我王申言:
『予與全閻浮提之王等結成友好。此次為與提頭賴吒龍王結好,欲贈予女薩姆茨達
佳。』以故遣予前來,請勿遲滯,貴君請遣家臣與予一同,決定日期,受取王女。」
163 龍王甚喜,對龜表示敬意,龜與四人之幼龍被遣送前往。四龍承命,捉龜出龍之世
界。龜見耶蒲那河與波羅奈中間有一蓮華池,心生一計思欲逃跑,作如次云:「諸位
幼龍,我等之王與其一家之人等,見予於水中往來,歸王宮時懇求欲得蓮華之蓮根
及莖,予為此諸人等摘取此物,請解放我。汝等雖不見予,總知予已先往王處,予
於彼處再與貴君等相會。」幼龍等信用於彼與以放縱。龜於彼處之某處沈沒,龍等不
見彼而思考:「我等向國王之處前往。」 於是循道而進,至王之處作婆羅門之姿近前。
王表歡迎問曰:「由何處而來耶?」「大王!由提頭賴吒之前。」「有何緣由耶?」「大
王!予等為彼之使者。提頭賴吒敬訊貴君安泰,又對貴君之欲求,竭誠奉上,我王
申願貴君之王女薩姆茨達佳為我等王之后妃。」彼等如斯云已,為說明此事唱第一之
偈:
一 提頭賴吒王住居 如何將成有限寶
貴君吾王授姬事 一切王爾將辦到
王聞此唱第二之偈:
二 吾等與龍結婚姻 如何之時未嘗有
如此婚姻不適宜 如何吾等得為耶
幼龍等聞此云:「若貴君認為與提頭賴吒之結合為不適當,何以汝自己之從者奇
164 陀秋羅龜向我王云:『欲贈薩姆茨達佳王女。』向我等之王遣彼使者?如此派遣,
而今成如是侮辱我王。對貴君等如何作為為適當,為我等欲承知之處,我等乃是龍
身。」彼等威脅國王唱次之二偈:
三 汝之生命汝王國 人棲之洲將被棄
實則龍怒如斯者 一切之物不得存
四 大王!爾乃人間主 爾未具有威神力
波留尼子耶蒲那 4 5 爾今所為將辱彼
於是王唱二偈:
五 提頭賴吒名聲高 非吾前能侮辱者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四
實彼龍族之君主 數多龍族仰尊位
六 龍蛇將成大威德 吾姬為妃不相應
毘提訶國之王族 尊生薩姆茨達佳
幼龍等思欲以龍之鼻風殺王:「我等為決定日期而被遣來者,殺王而歸為不適
當,我等往告大王處置。」於是由其場所消姿而歸。龍王問曰:「汝等受得王之女耶?」
「大王!貴君實無理由派遣予等前往各處。」彼等怒云:「若王欲殺予等,請即殺之。
165 彼王謾罵毀謗貴君,誇稱其生之尊貴,使自己之女居於高位。」彼等所云言王所未言,
使龍王激怒爆發。彼命令集合自己之家臣云:
七 阿婆羅龍先騰起 6 阿濕婆多羅龍次
傳令一切諸多龍 「前往波羅奈進行
然則任何不為害」 [若違吾令不得生]
然,龍等向龍王云:「若任何人亦不可害,我等往彼處,將如何為之耶?」王云:
「如次之樣為之,予亦如是為之。」彼唱二之偈:
八 王之住居與蓮池 或於車道十字路
漫長樹稍將身垂 長大樑門伸軀體
九 吾以純白大軀體 盤捲宏大此都城
蜷拘盤旋而不動 一切迦尸人生怖
龍等依令如右狀實行。
166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 彼聞此言辭 龍蛇等多姿
波羅奈行進 然亦無何害
一一 王之住居與蓮池 或於車道十字路
漫長樹梢將身垂 長大樑門伸軀體
一二 實見彼長垂 女等甚畏怖
見龍作龍蓋 長噓並嘆息
一三 波羅奈諸人 恐怖患戰慄
展腕彼等叫 王女贈龍王
王在寢臥,先前因曾受四幼龍之威脅,為死之恐怖所擊,聞都中人等及自己之
本生經十一 一三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六
夫人等歎息:「予之女薩姆茨達佳將贈與提頭賴吒!」於是三次反復聲言。龍王等聞
此,一切均退後一伽浮他 7 距離,而化作出如諸神都城狀之一城市住於其中,發送
167 書信:「欲得遣送王女。」王接受送來之書信,向使者云:「貴君等請歸原處,予經廷
臣等之手,送女到達。」王於使者歸後,呼王女一同登上宮殿最高之房間,王開窗向
女云:「吾女!汝見彼裝飾華麗之城市耶?汝將於彼處為某王之第一后妃。彼城市距
此不遠,若去而不滿足,即能歸來。──汝必須前往彼處。」王教女後,為彼女洗頭,
以一切美飾裝飾,使乘有棚覆之馬車,委交廷臣等之手遣送前往。龍王等烈熱歡迎、
致以非常之敬意。廷臣等入彼都市贈女,獲得諸多財物而返。王女登至殿上,橫臥
於美麗裝飾神仙之寢床,恰於彼時,龍女等扮作佝僂僕婦之狀,作為人間之侍女模
樣,圍繞彼女。彼女橫臥神之寢床,感覺神之感觸而入眠,提頭賴吒抱持彼女與隨
從之龍等一同由其處消失,現姿於龍之世界。王女醒覺眺望此龍之住居,有美麗裝
飾神之寢床,其他黃金所造之高大建築物等,有遊園與蓮池,恰如裝飾為神之住居。
彼女詢問佝僂狀之侍女云:「此都城過於美飾,非予等都城之狀。此究為何人之都城
耶?」「后妃夫人!此乃貴女主人之都城,福德甚小者,不能獲得如此之幸福。依貴
女之大福德而得此。」提頭賴吒亦向其由五百由旬龍之世界以大鼓宣告:「對薩姆茨
達佳現龍蛇之姿者,處以王刑。」因此無一人向彼女現龍蛇之姿。彼女思為人間世界,
與彼龍王繼續樂享於彼處,享受愛之同棲歲月。
都城之章終了
其後,彼女依提頭賴吒而妊娠產子,其子為具可愛之姿,命名須陀蘇那。其後
168 又產子名達達,此即是菩薩,更又舉一子名蘇婆迦,最後所生之子名阿梨吒。彼女
雖然如此生產四子,但尚未知此為龍之世界。但是某日有向阿梨吒云者:「汝母為
人,非是龍類。」阿梨吒思欲查察一見。某日彼飲乳時,突現蛇身,以其尻尾擊打母
踵,彼女見蛇身喫驚,仰天大聲呼叫,將其子摔打地上,用手抓裂其眼,由彼處流
血。王聞彼女叫聲:「后妃因何呼叫耶?」經詢問知阿梨吒之所為。王前來威脅云:
「將此蠢才逮捕,奪其生命!」王女知王發怒,且對其子愛護云:「大王!吾子之眼,
為吾撕裂,請王寬恕。」王因彼女如此請願:「予不處置!」言與寬恕。彼女於彼日開
始知曉此為龍之世界。阿梨吒自此以來名為伽那梨吒[眇目之阿梨吒]。
四人童子,分別漸漸成年,於是彼等之父各與百由旬之國。彼等甚有聲望,各
本生經十一 一三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三八
有一萬六千之龍女為侍,父之國亦有百由旬。三人之子,每一個月來會兩親,然而
菩薩則每半月前來,在龍之世界發生之問題,菩薩為之解明。彼與其父一同出發,
奉伺問候毘樓博叉大王 8,以前所發生之問題彼均與以解決。某日毘樓博叉與龍之
家臣同赴三十三天之都城圍繞帝釋而坐時,諸神之間提起問題,任何一人均無能解
釋,然而摩訶薩坐在美觀之椅上與以解明。於是諸神之王帝釋供養神香及花之後云:
「達達汝具與大地同等之廣大智慧,今後可稱為布理達達[宏大達達]。」賜與槃達之
169 名。彼爾來奉伺帝釋前來,眺望美麗裝飾之皮闍延多宮殿,受諸神及天女等圍繞,
觀見極具魅惑的帝釋之幸福,對諸神世界抱持希望。彼自思惟:「予等食蛙之狀態,
如何可為?予歸龍之世界,將為住布薩行,而累積再生諸神世界之業。」彼往龍之世
界向兩親發願:「父親,母親!予望為布薩之業。」王云:「甚善!願汝為之。然汝為
之可矣,但不可往外行之,汝可在此龍之世界無住之某宮殿行之,龍若外出,因有
非常之危害。」彼云:「承知父命。」彼於其世界無住之宮殿庭園及苑林等處住布薩
行,然龍女等手執種種樂器,出悲嘆之音。彼思:「自已住於此處,不能遂行布薩之
業,予將往人間世界積累布薩之業。」如是恐被拒絕,彼對兩親不作任何言辭,向自
己之夫人等云:「予往人間世界,於耶蒲那河岸,有大尼拘律樹,予於其近處蟻穴之
上卷曲而臥 9,專念有四支之布薩,思積布薩之業,予於一夜中捲行布薩之業,太
陽昇起之時,汝等中各十人每次手執樂器,前來予處,向予供養香花,歌踴舞蹈,
