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putta | Suttapitaka | 七處經 Sariputta

七處經

Sattaṭṭhāna (SN 22.57)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七處熟練、三種考察者的比丘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已完全完成的無上人。
而,比丘們!比丘如何是七處熟練者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了知色,了知色集,了知色滅,了知導向色滅道跡,了知色的樂味,了知色的過患,了知色的出離。
了知受……想……行……了知識,了知識集,了知識滅,了知導向識滅道跡,了知識的樂味,了知識的過患,了知識的出離。
而,比丘們!什麼是色?四大與四大之所造色,比丘們!這被稱為色。
以食集而有色集;以食滅而有色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色滅道跡,即:正見、……(中略)正定。
凡緣於色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色的樂味。
凡色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者,這是色的過患。
凡對於色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色的出離。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婆羅門這樣證知色、這樣證知色集、這樣證知色滅、這樣證知導向色滅道跡後,對色是為了厭、離貪、滅的修行者,他們是善修行者;凡善修行者,他們在這法、律中堅固站立。
而,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色、這樣證知色集、這樣證知色滅、這樣證知導向色滅道跡後,經由對色的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解脫,他們是善解脫者;凡善解脫者,他們是完成者;凡完成者,對他們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又,比丘們!什麼是受?比丘們!有六類受:眼觸所生受、……(中略)意觸所生受,比丘們!這被稱為受。
以觸集而有受集;以觸滅而有受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受滅道跡,即:正見、……(中略)正定。
凡緣於受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受的樂味。
凡受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者,這是受的過患。
凡對於受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受的出離。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受、這樣證知受集、這樣證知受滅、這樣證知導向受滅道跡後,對受是為了厭、離貪、滅的修行者,他們是善修行者;凡善修行者,他們在這法、律中堅固站立。
而,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受、……(中略)對他們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又,比丘們!什麼是想?比丘們!有六類想:色想、聲想、氣味想、味道想、所觸想、法想,比丘們!這被稱為想。
以觸集而有想集;以觸滅而有想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想滅道跡,即:正見、……(中略)正定。
……(中略)對他們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又,比丘們!什麼是行?比丘們!有六類思:色思、聲思、氣味思、味道思、所觸思、法思,比丘們!這些被稱為行。
以觸集而有行集;以觸滅而有行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行滅道跡,即:正見、……(中略)正定。
凡緣於行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行的樂味。
凡行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者,這是行的過患。
凡對於行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行的出離。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行、這樣證知行集、這樣證知行滅、這樣證知導向行滅道跡後,對行是為了厭、離貪、滅的修行者,他們是善修行者;凡善修行者,他們在這法、律中堅固站立。
……(中略)對他們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又,比丘們!什麼是識?比丘們!有六類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比丘們!這被稱為識。
以名色集而有識集;以名色滅而有識滅。
這八支聖道是導向識滅道跡,即:正見、……(中略)正定。
凡緣於識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識的樂味。
凡識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者,這是識的過患。
凡對於識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識的出離。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識、這樣證知識集、這樣證知識滅、這樣證知導向識滅道跡後,對識是為了厭、離貪、滅的修行者,他們是善修行者;凡善修行者,他們在這法、律中堅固站立。
而,比丘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證知識、這樣證知識集、這樣證知識滅、這樣證知導向識滅道跡後,經由對識的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解脫,他們是善解脫者;凡善解脫者,他們是完成者;凡完成者,對他們來說沒有輪迴的安立。
比丘們!這樣,比丘是七處熟練者。
比丘們!比丘如何是三種考察者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觀察界、觀察處、觀察緣起。
比丘們!這樣,比丘是三種考察者。
比丘們!七處善巧、三種考察者的比丘被稱為在這法、律中的『完成者、已修行成滿者、無上人』。」

Kritik dan saran,hubungi : cs@sariputta.com