然後與予同歸龍之世界。」言畢即赴彼處,捲曲於蟻穴之上:「予之皮膚、腱骨、血
肉,有欲取者請即持往。」彼專念有四支之布薩,身體現鋤柄大小而臥,行布薩之業。
太陽昇起時,幼年龍女等出發而往,依命伴彼歸回龍之世界。如此情況彼行布薩之
170 業期間,長年之歲月流轉而逝。
布薩之章終了
爾時在波羅奈城門近村住一婆羅門與其子名蘇瑪達達共同製造樁橛、器械、打
坑、張網、殺鹿用畚箕運賣以維生計。某日彼連小蜥蜴亦未能捕獲,彼向其子云:
「汝蘇瑪達達!若空手而歸,汝母必發怒,吾等可往捕物歸來!」彼與其子前往菩薩
所臥蟻穴方向而來。彼發現鹿往耶蒲那河飲水而行之足跡,彼向其子云:「汝已判明
鹿行之道,汝可退後等待,予將射殺前來飲水之鹿。」彼取弓不斷張望,立於某大樹
之根元。如是黃昏時分,一頭之鹿前來飲水,彼立即射出,鹿當場未曾倒下,受箭
本生經十一 一三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
勢所激,滴血而逃,父子追趕,於其倒臥場所取肉。而由森林出時,已達日沒之時,
彼等來至尼拘律樹之處。父云:「已無時間,不能歸去。在此一晚以待天明。」置肉
於傍側,二人登樹,橫臥於枝間。婆羅門至晨朝醒來,傾耳聞鹿等之聲。洽於此時,
年幼龍女等前來為菩薩設置花座,菩薩消失蛇身,以一切莊嚴飾身為神之姿,如帝
釋之優雅,坐於花座。幼年之龍女等以香及花鬘供養彼後,奏神之樂器,演唱歌舞。
婆羅門聞彼物音自思:「此究竟為誰,不可不知。」彼云:「喂!吾子。」彼雖呼叫,
而其子不醒。「此奴深睡,恐甚疲倦,予自行往觀。」彼由樹降下,來至其前。幼年
龍女等見彼,即持樂器,沉入地中往龍之世界而去,只餘菩薩一人。婆羅門立於彼
171 之前詢問,唱次之二偈:
一四 齎花森林中 赤眼汝廣胸
腕環首環飾 身著華美衣
十人為禮拜 彼女等為誰
一五 爾之臂力優 何人在森中
如火灌酪油 10 光輝汝為誰
大力有何名 汝為夜叉耶
汝有大威力 汝為大龍耶
摩訶薩聞此自思:「若自己如謂為帝釋等中之一人,則此婆羅門必切信不疑。然
今日自己必須言說真實。」於是自己言說自己為龍王之語﹕
一六 吾為龍類具神力 心持熱氣難打勝
龍以熱氣發怒氣 榮國亦將被咬滅
一七 吾母薩姆茨達佳 吾父提頭賴吒王
須陀蘇那為吾弟 吾被賜名為槃達
如斯云已,摩訶薩自思:「此婆羅門為慘忍暴惡之人,或將使吾為蛇戲,而對自
己布薩之業有所妨害,因此,今伴彼往龍之世界,與大榮譽,則自己布薩之業,將
172 能永續。」於是對彼云:「婆羅門!予將與貴君以大榮譽,可快樂前來龍之世界。如
何?請往!」「然予有子,貴君能使子亦前往,則予等如命。」「如是,婆羅門!可伴
子一同前往。」如是言後,告以自己之住居云:
一八 爾見此處之深淵 常起渦捲恐怖湖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二
此中幾百之侍者 為吾聖潔之住居
一九 孔雀蒼鷺之聲滿 森中流出水紺青
耶蒲那河入勿怖 靜和多幸正者住
婆羅門出發往子處說明其事,伴子前來。摩訶薩率彼二人前往耶蒲那河之河岸,
彼立於岸邊云:
二○ 具子之爾到彼處 婆羅門!與子共處
吾處以愛被崇敬 婆羅門!安渡餘年
摩訶薩如是云畢,依自己之威力,伴彼等父子二人往龍之世界,於是於彼處二
人得享神之狀態。摩訶薩授與彼等神之幸福,與以四百之龍女,使此二人浸潤於非
常幸福之生活。菩薩亦積累布薩之業不怠,彼每半月前來奉伺兩親之起居,使彼等
聞法語後,由彼處來至婆羅門處詢問康健云:「有何所欲之物請語,享無不滿之樂。」
173 並與蘇瑪達達交相問候,往自己之住居。婆羅門一年間滯在於龍之世界,因其愚福
業之故,此處不能滿足,欲歸往人間之世界──龍之世界於彼猶如地獄,莊嚴之宮
殿,亦若獄舍,美飾之龍女等思為夜叉女侍之樣。彼思︰「如此予不能滿足,蘇瑪達
達之心,必須得知。」彼來至子處:「汝不感覺不滿耶?」「有何不滿之處?予未感覺
不滿,然父親不滿耶?」「唯然,吾子!」「其尚有何理由耶?」「汝母及汝之兄弟姊妹
均未得見,如是,蘇瑪達達!予等不應前往耶?」彼雖云不往,但經父再三勸說,終
於承知應許。彼思:「如是已能得己子之心,然予如對槃達云言不滿,彼將更授予更
多之榮譽,如是予將更不能歸去。── 將用一方便,由讚嘆彼之幸福說起:『貴君
棄如是之幸福,因何理由欲往人間世界積累布薩之業耶?』予如是問,彼答望昇天
國,『貴君將如此之幸福,尚能捨棄,積累布薩之業,為往生天國,然如我等殺他之
物以立生計,將如何為之為宜?── 予亦往人間世界,會見親戚等後出家,行沙門
之業。』予如是言,彼將滿意,如是彼將許可予往。」某日彼前來問曰:「如何,婆
羅門!感覺有所不滿耶?「予等居於貴君之處,何有不滿?」彼如斯云,不稍言欲歸
之事,首先讚嘆彼之幸福云:
二一 無邊無限地平平 數多香木茂盛生
臙脂之虫覆居上 優美花草綠輝映
二二 美麗林中神樹茂 11 美麗鵝鳥鳴聲滿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四
好相諸花紛落瓣 蓮華遍滿覆蓮池
二三 八角亭柱製更善 12 一切角柱琉璃成
千柱殿堂迴廊繞 童女充滿映輝光
174 二四 自己依存聖福業 生活於此宮殿中
無憂無礙幸福美 宮殿之中樂無窮
二五 千眼具者之宮殿 何以汝不望思此
實則此汝大榮譽 如同光輝之帝釋 13
摩訶薩聞此云:「婆羅門!汝勿為如是之言,我等之榮譽與帝釋之榮譽相較,如
一芥子粒在須彌山之外而不能得見者。我等為其侍者尚且不值也。」乃唱偈云:
二六 我等心想不能及 光輝如彼之豪華
仕此帝釋之家臣 14 持大力者尚不值
彼如此云,更聞婆羅門之讚言:「貴君之宮殿為具千眼者[帝釋]之狀。」乃又
云:「自己有如是心,自己願望皮闍延多宮殿,故勵行布薩之業。」彼為述自己之希
望乃云︰
二七 希冀幸福不死者 望住此等之宮殿
吾臥彼之蟻穴頂 而住修習布薩行
175 婆羅門聞此:「今上好之機會到來。」心甚歡喜,對願歸之而唱次之二偈:
二八 而此我與子 索鹿入森林
吾等之生死 親族不得知
二九 榮譽迦尸裔 15 吾將告槃達
吾等得爾許 將再見親族
於是菩薩云︰
三○ 汝臥吾近間 實出吾意志
此處之愛樂 人間不易得
三一 若汝住此處 吾崇以愛樂
爾得吾許可 無恙見親族
彼語此二偈後自思:「此男如依自己之恩蔭,渡幸福之日,則對任何人將不言自
己之事。予將授與彼獲一切愛樂之摩尼寶珠。」於是繼續授此珠云:
本生經十一 一四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六
三二 持此摩尼聖珠者 得望家畜與諸子
無病無災有幸福 婆羅門!汝持此行
如是婆羅門唱偈云:
三三 汝之善言辭 槃達!吾喜受
吾老將出家 諸愛吾不冀
菩薩云:
三四 若有破梵行 若要諸財物
前來勿躊躇 財寶數多與
176 婆羅門云:
三五 汝之善言辭 槃達吾喜受
若有必要事 吾將再來此
摩訶薩知彼不欲住此處,乃呼喚幼龍等遣送婆羅門父子二人往人間世界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三六 槃達如斯云 派遣四人者
「速送婆羅門 揚昇往人世」
三七 耳聞彼言辭 四人均起立
槃達遣彼等 疾送婆羅門
婆羅門云:「吾子蘇瑪達達!此處為我等射鹿之處,此處我等捕豬。」彼於行路
途中向其子閒話,見一蓮池:「汝,蘇瑪達達!不浴水耶?」其子應之,二人脫去神
之裝飾物及神之衣物,將其一束置於池岸,下池浴水。爾時,彼等之飾物等消失,
歸往龍之世界,而最初所衣之黃色襤褸衣物則纏著於彼等之身體,一切弓箭刀等仍
如以前之狀。蘇瑪達達泣云:「父親!為聽貴君之言,一切無益!」於是父向彼安慰
云:「汝勿憂心,只要鹿在,予等於森林中殺鹿,豈不為生耶?」蘇瑪達達之母親聞
彼等歸來之事,於途中迎接,伴入家中,充分與以食物飲物。婆羅門飲食終了後入
177 眠,母親詢問其子:「汝等長此期間,前往何處?」「吾母!吾等為槃達龍王伴往大龍
之住居,而因感覺不滿,由彼處歸來。」「持有財物歸來耶?」「未有也,別無任何得
來財物,吾母!」「由彼龍未向汝等作何表示耶?」「由槃達贈與吾父子與一切愛樂之
摩尼寶珠,然吾父未加受取。」「彼又云何?」「父云欲出家之故。」彼女甚怒:「如此
本生經十一 一四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四八
長久期間,使予負擔子女等生計而彼住於龍之世界,今又欲出家。」彼女以炒米之大
匙擊打彼背而威脅云:「汝此非道之婆羅門奴!汝云出家而未得來摩尼寶珠,為何不
去出家,而無面目歸來家中?汝速由家出行。」於是彼云:「汝勿怒!森林只要有鹿,
則予能扶養汝與汝之子女。」次日即與其子一同往森林出發,而與以前同一方法,建
立生計。
入森之章終了
時在南方大海之方角,於喜馬拉雅睒婆梨樹棲息之一隻金翅鳥鼓動其翼 16,搏
退大海之水,下往龍之世界捕捉一尾龍王之頭──爾時金翅鳥尚未知捕捉龍王之時
分,此在槃達拉本生譚[第五一八]中已知──。然彼捉龍之頭在海水尚未擴來之
中昇起,吊持飛向喜馬拉雅山頂。爾時在迦尸國住一婆羅門出家為仙人,於喜馬拉
雅地方作葉庵住居,彼之經行處端有大尼拘律樹,彼於晝間於樹之根元處住居。金
翅鳥持龍來至尼拘律樹頂,龍於吊下之中欲逃,以尻尾捲住尼拘律樹之枝,金翅鳥
178 不知,以其大力向空中飛起,使尼拘律樹連根拔起。金翅鳥持龍來至睒婆梨樹之森
林中,用嘴啄裂其腹,食龍之脂肉,身體則投棄於大海之中;尼拘律樹落下,發大
音響。金翅鳥自思:「此何音響?」向下見為尼拘律樹,彼思:「此樹由何處拔出?」
「此為苦行者經行處端之尼拘律樹。」彼正確判明。「此樹對彼非常有用。究竟自己已
為惡事耶,抑或非為惡事耶?」彼思考之後:「首先向彼詢問一觀。」於是扮為婆羅門
之姿來至其前。恰如其時,苦行者於彼場所盤腿而坐,金翅鳥向苦行者為禮坐於傍
側,作一無所知之狀問曰:「尊者!彼為如何之場所?」「一隻金翅鳥為食食物,持龍
來此處,龍欲脫逃,用尻尾捲尼拘律樹之枝,鳥以自己之大力,飛勝而行,於是由
此處將樹拔起,此即其拔樹之場所。」「然則彼金翅鳥有罪耶?」「若不知而為,亦非
故意,故無罪。」「龍之方面如何?尊者!」「龍殺此樹,並非摑拔,因此彼亦無罪。」
金翅鳥喜苦行者之言:「予金翅鳥之王,尊者!貴君對予之問所答甚為可喜,請貴君
住此林中。而予有一「阿蘭婆耶那」咒文 17──應知此為無價尊貴之咒文,予以此授
君以為謝師之禮。請與接受。」「咒文對予己經滿足無需,請貴君行之。」彼再三乞願,
苦行者接受,遂授與咒文並教示藥草種類而去。
爾時,在波羅奈有一貧人之婆羅門,彼負債甚多,頻受債權者催討,彼思:「予
住此世何為,莫如入林中尋死。」於是出發,漸入彼仙處。彼來見苦行者,以其勤勉
本生經十一 一四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
所作之完善,使苦行者甚為歡喜,苦行者思考:「此婆羅門對自己為一有助之人,予
179 將由金翅鳥所得咒文授與彼知。」「婆羅門!予知『阿蘭婆耶那』咒文,予授與貴君,
可為受取。」「尊者!予已滿足,咒文對予毫無意義。」於是彼再三再四強使彼承知,
授咒文與彼,而對咒文適合之藥草及其用法一切說示使聞。婆羅門云:「如此予已得
生活之手段。」彼滯在數日之間,「尊者!予內臟疼痛。」彼假作一口實,受得離去許
可,如是彼由苦行者處逃出,向彼作禮畢,離去森林,漸漸來至耶蒲那河岸。彼記
憶咒文,進入街道。
爾時槃達之侍女大約千人左右之幼少龍女等,持能與一切愛樂之摩尼珠,由龍
之世界出來,而放置寶珠於耶蒲那河岸砂山之頂,其光明於一晚之中照耀而為遊水
之樂。在太陽昇起之時,龍女等用一切飾物,裝飾自己,取摩尼珠收其光輝圍繞而
坐。婆羅門記憶所習咒文,繼續來至彼處,龍女聞咒文之聲:「此必為金翅鳥」,非
常驚怖,未及持摩尼珠而沒入地中回歸龍之世界。婆羅門見摩尼珠:「自己之咒文已
然成就。」非常歡喜,彼取摩尼珠而去。恰於此時,彼獵師婆羅門與其子蘇瑪達達一
同捕鹿而往入森林途中,見彼摩尼珠在此婆羅門之手,向其子曰︰「啊呀!彼槃達非
與予等之摩尼珠耶?丰是也,吾父!即是彼物。」「如是,使彼聞知此珠並無何用,
以欺騙之。而將摩尼珠奪入予等之手。」「吾父!貴君前此不受槃達所云欲行贈與,
今此婆羅門奴必將騙汝,我等沉默勿言。」「汝勿多言,彼奴能騙予耶?予將騙彼,
汝可觀之。」彼與阿蘭婆耶那 18 交談:
三八 吉祥更美麗 喜持摩尼珠
妙具持寶珠 此珠何處得
180 如此阿蘭婆耶那唱偈:
三九 赤眼之大龍 一千龍女繞
今朝此摩尼 吾得於行道
獵師欺彼言摩尼珠無用,自己欲取而唱三偈:
四○ 寶珠用法善 常敬或常尊
善為持與置 一切事適宜
四一 用法為惡者 或置或為持
不法用寶珠 受者將破滅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二
四二 如為不善者 神珠不值持
而爾取百金 寶珠可與否
於是阿蘭婆耶那唱偈:
四三 我此摩尼或與牛 或與寶石不得易
我此寶珠妙相具 非吾摩尼可交易
181 婆羅門云:
四四 若汝摩尼或與牛 或與寶石不交易
如何交易此摩尼 爾語其故吾問爾
阿蘭婆耶那回答:
四五 大力難勝此龍王 若能得訪此大龍
摩尼光輝如火燃 吾此寶珠將與彼
婆羅門云:
四六 諸鳥最優金翅鳥 其身扮變婆羅門
爾已到處為索食 爾望大龍追來耶
阿蘭婆耶那答:
四七 吾非諸鳥之王者 吾亦未見金翅鳥
以蛇作財為醫師 人知吾此婆羅門
婆羅門云:
四八 汝持如何之力耶 如何技術能知耶
又以如何之因由 爾對龍蛇不敬耶
彼敘述自己之力云:
四九 森林之中亙長住 拘私夜仙為苦行
金翅鳥來唱神咒 教我蛇毒之知識
五○ 吾積善業於人中 住於山端行苦行
夜或晝間無懈怠 修習梵行吾敬侍
五一 敬虔之彼具梵行 爾時為吾所尊崇
彼之尊者言所欲 彼特示吾聖咒文
182 五二 斯吾咒文有所憑 蜷蚼之物吾不怖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四
吾為人師滅蛇毒 阿蘭婆耶那人知 19
獵師婆羅門聞此自思:「此阿蘭婆耶那如使之見龍,將與彼之摩尼珠;如是使彼
見槃達,將取得摩尼珠。」於是彼與其子商談繼續唱偈:
五三 摩尼將為吾之物 蘇瑪達達汝須知
以杖幸福得到物 心志不定勿棄之
蘇瑪達達云:
五四 自己歸到己住居 崇汝敬汝彼分離
如何對此為善者 吾等愚癡望不信
五五 吾父若汝將欲財 槃達應允可授與
彼許一切到爾身 爾請將與數多財
婆羅門云:
五六 手接受者缽得者 有食優於準備者
蘇瑪達達須理解 眼前利益勿遁去
183 蘇瑪達達答︰
五七 割裂大地應恐怖 墜落地獄被燒煮
棄捨善人背信者 生存亦將陷飢渴
五八 吾父若汝將欲財 槃達應允可授與
吾思爾將不常久 己犯之罪將見果
婆羅門云:
五九 予為奉祭大犧牲 婆羅門等斯清淨
大犧牲等吾應祭 如斯得免諸罪惡
蘇瑪達達云:
六○ 由今日起吾速去 吾父!吾與爾不俱
爾今如斯行惡者 同道已將不可行
雖如此云,此賢德之青年,見其父不能從己之言云:「予不能與如此惡人一同行
事。」彼大聲驚動諸神,而在父親未見之前逃去,入喜馬拉雅山地出家,修得神通及
等至,成為於禪定無缺者,再生於梵天界內。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本生經十一 一五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六
六一 此事向父語終了 蘇瑪達達彼多聞
諸神不斷皆驚異 彼由彼處即離去
獵師婆羅門思考其子蘇瑪達達離開,除自己之家,能往何處而去,但阿蘭婆耶
184 那頗感不快,彼見此云:「阿蘭婆耶那!汝勿憂心,予使貴君得見槃達。」與彼一同
赴龍王行布薩之場所,而見彼於蟻穴之上蜷蚼而臥之龍王,彼立於不遠之處伸手而
唱二偈:
六二 汝捕此大龍 摩尼與給我
此龍頭赤色 輝如胭脂虫
六三 彼如綿之塊 彼身如是見
臥於蟻穴上 婆羅門!汝捕
摩訶薩開眼見獵師自思:「此男將妨礙自己之布薩。」「自己以前伴此男往龍之世
界享受非常之幸福,而自己雖與彼摩尼珠,但彼不受,然今引蛇使前來──若自己
對此男背叛朋友之事發怒,則自己必將破戒。實際自己目前第一必須專念者,乃為
有此四之布薩,只此一點必須仍如以前之行。──阿蘭婆耶那對自己或斷或煮,
或以木橛穿刺皆可,自己對彼不可發怒。」於是閉目受持專念波羅蜜,在蜷蚼之中,
入頭於身不動而臥。
戒之章終了
獵師婆羅門云:「阿蘭婆耶那!汝捕此龍,摩尼珠可與我耶?」阿蘭婆耶那不拂
與任何考慮云:「汝可取之,婆羅門!」將摩尼珠投向其手。但彼摩尼珠由彼手中滑
落地面,當即沒入地中往龍之世界而去。獵師婆羅門將此摩尼珠、槃達之友誼、及
其子三者均皆失去:「予已無所寄托,予悔不從吾子之言。」彼哭泣歸家而去。阿蘭
185 婆耶那以神聖之藥塗自己之身,並食少許,強化彼身體,口唱咒文,接近菩薩,摑
其尻尾,強握其頭使之開口,將所食之藥,唾入龍之口中。而清淨出生之龍王,恐
怖破戒,不稍發怒,雖使開眼而己未開眼;於是彼唱藥之咒文,摑住龍之尻尾,使
頭向下巡迴振動,使吐出食物後,長長橫臥於地面之上,洽如枕中物潰出,彼以手
壓潰,使骨如同粉碎之一般,更又摑住尻尾如叩布之狀擊打。摩訶薩受如此之苦痛,
而不稍發怒。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本生經十一 一五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五八
六四 以此聖藥草 更唱奇咒文
如斯衛自己 收龍入手中
如此摩訶薩完全無力,彼已準備以蔓草所作之籠,入摩訶薩於其中,然因身體
大而不能入,彼以踵將其踢入,而持籠來至某村。於村之正中放下蛇籠,彼大聲云:
「請來觀龍之舞蹈。」村中諸人集合前來。爾時阿蘭婆耶那云:「大龍汝出。」摩訶薩
自思:「自己今日使眾人歡喜,則自己亦快樂,如是則阿蘭婆耶如能得諸多財物,心
中歡喜,或可將自己解放。無論此男對自己之所為,自己為之工作。」於是彼由籠中
取出菩薩,彼云:「變大!」即成大龍;彼云:「變小!即成圓形;平臥則成一龍蓋、
二龍蓋、三龍蓋、四龍蓋、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之
龍蓋、百之龍蓋,或高或低,或見或不見之狀,或成青黃赤白紅,出焰、出水、出
186 煙,如彼所云,使自己變現舞蹈,為眾觀看。見者任何人亦不能抑止落淚,諸人贈
與諸多之黃金、金貨、衣物、飾物等等,只此一村即儲得十萬金上下。彼於捕得摩
訶薩時,思考如得千金即與釋放,然彼見此諸多財物儲得,彼自思:「只此一村自己
即儲得如此諸多財物,如是都城,不知更將儲得多少財物。」彼因貪欲財物而不放龍。
彼於此村作定住之基礎,作寶石之籠,入摩訶薩於其中,彼乘心情快樂之乘物,與
諸多之從者一同出發,沿途於各村各市使龍不斷演技,來至波羅奈都城。彼與龍王
以蜜所製穀物,殺蛙與食,然龍王恐怖不被解放而不取食物。僅管不取食物,彼仍
在四城門外之村開始,此處彼處一個月中間使之演技,滿月布薩之日,向王申告:
「今日向貴君演技請觀。」王鳴大鼓巡迴街市,集合諸人,人人積累重臺作觀覽之臺。
演技之章終了
菩薩為阿蘭婆耶那所捕時,恰於其日,摩訶薩之母,在夢中見一赤眼黑面之男,
用劍斬取彼女之腕,持血滴之腕而去。彼女喫驚坐起,觸見右腕,始知是夢,雖然
如此,彼女思:「予見此為一慘酷之惡夢!畢竟必定予四人之子,或提頭賴吒老王
及予有何危險。」然而只對有關摩訶薩之事,過多思考:「何以其他諸子均住於龍之
世界,而只有彼只望持戒往人間世界行布薩之業,因此有某人、蛇使、或金翅鳥捕
予之子而去亦未可知。」彼女深為思案擔心。其後經過半月:「予之次子半月生活而
187 不能無予──彼確已生起某種危害。」彼女悲傷。經過一個月後,其間彼女悲傷無不
落淚之時,彼胸涸 20 眼矇:「今將歸來,今將歸來!」痛思坐於其子歸來之道路前後
本生經十一 一五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
眺望。時值彼女長男須陀蘇那經過一月欲見兩親,由諸多隨侍相伴前來,彼向母親
作禮畢立於傍側,彼女悲嘆槃達之事,與彼無何語交談。彼自思考:「自己之母親以
前於自己來時,非常歡喜款待,然而今日悲痛,究竟為何理由?」彼向彼女詢問云:
六五 一切豐富愛 具見吾之來
母感官不喜 爾之面灰暗
六六 手中取蓮華 如用掌摧毀
母見吾斯來 爾之面灰暗
彼女雖被其子如斯云問,但仍不作語。「究竟被誰辱罵,或被非難亦未可知。」
須陀蘇那自思,於是向彼女詢問,更唱一偈:
六七 有人罵母耶 母有苦惱耶
爾見吾之來 爾之面灰暗
於是彼女向彼語云:
六八 去今一月前 吾子!吾夢見
188 恰有一人男 斬取吾右腕
手持血之滴 吾喚中走去
六九 由吾見夢日 吾子!應理解
整夜日寢時 吾不能安心
彼女如斯云:「實無處可見汝弟吾可愛之子,彼必生起何等危害。」彼女悲嘆唱
次之偈:
七○ 嘗見汝等輝 黃金羅網覆
侍者服事彼 今不見槃達
七一 諸人佩美刀 如放黃花樹
侍者服事彼 今不見槃達
七二 槃達之住處 吾等今速往
具戒通聖俗 彼將見吾等
如此云後,彼之從者及自己自身之從者等一同向彼處出發。
另方面槃達之夫人等在蟻穴之頂雖未見彼,彼等思:「彼必往其母之住居。」並
未掛心,然聞婆母未能得見其子前來,心中喫驚,往途中迎行,彼女見婆母云:「母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二
親!貴女之子未見,今日已屆一月。」大聲哭泣,投身於母之足前。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七三 槃達之母君 尋見來此處
槃達之后妃 展腕哭泣叫
七四 母!爾愛子 槃達名聲高
不知生死程 今已逾一月
189 槃達之母與其兒媳一同於道路之當中悲泣,而後彼女等一同登上彼之宮殿,眺
望彼之寢床悲泣云:
七五 失子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六 失子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不見吾愛子 諸處將衝走
七七 失雛之雌鳥 如眺彼空巢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八 實彼雌鴛鴦 21 如入無水沼
久不見槃達 苦故吾燃盡
七九 鐵匠犕內燃 外燃如不見
斯不見槃達 悲故吾燃盡
如此槃達之母悲嘆,槃達之住居,洽如大海內部之狀,響徹一音,無一人不失
自己之平靜。其住居全部,洽如世界終了之吹風打擊娑羅樹林之狀。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八○ 恰似被風毀 如壞娑羅樹
槃達之住居 一切子姬臥
彼之兄弟阿梨吒、蘇婆迦為奉伺兩親之起居而來,聞得其悲聲,入槃達之住居,
安慰母親。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八一 槃達之住居 耳中起悲聲
三弟與四弟 接踵共馳行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四
八二 安慰母勿悲 生死實為常
死逝又再生 生者子命運
190 薩姆茨達佳彼女云:
八三 吾子!吾亦知 生死實為常
而槃達不見 悲故心壓碎
八四 今日與今宵 須陀蘇那知
槃達不見時 吾思棄生命
子等云:
八五 安靜母勿悲 吾等伴其來
彷徨索兄弟 何方吾等行
八六 難行峰或山 村市吾等行
不出十夜歸 爾見吾兄弟
於是須陀蘇那思考:「若吾三人指同一方向而行,則必遲緩,以三人向三場所而
行,一人往神之世界,一人往喜馬拉雅山地,一人往人間所住之世界。然而阿梨吒
如往人間世界,彼發現槃達,則其村其市必被燒毀,此誠慘酷之事,不能遣彼往人
間世界。」彼如此思考故,向阿梨吒云:「汝阿梨吒!汝往神之世界。若槃達欲聽法,
為諸神伴往天界,汝可由彼處伴彼歸來。」彼遣阿梨吒往神之世界。又向蘇婆迦云:
「汝往喜瑪拉雅山地,沿五大河 22 搜索槃達前來。」彼派遣其往喜瑪拉雅地方。自己
則思欲往人間世界:「若予扮作婆羅門之姿而行,則人間等眾將必追返自己,因此,
扮作苦行者之形狀而行,所以然者,出家者受人間等眾喜愛之故。」於是彼變身姿為
191 苦行者,向母商談後出發而去。菩薩有一異母之妹名阿奇姆吉,彼女非常愛喜菩薩,
彼女見須陀蘇那出發,云:「兄長!予亦甚悲苦,予與貴君一同前往。」「吾妹!汝不
能行,予為出家者姿態之故。」「予變為一小青蛙,臥於汝之螺髮之中前往。」「如是
可行。」彼女變為小蛙,臥於彼之螺髮之中。須陀蘇那自思:「予由根本處搜索於彼
而行。」彼由菩薩之夫人等詢知彼行布薩之場所,首先第一前往彼處。彼發現摩訶薩
為阿蘭婆耶那所捕之處殘留血跡與以蔓草作籠之場所,彼知菩薩為蛇使之手所捕,
忽然心起悲痛,湛忍滿眼之淚,彼循從阿蘭婆耶那所行之道路,來至最初發現演技
之村,詢問諸人:「如此如此之龍,依某蛇使而被作演技之事耶?」「唯然!由今一月
本生經十一 一六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六
有之前,依阿蘭婆耶那被作演技之事。」「彼男儲金多少?」「儲金甚多,只此一處即
儲金十萬上下。」「今往何處而去?」「如此如此之多村而行。」彼由此以來尋訊,漸漸
來至王宮之入口。洽於此時阿蘭婆耶那善為湯浴,塗以美麗之油膏,身著美好之布
衣,造寶石之籠使從者抬持,洽行來到王宮入口。諸人集聚,為王設席,王立於宮
殿之中宣告云:「予今參觀龍王之演技。」阿蘭婆耶那於顏色美麗之覆布之上放置寶
石所造之籠,將其開啟:「大龍王!請出。」彼與指示。爾時須陀蘇那立於群集之先
端,摩訶薩出頭遍見群集。──龍者有二理由巡迴觀見群集,一為為見金翅鳥之危
害,更則為見親族者之有無;如見金翅鳥恐怖則不舞踴,見親族羞恥亦不舞踴。摩
訶薩遍觀群集之間,見出其兄,彼抑止眼中之淚,由籠中出向其兄之處出發而行。
諸人見其前來,恐怖而後退,只有須陀蘇那一人殘留,摩訶薩往彼之處,向彼足甲
[龍爪]低頭而泣,須陀蘇那亦泣,摩訶薩泣終退入籠中。阿蘭婆耶那思為:「彼苦
行者為龍所咬,應對彼人加以安慰。」彼行近前云:
192 八七 吾手脫龍蛇 強落汝足上
彼咬爾身耶 勿恐請安謐
須陀蘇那思與彼交談云:
八八 實則此龍蛇 與吾無苦患
一切世蛇師 無有勝吾者
阿蘭婆耶那思:「此實如是云云。」彼不知其事,怒云:
八九 誰扮婆羅門之姿 沿街呼喚將挑戰
此愚癡人來眾中 眾人!請聞吾言
於是須陀蘇那以偈呼喚彼云:
九○ 爾以龍吊懸 吾將以幼蛙
金額睹五千 此處吾等戰
阿蘭婆耶那云:
九一 實吾財豐富 爾貧婆羅門
誰爾保證人 賭品又為何
九二 吾賭品為此 保證人為彼
金額賭五千 此處吾等戰
本生經十一 一六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六八
193 須陀蘇那聞彼之言,云:「以五千金我等將賭。」彼不稍驚慌,往王宮而行;而
彼立於其舅父國王之前唱偈:
九三 大王!聞吾言 爾將有幸福
保吾五千額 人中榮譽者
王自思考:「此苦行者向自己請求莫大之金,究意為何耶?」彼唱偈:
九四 親之作負債 自之作負債
婆羅門!緣何 向吾請多財
彼如此云,須陀蘇那唱次之二偈:
九五 彼之阿蘭婆耶那 欲以龍蛇將勝吾
吾以幼蛙與彼戰 蛙將咬彼婆羅門
九六 實則今日汝大王 增國之君觀優物
臣下之群所圍繞 為將見彼請出駕
「如是予往。」王與苦行者一同出發前來。阿蘭婆耶那見王喫驚:「彼苦行者伴王
前來,彼為王家親族之出家者。」彼附彼王等之後而行唱偈︰
九七 此吾乃以技術論 婆羅門!吾不輕汝
爾誇爾有高技術 以故爾不敬龍蛇
194 於是須陀蘇那唱次之二偈:
九八 吾等只以技術論 婆羅門族吾不輕
爾以無毒之大龍 驅彼舞踴甚欺人
九九 如斯乃吾善知爾 若人對爾將不知
阿蘭婆耶那!一握麥 乃至財物汝不得
於是阿蘭婆耶那怒彼云:
一○○ 螺髻身穢著粗皮 愚昧無知來眾中
爾知此為吾之龍 無毒之物不可輕
一○一 強烈毒火汝接近 充滿彼身汝應知
汝思此龍速離去 使汝將成死灰塊
於是須陀蘇那戲彼繼續唱偈:
一○二 家蛇並水蛇 23 青蛇可存毒
本生經十一 一六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
汝之頭赤龍 聊將不見毒
於是阿蘭婆耶那以二偈向彼云:
一○三 苦行人等知識廣 應供者等吾斯聞
於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爾如有布施物 命限之內行布施
一○四 此龍威力大 難勝持毒火
以此將咬爾 使爾將化灰
[須陀蘇那云] :
一○五 苦行人等知識廣 汝之御身吾斯聞
於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爾如有施藥術 命限之內行布施
195 一○六 今有阿奇姆吉女 彼身強滿毒火者
彼女以此將咬爾 將使爾死化灰塵
一○七 彼為提頭賴吒女 異母同父為吾妹
阿奇姆吉彼強者 充滿毒火將咬 24 爾
彼如斯云後:「汝阿奇姆吉!由螺髮之間出來,載於掌上。」彼於諸多人眾當中
伸手呼其妹出。彼女聞其聲,臥於螺髮之間不動,作三次蛙鳴之聲而出,然後出來
坐於肩上,跳起於彼之掌上落三滴之毒後,再進入彼之螺髮之間。須陀蘇那持毒而
立不動:「予滅亡此國,此國全滅。」彼三次宣示,彼之聲音響過十二由旬之波羅奈。
於是王詢問曰:「因何理由滅亡此國?」「大王!此毒撒得之場所,對予實不可測。」
「此處土地廣大,可撒於地上一觀。」彼云不能,拒絕王言,繼續唱偈:
一○八 若將灌地上 梵與 25!應理解
蔓草與藥草 枯涸果無疑
王云:「若然,可投於上方空中。」「彼亦不能。」如斯云而示以彼事唱偈:
一○九 若將投上方 梵與!應理解
此天七年間 雨雪不降落
王云:「若然,可注入水中。」「彼亦不能。」為示彼事而唱偈:
196 一一○ 若將灌水中 梵與!應理解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二
水中之生物 魚龜皆死果
於是王向彼云:「吾人已失,只求請汝講求勿滅我等國之方法。」「如此,大王!
於此處並列請掘三穴。」王命諸人掘造。須陀蘇那於中央穴中滿盛種種藥草,第二之
穴中為牛糞,第三之穴中滿置神之藥草,然後向正中之穴中滴入毒藥,如是爾時出
煙,火焰衝上,火焰侵占牛糞之穴,由彼處火焰更熾,更又波及充滿神之藥草之穴,
藥草燒盡漸消。阿蘭婆耶那立於距穴不遠之處,然毒之熱氣著付其身,全身皮膚完
全破壞,使彼成為一白癩病患者。彼恐怖戰慄,三次宣示:「解放龍王。」菩薩聞此,
由寶石所造之籠出來,作出以一切飾物裝飾自己之姿,儼然諸神王帝釋之非常莊嚴
狀態,站立起來。須陀蘇那與阿奇姆吉亦同樣在傍侍立。於是須陀蘇那向王云:「大
王!此我等為誰之子汝知之耶?」「否!予不知也。」「貴君不知也未可知,然而迦尸
王之女阿姆茨達佳,贈與提頭賴吒之事,王當知也。」「啊!予知,彼為吾妹。」「予
等乃其子也,貴君乃予等之舅父。」王聞此,擁抱彼等,接吻其頭而泣。彼等登入宮
殿之上,表非常之敬意後,王對槃達表示親愛詢問:「汝持此強烈之毒,如何阿蘭婆
耶那將汝捕獲?」槃達詳加說明始末之語,更又云︰「大王!王者必須以如是方法治
國。」 彼對其舅父說法。繼而須陀蘇那向王云:「舅父!予等之母未見槃達,心中憂
慮,予等不能在外遲疑。」「其善!如是汝等可以行矣。然予欲見吾妹,如何方法始
197 能得會耶?」「舅父!祖父迦尸王現居何處?」「汝等祖父,以吾妹不在,不能生活,
捨國出家,而住於此森林中云云。」「舅父!予等之母亦思與貴君及祖父相會。貴君
於規定之某日,往予祖父之處,予等伴母來祖父之仙處,於彼處貴君與吾母相會。」
如此彼等與舅父約定日期之後,退下王宮而去。王送其妹之子等,哭泣而返回宮中,
彼等則沉沒於地中,歸回龍之世界。
入都城之章終了
當摩訶薩到著之時,龍之都城一切諸生,充滿歎聲。彼於一月在籠中為疲勞之
故,臥於病床,而向彼處探望之龍等實無限際,彼與龍等談話甚是疲勞。阿梨吒往
神之世界,然未見摩訶薩,首先第一歸來,如是:「此者強暴,性情粗暴,可能阻擋
龍之群眾。」以彼為摩訶薩臥居場所之門衛。蘇巴迦搜索喜馬拉雅地方,次又搜索大
河及其他之河後,繼續搜索耶蒲那河前來。獵師婆羅門見阿蘭婆耶那成為癩病患者,
彼思:「彼奴因使槃達疲弊而成癩病患者,然而以自己來說,自己受槃達之非常款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四
待,而因欲得摩尼珠,使阿蘭婆耶那得見槃達。彼惡果必將來臨,在尚未來之中,
往耶蒲那河洗惡運之場所,洗濯其惡。」洽於此時蘇婆迦來至此處,彼聞其聲:「彼
惡人只欲得摩尼,而將與彼奴非常榮譽之自己兄弟之場所,告示阿蘭婆耶那。此奴
已不得保生命!」於是彼以尻尾捲其兩足,拉沉於水中,絕息而稍使弛緩,如是彼提
198 起其頭,然後再拉沉水中。如此幾回返復行之,疲勞至極之獵師婆羅門揚頭唱偈:
一一一 波夜伽 26 渡其名高 吾立岸邊遭水浸
將吾投入耶蒲那 將作為食汝誰鬼
蘇婆迦以偈向彼云:
一一二 彼統世界其名高 覆蓋遍盡 27 波羅奈
吾為彼之強龍子 蘇婆迦名人知吾
於是婆羅門思考:「此乃槃達之兄弟,自己生命將不可靠。吁息!自己對其兩親
及其自身加以讚美,使其心軟和平以為之計,然後乞保生命。」乃唱偈:
一一三 實若汝彼強龍子 不死統主堪薩王 28
爾父持有偉大力 爾母人中世無雙
如此威力優勝者 引入水中不相應
199 於是蘇已迦向彼云:「惡婆羅門奴!汝思欺我欲逃,予不使汝生。」彼說明彼所
作之行為云:
一一四 樹根之下爾射鹿 伊泥延鹿來現前
被射之鹿彼方遙 如箭之疾而逃去
一一五 於此深茂森林中 爾見彼鹿已倒臥
割裂其肉持棒擔 黃昏近接尼拘律
一一六 叔迦舍羅歌唱時 29 黃色樹實小枝覆
拘耆羅囀更快樂 彼處常綠之草覆
一一七 彼處槃達有榮耀 彼有榮譽現光輝
有大威力從龍女 吾之兄弟現汝前
一一八 爾受彼之恭侍奉 一切愛樂得滿足
不應叛彼汝叛彼 我今前來將復讎
一一九 汝速引頸伸汝首 吾將不使置爾生
本生經十一 一七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六
對彼所為汝憶罪 吾為兄弟將馘爾
婆羅門思考:「此龍將不使予生,然予如何努力為可逃之方耶?」乃唱偈:
一二○ 為婆羅門學吠陀 奉侍祭火犧牲祭
自古以有此三事 婆羅門為不可殺
200 蘇婆迦聞此生疑,彼思:「今將此奴押往龍之世界,詢問兄弟之後,再作判斷。」
唱次之二偈:
一二一 耶蒲那河之下建 提頭賴吒之都城
黃金山近耶蒲那 一切黃金山映輝
一二二 彼處吾之兄弟住 同腹兄弟似猛虎
依彼兄弟之所言 婆羅門!將處置爾
如斯語畢,摑彼之首,將彼撮起,不斷罵詈與惡口,來至摩訶薩宮殿之入口。
摩訶薩搜索之章終了
時為門衛而坐之阿梨吒見拴來之婆羅門形甚疲弊,出至途中往迎云:「蘇婆迦!
不可使其受苦,婆羅門族乃大梵天之子,若大梵天知誰使其子受苦,梵天發怒,將
使我龍之世界全部毀滅。婆羅門族乃世之中最優而又有非常威力者,汝不知其人等
之威力,予則善知。」實際阿梨吒前一生乃為犧牲祭之婆羅門,故彼如此云。彼如斯
云,更將前生經驗長於作犧牲祭之事,彼向蘇婆迦及龍眾宣告其狀:「諸君!請聞予
讚嘆婆羅門作犧牲祭之德。」如此云畢,開始敘述犧牲祭之讚嘆:
一二三 此世吠陀犧牲祭 卑惡者成非卑惡
彼不可難如誹謗 賢聖繁榮法將捨
201 於是阿梨吒又詢問曰:「蘇婆迦!此世依誰而整備汝知之耶?」彼答不知。「乃婆
羅門族之祖父梵天所整備者。」彼為示此,而唱次偈:
一二四 聖者教吠陀 人王領有地
吠舍務農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為執事 從此之領域
人云此吠陀 有能力者作
如此,彼云:「此婆羅門族者持有大德,此等之人心保清淨,如行布施,則決不
再生其他之處,必往神之世界。」於是更又唱偈:
本生經十一 一七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七八
一二五 達達衛達達 留那俱吠羅
蘇摩與燄摩 闡第瑪蘇利
此類等諸神 誠多奉犧牲
崇學吠陀者 彼等有諸樂
一二六 力士同引五百弓 具有強力可怖軍
地上無雙持千腕 彼與彼神燃祭火
202 彼更讚嘆婆羅門而唱偈:
一二七 只長亙力婆羅門 飲食之物使彼食
身心清淨有滿足 蘇婆迦!彼乃神人
如此婆羅門族者應為受布施之最上人等,彼更持來其他理由應如此,顯示而唱
偈︰
一二八 彼神優色食數多 喜食酥油阿耆神
奉侍犧牲優阿耆 目真鄰陀王昇天
為說明其意義彼唱次之偈︰
一二九 千歲壽命威力優 無數軍乘皆棄去
203 偉大華麗彼出家 多計波王 30 赴天國
尚又以其他之例云:
一三○ 征服海地奢羯羅 建立大柱黃金造
彼亦燃祭火之神 蘇婆迦!彼為神人
一三一 持大威力恆伽河 轉行凝乳流大海
鴦伽毛足崇阿耆 達至千眼帝釋都 31
如此持彼婆羅門昔日之語,又唱次之偈:
一三二 名高三天神力優 婆娑婆軍彼優統
嘗以神酒洗取穢 蘇婆迦!彼為神人
為說明其意義如斯云:
一三三 巴吉拉西恆伽河 32 喜馬萬達吉伽山
梵天之神名聲高 彼亦嘗為燃火神
一三四 尚有馬拉吉利山 喜馬萬達吉伽山
本生經十一 一七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
蘇達薩那尼薩巴 克伽奈爾共六山
此等山及他大山 奉犧牲故積高山 33
彼更云:「吾兄!此海緣何理由成為不能飲之鹽水,汝知之耶?」「予不知也,阿
梨吒!」「汝除殺婆羅門之事外,一無所知。可善聽之。」彼云唱愒:
一三五 善學吠陀者 具傳古聖書
苦行婆羅門 犧牲祭之人
205 彼人在海邊 常為海水浸
大海嚥彼人 其理不得飲 34
彼云:「婆羅門乃如是者」,更又云:
一三六 犧牲報酬 35 地上受 數多彼等現天中
東西南北[任意行] 彼處彼等享斯樂
如此阿梨吒以十四偈讚嘆婆羅門族、犧牲祭及吠陀之事。諸多前來看視摩訶薩
之龍等,聞彼之言,皆云:「彼云真實之事。」彼等成為採用錯誤見解之狀態。摩訶
薩雖臥病在床,而已聞其一切,龍等並亦告知於彼,於是菩薩思考︰「阿梨吒讚嘆錯
誤之道,自己應破其論,以正眾人之思考。」彼起立沐浴,以一切飾物飾身後,坐於
說法之座,使全部龍眾集合,呼阿梨吒近前云:「阿梨吒!汝語錯誤之事,讚嘆吠陀、
犧牲及婆羅門族,婆羅門等依吠陀之作法,而為犧牲祭之事,不能認為究竟之物,
並非約束能至天國之物。汝應知汝之論斷錯誤。」彼於是語破犧牲祭之論云:
206 一三七 彼等學吠陀 機智人所設
阿梨吒!汝知 愚人入圈套
彼如蜃氣樓 自滅不洞見
然此虛幻物 難欺智慧人
一三八 吠陀將如斯 不成人依處
賣友殺生者 惡人亦無依
又彼崇火者 將不為火護
不為聖行者 惡人懷彼人
一三九 人人持財富 燒盡一切物
樹木草相混 一切將燃盡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二
無比此之火 雖燃仍不滿
將作多食火 是無思慮者 37
一四○ 恰如為變異 牛乳使成酪
亦可變生酥 火亦有變異
他物制約火 火方能生起 38
一四一 以乾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雖然入火中 亦不見火燃
持發火木人 不擦則無火
若人不用火 火無生之理
一四二 實若用火者 住於火之中
乾薪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然若於此世 一切林乾果
雖然乾薪木 亦將自燃出
一四三 若以火光輝 戴煙為所害
以草或以木 若得火作福
燒炭或燒鹽 或為廚師人
雖焚死屍者 亦將火作福
207 一四四 此等吠陀人 以火為滿足
而又以此火 將不作福時
戴煙火光輝 繼續為所害
此世作福者 將亦無一人
一四五 實則為如何 集聚世尊敬
不快且臭穢 數多者不喜
人厭且走避 彼之祭祀火
不得讚揚火 汝喜無思慮
一四六 或有云火者 為諸神之一
他人亦為語 水亦為神祇
此等一切言 皆非真理語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四
實則火非神 水亦非神祇
一四七 既無一器官 亦不持意識
世間有此火 為人造諸業
雖然崇此火 繼續為惡業
如何能成就 將可赴善趣
一四八 為活於此世 彼等如是云
梵天統一切 彼為崇火者
如彼威力優 吾等應如何
能造如彼造 將拜彼造物
一四九 一切皆值笑 虛妄不理解
崇敬期有獲 彼等嘗撒散
財物與崇敬 然而不得現
彼等使生物 結合 39 寂靜法
一五○ 40 聖者教吠陀 人王領有地
吠舍務農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為執事 從此之領域
此有能力者 人云作吠陀
208 [婆羅門]此語 將為真理耶
婆羅門所云 若然果如是
不生剎帝利 不能獲王位
若非婆羅門 無人通聖書
除去吠舍人 無有從農者
首陀奉仕人 終將不得免
一五二 而無真理言 故吾謂虛語
彼等腹腸肥 故語彼之故
智慧甚少故 始能可信彼
賢者有智慧 自能將看破
一五三 剎帝利吠舍 不行持供物
本生經十一 一八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六
婆羅門取劍 對此且彷徨
如此被干擾 此世破限界
如此彼梵天 何故不正復
一五四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如何此世界 設諸多不幸
一五五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虛幻與欺瞞 醉心於過誤
持如此非法 如何造此世
一五六 實若彼梵天 世界之頭首
數多諸生物 彼為主宰者
正法雖有存 彼為設非法
阿梨吒!須知 非正主宰者
一五七 昆虫與蟋蟀 諸蛇與群蛙
殺滅蛆與蠅 以此為清淨
實此非聖法 [亦非梵天道]
劍蒲闍住人 數多皆非真
210 於是宣示此等之非真理云:
一五八 實若婆羅門 殺生為清淨
被殺諸眾生 皆得赴天國
211 同種婆羅門 41 亦可互相殺
而此彼等言 諸人將成信
一五九 實則鹿家畜 又如諸牛[馬]
任何諸生物 無願自被殺
此世掙活命 難避婆羅門
彼為犧牲祭 強運諸生物
一六○ 愚癡彼家畜 被縛犧牲柱
本生經十一 一八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八八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凡此犧牲柱 他世與汝喜
次世生梵天 將為久遠物
一六一 若此犧牲柱 摩尼青貝珠
富財多金錢 白銀與黃金
又如乾薪木 入於新薪中
若昇三天上 將與諸愛樂
通三吠陀者 應自作犧牲
他之婆羅門 將勿犧牲祭
一六二 何處犧牲柱 摩尼青貝珠
富財與金錢 白銀與黃金
又如乾薪木 入於新薪中
何處三天上 與汝有愛樂
一六三 狡獪更慘忍 貪欲彼愚等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取火為作福 與吾以財物
以此與爾等 將得愛樂幸
一六四 彼之祭火行 來入家之中
婆羅門開口 唱念美讚辭
使彼去鬚髮 並使截指爪
如此以吠陀 財物將滅盡
一六五 恰如一群鴉 密襲一隻梟
212 數多集聚食 美食欺瞞人
使彼剃鬚髮 棄於犧牲道
一六六 如斯彼受騙 婆羅門所欺
只彼獨居處 婆羅門集來
云云以妖力 繼續掠奪彼
不見有幸福 運去諸財物
本生經十一 一八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
一六七 恰如以王命 徵稅官運物
取得諸財物 如官家運去
彼等似剽盜 為不善之輩
此世阿梨吒 不殺可殺物
一六八 彼云此右腕 乃屬因陀羅
然在犧牲場 彼等折其杖
若然屬真實 摩佉婆腕折
如斯因陀羅 何得勝修羅
一六九 然彼為虛構 摩佉婆具腕
帝釋能殺者 彼乃最優神
此等古聖書 婆羅門虛構
彼等於世間 明白欺瞞人
一七○ 42 馬拉吉利山 喜馬萬達山
吉伽尼薩巴 蘇韃薩那山
克伽奈爾山 其他諸大山
奉獻犧牲故 云積此高山
一七一 彼云積磚瓦 以此同一法
奉獻犧牲故 積累此高山
如斯彼所云 非為成山故
大山非所然 不搖聳立巖
一七二 磚瓦經長時 亦不能成石
彼處不生鐵 亦無銅礦生
然彼犧牲讚 云山積累成
一七三 43 榮習吠陀者 具傳古聖書
苦行婆羅門 犧牲祭之人
彼人在海邊 為水所浸潤
大海嚥其身 不得飲理由
一七四 婆羅門精通 吠陀傳古書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二
彼等越一千 將沿諸河流
故云知水味 無有污染事
然彼未測海 亦未得飲水
一七五 此處人之世 若有所有穴
穿穴者穿穴 穴中鹹水滿
其中婆羅門 為水嚥沒故
無思慮者知 彼非不得飲
一七六 昔日創世時 誰為誰人妻
嘗使人知覺 此即為意識
旨此因緣故 生無卑劣者
弛緩生差異 斯為人所云 44
一七七 生為闡陀羅 亦通曉吠陀
優異智能者 將誦古聖書
然彼之頭腦 不能破「七」分
此等古聖書 為殺已而作 45
一七八 聖書綴空語 慾故難自由
宮廷諸詩人 46 從其詞法作
愚者縱其心 停滯於惡趣
甚少智慧者 一切將信此
一七九 獅子與虎豹 具有雄壯力
人力之所持 不見與其等
人將成如是 可見之如牛
實則如彼等 生來不等故
214 一八○ 若其為王者 征服國土後
臣下群圍繞 親自借人耳
唯彼能如此 自己得勝敵
其國之人民 永住於安泰
一八一 剎帝利之學 等諸三吠陀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四
任何此等意 其義皆相等
然不尋其義 恰道如流水
為阻塞所蔽 而不知其義
一八二 剎帝利之學 等諸三吠陀
任何其等意 其義皆相等
所得之有無 榮譽之有無
一切四種姓 皆得遍其法
一八三 恰如富財人 金銀財寶故
彼等在地上 為數多之業
只此三吠陀 通達之人群
今日在地上 為數多之業
一八四 此人等富者 欲縛常勵者
[今日]於地上 為數多之業
彼等智慧少 遠法無思慮
217 如此摩訶薩破彼等婆羅門等之論,在此確立自己之論,龍眾聞彼之法語,皆大
歡喜。摩訶薩將獵師婆羅門由龍之世界逐出,但尚不誹謗於彼。
王子薩佳羅布拉夫瑪達陀,不違約束之日,由四軍之兵圍繞向父住居之處而來。
摩訶薩亦巡迴鳴擊大鼓:「我等前往會見舅父及祖父。」而非常華麗裝飾由耶蒲那河
向上前行,向彼仙處出發,彼之其他兄弟等亦繼續於彼等兩親之後。薩佳羅、布拉
夫瑪達陀見摩訶薩由許多人隨從而來,不與理會而詢問其父云:
一八五 彼為何人耶 47 振動鳴大鼓
小鼓與螺貝 銅鼓與鑼鼓
此為御者主 鼓樂以為樂
彼由彼遠方 前進來此處
一八六 數多光輝色 黃金頭著被
箭袋結於身 此青年為誰
來者諸人等 華麗有光輝
一八七 鐵匠輔之口 錘打如黃金
本生經十一 一九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六
又如朅地羅 燃樹之光輝
美面輝光耀 此人來者誰
218 一八八 何人之傘蓋 閻浮檀金作
其中有傘骨 快速遮陽光
華麗有光輝 來者之人誰
一八九 此為何人耶 手中持鉤拂 48
最上之拂子 其中有智慧
勝智者頭上 不斷有風靡
一九○ 此為何人耶 手執孔雀尾
雜色持柔媚 黃金與摩尼
光輝飾杖端 面之兩側行
一九一 朅地羅樹燃 木色有光輝
鐵匠犕之口 錘打黃金色
此為何人耶 美麗戴耳環
於面之兩側 照耀有光輝
一九二 此為何人耶 不斷觸風靡
柔軟漆黑髮 前額緣光輝
恰似雲間月 如月生光輝
一九三 此為何人耶 彼等之眼眉
個個諸器官 闊眼有光輝
彼為何人子 完顏如斯美
一九四 此為何人耶 此等生巨口
清淨最優美 牙齒如螺貝
如以物相比 其齒如玉輝
恰似庫匹拉 如彼樹之花
一九五 此為何人耶 赤勒叉 49 之素
酷似彼手足 安樂立彼處
[紅光]如太陽 赤色頻婆果
本生經十一 一九七
--------------------------------------------------------------------------
小部經典十六 一九八
彼唇持此色 慢語者為誰
一九六 雪之季節過 喜馬拉雅熱
如大娑羅樹 美麗花開放
真白外被著 彼如因陀羅
如得勝利輝 彼之人為誰
一九七 黃金小隆起 滿著摩尼束
種種之色映 拔剜如主侯
跳入諸眾中 彼人其為誰
一九八 彼有黃金飾 製作甚美麗
美麗線縫靴 歸命於大仙
由足脫其靴 彼人其為誰
219 如此由其子蘇佳羅布拉夫瑪達陀所問而獲得神通力之苦行者答云:「此提頭賴
吒王之子等,乃汝之甥為龍者也。」然而唱偈云:
一九九 提頭賴吒之龍子 具有神力有榮譽
薩姆達佳生彼等 諸龍各各神力優
如此二人共語之間,龍眾到著於苦行者之足前作禮後坐於旁側,薩姆茨達佳亦
向其父問候後,不勝悲痛哭泣,與龍眾一同歸往龍之世界。國王蘇佳羅布拉夫瑪達
陀於彼處滯在數日間後,歸往波羅奈。薩姆茨達佳於龍之世界死去,菩薩則在生命
之限內,守戒行布薩之業後,與龍眾共同滿登天道。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言:「汝優婆塞等!如此昔日之賢者等於佛尚未出現時,尚
能捨棄龍之幸福,行布薩之行。」於是佛為作本生之結語:「爾時之兩親,是今大王
之一家,獵師之婆羅門是提婆達多,蘇瑪達達是阿難,阿奇姆吉是優缽羅色,須陀
蘇那是舍利弗,蘇婆迦是目犍連,阿梨吒是須那呵多,槃達則即是我也。」
註 1 Cp.12 Bhuridatta 六度集經五(大正藏卷三、二八 c)及 J.no.506 Campeyya-j 參照。
2 在底本有 Vimamsissa minam 訂正為 Vimamsissami nam。
3 見前卷五○五頁註 8。
本生經十一 一九九
--------------------------------------------------------------------------
小部經典十六 二○○
4 Varuna 龍王之名。
5 註釋中有「Yamuna 河之下所生者,」提頭賴吒龍王。
6 Kambalassatara 在註釋中為 Dhatarattha 龍王母方之親族,棲於須彌山彌山麓龍之
名。此龍名亦出於 D.II.P.258。
7 gavuta 距離之單位,為一由旬之四分之一。
8 Virukkga═Virupakkha 四天王之一。於西方領諸龍。所謂廣目天。
9 bhoge abuhunjitva 為「於蜷蚼之樂」,恐如異本應讀為 bhogehi bhujitva(依蜷而曲
「身體」),總之乃由 bhuj 所出之語,非為快樂之意義,乃彎曲之意義思為 bhuj。
10 在底本雖為 ghatasitto,但如暹羅本則讀為 ghatasitto。
11 Vana-cetyani 註釋為深森,然 Cetiya(caitya)所謂為 devata 之住所神樹之意義。或
將森林之物,視之為神聖之見解。
12 此第一句在 J.VI.P.127 之前即舉出。
13 在底本雖為 Sakkasseva 但讀為 Sakkasscva(Sakkassa iva)。
14 Sa-inda 在註釋,……以帝釋(Inda)敬仰為君主,而對之亦有動作大力帝釋之臣,四
護世神(即四天王)之榮譽,我等生為畜生之榮譽,則不值十六分之一。
15 Kasiputta 為 kas1 王之王女之子。
16 如原文為在喜馬拉雅之睒婆梨樹棲息之金翅鳥將南方之大海用翼搏退海水之意。異本
為
「於南方大海之方角睒婆梨樹棲息之……」或可省略 Himavante。漢譯則為大海邊有
睒婆
梨樹上有金翅鳥等。
17 Alambayana-manta 為蛇使之咒文或有關蛇毒之知識,或可譯為懸垂咒文。
18 持此咒文故,則如是稱呼婆羅門。
19 此處為 Alanbana,乃韻律上之短略。
20 底本之 upaccimsu 讀為 apaciyimsu。
21 cakkavaka 玄應音義,解為鴛鴦。
22 Panca mahanadi 1.Ganga(恆伽)2.Yamuna(搖尤那)3.Aciravat1(阿夷羅婆提)
4.Sarabhu(舍牢浮)5.mahi (摩念)。
23 Silutta,deddubha,silabhu 以上均註為無毒之蛇。
本生經十一 二○一
--------------------------------------------------------------------------
小部經典十六 二○二
24 底本雖為 dissatu 依異本讀為 damsati。
25 Samuddaja 之兄乃為 Sagara-brahmadatta。
26 Payaga 乃 Ganga 與 Yamuna 合流之處。
27 Pakirapari samantato 註釋為為欲得捕敵周圍普遍圍繞(pakiri),一切圍繞於其上以
龍蓋覆蓋。
28 Kamas 註釋謂︰「依其他之名而有此名 Kas1 之王」更加說明「因 Kasi 王之王女被取,
Kasi 國亦為彼之領有加以稱讚」。然 Kamsa 王乃占領 Baranasi Kosala 王之名被稱
之 Kamsa Baranasiggaha 等(J.II.P.403;V.P.112)。故在此處於前之一一二偈中,
使 Baranas1 完全被覆蓋之 Dhatarattha 龍王之事將可準照此之 Kamsa 王而言。
29 Suva(suka)迦婆乃是鸚鵡,見玄應音義三。Saliya═salika 玄應音義二一謂為百舌鳥
之雄者。
30 Dujipa Dudipa, Dudipa 等見異本,與 J.VI.P99 Dudipa 王為同一之人?
31 註釋中謂昔日 Baranasi 之王 Anga 足(裹面)牛毛,向婆羅門訊問天道之處,入喜馬
拉雅山地,向婆羅門拂以尊敬,告以應崇拜阿耆神,彼牽來無數之牛與水牛入喜馬拉
雅山
地如其所言。彼訊問婆羅門等之食物,如殘餘牛乳與凝乳如何處理?婆羅門云可棄去。
──於是棄捨少量之牛乳而生出小河流。大量牛乳棄去,成為 Ganga 之河流,而彼之
牛
乳集成凝乳,生出大海。──如此彼王拂出如此之尊敬,依婆羅門等之言崇拜阿耆神,
得
赴千眼者之都城三十三天。
32 Ganga 河之事。
33 註釋謂,昔日 Baranas1 之某王欲敬婆羅門向彼等行大布施。彼訊問其布施有何不足之
物?十分充分,但婆羅門之座席則不充分,如是言之。彼積累磚瓦為作座席。爾時磚
瓦積
累之頂端,依婆羅門之威力增大生出 malagiri 山等諸山。如是此等諸山。據傳此等諸
山
乃依婆羅門之犧牲祭所為者。
34 註釋中謂,某日,為惡業之彼立於岸上,由海取水,灌洗自己之身體,如是大海將如
此造
業捕彼吞嚥。大梵天以「此海使自己之子(婆羅門)被害。──使海成為不能飲之鹽水,」
加以咀咒。因此海水不能飲用。
35 ayaga-vatthu 行犧牲事之報酬財物。註釋中謂:「福田之處,應以最上之布施與數多之
婆
本生經十一 二○三
--------------------------------------------------------------------------
小部經典十六 二○四
羅門……」。
36 在底本雖為 asamatthatejo 依註釋讀為 asamatta-tejo。
37 dirasannu 註釋為「以兩舌得知味者」。
38 註釋謂如擦木發火,火受束縛而生起。
39 底本雖為 santhambhita 但讀為 sandambhita。
40 同於一二四偈。
41 bhovadin dho 為用於高婆羅門之言。
42 同於一三四偈。
43 同於一三五偈。
44 Vossagga-vibhanga 註釋謂「依自作之工作弛緩在此等有情之中,或者成為 bhattiya,
或者成為 brahmana 等──諸人語此差異。云云……
45 底本之 Katta 依異本解為 Kata。
46 在此處指婆羅門之事。
47 一八五─一八七偈出自 J.V.P.322,一八八、一八九偈亦出殆為同形。
48 anka 註為掛拂子之鉤。
49 Lakha 由臙脂蟲或由樹脂所得染料之一種。
本生經十一 二○五
--------------------------------------------------------------------------
小部經典十六 二○六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